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储油罐脱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07-20 17:0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储油罐 油水 脱水 原油 储罐
储油罐脱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原油储罐油水分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油罐脱水系统。



背景技术:

储油罐是原油存储时必不可少的装置。目前开采得到的原油中均具有一定的含水量,这不仅影响油液的品质,而且会腐蚀下游的管道,因此,需要对原油进行脱水处理。

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脱水方式是沉降脱水,利用原油与水的密度差异,通过长时间的静置将油水分离,然后打开储油罐底部的脱水阀将储油罐内的水排出,以降低储罐内部的原油的含水量,具体实现时,即储油罐收油结束并经过一段时间的沉降后,人工在现场打开脱水阀门进行脱水,并在脱水口附近观察脱出物以判断是否脱水完毕。

然而,依靠人工判断是否脱水完毕不仅会增加工人的工作强度,而且脱出物中通常含有害气体,会给脱水工人的健康带来威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储油罐脱水系统,不仅能够解决人工脱水时工人工作强度比较大的问题,而且能够避免有害气体威胁工人的健康。

本发明提供一种储油罐脱水系统,包括储油罐以及脱水罐,所述储油罐具有第一出液口,所述脱水罐具有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与所述第一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液口上设置有用于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二出液口的第一阀门;

所述脱水罐的内腔中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阀门打开或者关闭的开关组件;所述开关组件包括浮球以及开阀触点开关,所述开阀触点开关位于所述浮球的上方;所述浮球的密度大于所述储油罐内油液的密度,且小于水的密度,所述浮球在从所述进液口进入的液体的作用下上浮,以与所述开阀触点开关接触,使所述开阀触点开关打开所述第一阀门;

所述脱水罐的顶部具有通气口,所述脱水罐的内腔通过所述通气口与外部大气连通。

如上所述的储油罐脱水系统,可选的,所述开关组件还包括关阀触点开关,所述关阀触点开关位于所述开阀触点开关的下方,所述浮球位于所述开阀触点开关和所述关阀触点开关之间;

所述关阀触点开关用于在所述浮球下沉并接触至所述关阀触点开关时,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关闭。

如上所述的储油罐脱水系统,可选的,所述开关组件还包括浮球导向筒,所述浮球导向筒与所述脱水罐相对固定;

所述开阀触点开关、所述浮球以及所述关阀触点开关均位于所述浮球导向筒内,所述浮球导向筒的内腔与所述脱水罐的内腔连通。

如上所述的储油罐脱水系统,可选的,所述浮球导向筒内设置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

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开关保护盒,所述开阀触点开关位于所述第一开关保护盒内,且所述第一开关保护盒的底部具有可供所述开阀触点开关的顶针伸出的第一避让孔;

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二开关保护盒,所述关阀触点开关位于所述第二开关保护盒内,且所述第二开关保护盒的顶部具有可供所述关阀触点开关的顶针伸出的第二避让孔。

如上所述的储油罐脱水系统,可选的,所述第一出液口与所述进液口通过脱水管连通;

所述脱水管包括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第三管段,所述第一管段的入口与所述第一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二管段的入口和所述第三管段的入口分别与所述第一管段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二管段的出口与所述进液口连通;

所述第二管段上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用于打开或者关闭所述进液口;

所述第三管段上设置有第三阀门,所述第三阀门用于关闭所述第三管段的出口或者用于使所述第一出液口与所述第三管段的出口连通。

如上所述的储油罐脱水系统,可选的,所述储油罐脱水系统还包括污油收集池,所述第二出液口与所述污油收集池连通,所述污油收集池用于收集从所述第二出液口流出的液体。

如上所述的储油罐脱水系统,可选的,所述储油罐脱水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污油收集池中的污油回收浮球;

所述污油回收浮球具有污油回收腔,所述污油回收浮球的密度小于所述污油收集池内收集的液体中的油液的密度,以使所述液体中的油液进入至所述污油回收腔。

如上所述的储油罐脱水系统,可选的,所述污油回收浮球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浮球部、第二浮球部和第三浮球部,所述第一浮球部为实心结构,所述第二浮球部和所述第三浮球部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三浮球部的内腔形成为所述污油回收腔;

所述第二浮球部上开设有可供污油收集池中的油液进入的油孔,所述油孔与所述污油回收腔连通。

如上所述的储油罐脱水系统,可选的,所述储油罐脱水系统还包括污油回收泵,所述污油回收泵的入口与所述污油回收腔连通,所述污油回收泵用于将所述污油回收腔中的油液泵出。

如上所述的储油罐脱水系统,可选的,所述储油罐脱水系统还包括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的一端与所述通气口连通,所述通气管的另一端朝向所述污油收集池。

