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多孔陶瓷加热组件及雾化组件的制作方法

2021-05-14 14:1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雾化 组件 多孔 加热 陶瓷


1.本申请涉及雾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孔陶瓷加热组件及雾化组件。


背景技术:

2.雾化组件在现代化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医用雾化器、空气加湿器、微型电子雾化器等等,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市场对雾化组件的综合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特别体现在对发热效率、雾化量、雾化质量、雾化还原度等性能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3.现有的部分雾化组件存在发热不均匀、雾化不充分等问题,进而导致雾化组件在雾化带雾化液体时雾化质量与雾化效果不佳;同时雾化产生的气体与待雾化的液体没有分离,导致雾化产生的气体在释放的过程中与待雾化的液体接触,降低了雾化的还原度,影响雾化质量。在医疗行业中,为实现对待雾化药物的充分雾化,对雾化量、雾化质量、雾化还原度的要求更高。对于微型电子雾化器,发热组件的效率至关重要,发热效率不稳定或者发热效率低,直接影响雾化产生的气体的连续性,严重影响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感。
4.因此,如何设计一款发热效率高、雾化量大、雾化质量好、能实现气液分离、雾化还原度高的雾化组件成为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发热效率高、雾化量大且能实现气液分离的多孔陶瓷加热组件及雾化组件。
6.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孔陶瓷发热组件,多孔陶瓷发热组件包括:
7.多孔陶瓷件,所述多孔陶瓷件包括一体成型的主体部及延伸部,所述主体部包括相背设置的承载面和雾化面;所述承载面的一部分形成吸液面,所述吸液面用于待雾化液体经所述吸液面进入所述多孔陶瓷件,所述承载面的另一部分设置所述延伸部;所述吸液面的面积小于所述雾化面的面积;所述多孔陶瓷件还具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一端设于所述延伸部背离所述承载面的一端的端面,所述通孔的另一端贯穿至所述雾化面;及
8.加热件,所述加热件设于所述主体部内,所述加热件用于在电池组件的作用下加热所述多孔陶瓷件,以使所述待雾化液体于所述雾化面雾化。
9.可选的,所述主体部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通孔靠近所述雾化面的开口,所述加热件的部分设于所述雾化面上,所述加热件的另一部分设于所述连接部上。
10.可选的,所述连接部沿所述通孔的径向横跨所述通孔;
11.所述加热件包括加热主体及电连接所述加热主体相对两端的正极触点与负极触点,所述正极触点与所述负极触点沿所述通孔的径向设于所述通孔的相对两侧,所述正极触点和所述负极触点分别靠近所述连接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12.所述加热主体的第一部分从所述正极触点沿所述雾化面延伸至所述连接部的第二端,所述加热主体的第二部分从所述连接部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连接部的第一端,所述加热主体部的第三部分从所述连接部的第一端沿所述雾化面延伸至所述连接部的第二端
并连接所述负极触点。
13.可选的,所述加热件包括加热主体及电连接所述加热主体的正极触点与负极触点,所述正极触点与所述负极触点沿所述通孔的径向设于所述通孔的相对两侧,所述加热主体呈环形设于所述通孔外围的雾化面上;所述正极触点和所述负极触点设于所述加热主体所包围的空间内;或者,所述正极触点和所述负极触点位于所述加热主体所覆盖的范围内。
14.可选的,所述加热件包括加热主体及电连接所述加热主体的正极触点与负极触点,所述加热主体呈圆弧形或曲线形设于所述通孔外围的雾化面上,所述加热主体对应的弧度大于180
°

15.可选的,所述延伸部包括一体成型的套筒及设于所述套筒外周面上的多个凸台,所述套筒、多个所述凸台皆与所述主体部互连为一体,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套筒,所述主体部还设有多个收容槽,所述收容槽的开口设于所述雾化面,至少部分所述收容槽的底部延伸至所述凸台,所述收容槽用于收容电连接所述加热件的加热电极。
16.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雾化组件,雾化组件包括雾化杆、密封座及所述的多孔陶瓷加热组件;
