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半焦冷却及余热回收设备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07-30 13:2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设备 余热 温热 冷却 煤炭
一种半焦冷却及余热回收设备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炭低温热解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半焦冷却及余热回收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国内低温热解(干馏)技术的发展,原料煤的小颗粒煤(粒径30mm以下)的占比达到70%以上,因此煤炭低温热解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小颗粒煤炭热解(干馏)。大规模应用的技术主要有内热式直立炉制备半焦,该种工艺后序冷却半焦采用水熄焦或喷水熄焦,会产生大量废水和含污蒸汽的无组织排放,造成环境污染;从炭化室推出的半焦温度在550℃以上,湿熄焦时不仅兰炭显热全部浪费,而且半焦遇水激冷容易碎裂成小块,降低了半焦质量;因此,所产半焦含有大量水分,限制了半焦的使用,增加了运输成本,还需要耗费额外的能量对其进行干燥。

针对上述半焦冷却问题,中国专利cn104710995a公开了一种能适用于大料兰炭干熄及余热利用的装置,包括多个换热器、多个水冷夹套、一个密封箱、一个密闭式刮板机、引风系统和多个雾化喷嘴,在低温干馏方炉的每个排焦口处分别设置一个换热器,在每个换热器的下端分别设置一个水冷夹套,水冷夹套的下端均与密封箱的顶面紧固连接,密封箱的底面与密闭式刮板机的顶面紧固连接并相通,密闭式刮板机的机壳卸料端设置一个下料口,换热器、水冷夹套、密封箱和密闭式刮板机形成整体密闭的兰炭通道。该专利技术中炽热兰炭(半焦)与冷却介质间接接触,从而使兰炭(半焦)中基本不含水分,并且回收了半焦的显热产生蒸汽予以利用,但是该装置显热回收部分采用换热列管,冷却水在管程中通行单位面积的通量有限,换热效果有限,冷却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半焦冷却及余热回收设备及系统。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半焦冷却及余热回收设备,包括:冷却回收装置、间接冷却装置、料封装置和输料装置;

冷却回收装置,包括:第一外壳、至少一个输料管和输水管组件;

第一外壳围成冷却空间;冷却空间内盛装有冷却液;

第一外壳,上端与外部的内热式直立炉的炉墙连接;

输料管,固设在冷却空间内,贯穿第一外壳,输料管的上端与内热式直立炉的一个出焦口连通,下端与间接冷却装置连通;

输水管组件,与冷却空间连通,用于冷却空间内的冷却液输送和回流;

间接冷却装置,上端与第一外壳的下端连接,下端与料封装置连接;

料封装置,与输料装置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输水管组件,包括:第一进水管、回水管和汽液分离装置;

第一进水管,穿过第一外壳的侧壁与冷却空间连通;

回水管,两端均穿过第一外壳的侧壁与冷却空间连通,与第一进水管相对设置;

汽液分离装置,设置在回水管上,用于将蒸汽排出至第一外壳的外部,汽液分离装置的出汽端与外部的用汽装置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冷却回收装置,还包括:隔水板;

隔水板,水平设置在冷却空间内,位于回水管的两端之间,隔水板的一端与回水管所在的第一外壳的侧壁固定连接,隔水板的另一端向靠近第一进水管处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输料管,包括:导料子管和通料子管;

导料子管,上端与出焦口连通,下端与通料子管的上端连接,导料子管的纵截面为倒梯形;

通料子管,下端与间接冷却装置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间接冷却装置,包括:第二外壳、第二进水管、出水管和至少一个气体预热管;

第二外壳为双层壳体结构,双层壳体之间形成中空空间,中空空间中盛装有冷却液;第二外壳围成储料空间;

第二外壳,上端与第一外壳的下端固定连接,下端与料封装置连接;

储料空间,上部与输料管的下端连通,下部与料封装置连通;

第二进水管,一端与中空空间连通,另一端与外部的换热装置连接;

出水管,一端与中空空间连通,另一端与外部的换热装置连接;

气体预热管,穿过第二外壳,部分管体位于储料空间内,两端位于第二外壳外部;

气体预热管的一端与外部的送气装置连接,另一端与内热式直立炉的燃烧装置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填料密封装置;

气体预热管与第二外壳的连接处通过填料密封装置密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料封装置,包括:第三外壳、驱动机构、转轴和多个阀板;

