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储油罐脱硫的SO2吸收液混匀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7-23 14:2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储油罐 脱硫 装置 吸收 用于
一种用于储油罐脱硫的SO2吸收液混匀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油罐脱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储油罐脱硫的so2吸收液混匀装置。



背景技术:

储油罐是一种存储油品的容器,是油库的主要设备,在石油生产中,由于石油需要从一个油库运转到其他油库,因此一般宜选用地上油罐,石油生产中的地上油罐一般选用金属材料制成,其形状一般选用圆柱状,储油罐壳体可采用金属材料焊接而成,壳体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纳石油的容纳腔,在壳体上设有石油入口和出口,用于冲入或放出石油,在运输过程中,可以将充满石油的储油罐整体放置于运输车辆上,待到达目的地后再将其整体卸载。

现有技术下的储油罐脱硫装置有着安全隐患、so2吸收率低等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储油罐脱硫的so2吸收液混匀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储油罐脱硫的so2吸收液混匀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安全隐患、so2吸收率低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储油罐脱硫的so2吸收液混匀装置包括安装机构、缓冲机构、进料机构、脱硫机构以及出料机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罐体以及顶板,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第一隔板以及第二隔板,若干所述第一隔板一端均与罐体一表面连接,若干所述第二隔板一端均与罐体一表面连接,所述进料机构包括进料漏斗以及进料管,所述进料管一表面与顶板一表面连接,所述脱硫机构包括so2吸收液混匀系统、第一连接管以及第二连接管,所述so2吸收液混匀系统一表面与进料漏斗一表面连接,所述罐体一端与第一连接管一表面连接,所述罐体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管一表面连接,所述出料机构包括出油管,所述出油管一表面与罐体一表面连接。

优选地,所述安装机构还包括底板、安装柱以及安装板,若干所述安装柱一端均与底板一表面连接,若干所述安装柱另一端均与安装板一表面连接,所述罐体一表面与顶板一表面连接,其中,安装柱的个数为四个,安装柱的作用是为安装机构提供支撑力。

优选地,所述缓冲机构还包括通孔,若干所述通孔均设置于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相互交叉设置,将储油罐内分成多个储油区,这样在车辆加减速的过程中,储油罐中的油液可以通过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上的通孔流动,在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阻碍下可以有效的减小因惯性而产生的冲击力。

优选地,所述进料机构还包括进料阀,所述进料管一端与进料漏斗一表面连接,所述进料管另一端与进料阀一表面连接,油液可以从进料漏斗进入,通过进料管时,进料阀可以控制进料管的开合。

优选地,所述脱硫机构还包括so2吸收液循环泵、转动轴以及电机,所述转动轴一端与so2吸收液循环泵旋转配合,所述转动轴另一端与电机一表面连接,打开so2吸收液混匀系统使so2进入罐体中,随后启动so2吸收液循环泵,so2吸收液循环泵将吸收液进行一系列处理后,提高了so2的吸收率。

优选地,所述出料机构还包括集油箱以及出料阀,所述出油管一表面与出料阀一表面连接,所述集油箱设置在出油管与罐体之间,处理后的油液可以经出油管进入集油箱中,出料阀可以控制出油管的开合。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储油罐中设置相互交叉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储油罐内分成多个储油区,这样在车辆加减速的过程中,储油罐中的油液可以通过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上的通孔流动,在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阻碍下可以有效的减小因惯性而产生的冲击力,进而有效减小了油液与储油罐之间的作用力,降低了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2、本实用新型通过加入脱硫机构,设置的so2吸收液混匀系统和so2吸收液循环系统不仅提高了so2的吸收率,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储油罐脱硫的so2吸收液混匀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储油罐脱硫的so2吸收液混匀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a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处局部放大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00、安装机构;110、底板;120、罐体;130、顶板;140、安装柱;150、安装板;200、缓冲机构;210、第一隔板;220、第二隔板;230、通孔;300、进料机构;310、进料漏斗;320、进料管;330、进料阀;400、脱硫机构;410、so2吸收液混匀系统;420、so2吸收液循环泵;430、转动轴;440、电机;450、第一连接管;460、第二连接管;500、出料机构;510、出油管;520、集油箱;530、出料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储油罐脱硫的so2吸收液混匀装置,包括安装机构100、缓冲机构200、进料机构300、脱硫机构400以及出料机构500,安装机构100包括罐体120以及顶板130,缓冲机构200包括第一隔板210以及第二隔板220,若干第一隔板210一端均与罐体120一表面连接,若干第二隔板220一端均与罐体120一表面连接,进料机构300包括进料漏斗310以及进料管320,进料管320一表面与顶板130一表面连接,脱硫机构400包括so2吸收液混匀系统410、第一连接管450以及第二连接管460,so2吸收液混匀系统410一表面与进料漏斗310一表面连接,罐体120一端与第一连接管450一表面连接,罐体120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管460一表面连接,出料机构500包括出油管510,出油管510一表面与罐体120一表面连接。

参阅图1,安装机构100还包括底板110、安装柱140以及安装板150,若干安装柱140一端均与底板110一表面连接,若干安装柱140另一端均与安装板150一表面连接,罐体120一表面与顶板130一表面连接,其中,安装柱140的个数为四个,安装柱140的作用是为安装机构100提供支撑力。

参阅图3,缓冲机构200还包括通孔230,若干通孔230均设置于第一隔板210与第二隔板220之间,第一隔板210和第二隔板220相互交叉设置,将储油罐内分成多个储油区,这样在车辆加减速的过程中,储油罐中的油液可以通过第一隔板210和第二隔板220上的通孔230流动,在第一隔板210和第二隔板220的阻碍下可以有效的减小因惯性而产生的冲击力。

参阅图4,进料机构300还包括进料阀330,进料管320一端与进料漏斗310一表面连接,进料管320另一端与进料阀330一表面连接,油液可以从进料漏斗310进入,通过进料管320时,进料阀330可以控制进料管320的开合。

参阅图1,脱硫机构400还包括so2吸收液循环泵420、转动轴430以及电机440,转动轴430一端与so2吸收液循环泵420旋转配合,转动轴430另一端与电机440一表面连接,打开so2吸收液混匀系统410使so2进入罐体120中,随后启动so2吸收液循环泵420,so2吸收液循环泵420将吸收液进行一系列处理后,提高了so2的吸收率。

参阅图2,出料机构500还包括集油箱520以及出料阀530,出油管510一表面与出料阀530一表面连接,集油箱520设置在出油管510与罐体120之间,处理后的油液可以经出油管510进入集油箱520中,出料阀530可以控制出油管510的开合。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在人员使用时,安装柱140为安装机构100提供支撑力,第一隔板210和第二隔板220相互交叉设置,将储油罐内分成多个储油区,这样在车辆加减速的过程中,储油罐中的油液可以通过第一隔板210和第二隔板220上的通孔230流动,在第一隔板210和第二隔板220的阻碍下可以有效的减小因惯性而产生的冲击力,油液可以从进料漏斗310进入,通过进料管320时,进料阀330可以控制进料管320的开合,打开so2吸收液混匀系统410使so2进入罐体120中,随后启动so2吸收液循环泵420,so2吸收液循环泵420将吸收液进行一系列处理后,提高了so2的吸收率,处理后的油液可以经出油管510进入集油箱520中,出料阀530可以控制出油管510的开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