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防水卷材生产用水槽式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09:5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卷材 防水 生产 用水 冷却


1.本发明涉及防水卷材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防水卷材生产用水槽式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2.防水卷材主要是用于建筑墙体、屋面、以及隧道、公路、垃圾填埋场等处,起到抵御外界雨水、地下水渗漏的一种可卷曲成卷状的柔性建材产品,作为工程基础与建筑物之间无渗漏连接,是整个工程防水的第一道屏障,对整个工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产品主要有沥青防水卷材和高分子防水卷材。
3.防水卷材的生产中需要将沥青类或高分子类防水材料浸渍在胎体上,制作成的防水材料产品,以卷材形式提供。根据主要组成材料不同,分为沥青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根据胎体的不同分为无胎体卷材、纸胎卷材、玻璃纤维胎卷材、玻璃布胎卷材和聚乙烯胎卷材。
4.其中,在生产过程中,在沥青浸渍在胎体上之后,还需要在沥青表面覆盖膜,之后进行冷却;目前所使用的大多为水槽进行冷却,即将卷材通过牵引或导向,使其进入到水槽中,然后通过水槽中的水对卷材起到冷却的效果。其中水槽中的水在对卷材进行降温后需要导出到外部进行冷却后进行循环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防水卷材生产用水槽式冷却系统,旨在达到提高冷却质量的效果。
6.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防水卷材生产用水槽式冷却系统,包括,
7.支架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冷却槽,所述冷却槽包括有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进水端设置有进水管,所述出水端设置有若干根倾斜的冷却出水管,相邻的所述冷却出水管之间均具有设定距离,所述冷却出水管的顶部与所述出水端连通,且所述冷却出水管的底部与所述进水端位于所述冷却出水管顶部的同一侧,所述冷却出水管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所在的直线与所述冷却槽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所在的直线相平行;
8.压浸辊,所述压浸辊水平转动设置于所述冷却槽中,所述进水端和所述出水端的内壁上均至少设置有一所述压浸辊;
9.导向辊,所述导向辊位于所述冷却槽的外部,所述压浸辊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导向辊的长度方向相平行,且所述导向辊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冷却槽的长度方向相垂直。
10.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水端设置有与所述冷却槽相通的中转槽,所述中转槽与所述冷却槽形成t字形,所述冷却出水管位于所述冷却槽的侧部,且所述冷却槽的顶部与所述中转槽相通。
11.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转槽的两侧均设置有若干根所述冷却出水管。
12.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出水管与所述冷却槽之间具有设定距离。
13.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架上倾斜设置有冷却杆,所述冷却杆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且所述冷却杆外接有用于驱动所述冷却杆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冷却杆的外壁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冷却扇叶;
14.所述冷却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冷却出水管的长度方向相平行,且所述冷却杆位于所述冷却出水管与所述冷却槽之间间隔的下方。
15.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位于所述冷却槽同一侧的所述冷却出水管呈竖直分布,或:
16.位于上方的所述冷却出水管与所述冷却槽外壁之间的距离小于位于下方的所述冷却出水管与所述冷却槽外壁之间的距离,其中,