第三外壳围成料封空间;

第三外壳,上端与第二外壳的下端固定连接,下端与输料装置连接;

料封空间,上部与储料空间连通,下部与输料装置连通;

驱动机构,设置在第三外壳的外部,与外部的固定支架固定连接,驱动机构通过联轴器与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

转轴,穿设在第三外壳上,与第三外壳转动连接,转轴的另一端穿出第三外壳与固定支架转动连接;

阀板,位于料封空间内,端面与转轴的轴体固定连接,阀板的板面可朝向储料空间;

多个阀板间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输料装置,包括:补偿连接件和输送机;

补偿连接件的上端与第三外壳的下端固定连接且与料封空间连通,补偿连接件的下端位于输送机的上方;补偿连接件与料封空间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输送机为链斗输送机或板式输送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半焦冷却及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内热式直立炉和至少一个如上述实施例的半焦冷却及余热回收设备;

内热式直立炉的每个出焦口与一个半焦冷却及余热回收设备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物料(半焦)在输料管中,冷却液在冷却空间中,物料与冷却液(水)间接接触,进行间接冷却和换热,输料管浸在冷却液中,增加了输料管与冷却液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了换热面积,从而提高了换热效率和冷却效率;而且冷却空间中的冷却液可以循环和补充,提高了冷却液的通量,进一步提升了换热效果,换热效果更佳。

2、本实用新型间接冷却装置可以将气体预热管中的气体与物料进行换热,从而对气体预热管中的气体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气体输送至内热式直立炉的燃烧装置,进行燃烧供热,预先提高了气体的温度,提高燃烧效率,减少燃烧损失,节约能源。

3、本实用新型的料封装置的阀板在需要时可以运动或者静止,从而可以将上方的间接冷却装置和冷却回收装置中的物料排出至输料装置中或将物料留存在间接冷却装置和冷却回收装置中,便于物料的排出和留存。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半焦冷却及余热回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半焦冷却及余热回收设备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半焦冷却及余热回收设备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半焦冷却及余热回收设备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半焦冷却及余热回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半焦冷却及余热回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冷却回收装置;11-第一外壳;111-钢架;112-支撑板;12-输料管;121-导料子管;122-通料子管;13-输水管组件;131-第一进水管;132-回水管;133-汽液分离装置;134-排汽管;14-冷却空间;15-隔水板;20-间接冷却装置;21-第二外壳;22-第二进水管;23-出水管;24-气体预热管;25-中空空间;26-储料空间;27-填料密封装置;30-料封装置;31-第三外壳;32-驱动机构;33-转轴;34-阀板;35-料封空间;36-联轴器;37-连接板;38-固定板;39-轴承;40-输料装置;41-补偿连接件;42-输送机;50-内热式直立炉;51-炉墙;52-出焦口;53-物料;60-冷却液。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一