本发明的储油罐脱水系统,包括储油罐以及脱水罐,通过在储油罐上设置第一出液口,在脱水罐上设置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并将进液口与第一出液口连通,从而使储油罐内的液体能够进入至脱水罐的内腔中;同时,通过在第二出液口上设置用于打开或者关闭第二出液口的第一阀门,并在脱水罐的内腔中设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阀门打开或者关闭的开关组件,从而能够控制第一阀门打开第二出液口以排出脱水罐的内腔中的液体,或者关闭第二出液口以停止脱水罐的内腔中的液体的排出;具体的,通过设置开关组件包括浮球以及开阀触点开关,开阀触点开关位于浮球的上方,且浮球的密度大于储油罐内油液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从而当从进液口进入的液体为水时,浮球能够在水的作用下上浮并与开阀触点开关接触,使开阀触点开关打开第一阀门,以使脱水罐的内腔中的水能够从第二出液口排出,随着脱水罐内腔中的水的排出,浮球逐渐下沉并脱离开阀触点开关,此时,第一阀门关闭以停止脱水,从而不仅能够比较好的控制停止脱水的时机,而且不需要工人近距离观察第二出液口,进而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且避免了有害气体威胁工人的健康;此外,通过在脱水罐的顶部设置通气口,使脱水罐的内腔通过通气口与外部大气连通,从而能够在脱水罐的内腔中的液体增加或者减少时保持脱水罐内的压力稳定,而且提高了使用过程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储油罐脱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储油罐脱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储油罐脱水系统的开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储油罐脱水系统的第一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储油罐脱水系统的污油回收浮球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储油罐;11-第一出液口;

2-脱水罐;21-进液口;

22-第二出液口;221-第一阀门;

23-通气口;231-通气管;

232-第五阀门;31-浮球;

321-开阀触点开关;322-第一支撑板;

323-第一开关保护盒;331-关阀触点开关;

332-第二支撑板;333-第二开关保护盒;

34-浮球导向筒;41-第一管段;

411-第四阀门;42-第二管段;

421-第二阀门;43-第三管段;

431-第三阀门;51-污油收集池;

52-污油回收浮球;521-第一浮球部;

522-第二浮球部;5221-油孔;

523-第三浮球部;53-污油回收泵;

54-污油回收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储油罐脱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储油罐脱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储油罐脱水系统的开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储油罐脱水系统的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储油罐脱水系统的污油回收浮球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储油罐脱水系统。

该储油罐脱水系统包括储油罐1以及脱水罐2,储油罐1具有第一出液口11,脱水罐2具有进液口21和第二出液口22,进液口21与第一出液口11连通,以使储油罐1内的液体能够流出第一出液口11并从进液口21流入脱水罐2中。

第二出液口22上设置有用于打开或者关闭第二出液口22的第一阀门221,脱水罐2的内腔中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阀门221打开或者关闭的开关组件,具体的,开关组件包括浮球31以及开阀触点开关321,其中,开阀触点开关321位于浮球31的上方,浮球31的密度大于储油罐1内油液的密度,且小于水的密度,从而能够使浮球31在从进液口21进入的液体的作用下上浮,以与开阀触点开关321接触,使开阀触点开关321打开第一阀门221。

脱水罐2的顶部具有通气口23,脱水罐2的内腔通过通气口23与外部大气连通,当脱水罐2的内腔中的液体增加时,脱水罐2的内腔上部的气体能够从通气口23排出,以使脱水罐2的内腔中的压力保持稳定;当脱水罐2的内腔中的液体减少时,外部大气能够从通气口23进入至脱水罐2的内腔中,以使脱水罐2的内腔中的压力保持稳定。

具体实现时,沉积在储油罐1底部的水从第一出液口11流出并通过进液口21流入至脱水罐2的内腔中,脱水罐2的内腔中的开关组件的浮球31能够在水的作用下上浮并与开阀触点开关321接触,以使开阀触点开关321打开第一阀门221,也就是打开了脱水罐2的第二出液口22,以使进入至脱水罐2的内腔中的水能够从第二出液口22排出,随着脱水的进行,从储油罐1中进入至脱水罐2的内腔中的水越来越少,油越来越多,脱水罐2的内腔中的开关组件的浮球31逐渐下沉并脱离开阀触点开关321,使第一阀门221关闭,也就是关闭了第二出液口22,以停止脱水,从而能够比较好的控制停止脱水的时机,而且不需要人工近距离观察第二出液口22排出的液体的情况,进而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且避免了有害气体威胁工人的健康。