17.所述冷却槽的侧部倾斜设置有第一导风体和第二导风体,位于中部的所述冷却出水管靠近所述冷却槽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导风体,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第四导风体,其中所述第一导风体、所述第二导风体、所述第三导风体以及所述第四导风体的长度反向一致;
18.所述第一导风体位于所述冷却出水管的上方,且与顶部的所述冷却出水管之间具有设定距离,所述第一导风体与所述冷却槽的外壁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顶部的所述冷却出水管与所述冷却槽之间的最小距离;
19.所述第二导风体的纵截面呈圆弧形,且所述第二导风体纵截面的开口朝向所述冷却扇叶;
20.所述第三导风体的纵截面呈倾斜状或圆弧形,且所述第三导风体的顶部所述冷却出水管的侧部固定连接,中部和底部均与所述冷却槽以及其他所述冷却出水管之间均具有设定距离;
21.所述第四导风体的纵截面呈v字形,且所述第四导风体的开口朝向背离所述冷却扇叶的一侧,所述第四导风体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导风体之间形成开口向下的八字形,所述第四导风体的顶部与底部的所述冷却出水管之间具有设定距离;
22.所述冷却扇叶的运动轨迹与所述第二导风体的内壁、所述第三导风体的底部的外壁以及所述第四导风体底部之间均具有设定距离。
23.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端的上方设有一所述导向辊,位于所述进水端上方的所述导向辊外接有驱动电机,所述导向辊上设置有主动轮;
24.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从动轮,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之间设置有环形的传动件;
25.所述从动轮的轴心处设置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远离所述从动轮的一端设置有主动锥齿,所述传动杆、所述从动轮以及所述主动锥齿的轴心共线;
26.所述冷却杆上设置有与所述主动锥齿相啮合的从动锥齿。
27.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转槽远离所述冷却槽的一侧中部设置有分流体,所述分流体的横截面呈等腰钝角三角形,且所述三角形最长的边连接于所述中转槽的侧壁,所述分流体的底部连接于所述中转槽的底部,所述分流体的两侧均呈倾斜设置,且所述分流体中部的高度高于两侧的高度。
28.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转槽中竖直设置有两个单向体,两个所述单向体呈镜像对称状分布于所述分流体的两侧;
29.所述单向体中竖直开设有若干个依次相通的单向槽,所述单向槽的横截面均为j
字形,相邻的两个所述单向槽的朝向相反,位于中部的所述单向槽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单向槽的中部相通,位于两端的两个所述单向槽分别贯穿所述单向体的两侧。
30.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槽设置有若干层,若干层所述冷却槽呈竖直上下分布。
3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对卷材进行冷却的时候,首先将卷材经过牵引,并使得卷材绕过各个导向辊和压浸辊,其中进行绕过的目的是首先防止卷材与冷却槽的外壁或侧壁之间发生摩擦,其次是使得卷材在压浸辊的压紧作用下,可以下沉在冷却槽的内腔中,并与水之间进行接触;同时还应当理解为,所以的压浸辊和导向辊都是可以转动的,并且既可以是从动转(转动动力为卷材被牵引后,带动压浸辊和导向辊转动),也可以是主动转,其中如果是主动转的话,既可以是所有的导向辊和压浸辊都具有单独的动力电机,也可以是具有数量相对较少的电机,或一个电机,然后通过链条等结构带动其他压浸辊和/或导向辊转动。
32.冷却过程中,冷却水通过进水管进入到冷却槽中,并作用在卷材的表面,对卷材进行冷却;同时随着冷却水继续进入到冷却槽中,多的冷却水流动以及被卷材的带动下,进入到出水端,之后进入到冷却出水管中,并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冷却出水管流下;其中所有的冷却出水管都是由较为透明的高导热材料制成的,比如铜或铝等能够较好的进行导热的;如此在水顺着冷却出水管流动的过程中,就能够较好的将吸收了热量的水中的热量传递到外部,从而加速了冷却水的冷却;在冷却出水管的底部还设置有管道,将冷却水集中导入到冷却塔中,之后被冷却塔进行进一步的冷却。