请参见图1、图2和图3,一种半焦冷却及余热回收设备,包括:冷却回收装置10、间接冷却装置20、料封装置30和输料装置40。本实施例中,内热式直立炉50、冷却回收装置10、间接冷却装置20、料封装置30和输料装置40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冷却回收装置10包括:第一外壳11、至少一个输料管12和输水管组件13。第一外壳11围成冷却空间14。冷却空间14内盛装有冷却液60。第一外壳11和冷却空间14构成仓体或箱体的结构,第一外壳11包括顶部、侧壁和底部。第一外壳11的上端与外部的内热式直立炉50的炉墙51连接。本实施例中,内热式直立炉50的下端通过钢架111支承,第一外壳11的上端通过支撑板112与钢架111固定连接。输料管12固设在冷却空间14内,输料管12贯穿第一外壳11,输料管12的上端与内热式直立炉50的一个出焦口52连通,输料管12的下端与间接冷却装置20连通。本实施例中,输料管12的上端可以穿过第一外壳11的顶部与内热式直立炉50的出焦口52连通,出焦口52中的物料53(半焦)可以进入输料管12,输料管12的下端可以穿过第一外壳11的底部与间接冷却装置20连通,输料管12中的物料53在重力作用下可以进入间接冷却装置20中。冷却空间14中盛装有冷却液60(通常为冷却水),输料管12的管体浸在冷却液60中,冷却液60与输料管12中的物料53进行换热,对物料53进行降温冷却。其中,输料管12包括但不限于方管或圆管结构的金属管,输料管12与第一外壳11的连接处为密封状态。输水管组件13与冷却空间14连通,输水管组件13用于冷却空间14内的冷却液60输送和回流。本实施例中,输水管组件13穿过第一外壳11与冷却空间14连通,输水管组件13可以将外部的冷却液60输送至冷却空间14中,冷却空间14中的冷却液60可以通过输水管组件13回流至冷却空间14中形成循环。其中,输水管组件13的部分管路可以与外部的提供冷却液60的送液设备连接。间接冷却装置20的上端与第一外壳11的下端连接,间接冷却装置20的下端与料封装置30连接。料封装置30与输料装置40连接。物料53可以从输料管12进入间接冷却装置20中,间接冷却装置20中的物料53可以进入料封装置30中,冷却完成的物料53通过料封装置30输送至输料装置40中,输料装置40将冷却完成的物料53输送至外部。本实施例中,待冷却的物料53(半焦)进入输料管12中,冷却液60与输料管12的管壁接触,待冷却的物料53与冷却液60(水)间接接触,进行间接冷却和换热,输料管12的管体浸在冷却液60中,增加了输料管12与冷却液60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了待冷却的物料53和冷却液60的换热面积,从而提高了换热效率和冷却效率;而且冷却空间14中的冷却液60可以循环和补充,提高了冷却液60的通量,进一步提升了换热效果,换热效果更佳。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输料管12的数量包括多个,多个输料管12依次间隔排列,输料管12之间的间隔中具有冷却液60,冷却液60能够与输料管12充分接触。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内热式直立炉50具有多个出焦口52,每个出焦口52上都设置有一个半焦冷却及余热回收设备。

实施例二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改进。一种半焦冷却及余热回收设备,输水管组件13,包括:第一进水管131、回水管132和汽液分离装置133。第一进水管131穿过第一外壳11的侧壁与冷却空间14连通。第一进水管131的一端与外部的送液设备连接,另一端与冷却空间14连通。回水管132的两端均穿过第一外壳11的侧壁与冷却空间14连通,回水管132与第一进水管131相对设置。冷却空间14中的冷却液60可以从回水管132的一端进入回水管132,然后从回水管132的另一端回流至冷却空间14中。回水管132的一端可以位于另一端的上方。汽液分离装置133设置在回水管132上,汽液分离装置133用于将蒸汽排出至第一外壳11的外部,并将液体的冷却液60输送至回水管132中,汽液分离装置133的出汽端与外部的蒸汽回收装置连接。汽液分离装置133进汽端和出液端均与回水管132连通。输料管12中的物料53将热量传递至冷却空间14中的冷却液60后,冷却液60受热会蒸发产生蒸汽,蒸汽和部分冷却液60会进入回水管132中,并进入汽液分离装置133中进行汽水分离,汽液分离装置133将蒸汽排出至用汽装置中,将冷却液60排回至回水管132中,然后冷却液60回流至冷却空间14中。本实施例中,汽液分离装置133能够将冷却空间14中产生蒸汽排出,则可以将外部的温度较低的冷却液60补充至冷却空间14内,降低冷却空间14内的冷却液60的温度,提升冷却效果。同时,汽液分离装置133能够将冷却空间14中的蒸汽排出以用于蒸汽回收,进行蒸汽再利用,节约能源。未形成蒸汽的冷却液60可以从回水管132回流至冷却空间14中继续参与换热冷却,节约能源。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汽液分离装置133可以通过排汽管134将蒸汽输出至内热式直立炉50的锅炉中,然后配送给其他用汽装置。汽液分离装置133可以是阀门结构。

