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污油池油泥动态喷射提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8-24 12:3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油泥 喷射 提取 装置 申请
一种污油池油泥动态喷射提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油泥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污油池油泥动态喷射提取装置。



背景技术:

原油在开采、运输及炼厂污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油、水和泥的混合物,而这些混合物则会被存入污油池中,经沉淀后由上至下形成油层、水层和油泥层,之后工作人员再将油层和水层分别从污油池中取出并通过一系列的处理分别进行回收利用。

现有的油泥取出方式是在污油池上设置一自吸泵,自吸泵的入口连接有一抽泥管,抽泥管的端部伸入进水层并与油泥层相互靠近,自吸泵的出口连接有一出料管,通过自吸泵的抽吸将油泥从污油池中抽出,并通过出料管将油泥输往下一道工序对油泥进行回收处理。

但是现有的提取装置在向污油池里投入使用时,由于油泥沉淀时间长,油泥变得粘稠,从而导致自吸泵的动力无法有效的对油泥进行抽取,进而影响了油泥的提取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提高油泥的提取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污油池油泥动态喷射提取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污油池油泥动态喷射提取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污油池油泥动态喷射提取装置,包括设置在污油池顶盖上的自吸泵,自吸泵的入口连接有一抽泥管,抽泥管的端部穿过顶盖的预留口伸入进污油池内用于将油泥从污油池抽出,自吸泵的出口连接有一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上连接有一回液管,回液管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对污油池内的油泥和水进行混合的均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均质组件的作用下,使油泥和水充分混合,形成油泥水混合液,从而使油泥更易在自吸泵的抽吸下从污油池内抽出,减少油泥的整体提取时间,提高油泥的提取效率。

可选的,所述均质组件包括第一输液管,第一输液管与回液管连接,第一输液管的端部通过法兰连接有第二输液管,第二输液管的端部向下穿过预留口伸入进污油池内并连接有一动态喷射器,动态喷射器的喷头朝向油泥层方向布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自吸泵运行时,污油池内的水在回液管与出料管的连接处进入到回液管内,之后油泥在动态喷射器的喷射水柱冲击作用下,形成油泥水混合液,油泥水混合液通过自吸泵提升到地面上后,通过自吸泵加压再次供给动态喷射器,反复对污油池内的油泥进行冲击,直到油泥全部溶解,且充分混合使得油泥更加均质化,更利于后续的设备进行处理。

可选的,所述第二输液管与动态喷射器之间还设置有第三输液管,第三输液管水平向污油池的中心处延伸,第三输液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输液管和动态喷射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顶盖的预留口位于靠近污油池边缘的位置处时,第三输液管的设计,使动态喷射器能够在第三输液管的连接下,安装在污油池底靠近中部的区域,减少将动态喷射器安装在沉淀室远离中心处,导致混合不均匀的可能,提高整体装置的适应性。

可选的,所述第二输液管与第三输液管之间密封转动连接,第二输液管上设置有用于拉动第三输液管使第三输液管与第二输液管相互转动的驱动组件,当第三输液管与向上转动至竖直状态时,第三输液管与动态喷射器的顶部低于污油池顶盖的下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动态喷射器进行安装或拆卸时,工作人员只需通过驱动组件将第三输液管绕与第二输液管的铰接轴进行旋转,然后即可较为方便快捷的将动态喷射器安装在污油池内或从污油池收上来,使工作人员无需进入沉淀室内即可对动态喷射器进行安装,从而提高了动态喷射器的安装效率以及对工作人员的保护。

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接在第三输液管上的一拉绳,第二输液管位于顶盖的上方固接有一用于对拉绳进行收放的收卷盘,当第三输液管与第二输液管的轴线相互垂直时,第三输液管、第二输液管和拉绳形成一三角形的区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第三输液管和动态喷射器安装在沉淀室内时,工作人员只需转动收卷盘,使拉绳收卷或释放,即可实现动态喷射器向第二输液管或远离第二输液管运动,整体结构简单,提高了工作人员对动态喷射器的操作效率。