33.其中,如果冷却水在吸收了热量之后直接导回到冷却塔中进行冷却,如果冷却水的量不够大,或者天气较热,比如夏天的时候,这样即使经过了冷却塔的冷却,被循环使用的水的温度有可能依然保持着一个较高的温度,即即使被冷却塔进行了冷却,但是并不能够很好的将循环冷却水的温度降低下来;但是如果通过多根冷却出水管进行事先冷却的话,就能较好的降低进入到冷却塔中冷却水的温度,从而使得在后续经过了冷却塔的冷却后,循环水的温度可以较好的恢复到一个较低的状态,从而保证了循环水在此进入到冷却槽中时,能够具有一个较低的温度,并较好的对卷材进行冷却,保证了冷却质量。
34.其中冷却出水管设置有多根,并且每一根的口径并没有设置为很大,这样可以较好的限制冷却水进入到冷却出水管中的速度,防止冷却水还未吸收卷材的热量而流走,保证了冷却水的使用效果;同时由于冷却出水管的口径限制了水流的速度,如此可以使得卷材与冷却槽中的水之间可以较好的进行相对活动,从而加长冷却水与卷材之间的接触总面积和时长,所以可以提高对卷材的冷却效果。
35.同时冷却出水管的进水口是设置在出水端的,这样当卷材在运行的过程中,卷材也会施加给冷却水一个作用力,如此可以对进水端的进水动力或压强的要求较低,可以降低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3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
的附图。
37.图1是本发明防水卷材生产用水槽式冷却系统(实为缺少单向体部分,下同)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8.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39.图3是本发明防水卷材生产用水槽式冷却系统中主动轮部分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0.图4是本发明防水卷材生产用水槽式冷却系统一实施例的剖视图一;
41.图5是图4中b部分的放大图;
42.图6是本发明防水卷材生产用水槽式冷却系统一实施例的剖视图二;
43.图7是图6中c部分的放大图;
44.图8是本发明防水卷材生产用水槽式冷却系统中分流体部分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5.图9是本发明防水卷材生产用水槽式冷却系统中单向体部分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6.图中,1、支架;2、冷却槽;3、进水端;4、出水端;5、进水管;6、冷却出水管;7、压浸辊;8、导向辊;9、中转槽;10、冷却杆;11、冷却扇叶;12、第一导风体;13、第二导风体;14、第三导风体;15、第四导风体;16、驱动电机;17、主动轮;18、从动轮;19、传动件;20、传动杆;21、主动锥齿;22、从动锥齿;23、分流体;24、单向体;25、单向槽。
具体实施方式
47.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8.一种防水卷材生产用水槽式冷却系统,如图1至图9所示,包括,
49.支架1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架1上的冷却槽2,所述冷却槽2包括有进水端3和出水端4,所述进水端3设置有进水管5,所述出水端4设置有若干根倾斜的冷却出水管6,相邻的所述冷却出水管6之间均具有设定距离,所述冷却出水管6的顶部与所述出水端4连通,且所述冷却出水管6的底部与所述进水端3位于所述冷却出水管6顶部的同一侧,所述冷却出水管6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所在的直线与所述冷却槽2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所在的直线相平行;
50.压浸辊7,所述压浸辊7水平转动设置于所述冷却槽2中,所述进水端3和所述出水端4的内壁上均至少设置有一所述压浸辊7;
51.导向辊8,所述导向辊8位于所述冷却槽2的外部,所述压浸辊7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导向辊8的长度方向相平行,且所述导向辊8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冷却槽2的长度方向相垂直。
52.所述出水端4设置有与所述冷却槽2相通的中转槽9,所述中转槽9与所述冷却槽2形成t字形,所述冷却出水管6位于所述冷却槽2的侧部,且所述冷却槽2的顶部与所述中转槽9相通。所述中转槽9的两侧均设置有若干根所述冷却出水管6。
53.所述冷却出水管6与所述冷却槽2之间具有设定距离。所述支架1上倾斜设置有冷
却杆10,所述冷却杆10与所述支架1转动连接,且所述冷却杆10外接有用于驱动所述冷却杆10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冷却杆10的外壁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冷却扇叶11;
54.所述冷却杆10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冷却出水管6的长度方向相平行,且所述冷却杆10位于所述冷却出水管6与所述冷却槽2之间间隔的下方。