本实施例的储油罐脱水系统,包括储油罐1以及脱水罐2,通过在储油罐1上设置第一出液口11,在脱水罐2上设置进液口21和第二出液口22,并将进液口21与第一出液口11连通,从而使储油罐1内的液体能够进入至脱水罐2的内腔中;同时,通过在第二出液口22上设置用于打开或者关闭第二出液口22的第一阀门221,并在脱水罐2的内腔中设置用于控制第一阀门221打开或者关闭的开关组件,从而能够控制第一阀门221打开第二出液口22以排出脱水罐2的内腔中的液体,或者关闭第二出液口22以停止脱水罐2的内腔中的液体的排出;具体的,通过设置开关组件包括浮球31以及开阀触点开关321,开阀触点开关321位于浮球31的上方,且浮球31的密度大于储油罐1内油液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从而当从进液口21进入的液体为水时,浮球31能够在水的作用下上浮并与开阀触点开关321接触,使开阀触点开关321打开第一阀门221,以使脱水罐2的内腔中的水能够从第二出液口22排出,随着脱水罐2内腔中的水的排出,浮球31逐渐下沉并脱离开阀触点开关321,此时,第一阀门221关闭以停止脱水,从而不仅能够比较好的控制停止脱水的时机,而且不需要工人近距离观察第二出液口22,进而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且避免了有害气体威胁工人的健康;此外,通过在脱水罐2的顶部设置通气口23,使脱水罐2的内腔通过通气口23与外部大气连通,从而能够在脱水罐2的内腔中的液体增加或者减少时保持脱水罐2内的压力稳定,而且提高了使用过程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为了使开关组件在控制第一阀门221的开闭时更加可靠,可以设置开关组件还包括关阀触点开关331,关阀触点开关331位于开阀触点开关321的下方,浮球31位于开阀触点开关321和关阀触点开关331之间,关阀触点开关331用于在浮球31下沉并接触至关阀触点开关331时,控制第一阀门221关闭。

具体实现时,沉积在储油罐1底部的水从第一出液口11流出并通过进液口21流入至脱水罐2的内腔中,脱水罐2的内腔中的开关组件的浮球31能够在水的作用下上浮并与开阀触点开关321接触,以使开阀触点开关321打开第一阀门221,也就是打开了脱水罐2的第二出液口22,以使进入至脱水罐2的内腔中的水能够从第二出液口22排出,随着脱水的进行,从储油罐1中进入至脱水罐2的内腔中的水越来越少,油越来越多,脱水罐2的内腔中的开关组件的浮球31逐渐下沉并脱离开阀触点开关321,此时,可以设置第一阀门221具有一定的开度,例如,可以设置第一阀门221的开度为30%,以使脱水罐2中的水能够继续从第二出液口22排出,直到浮球31下沉到与关阀触点开关331接触,以使关阀触点开关331关闭第一阀门221,也就是关闭了脱水罐2的第二出液口22,以停止脱水。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浮球31脱离开阀触点开关321后且未触及关阀触点开关331时,第一阀门221的开度,例如,可以设置第一阀门221的开度为20%、50%或者其他数值。

为了使开关组件中的浮球31在上浮和下沉的过程中能够保持在开阀触点开关321和关阀触点开关331之间,以使开关组件更加可靠,可以在开关组件中增设浮球导向筒34,并将浮球导向筒34与脱水罐2相对固定,具体的,浮球导向筒34可以是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在脱水罐2的内壁上,也可以是直接固定连接在脱水罐2的内壁上。

开阀触点开关321、浮球31以及关阀触点开关331均位于浮球导向筒34内,以使浮球导向筒34能够在浮球31上浮和下沉的过程中起到导向的作用,从而提高了开关组件的可靠性;同时,浮球导向筒34的内腔与脱水罐2的内腔连通,具体的,可以是在浮球导向筒34的侧壁上开设通孔以使浮球导向筒34的内腔与脱水罐2的内腔连通,也可以是在浮球导向筒34的上端和下端设置开口以使浮球导向筒34的内腔与脱水罐2的内腔连通。

具体的,浮球导向筒34内设置有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板322和第二支撑板332;第一支撑板322上设置有第一开关保护盒323,开阀触点开关321位于第一开关保护盒323内,且第一开关保护盒323的底部具有可供开阀触点开关321的顶针伸出的第一避让孔;第二支撑板332上设置有第二开关保护盒333,关阀触点开关331位于第二开关保护盒333内,且第二开关保护盒333的顶部具有可供关阀触点开关331的顶针伸出的第二避让孔。