17.所述雾化杆包括收容座;所述多孔陶瓷加热组件、所述密封座及所述收容座由内至外依次套设;所述密封座的第一端密封连接所述收容座的一端与所述延伸部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所述密封座的第二端密封连接所述收容座的中间段与所述主体部的周侧面,所述主体部的周侧面连接于所述承载面与所述雾化面之间;所述延伸部的外周面、所述主体部的吸液面、所述密封座的内壁包围形成收容空间;所述收容座上设有导液孔,所述密封座上设有进液孔,所述进液孔、所述导液孔及所述收容空间相导通。
18.可选的,所述雾化杆还包括主体杆部,所述主体杆部与所述收容座一体成型且相互连通;
19.所述主体杆部的内腔、所述收容座的内腔、所述密封座的至少部分内腔及所述多孔陶瓷加热组件的通孔沿所述雾化组件的轴向依次导通;
20.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吸嘴及油杯,所述吸嘴套设并密封于所述主体杆部的远离所述收容座的一端的外围,所述油杯套设于所述雾化杆的外周,所述油杯的一端密封连接所述吸嘴,所述油杯的另一端密封连接所述收容座的中间段的外周,所述油杯的内表面与所述雾化杆的外表面之间包围形成用于存储所述待雾化液体的储液腔,所述导液孔与所述储液腔导通。
21.可选的,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雾化底座、雾化外环及吸油陶瓷,所述雾化底座的内腔与所述通孔导通;所述雾化底座的一端的端面抵接所述密封座远离所述主体杆部的一端,所述雾化底座的一端的外周面设于所述收容座内并连接所述收容座,所述雾化底座的另一端伸出所述雾化外环;所述雾化外环套设于所述油杯远离所述吸嘴的一端的外围、所述收容座远离所述主体杆部的一端的外围以及所述雾化底座的中间段的外周面;所述吸油陶瓷设于所述雾化底座内通。
22.可选的,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电连接所述加热件,所述电池组件与所述雾化底座伸出所述雾化外环的一端连接。
23.通过多孔陶瓷件的主体部形成的吸液面的面积比雾化面的面积小,使得雾化更加
充分,雾化质量更好。通过在多孔陶瓷件上设置通孔,以使雾化面加热雾化待雾化液体后形成的气体通过贯穿多孔陶瓷件的通孔释放出来,避免了气体与待雾化液体的接触,以使雾化还原度高。通过加热件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内,以使发热效率更高,雾化效果更好,雾化量更大。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25.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雾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雾化组件的爆炸图;
27.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雾化组件的剖面图;
28.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孔陶瓷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孔陶瓷加热组件的俯视图;
30.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加热件的仰视图;
31.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孔陶瓷加热组件的剖面图;
32.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加热件的仰视图;
33.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加热件的仰视图;
34.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加热件的仰视图;
35.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加热件的仰视图;
36.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雾化杆的结构示意图;
37.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密封座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密封座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申请实施方式相互适应性地结合,其结合所形成的新的实施方式也是本申请所保护的范围内。