55.位于所述冷却槽2同一侧的所述冷却出水管6呈竖直分布,所述冷却槽2的侧部倾斜设置有第一导风体12和第二导风体13,位于中部的所述冷却出水管6靠近所述冷却槽2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导风体14,所述支架1上设置有第四导风体15(本实施例中第四导风体15的顶部设置有若干根短的连接杆,连接杆分开设置,同时连接杆的顶部连接在位于底部的冷却进水管5的底部),其中所述第一导风体12、所述第二导风体13、所述第三导风体14以及所述第四导风体15的长度反向一致;
56.所述第一导风体12位于所述冷却出水管6的上方,且与顶部的所述冷却出水管6之间具有设定距离,所述第一导风体12与所述冷却槽2的外壁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顶部的所述冷却出水管6与所述冷却槽2之间的最小距离;
57.所述第二导风体13的纵截面呈圆弧形,且所述第二导风体纵截面的开口朝向所述冷却扇叶11;
58.所述第三导风体14的纵截面呈倾斜状或圆弧形,且所述第三导风体14的顶部所述冷却出水管6的侧部固定连接,中部和底部均与所述冷却槽2以及其他所述冷却出水管6之间均具有设定距离;
59.所述第四导风体15的纵截面呈v字形,且所述第四导风体15的开口朝向背离所述冷却扇叶11的一侧,所述第四导风体15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导风体13之间形成开口向下的八字形,所述第四导风体15的顶部与底部的所述冷却出水管6之间具有设定距离;
60.所述冷却扇叶11的运动轨迹与所述第二导风体13的内壁、所述第三导风体14的底部的外壁以及所述第四导风体15底部之间均具有设定距离。
61.所述进水端3的上方设有一所述导向辊8,位于所述进水端3上方的所述导向辊8外接有驱动电机16,所述导向辊8上设置有主动轮17;
62.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架1上的从动轮18,所述主动轮17与所述从动轮18之间设置有环形的传动件19;
63.所述从动轮18的轴心处设置有传动杆20,所述传动杆20远离所述从动轮18的一端设置有主动锥齿21,所述传动杆20、所述从动轮18以及所述主动锥齿21的轴心共线;
64.所述冷却杆10上设置有与所述主动锥齿21相啮合的从动锥齿22。
65.所述中转槽9远离所述冷却槽2的一侧中部设置有分流体23,所述分流体23的横截面呈等腰钝角三角形,且所述三角形最长的边连接于所述中转槽9的侧壁,所述分流体23的底部连接于所述中转槽9的底部,所述分流体23的两侧均呈倾斜设置,且所述分流体23中部的高度高于两侧的高度。
66.所述中转槽9中竖直设置有两个单向体24(其中单向体24两侧的单向槽25均具有较大的开口,用于方便进水和出水),两个所述单向体24呈镜像对称状分布于所述分流体23的两侧;
67.所述单向体24中竖直开设有若干个依次相通的单向槽25,所述单向槽25的横截面均为j字形,相邻的两个所述单向槽25的朝向相反,位于中部的所述单向槽25的两端分别与
相邻的两个所述单向槽25的中部相通,位于两端的两个所述单向槽25分别贯穿所述单向体24的两侧。
68.所述冷却槽2设置有若干层,若干层所述冷却槽2呈竖直上下分布。
69.本发明提供的防水卷材生产用水槽式冷却系统,在对卷材进行冷却的时候,首先将卷材经过牵引,并使得卷材绕过各个导向辊8和压浸辊7,其中进行绕过的目的是首先防止卷材与冷却槽2的外壁或侧壁之间发生摩擦,其次是使得卷材在压浸辊7的压紧作用下,可以下沉在冷却槽2的内腔中,并与水之间进行接触;同时还应当理解为,所以的压浸辊7和导向辊8都是可以转动的,并且既可以是从动转(转动动力为卷材被牵引后,带动压浸辊7和导向辊8转动),也可以是主动转,其中如果是主动转的话,既可以是所有的导向辊8和压浸辊7都具有单独的动力电机,也可以是具有数量相对较少的电机,或一个电机,然后通过链条等结构带动其他压浸辊7和/或导向辊8转动。
70.冷却过程中,冷却水通过进水管5进入到冷却槽2中,并作用在卷材的表面,对卷材进行冷却;同时随着冷却水继续进入到冷却槽2中,多的冷却水流动以及被卷材的带动下,进入到出水端4,之后进入到冷却出水管6中,并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冷却出水管6流下;其中所有的冷却出水管6都是由较为透明的高导热材料制成的,比如铜或铝等能够较好的进行导热的;如此在水顺着冷却出水管6流动的过程中,就能够较好的将吸收了热量的水中的热量传递到外部,从而加速了冷却水的冷却;在冷却出水管6的底部还设置有管道,将冷却水集中导入到冷却塔中,之后被冷却塔进行进一步的冷却。
71.其中,如果冷却水在吸收了热量之后直接导回到冷却塔中进行冷却,如果冷却水的量不够大,或者天气较热,比如夏天的时候,这样即使经过了冷却塔的冷却,被循环使用的水的温度有可能依然保持着一个较高的温度,即即使被冷却塔进行了冷却,但是并不能够很好的将循环冷却水的温度降低下来;但是如果通过多根冷却出水管6进行事先冷却的话,就能较好的降低进入到冷却塔中冷却水的温度,从而使得在后续经过了冷却塔的冷却后,循环水的温度可以较好的恢复到一个较低的状态,从而保证了循环水在此进入到冷却槽2中时,能够具有一个较低的温度,并较好的对卷材进行冷却,保证了冷却质量。