进一步地,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冷却回收装置10,还包括:隔水板15。隔水板15水平设置在冷却空间14内,隔水板15位于回水管132的两端之间,隔水板15的一端与回水管132所在的第一外壳11的侧壁固定连接,隔水板15的另一端向靠近第一进水管131处延伸。隔水板15的一端靠近回收管,另一端向靠近第一进水管131处延伸,回水管132中的冷却液60在重力作用和冷却空间14的压力作用下从回水管132的另一端(下端)回流进入冷却空间14中,由于隔水板15的阻隔作用,该回流的冷却液60会向靠近第一进水管131的方向运动,且能够与第一进水管131补充的冷却液60混合,然后会从隔水板15和第一进水管131之间的空间继续运动,因此,回流的冷却液60不会直接扩散,而是可以先与补充的冷却液60进行混合,然后进行扩散,由于回流的冷却液60的温度较补充的冷却液60温度高,与补充的冷却液60混合后温度降低,有利于换热和冷却。同时,能够使冷却空间14中的冷却液60的温度更加均匀,避免出现第一进水管131附近的冷却液60温度较低,而其他位置的冷却液60温度较高,以对物料53进行更加均匀的冷却,换热和冷却效果更佳。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输料管12包括:导料子管121和通料子管122。导料子管121的上端与出焦口52连通,导料子管121的下端与通料子管122的上端连接且连通,导料子管121的纵截面为倒梯形。通料子管122的下端与间接冷却装置20连通。本实施例中,导料子管121的纵截面为用垂直于水平面的截面去截导料子管121形成的截面,倒梯形的结构可以使出焦口52处的物料53快速进入通料子管122中。其中,多个输料管12的多个通料子管122之间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如图4、图5和图6所示,间接冷却装置20包括:第二外壳21、第二进水管22、出水管23和至少一个气体预热管24。第二外壳21为双层结构,双层结构之间形成中空空间25,中空空间25中盛装有冷却液60;第二外壳21围成储料空间26。第二外壳21包括外层壳体和内层壳体,两层壳体之间形成中空空间25,内层壳体围成储料空间26。第二外壳21的上端与第一外壳11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二外壳21的下端与料封装置30连接。储料空间26的上部与输料管12的下端连通,储料空间26的下部与料封装置30连通。第二外壳21的顶部和底部可以开口,以使储料空间26与输料管12的下端和料封装置30连通。具体的,储料空间26的上部与通料子管122的下端连通,物料53可以在重力作用下从通料子管122进入储料空间26中。第二进水管22的一端与中空空间25连通,第二进水管22的另一端与外部的换热装置连接。出水管23的一端与中空空间25连通,出水管23的另一端与外部的换热装置连接。冷却液60(通常为水)可以通过第二进水管22进入第二外壳21的中空空间25中与储料空间26中的物料53进行换热,换热后的冷却液60可以通过出水管23流出至外部换热装置中,出水管23流出的冷却液60在外部换热装置中进行换热降温,然后再从外部换热装置中进入第二进水管22中,并进入中空空间25中。其中,外部的换热装置可以为封闭凉水塔。由于在输料管12中的物料53冷却后还是具有一定的温度,这些物料53可以进入储料空间26中与中空空间25的冷却液60间接接触继续冷却。气体预热管24穿过第二外壳21,气体预热管24的部分管体位于储料空间26内,气体预热管24的两端位于第二外壳21外部。气体预热管24的一端与外部的送气装置连接,另一端与内热式直立炉50的燃烧装置连接。气体预热管24中充入需要升温的气体,气体与储料空间26内的物料53间接接触进行换热,由于储料空间26内的物料53具有一定的温度,可以对气体预热管24进行加热,从而热量可以传递至气体预热管24中的气体,使气体预热管24中的气体温度升高,升温后的气体可以通过气体预热管24的另一端输送至内热式直立炉50的燃烧装置中进行燃烧使用。本实施例中,将气体预热管24中的气体与物料53进行间接换热,从而对气体预热管24中的气体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气体输送至内热式直立炉50的燃烧装置,进行燃烧产生所需热量,因此,在气体进入燃烧装置前预先提高了气体的温度,提高燃烧效率,减少燃烧损失,节约能源。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内热式直立炉50生产供热所需的热量是回炉煤气与助燃空气混合燃烧放热。气体预热管24的数量包括多个,其中,一部分气体预热管24中可以输入煤气,另一部分气体预热管24中可以输入助燃空气。当然,所有气体预热管24中的气体也可以相同。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气体预热管24的一端可以通过阀门与外部的送气装置连接,气体预热管24的另一端可以通过阀门与内热式直立炉50的燃烧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一种半焦冷却及余热回收设备还包括:填料密封装置27。气体预热管24与第二外壳21的连接处通过填料密封装置27密封。本实施例中,填料密封装置27能够在气体预热管24热胀冷缩时保证气体预热管24与第二外壳21之间的密封。填料密封装置27设置在第二外壳21上且与气体预热管24连接。其中,气体预热管24的一端与第二外壳21的连接处通过填料密封装置27密封,或者气体预热管24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外壳21的连接处通过填料密封装置27密封。

