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不易残留气泡的水性树脂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07:4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反应釜 气泡 水性 残留 树脂


1.本技术涉及反应釜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不易残留气泡的水性树脂反应釜。


背景技术:

2.反应釜是一种常用的化工设备,通常在反应釜内添加多种化工原料,并允许该多种化工原料在反应釜内发生化学反应,进而获得所需的反应产物。进行水性树脂反应的反应釜内设有搅拌轴,釜内原料在搅拌轴的作用下进行反应进而形成成品。
3.搅拌轴对釜内的水性原料进行搅拌时,往往会产生大量气泡,公告号为cn207887165u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清洁反应釜,其在搅拌轴的外壁设有钉板,钉板朝向原料的一侧设有用于划破气泡的消泡针。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液体表面的部分气泡在漂浮于液面后会吸附于桶壁之上而处于液面边缘,而带有消泡针的钉板位于反应釜中轴线附近转动,几乎无法触碰至处于靠近反应釜内壁处的气泡,从而导致气泡的消除率不高,以使产品质量无法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靠近反应釜内壁处的气泡难以消除以致产品质量无法保证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不易残留气泡的水性树脂反应釜。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不易残留气泡的水性树脂反应釜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不易残留气泡的水性树脂反应釜,包括釜体和与釜体转动连接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设有搅拌体和针板,所述针板朝向搅拌体的一侧阵列设置有消泡针,所述釜体内设有吹泡管,所述吹泡管位于针板的上方,所述吹泡管为环状,所述吹泡管的轴线与搅拌轴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吹泡管上连通有一端伸出釜体的补气管,所述吹泡管上阵列开设有吹泡口,所述吹泡口的开口方向朝向釜体内壁且向下倾斜。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吹泡管内的气流通过吹泡口向釜体内壁喷射,使釜体内产生沿内壁流向液面边缘的气流,原位于液面边缘依附于内壁上的气泡在气流的推动下脱离内壁,并在流动着的液体的带动下进入针板的活动范围,最终被破泡针所刺破,从而提高了对液面边缘的气泡的消除率,进而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9.可选的,所述吹泡口的口径沿气流喷出方向逐渐减小。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喷出气流的同时使气流聚集从而使空气动能更强,同时减小了气流行进的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11.可选的,所述吹泡管上连接有一端伸出釜体的补水管,所述补水管位于釜体外侧部分设有阀门。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釜体有原料搅拌时,吹泡管可用于破泡,当釜体原料全部排放完毕后,可由补水管补水,并经吹泡管上的吹泡口对釜体内壁进行喷淋,以对粘附于釜
体内壁的原料进行去除。
13.可选的,所述搅拌体包括固定板和桨叶,所述固定板与搅拌轴相对固定,所述桨叶阵列设置于固定板远离搅拌轴的一侧,所述桨叶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所述搅拌体设有多个,且每相邻两个搅拌体的桨叶的倾斜方向相反。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搅拌轴转动时,不同高度的桨叶可为液体提供不同方向的推力,从而使搅拌体对液体的搅拌作用更强。
15.可选的,所述固定板由若干分板可拆卸地组装而成,所述搅拌轴位于分板之间。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装配或拆卸搅拌体时,解除分板之间的连接关系便可将搅拌体相对搅拌轴分离,无需再将搅拌体移至搅拌轴的端部而取下。
17.可选的,所述分板固定连接有分轴套,所述分轴套的内管壁与搅拌轴的周面抵接,将所述分板拼装为固定板时,相邻的所述分轴套通过螺栓连接固定。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大了固定板与搅拌轴的接触面积,使搅拌过程中搅拌体与搅拌轴具有更好的相对位置稳定性,同时分轴套相互连接也增强了固定板本身的组装稳定性。
19.可选的,所述分轴套上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的长度方向与搅拌轴垂直,所述搅拌轴的周面阵列开设有若干供紧固螺栓插入的锁止孔。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紧固螺栓沿垂直搅拌轴轴线的方向旋入搅分轴套并插入锁止孔中,以实现搅拌体与搅拌轴在轴向和周向上的相对固定。
21.可选的,所述锁止孔的开设数量大于搅拌体的设置数量。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搅拌体安装于搅拌轴的不同高度位置,改变搅拌体的安装密度以适应不同粘度的液体原料的搅拌。
23.可选的,所述紧固螺栓的端部呈锥形,所述锁止孔沿深入搅拌轴方向的孔径渐小。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减小原料于未被紧固螺栓插入的锁止孔内的积留。
