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室内通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08-13 16:0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室内 回流 污染物 热气 降温
室内通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室内通风结构,尤指一种可有效防止热气或污染物回流至室内,以保持室内的空气清新及达到降温的效果者。



背景技术:

对于一般高度的厂房、建筑物或是地下室而言,在节省能源的考虑下,时常会使用烟囱技术以遂行自然通风,其在设计烟囱时,必需结合厂房或建筑物本身的设计通盘考量,方能得到较佳的效果。而在实施应用上,传统使用的壁炉的房间、打铁铺的火炉排烟与热、练金术士的实验室排气……等,都是「烟囱通风」的例子之一。

然而,当进入使用传统壁炉、火炉的房间时,总是会闻到浓厚的燃烧薪材、煤粉、油料等的刺鼻味,此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壁炉、火炉的类的排气结构设计不良所致,而会在壁炉、火炉内燃烧木炭而产生热气时,在室内形成回流区与低速区,使得烟囱内的热气或污染物逆向外溢,经由壁炉、火炉泄漏至室内,并在室内滞留。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为了提供一种有别于现有技术的结构,并改善上述的缺点,实用新型设计人积多年的经验及不断的研发改进,遂有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室内通风结构,以能解决现有传统壁炉、火炉的类的排气结构设计不良,让通风效率低,导致烟囱内的热气或污染物逆向外溢至室内的问题,而能凭借在建筑物的后侧端设有至少一进气口,并在前侧端的一开口上方设有一立面部,且立面部具有相对于前侧端固定比率大小的结构,俾能在空气经由后侧端进入建筑物内部之后,经由开口带动壁内空间内的热气或污染物,再经由烟囱向外排出,以避免热气或污染物回流至室内,进而保持室内的空气清新,并达到降温的效果。

为达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的室内通风结构供设置于一建筑物内,该建筑物包括一屋顶及设于屋顶下方且依序连续设置的前侧端、左侧墙、后侧端及右侧墙,屋顶、前侧端、左侧墙、后侧端及右侧墙共同框围一室内空间,前侧端具有一开口,开口经由一壁内空间以连通一烟囱,其技术特点在于:后侧端具有至少一进气口,供吸入空气进入室内空间中;以及,前侧端的上半段具有一立面部,立面部的底边下方具有开口,立面部的高度大于前侧端高度的1/3,且立面部的高度小于前侧端高度的1/2。

实施时,屋顶为一平板,左侧墙平行右侧墙。

实施时,开口为横向的长方形,其宽度等于左侧墙与右侧墙之间的距离。

实施时,烟囱的横截面为长方形,烟囱的宽度等于开口的宽度。烟囱的横截面也可为方形,烟囱的一侧面与左侧墙之间的距离/烟囱的宽度≤4.5。

实施时,后侧端具有至少一窗户,至少一窗户在后侧端上具有60%以上的开窗率。

实施时,烟囱的至少一侧面上更具有一透光部。

综上所述,依上文所揭示的内容,本实用新型确可达到预期的目的,提供一种能有效阻隔壁内空间内的热气或污染物,以保持室内的空气清新,并达到降温效果的室内通风结构,极具产业上利用的价值。

为便于对本实用新型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兹详述于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侧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后侧端具有窗户时的侧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室内通风结构1;建筑物2;屋顶20;前侧端21;立面部211;开口212;壁内空间213;烟囱214;透光部215;左侧墙22;后侧端23;进气口231;右侧墙24;室内空间25;左、右侧墙之间的距离w;烟囱一侧面与左侧墙之间的距离为w1;烟囱宽度w2;立面部高度h1;前侧端高度h2。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室内通风结构1的第一实施例,供安装于一建筑物2内内部及各个墙面上。建筑物2包括一屋顶20及设于屋顶20下方且依序连续环绕设置的一前侧端21、一左侧墙22、一后侧端23及一右侧墙24。其中,屋顶20为一平板,左侧墙22与右侧墙24相互平行,且前侧端21、左侧墙22、后侧端23及右侧墙24框围成长方形,并与屋顶20共同框围成一室内空间25。