进一步地,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料封装置30包括:第三外壳31、驱动机构32、转轴33和多个阀板34。第三外壳31围成料封空间35。第三外壳31的上端与第二外壳21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三外壳31的下端与输料装置40连接。其中,第二外壳21的下端可以通过连接板37与第三外壳31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三外壳31顶部和底部开口,以使料封空间35能够与储料空间26和输料装置40连通。料封空间35的上部与储料空间26连通,料封空间35的下部与输料装置40连通。驱动机构32设置在第三外壳31的外部,与外部的固定支架固定连接,驱动机构32通过联轴器36与转轴33的一端固定连接。具体的,驱动机构32包括电机和减速机,电机的输出轴和减速机的输入轴固定连接,减速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36与转轴33的一端固定连接。转轴33穿设在第三外壳31上,转轴33与第三外壳31转动连接,转轴33的另一端穿出第三外壳31与固定支架转动连接。其中,转轴33横向设置,转轴33与第三外壳31转动连接,转轴33的另一端通过轴承39与固定支架转动连接。阀板34位于料封空间35内,阀板34的端面与转轴33的轴体固定连接,阀板34的板面可朝向储料空间26,朝向第三外壳31内壁的阀板34的端面靠近第三外壳31的内壁。多个阀板34间隔设置。多个阀板34形成类似扇叶或门扇结构,例如,阀板34的数量包括三个,三个阀板34之间的角度为120度,朝向储料空间26的两个阀板34之间可以留存从储料空间26进入料封空间35的物料53,因此,料封空间35的物料53可以停留在料封空间35的上部,形成料封结构。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32驱动转轴33转动,转轴33带动阀板34转动,当两个阀板34的板面朝向储料空间26的方向时,驱动机构32停止工作,此时,物料53可以留存在储料空间26和输料管12中,当完成换热的物料53需要运输走时,启动驱动机构32驱动转轴33转动,转轴33带动阀板34转动,承接物料53的阀板34转动到靠近料封空间35下部的方向时,留存的物料53在重力作用下可以穿过料封空间35进入输料装置40中。在所需量的物料53通过料封空间35进入输料装置40中后,可以在两个阀板34运动到朝向储料空间26的方向时停止驱动机构32工作。其中,可以通过查看冷却空间14和储料空间26中的温度或者根据时间启停驱动机构32以将所需量的物料53送入输料装置40中。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控制驱动机构32工作带动阀板34转动,以将所需的物料53送入输料装置40,以控制出焦口52的物料53进入冷却回收装置10、间接冷却装置20、料封装置30的量,便于物料53的排出和留存。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内热式直立炉50的每个出焦口52的物料53进入冷却回收装置10、间接冷却装置20、料封装置30的量可以分别进行单独操作和控制。

进一步地,如图4、图5和图6所示,输料装置40包括:补偿连接件41和输送机42。补偿连接件41的上端与第三外壳31的下端固定连接且与料封空间35连通;补偿连接件41的下端位于输送机42的上方。本实施例中,补偿连接件41包括但不限于金属波纹补偿器或膨胀节等补偿器结构,补偿连接件41用于补偿料封装置30到输送设备的安装误差及热膨胀的补偿量。补偿连接件41上端和下端开口,补偿连接件41的上端与料封空间35连通,料封空间35中的物料53在重力作用下通过补偿连接件41输送至输送机42上。其中,补偿连接件41通过固定板38与第三外壳31的下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输送机42为链斗输送机或板式输送机。本实施例中输送机42优选的采用板式输送机或链斗输送机,减少物料53与输送机42之间的接触产生的摩擦力,降低输送机42的磨损程度,延长了使用寿命。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采用刮板输送机,物料53与输送机42之间摩擦较大,而本实施例的板式输送机或链斗输送机承托物料53进行运动和输送,减小了物料53和输送机42之间的摩擦力。

实施例三

一种半焦冷却及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内热式直立炉50和至少一个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半焦冷却及余热回收设备。如图1-图6所示,内热式直立炉50的一个出焦口52与一个半焦冷却及余热回收设备连接。内热式直立炉50具有多个出焦口52,每个出焦口52上设置有一个半焦冷却及余热回收设备。具体的,出焦口52与半焦冷却及余热回收设备的输料管12的上端连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