40.请参阅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雾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雾化组件200的外壳包括依次连接的吸嘴130、油杯140、雾化外环160及电池组件180。本申请实施例以柱状微型电子雾化器为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阐述,柱状微型电子雾化器大致呈长条圆柱状,柱状微型电子雾化器具有便于携带、适用性强、适用范围广等特点。但本申请的雾化组件200适用但不限于空气加湿器、医用雾化器、微型雾化器等雾化组件。
41.请参阅图2及图3,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雾化组件的爆炸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雾化组件的剖面图。
42.请参阅图2,雾化组件200包括多孔陶瓷加热组件100、雾化杆110、密封座120、吸嘴130、油杯140、雾化底座150、雾化外环160、吸油陶瓷170及电池组件180。
43.具体的,请参阅图3,雾化杆110包括收容座40,收容座40设于雾化杆110的一端,多孔陶瓷加热组件100、密封座120及收容座40由内而外依次套设。
44.吸嘴130套设并通过第一密封圈1密封于雾化杆110远离收容座40的一端的外围。
45.油杯140套设于雾化杆110的外周,油杯140的一端与吸嘴130密封连接,油杯140的另一端密封连接收容座40的中间段的外周。油杯140的内表面与雾化杆110的外表面之间包围形成用于存储待雾化液体的储液腔80,油杯140与雾化杆110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连接,以使储液腔80的密封储液性能更好。
46.雾化底座150的一端的端面抵接密封座120,雾化底座150的一端的外周面设于收容座40内,并与收容座40的内表面贴合,雾化底座150的另一端伸出雾化外环160。
47.雾化外环160套设于油杯140远离吸嘴130的一端的外围、收容座40远离吸嘴130的一端的外围以及雾化底座150中间段的外周面。
48.吸油陶瓷170设于雾化底座150内。
49.请参阅图1、图2及图3,电池组件180与雾化底座150伸出雾化外环160的一端连接,电池组件180与多孔陶瓷加热组件100电性连接。
50.请参阅图4、图5及图6,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孔陶瓷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多孔陶瓷加热组件用于吸收并雾化待雾化液体;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孔陶瓷加热组件的俯视图;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加热件的仰视图。
51.请参阅图4、图5及图6,多孔陶瓷加热组件100包括多孔陶瓷件10及加热件20,加热件20固定于多孔陶瓷件10的一端。多孔陶瓷件10包括一体成型的主体部101及延伸部102,延伸部102位于主体部101的一端的端面上。主体部101包括向背设置的承载面111和雾化面121,承载面111即主体部102设有延伸部102的一端的端面。承载面111的一部分形成吸液面151,具体的,承载面111未与延伸部102连接的部分即吸液面151,吸液面151用于承接并吸收待雾化液体进入多孔陶瓷件10的雾化面121。可以理解的,吸液面151的面积小于雾化面121的面积。承载面111的另一部分设置延伸部102,吸液面151的面积为承载面111的面积与延伸部102靠近主体部101的横截面的面积之差。通过吸液面151的面积小于雾化面121的面积,以使吸液与雾化能够相互配合实现对待雾化液体的充分雾化,提高待雾化液体的雾化质量。
52.请参阅图4、图5及图6,多孔陶瓷件10还具有通孔103,通孔103的一端设于延伸部102背离承载面111的一端的端面,通孔103的另一端贯穿至雾化面121,以使雾化面121雾化产生的气体通过通孔103释放到多孔陶瓷加热组件100外部,同时雾化面121产生的气体不会与多孔陶瓷件10内的待雾化液体接触,实现气液分离,避免出现雾化产生的气体还原度降低的情况。
53.请参阅图2及图4,加热件20与主体部101远离延伸部102的一端固定连接,具体的,加热件20设于主体部101靠近雾化面121的一端。固定连接包括但不限于粘接、键槽卡合连接等连接方式。加热件20在电池组件180的作用下发热,以使多孔陶瓷件10的雾化面121发热对待雾化液体进行雾化。通过加热件20于多孔陶瓷件10的配合发热雾化,使得多孔陶瓷加热组件100的发热效率更高,雾化量更大,雾化效果更好。
54.请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孔陶瓷加热组件的剖面图。
55.请参阅图6及图7,多孔陶瓷加热组件100包括连接部131,连接部131设于通孔103靠近雾化面121的开口内,加热件20的部分设于雾化面121上,加热件20的另一部分设于连接部131上。通过在通孔103靠近雾化面121的开口内设置连接部131,并且在连接部131远离延伸部102的一侧设有加热件20,使得主体部101的雾化面121的中部也会发热雾化待雾化