前侧端21为一立墙,前侧端21的上半段具有一立面部211,立面部211的底边下方具有一开口212,开口212为横向的长方形,开口212经由一壁内空间213以连通一长方形烟囱214,烟囱214的后侧面上具有一透光玻璃,该透光玻璃做为透光部215,实施时,透光部215也可为可发热的物件。开口212的宽度等于左侧墙22与右侧墙24之间的距离w,烟囱214的宽度等于开口212的宽度;立面部211的高度h1大于前侧端21高度h2的1/3,且立面部211的高度h1小于前侧端21高度h2的1/2。而后侧端23是完全透空的通道以形成一进气口231。实施时,后侧端23也可如图3所示,为具有至少一窗户的立墙,该窗户做为进气口231,且至少一窗户在立墙上具有60%以上的开窗率。

如此,当建筑物2外部的冷空气经由至少一进气口231输入室内空间25内,并带动室内空间25内的空气朝向开口212方向流动,经由壁内空间213,再由烟囱214向外排出时,由于外界气流被烟囱214所产生的浮力效应经至少一进气口231吸入室内,即可形成顺畅的三维螺旋流往烟囱214入口方向流动,而由于在空气流动时没有轴向逆流,则可让气流下游的壁内空间213内的热或污染物不会被卷回上游,而在室内空间25内滞留。

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本实用新型以各参数进行模拟测试,并以computationalfluiddynamics(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电脑程式分析计算。经cfd电脑程式分析计算结果,确实可以有效避免壁内空间213内的热气或污染物再回流至室内空间25,进而保持室内的空气清新,并达到降温的效果。

请参阅图4、图5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厂房通风散热结构1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二个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处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烟囱214为方形烟囱,烟囱214分别摆置于建筑物2的前侧方中间位置与建筑物2的前侧方角落位置,且烟囱214的一侧面与左侧墙22之间的距离为w1,烟囱214的宽度为w2,w1/w2≤4.5。同样可以利用烟囱214所产生的浮力效应,避免壁内空间213内的热气或污染物再回流至室内,以保持室内的空气清新,并达到降温的效果。

综上所述,依上文所揭示的内容,本实用新型确可达到预期的目的,提供一种能有效阻隔壁内空间内的热气或污染物,以保持室内的空气清新,并达到降温效果的室内通风结构,极具产业上利用的价值。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室内通风结构,供设置于一建筑物内,该建筑物包括一屋顶及设于该屋顶下方且依序连续设置的一前侧端、一左侧墙、一后侧端及一右侧墙,该屋顶、该前侧端、该左侧墙、该后侧端及该右侧墙共同框围一室内空间,该前侧端具有一开口,该开口经由一壁内空间以连通一烟囱,其特征在于:

该后侧端具有至少一进气口,供吸入空气进入该室内空间中;以及

该前侧端的上半段具有一立面部,该立面部的底边下方具有该开口,该立面部的高度大于该前侧端高度的1/3,且该立面部的高度小于该前侧端高度的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屋顶为一平板,该左侧墙平行该右侧墙。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室内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开口为横向的长方形,其宽度等于该左侧墙与该右侧墙之间的距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烟囱的横截面为长方形,该烟囱的宽度等于该开口的宽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烟囱的横截面为方形,该烟囱的一侧面与该左侧墙之间的距离/该烟囱的宽度≤4.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后侧端具有至少一窗户,该至少一窗户在该后侧端上具有60%以上的开窗率。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烟囱的至少一侧面上还具有一透光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室内通风结构,供设置于一建筑物内,建筑物的前侧端的上半段具有一立面部,立面部的底边下方具有一开口,开口经由一壁内空间以连通一烟囱;其中,立面部的高度大于前侧端高度的1/3,且立面部的高度小于前侧端高度的1/2,而建筑物的后侧端具有至少一进气口,如此,即可经由至少一进气口与开口出气的导引,让空气稳定的通过建筑物内部,再经由烟囱向外排出,同时带动壁内空间内的热气或污染物以避免由开口再回流至室内,进而保持室内的空气清新,并达到降温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黄荣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黄荣芳
技术研发日:2020.10.19
技术公布日:2021.08.1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