可选的,所述第二输液管上位于顶盖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对拉绳进行限位的导向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拉绳从导向件穿过,减少拉绳与预留口边沿侧壁产生摩擦的可能,从而提高了拉绳的使用寿命。

可选的,所述第二输液管上位于导向件的下方还固定有一限位板,限位板上开设有一用于对第三输液管限位卡设的限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三输液管卡设在限位槽内,减少工作人员对动态喷射器进行安装或拆卸时,第三输液管相对第二输液管自由晃动的可能,提高整体的安装和拆卸效率。

可选的,所述第二输液管朝向污油池底部的一端固接有一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三输液管朝向污油池底部的一侧固接有一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靠近第一固定板布置,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分别通过若干个螺栓与污油池固定,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下表面与污油池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站在顶盖上使用工具通过预留口,将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使用螺栓与污油池底进行接触固定,减少第三输液管在污油池内因水的反冲作用而自用活动的可能,提高动态喷射器的工作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抽泥管端部开口处固接有一格栅网板,所述抽泥管上连接有一篮式过滤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格栅网板对颗粒较大物品进行拦截,而篮式过滤器能够对油泥中的特殊异物进行过滤,减少异物与自吸泵叶片碰撞造成叶片损伤以及减少异物对动态喷射器喷头造成堵塞的可能。

可选的,所述回液管上靠近出料管处连接有一自动分流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自吸泵停止工作时,自动分流阀自动关闭回液管的流通,从而避免回液管内的油泥水混合液倒流进自吸泵后凝结而使自吸泵叶片卡死,提高了自吸泵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提高了油泥的提取效率,通过均质组件的作用,使油泥和水进行充分的混合,形成油泥水混合液,从而使油泥更易在自吸泵的抽吸下从污油池内抽出;

2.使得油泥更加均质化,更利于后面的设备进行处理,通过自吸泵运行,使污油池内的水在回液管与出料管的连接处进入到回液管内,之后油泥在喷射水柱冲击作用下,形成油泥水混合液,油泥水混合液通过自吸泵提升到地面上后,自吸泵加压再次供给动态喷射器,反复对沉淀室内的油泥进行冲击,直到全部溶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提取装置设置在污油池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体现沉淀池室内的剖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2提取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2体现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污油池;11、沉淀室;12、顶盖;121、预留口;2、提升机构;21、自吸泵;22、抽泥管;23、出料管;24、篮式过滤器;25、格栅网板;3、混合机构;31、回液管;32、第一输液管;33、第二输液管;34、动态喷射器;35、自动分流阀;36、球阀;4、第三输液管;5、驱动组件;51、拉绳;52、底板;521、立柱;53、安装板;531、竖板;532、转动杆;533、收卷盘;534、手轮;54、定滑轮;55、导向件;551、滚轮;5511、环槽;6、抱箍;7、限位板;71、限位槽;8、第一固定板;9、第二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污油池油泥动态喷射提取装置。

实施例1

参照图1,提取装置设置在污油池1上,污油池1包括一顶部开口的沉淀室11,沉淀室11的开口呈矩形环状,沉淀室11的上方盖设有一顶盖12,顶盖12上设置有一用于安装提取装置的预留口121。

参照图1,提取装置包括设置在污泥池上用于对沉淀室11内的油泥进行抽吸的提升机构2以及设置在提升机构2一侧用于对油泥和水进行混合的混合机构3。

参照图2,提升机构2包括固定在顶盖12上表面预留口121一侧的一自吸泵21,自吸泵21的入口连接有一l型的抽泥管22,抽泥管22的端口从预留口121由上至下穿入进沉淀室11内用于对油泥和水的混合液进行抽吸,自吸泵21的出口连接有一出料管23,而出料管23则可将油泥输往下一道工序对油泥进行无害化处理或回收处理等;另外抽泥管22上靠近自吸泵21处还连接有一篮式过滤器24,而抽泥管22的端部开口处则同轴固接有一圆形的格栅网板25,使油泥在经过格栅网板25和篮式过滤器24时,能够对其中可能存在的如石子等异物进行过滤,减少异物与自吸泵21叶片碰撞对自吸泵21造成损伤的可能,提高对自吸泵21的保护。