液体,雾化面121的加热更加均匀,发热效率更高,雾化量更大,雾化效果更好。
56.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6及图7,连接部131沿通孔103的径向横跨通孔103,连接部131的相对两端与通孔103的内壁连接且一体成型。加热件20包括加热主体201及电连接加热主体201相对两端的正极触点202与负极触点203,正极触点202与负极触点203沿通孔103的径向设于通孔103的相对两侧,正极触点202与负极触点203分别靠近连接部13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57.请参阅图6,加热主体201的第一部分211从正极触点202沿雾化面121延伸至连接部131的第二端,第一部分211呈弧形。加热主体201的第二部分212从连接部131的第二端延伸至连接部131的第一端,第二部分212呈直线形。加热主体201的第三部分213从连接部131的第一端沿雾化面121延伸至连接部131的第二端并连接负极触点203,第三部分213呈弧形。以使加热主体201形成s形搭桥设计,同时加热主体201的中部具有通孔103,使得加热主体201中部段的发热效率更高,进而使得雾化量更大。
58.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部分211、第二部分212及第三部分213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直线形、圆弧形、波浪形等形状。
59.可选的,加热主体201的类型包括但不限于金属覆膜、发热片、不锈钢片等发热元件。
60.请参阅图8及图9,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加热件的仰视图,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加热件的仰视图。
6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8及图9,加热件20包括加热主体201及电连接加热主体20的正极触点202与负极触点203,正极触点202与负极触点203沿通孔103的径向设于通孔103的相对两侧,加热主体201呈圆环形设于通孔103外围的雾化面121上。通过加热主体201呈圆环形分布于雾化面121上,以使雾化面121上的发热更加均匀,对待雾化液体的雾化效果更好,不会出现部分待雾化液体雾化不均匀、不充分的情况,进而提高了雾化质量与雾化形成的气体的还原度。
62.可选的,加热主体201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环、椭圆环、首尾相连的多边形等形状。
6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8,正极触点202与负极触点203设于加热主体201包围的形成的空间内。
64.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9,正极触点202与负极触点203位于加热主体201覆盖的范围内。
65.请参阅图10及图11,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加热件的仰视图,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加热件的仰视图。
66.请参阅图10及图11,加热件20包括加热主体201及电连接加热主体201的正极触点202和负极触点203,正极触点202与负极触点203皆设于通孔103的一侧,加热主体201呈圆弧形或者曲线形设于通孔103另一侧外围的雾化面121上,加热主体201对应的弧度大于180
°
。通过直接在雾化面121上设置弧形加热主体201,使得加热件20的结构更加简单,通孔103内无其他部件遮挡,使得通孔103的导气功能更好,减少雾化产生的气体释放时与待雾化液体的接触,雾化还原度更高。
67.请参阅图4、及图7,延伸部102包括一体成型的套筒112及设于套筒112外周面上的
多个凸台122,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多个凸台122为四个,套筒112、多个凸台122皆与主体部101互连为一体。通孔103贯穿套筒112及主体部101,主体部101还设有多个收容槽,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多个收容槽为两个,多个收容槽包括第一收容槽141及第二收容槽142,第一收容槽141与第二收容槽142的开口皆设于雾化面121上,且至少部分的第一收容槽141和至少部分的第二收容槽142的底部延伸至凸台122内部,第一收容槽141与第二收容槽142分别用于收容电连接加热件20的两个加热电极204。