25.可选的,所述釜体内壁设有扰流板。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液体原料的搅拌过程中,扰流板与相对处于边缘的液体原料相互摩擦碰撞以使原料的运动状态变得激烈,从而使反应进行地更充分。
2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8.1.通过吹泡管的设置,向釜体内壁喷射气流使漂浮于液面边缘的气泡向液面中心靠近而被针板刺破,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
29.2.通过每相邻的搅拌体的桨叶倾斜方向相反的设置,使搅拌体对液体原料的搅拌作用更强。
附图说明
3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不易残留气泡的水性树脂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搅拌体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3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搅拌体安装结构的剖视图。
33.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吹泡口结构的剖视图。
34.附图标记说明:1、釜体;11、吹泡管;111、吹泡口;12、扰流板;2、搅拌轴;21、锁止孔;3、搅拌体;31、固定板;311、分板;312、分轴套;313、连接片;32、桨叶;33、紧固螺栓;4、针
板;41、消泡针;5、补气管;6、补水管;61、阀门;7、出料阀。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6.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不易残留气泡的水性树脂反应釜,如图1所示,包括釜体1和搅拌轴2,搅拌轴2与釜体1同轴转动连接,搅拌轴2伸入釜体1内腔的部分同轴相对固定有针板4和搅拌体3。针板4位于搅拌轴2靠近釜体1顶部之处,搅拌体3沿搅拌轴2轴向设有多个。
37.如图1和2所示,搅拌体3包括固定板31和桨叶32,固定板31的板面呈圆形且与搅拌轴2同轴,若干桨叶32沿固定板31的外缘阵列排布且桨叶32均与固定板31焊接固定。所有桨叶32均与液面形成夹角,处于同一块固定板31上的桨叶32的倾斜角度与方向均相同,而每相邻的两块固定板31上的桨叶32的倾斜方向相反,由此,当搅拌轴2转动时,不同高度的桨叶32可为液体提供不同方向的推力,从而使搅拌体3对液体的搅拌作用更强。
38.如图2和3所示,固定板31由两块相互对称的半圆形分板311通过连接片313拼装而成,每块分板311的朝向搅拌轴2的一侧一体成型有分轴套312。两块分板311拼装之后分轴套312形成一个供搅拌轴2穿过的完整轴套,两块分轴套312分别与搅拌轴2的相对两侧相抵接,而后两块分板311分别于抵接处通过螺栓与同一块连接片313相对固定,同时分轴套312的拼接之处通过螺栓相互固定,以完成两块分板311的相对固定。固定板31为拼装式可大大方便搅拌体3于搅拌轴2上的组装拆卸。
39.如图2和3所示,在生产过程中,如遇粘度较高的液体原料,需对搅拌体3相互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以对搅拌作用的强弱进行调节。搅拌轴2的周面沿其长度方向阵列开设有若干锁止孔21,锁止孔21的开设数量大于搅拌体3的设置数量。相对应的,分轴套312上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33,紧固螺栓33沿垂直搅拌轴2轴线的方向旋入搅分轴套312并插入锁止孔21中,以实现搅拌体3与搅拌轴2在轴向和周向上的相对固定。为了减小未与分轴套312连接的锁止孔21内的积料,锁止孔21的孔径随其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相应的,紧固螺栓33插入锁止孔21的端部为锥形。
40.如图1和4所示,随着搅拌的进行,液体原料将产生大量气泡,气泡在浮力的作用下漂浮于釜内液体的表面。针板4靠近搅拌体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阵列排布的消泡针41,针板4随搅拌轴2一同转动,消泡针41可将其触碰到的气泡刺破。而部分靠近液面边缘的气泡会吸附于釜体1内壁与液面的交接处,于搅拌轴2附近转动的针板4无法触碰至位于边缘的气泡。故釜体1内腔顶部设有补气管5吹泡管11,吹泡管11为以搅拌轴2为轴心的环状管且吹泡管11通过补气管5与釜体1外部的氮气源连通。吹泡管11朝向液面的一侧阵列开设有若干吹泡口111,吹泡口111的开口方向向釜体1内壁倾斜,此时,吹泡管11内氮气气流通过吹泡口111向釜体1内壁喷射,部分气泡可被喷射刺破,同时也可使釜体1内产生沿内壁流向液面边缘的气流,原位于液面边缘依附于内壁上的气泡在气流的推动下脱离内壁,并在流动着的液体的带动下进入针板4的活动范围,最终被消泡针41所刺破。吹泡口111朝向远离吹泡管11内腔方向的口径渐小,此设计可提高吹泡口111所喷射的氮气气流的动能,以提高破泡效果和对气泡的推动效率。
41.如图1所示,釜体1内壁固定连接有若干阵列排布的扰流板12,扰流板12的长度方
向与搅拌轴2相同。在液体原料的搅拌过程中,扰流板12与相对处于边缘的液体原料相互摩擦碰撞以使反应进行地更充分。
42.如图1所示,吹泡管11还连通有补水管6,吹泡管11通过补水管6与水源连通。补水管6上设有阀门61,正常情况下,阀门61为关闭状态。釜体1内的反应完成后,开启位于釜体1底部的出料阀7将物料排出釜体1之外,而后打开阀门61,通过吹泡管11向釜体1内壁喷射水流,以将釜体1内壁附着的原料残渣进行清理,为后续生产提供便利。
43.本技术实施例一种不易残留气泡的水性树脂反应釜的实施原理为:
44.根据所搅拌的液体原料的粘度选择搅拌体3的数量和安装位置,安装完成后即可进行树脂反应搅拌。搅拌时产生的气泡漂浮于液面之上,在吹泡管11所提供的空气动能的作用下,漂浮于液面边缘的气泡向针板4的可作用区域内移动并最终被刺破。反应完成后,排出物料,而后通过补水管6和吹泡管11对釜体1内壁进行清理即可。
45.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