参照图2,混合机构3包括连接在出料管23侧上的一水平布置的回液管31,回液管31的端部通过法兰式弯管密封连接有一第一输液管32,第一输液管32远离回液管31的一端通过法兰式弯管连接有一第二输液管33,第二输液管33的端部向下穿过预留口121进入到沉淀室11内,第二输液管33背离第一输液管32的一端连接有一动态喷射器34,动态喷射器34的喷头与沉淀室11内的油泥层相互靠近并朝向油泥层布置;当自吸泵21运行时,自吸泵21首先抽水,通过自吸泵21的部分水在回液管31与出料管23的连接处进入到回液管31内,并依次经过第一输液管32、第二输液管33和动态喷射器34的喷头喷射到油泥上,而格栅网板25和篮式过滤器24对颗粒物的过滤作用也减少了动态喷射器34被堵塞的可能,提高了对动态喷射器34的保护,之后油泥在动态喷射器34的喷射水柱冲击作用下,重新形成油泥水混合液,从而使油泥更易在自吸泵21的抽吸下从沉淀室11内抽出,提高油泥的提取效率;而这些油泥水混合液提升到地面上后,通过自吸泵21加压后再次供给动态喷射器34,反复对沉淀室11内的油泥进行冲击,直到全部溶解,使得油泥更加均质化,更利于后面的设备进行处理。

参照图2,回液管31上靠近出料管23处还连接有一自动分流阀35,使自吸泵21在停止工作时,自动分流阀35自动关闭回液管31的流通,使回流管内的油泥水混合液不会倒流回自吸泵21内,避免了油泥水混合液倒流进自吸泵21凝结而使自吸泵21叶片卡死,从而大大提高了自吸泵21的使用寿命;另外第一输液管32上还连接有一球阀36,当油泥与水充分混匀后,工作人员可旋拧球阀36使第一输液管32关闭,而后即可使油泥水混合液在自吸泵21的抽吸下从出料管23输送到下一步的处理设备中。

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当自吸泵21运行时,自吸泵21首先抽水,通过自吸泵21的部分水在回液管31与出料管23的连接处进入到回液管31内,并依次经过第一输液管32、第二输液管33和动态喷射器34的喷头喷射到油泥上,之后油泥在喷射水柱冲击作用下,形成油泥水混合液,从而使油泥更易在自吸泵21的抽吸下从沉淀室11内抽出。

实施例2

参照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输液管33与动态喷射器34之间还设置有一水平布置的第三输液管4,第三输液管4位于第二输液管33的一侧,第三输液管4朝向第二输液管33的一端与第三输液管4密封转动连接,第三输液管4与第二输液管33的转动轴线平行于顶盖12设置,第三输液管4的另一端水平向沉淀室11的中心处延伸,动态喷射器34与第三输液管4远离第二输液管33的一端连接且动态喷射器34的喷头朝向沉淀室11内的油泥层布置,另外在第三输液管4相对第二输液管33转动至竖直状态时,第三输液管4与动态喷射器34的顶部低于顶盖12的下表面;通过第三输液管4的设计,当顶盖12的预留口121位于靠近沉淀室11边缘的位置处时,工作人员也能较好的对沉淀室11底部的油泥由中心向四周进行混合,减少了将动态喷射器34安装在沉淀室11远离中心处,导致混合不均匀的可能,提高整体装置的适应性。