68.请参阅图4、图5、图6及图7,通过凸台122与套筒112形成延伸部102,以使承载面111剩余部分形成吸液面151,且吸液面111的面积小于雾化面121的面积,以使待雾化液体流入吸液面111的速度与雾化面121雾化待雾化液体的速度相匹配,进而使得待雾化液体能够充分雾化,雾化质量更高,雾化产生的气体还原度更高。
69.请参阅图3、图4、图5、图6、图12、图13及图14,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雾化杆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密封座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密封座的剖面图。
70.请参阅图3、图4及图14,密封座120的第一端密封连接收容座40的一端与延伸部102远离主体部101的一端,具体的,密封座120的第一端的外周面与收容座40的一端内侧壁密封连接,密封座120的第一端的内侧壁与延伸部102远离主体部101的一端的外周面密封连接。进一步的,密封座120的第一端的内侧壁具有第一密封部71,第一密封部71为密封凸起,第一密封部71与延伸部102远离主体部101的一端的外周面抵接形成密封连接,以使雾化产生的气体不会沿密封座120的内侧壁散失,保证雾化产生的气体的量完全释放。
71.请参阅图3、图4、图5、图6及图14,密封座120的第二端密封连接收容座40的中间段与主体部101的周侧面,具体的,密封座120的第二端的外周面与收容座40的中间段的内侧壁密封连接,密封座120的第二端的内侧壁与主体部101的外周面密封连接,主体部101的周侧面连接于承载面111与雾化面121之间。进一步的,密封座120的第二端的内侧壁具有第二密封部72,第二密封部72为密封凸起,第二密封部72与主体部101的周侧面抵接形成密封连接。通过第二密封部72将主体部101与密封座120密封连接,以使待雾化液体流向吸液面151时不会渗透到密封底座150的空腔内,保证待雾化液体流动的密封性,不会产生漏油现象,进而使得雾化组件200的工作可靠性与稳定性更高。
72.可选的,密封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密封圈密封、卡环密封、机械密封、填料密封等。
73.请参阅图3、图4、图5、图6、图12及图13,延伸部102的外周面、主体部101的吸液面151、密封座120的内侧壁包围形成收容空间60,收容座40上具有导液孔50,导液孔50与储液腔80导通。本申请实施例中导液孔50为四个均匀分布于收容座40中间段的通孔103。密封座140上具有进液孔70,进液孔70对应收容座40上导液孔50的位置设置于密封座120上,导液孔50、进液孔70及收容空间60相导通,以使待雾化液体从储液腔80经导液孔50、进液孔70、收容空间60流至主体部101的吸液面151上,再由吸液面151流至雾化面121,经雾化面121的加热雾化,形成待雾化液体通道,进而使得待雾化液体转为气体。
74.请参阅图3、图4及图12,雾化杆110还包括主体杆部30。主体杆部30与收容座40一体成型且相互连通,主体杆部30的内腔、收容座40的内腔、密封座120的至少部分内腔及多孔陶瓷加热组件100的通孔103沿轴向依次导通,以使多孔陶瓷加热组件100的雾化面121雾
化待雾化液体后产生的气体沿多孔陶瓷加热组件100的通孔103、密封座120的至少部分内腔、至少部分的收容座40内腔及主体杆部30的内腔依次释放到雾化组件200外,形成气体通道。
75.请参阅图3、图4及图6,雾化底座150的内腔与多孔陶瓷加热件100的通孔103导通,雾化底座150的一端的端面抵接密封底座150远离主体杆部30的一端的端面,雾化底座150的一端的外周面设于收容座40内,雾化底座150的另一端伸出雾化外环160。雾化外环160套设于油杯140远离吸嘴130一端的外围、收容座40远离主体杆部30的一端的外围以及雾化底座150的中间段的外周面。具体的,雾化底座150的外周面中间设有环状凸台,环状凸台的外周面与雾化外环160远离吸嘴130的一端的内侧壁抵接,环状凸台的一端与收容座40远离吸嘴130的一端抵接。
76.请参阅图3及图6,吸油陶瓷170设于雾化底座150的内腔,吸油陶瓷170用于对多孔陶瓷加热组件100的雾化面121未完全雾化的待雾化液体进行吸收,防止待雾化液体进入雾化组件200的其他部件内影响雾化组件200的正常工作。吸油陶瓷170的外周面与雾化底座150的内侧壁通过第三密封圈3密封连接,以使吸油陶瓷170固定于雾化底座150的内腔中,避免了未完全雾化的待雾化液体从吸油陶瓷170的外周面与雾化底座150的内侧壁之间的空隙中流出泄露的现象产生。
77.请参阅图1及图2,电池组件180的一端与雾化外环160远离吸嘴130的一端抵接,电池组件180与雾化底座150固定连接,电池组件180与雾化底座150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螺纹连接、卡接等连接方式。电池组件180用于与多孔陶瓷加热组件100的加热电极204电性连接,以使多孔陶瓷加热组件100正常发热,进而实现对待雾化液体的雾化。
78.以上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