具体实现时,可以将第一支撑板322设置在浮球导向筒34的顶部,将第二支撑板332设置在浮球导向筒34的底部,以使第一支撑板322的底面和第二支撑板332的顶面相对;同时,将第一开关保护盒323和位于第一开关保护盒323内的开阀触点开关321设置在第一支撑板322的底面上,且开阀触点开关321的顶针从第一开关保护盒323的底部伸出朝向浮球31,从而使浮球31在上浮的过程中通过接触开阀触点开关321的顶针以使开阀触点开关321接通并打开第一阀门221;将第二开关保护盒333和位于第二开关保护盒333内的关阀触点开关331设置在第二支撑板332的顶面上,且关阀触点开关331的顶针从第二开关保护盒333的顶部伸出朝向浮球31,从而使浮球31在下沉的过程中通过接触关阀触点开关331的顶针以使关阀触点开关331接通并关闭第一阀门221。

第一出液口11与进液口21可以通过脱水管连通,脱水管包括第一管段41、第二管段42和第三管段43,第一管段41的入口与第一出液口11连通,第二管段42的入口和第三管段43的入口分别与第一管段41的出口连通,第二管段42的出口与进液口21连通。

其中,第二管段42上设置有第二阀门421,第二阀门421用于打开或者关闭进液口21;第三管段43上设置有第三阀门431,第三阀门431用于关闭第三管段43的出口或者用于使第一出液口11与第三管段43的出口连通。

较为优选的实现方式为:关闭第三阀门431并打开第二阀门421,储油罐1内的液体会通过第一管段41和第二管段42流入脱水罐2的内腔中,从而能够在脱水罐2中完成脱水。

其他可行的实现方式为:关闭第二阀门421并打开第三阀门431,储油罐1内的液体会通过第一管段41和第三管段43并从第三管段43的出口排出,脱水工人可以通过观察第三管段43的出口排出的液体来确定关闭第三阀门431的时机,从而也能够实现人工脱水。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第一管段41上设置第四阀门411,以便于更可靠的的控制储油罐脱水系统中的脱水管的通断。

为了防止储油罐脱水系统脱出的液体直接排放后会污染环境,可以在储油罐脱水系统中增设污油收集池51,将第二出液口22与污油收集池51连通,污油收集池51用于收集从第二出液口22流出的液体,从而可以对污油收集池51中的液体进行处理后排放,以防止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二出液口22和第三管段43的出口均与污油收集池51连通,以使从第二出液口22和第三管段43的出口排出的液体均流入污油收集池51中。

由于污油收集池51中收集的液体中也会含有一定量油液,可以使储油罐脱水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污油收集池51中的污油回收浮球52,污油回收浮球52具有污油回收腔,污油回收浮球52的密度小于污油收集池51内收集的液体中的油液的密度,以使液体中的油液进入至污油回收腔中,从而能够通过污油回收浮球52的污油回收腔对污油收集池51中的油液进行回收,以避免油液的浪费。

具体的,污油回收浮球52可以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浮球部521、第二浮球部522和第三浮球部523,第一浮球部521为实心结构,第二浮球部522和第三浮球部523为中空结构,第三浮球部523的内腔形成为污油回收腔,第二浮球部522上开设有可供污油收集池51中的油液进入的油孔5221,油孔5221与污油回收腔连通。

其中,第一浮球部521能够保持漂浮在油液的液面上,第二浮球部522和第三浮球部523可以没入油液中,以使污油收集池51中的油液能够通过第二浮球部522上的油孔5221进入至第三浮球部523的污油回收腔中。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对污油回收浮球52的污油回收腔中回收的污油进行处理,可以在储油罐脱水系统中增设污油回收泵53,并将污油回收泵53的入口与污油回收腔连通,污油回收泵53用于将污油回收腔中的油液泵出。

其中,污油回收泵53的入口与污油回收腔的连通方式,例如,可以是通过软管将污油回收泵的入口与污油回收腔连通,从而不影响污油回收浮球的漂浮状态,污油回收泵53的入口与污油回收腔之间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连通,只要不影响污油回收浮球52回收污油的功能即可。

污油回收泵53的出口可以是与储油罐1连通,以将污油回收腔中的油液直接泵入储油罐1中;污油回收泵53的出口也可以是与污油回收车54上的储罐连通,以将污油回收腔中的油液泵入至污油回收车54上的储罐内。

为了防止脱水罐2中的有害气体直接排放至空气中对环境造成污染,可以在储油罐脱水系统上增设通气管231,并将通气管231的一端与通气口23连通,将通气管231的另一端朝向污油收集池51,以使从脱水罐2内排出的有害气体汇聚在污油收集池51内进行集中处理。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通气管231上设置用于控制通气管231通断的第五阀门232,以便于对通气管231的通断进行控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上”、“下”(如果存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第一”、“第二”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