参照图3和图4,为了方便工作人员将第三输液管4和动态喷射器34安装在沉淀室11内,顶盖12上还设置有一用于带动第三输液管4相对第二输液管33转动的驱动组件5,驱动组件5包括固接在第三输液管4周面上的一拉绳51,拉绳51与第三输液管4的连接处位于第三输液管4靠近动态喷射器34的一侧,顶盖12上位于预留口121一侧通过螺钉固定有一矩形的底板52,底板52上表面靠近预留口121的边沿处固接有两个立柱521,两个立柱521的上表面共同固接有一矩形的安装板53,安装板53向第二输液管33的方向延伸,且安装板53的一侧与第二输液管33向靠近,而安装板53上表面固定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竖板531,两个竖板531上共同转动连接有一转动杆532,转动杆532上同轴固接有一用于对拉绳51进行收放的收卷盘533;转动杆532上同轴固接有一手轮534,方便工作人员对收卷盘533进行转动,而安装板53上位于安装板53的边沿处架设有一用于对拉绳51进行支撑的定滑轮54,另外底板52朝向第一输液管32的一侧位于定滑轮54的正下方还架设有一用于对拉绳51进行限位的导向件55,导向件55包括两个圆周面相切的滚轮551,两个滚轮551周面上靠近中部的区域均开设有一环槽5511,使拉绳51能够从两个滚轮551之间的环槽5511穿过,减少拉绳51与安装板53和预留口121边沿侧壁摩擦的可能,提高拉绳51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4,安装板53和底板52朝向第一输液管32的侧壁上各固定有一用于对第一输液管32限位固定的抱箍6,当需要将第三输液管4和动态喷射器34安装在沉淀室11内时,工作人员首先转动收卷盘533使拉绳51缠绕在收卷盘533上,从而拉动第三输液管4以及动态喷射器34向第二输液管33方向运动,直至第三输液管4和第二输液管33相互平行,之后工作人员即可将第二输液管33与第三输液管4的铰接端从预留口121向下插入进沉淀室11内,直至底板52与顶盖12上表面相互贴设,然后通过螺栓将底板52与顶盖12相互固定,而后工作人员即可释放收卷盘533上的拉绳51,使动态喷射器34向沉淀室11底的方向转动,直至第三输液管4处于水平状态,且此时动态喷射器34处于沉淀室11内靠近中部的位置处,整体结构简单,提高了工作人员将动态喷射器34安装到沉淀室11内的效率,使工作人员无需进入沉淀室11内即可对动态喷射器34进行安装,减少了工作人员深入到沉淀室11内对动态喷射器34和第三输液管4进行安装的难度和危险性,提高了对工作人员的保护。

参照图4,第二输液管33上位于两个滚轮551的下方还固定有一水平布置的限位板7,限位板7朝向第三输液管4转动的方向开设有一弹性的限位槽71,当工作人员将第三输液管4转动至与第二输液管33相互平行时,第三输液管4卡设在限位槽71内,从而减少工作人员对动态喷射器34进行安装时,第三输液管4相对第二输液管33自由晃动的可能性,提高动态喷射器34的安装和拆卸效率。

参照图4,另外第二输液管33朝向沉淀室11底部的一端固接有一第一固定板8,第三输液管4朝向沉淀室11底部的一侧固接有一第二固定板9,第二固定板9靠近第一固定板8布置,第一固定板8和第二固定板9上均开设有若干个通孔,当动态喷射器34安装结束后,工作人员可站在顶盖12上使用工具通过预留口121将第一固定板8和第二固定板9通过螺栓与沉淀室11底进行固定,减少了第三输液管4在沉淀室11内自用活动的可能,提高整体的工作稳定性。

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将第三输液管4与第二输液管33转动连接,并将动态喷射器34连接在第三输液管4的端部,然后释放收卷盘533上的拉绳51将动态喷射器34安装在沉淀室11内靠近中部的区域,使在顶盖12的预留口121位于靠近沉淀室11边缘位置处的情况下,工作人员也能够较好的对沉淀室11底部的油泥由中心向四周进行混合,减少了将动态喷射器34安装在沉淀室11远离中心处,导致混合不均匀的可能,提高整体装置的适应性。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