72.其中冷却出水管6设置有多根,并且每一根的口径并没有设置为很大,这样可以较好的限制冷却水进入到冷却出水管6中的速度,防止冷却水还未吸收卷材的热量而流走,保证了冷却水的使用效果;同时由于冷却出水管6的口径限制了水流的速度,如此可以使得卷材与冷却槽2中的水之间可以较好的进行相对活动,从而加长冷却水与卷材之间的接触总面积和时长,所以可以提高对卷材的冷却效果。
73.同时冷却出水管6的进水口是设置在出水端4的,这样当卷材在运行的过程中,卷材也会施加给冷却水一个作用力,如此可以对进水端3的进水动力或压强的要求较低,可以降低使用成本。
74.不仅如此,由于卷材的生产中的设备的集中度都较高,因此将冷却出水管6设置在冷却槽2的侧部,并且使得二者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是平行的,所以可以再整体上减小冷却卷材的设备所占用的空间较小,便于后续的加工,即通过出水冷却管和冷却槽2的设置使得其能够更好的符合实际生产的需求。
75.中转槽9设置在出水端4,如此水流在循环流动的时候,会首先流入到中转槽9中,然后从中转槽9流入到各个冷却出水管6中,由于中转槽9的两侧都是位于冷却槽2的两侧
的,所以这样便于对冷却出水管6的设置,同时当冷却水进入到中转槽9之后再流入到冷却出水管6中,这样冷却出水管6可以是一个直管状,从而减小水流流入的阻力,使得冷却水的循环可以正常的保持。同时由于在冷却槽2到了两侧都具有冷却出水管6,因此可以使得出水效果更佳,同时也使得对循环水的冷却效果也更佳。
76.冷却出水管6与冷却槽2的外壁之间是具有设定距离的(其中应当理解为本技术中所有的“设定距离”均表示两个结构之间是处于未接触的状态,而实际距离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比如冷却出水管6与冷却槽2的外壁之间的距离为10

15cm,相邻的冷却出水管6之间的距离为4

5cm等),如此便于冷却出水管6和冷却槽2外壁的散热。
77.其中位于进水端3上方的导向辊8上设置有驱动电机16,如此首先导向辊8能够自主的进行转动;而优选的是在冷却的时候所使用的是若干层的冷却槽2同时进行冷却,所以自主转动的导向辊8能够驱动卷材进行活动,防止了卷材的下游端需要施加很大的拉力才能带动卷材,即主动转动的导向辊8减小了卷材下游对拉力的要求,同时也可以较好的防止卷材发生损坏或断裂,保证了使用效果。
78.不仅如此,当导向辊8在转动的时候,其同时也带动了主动轮17转动,然后主动轮17通过传动件19(比如皮带或链条)带动了从动轮18转动,同时从动轮18带动传动杆20和主动锥齿21转动,而主动锥齿21又带动了从动锥齿22和冷却杆10进行转动,冷却杆10转动的时候带动了冷却扇叶11进行转动,然后冷却扇叶11便能够驱动空气流动,并作用到冷却出水管6和冷却槽2的外壁之间,加速对冷却槽2和冷却出水管6的冷却。
79.同时,在冷却槽2的底部的第二导风体13和最底部的冷却出水管6的底部的第四导风体15的下半部分还能够对流动的空气起到一个集中的作用,使得流动的空气能够最大程度的进入到冷却槽2与冷却出水管6之间的空间中,进一步的保证了冷却质量和效果。
80.不仅如此,当气流进入到冷却出水管6和冷却槽2之间后,分别会受到顶部的第一导风体12、中部的第三导风体14以及第四导风体15顶部部分的导向作用,使得流动的空气能够作用在每个冷却出水管6的上下两侧(每个冷却出水管6的上下两侧都能够受到气流的作用,冷却效果更佳),同时优选为冷却出水管6是扁平状的,如此可以进一步的加速传热效率,提高冷却效果;同时空气在流动的过程中,也会将冷却槽2侧部的热量带走。
81.其中,当水流流到出水端4后,会在惯性作用力下流入到中转槽9中,并作用到分流体23上,由于分流体23是中间高两侧低,且两侧边缘均为倾斜的状态,因此分流体23能够对水流起到一个切割和导向的作用,即使得水流能够将流向转动到朝向两侧,而并非直接冲击中转槽9的下游端部,这样可以防止水流的动能损耗,使得水流能够正常的流入到冷却出水管6中;
82.不仅如此,在水流流动的过程中,还会首先穿过单向体24,在穿过单向体24的过程中,多个依次相通的单向槽25在水流的方向上具有较小的阻力,但是对于反向的流动的水,则具有较大的阻力,多个单向槽25的横截面组成了类似于特斯拉阀的原理,即朝向一个方向的阻力很小,但反向就会具有很大的阻力;在本技术中,水流流向冷却出水管6进水口方向的阻力较小,反之较大;其效果是即使进水端3的水流较多,或者进水速度不稳定,单向体24和单向槽25也可以使得冷却水较好的流入到中转槽9的两侧中,并防止水流反向流动,从而保证了冷却槽2中,更准确的说是使得接触到卷材的冷却水的温度能够保持在一个较低的状态,保证了冷却质量。
83.其中将冷却槽2设置为多层,并且卷材在冷却的时候也需要呈摆动状,如此可以较好的加长对卷材的冷却长度,并且加长冷却时间,使得冷却程度更深。同时还应当理解为,前述在冷却槽2上的结构,在每个冷却槽2上均具有,并且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对各个结构进行适应性修改,比如上下两个冷却槽2的进水端3和出水端4的方向就是相反的。
84.在还一实施例中,位于上方的所述冷却出水管6与所述冷却槽2外壁之间的距离小于位于下方的所述冷却出水管6与所述冷却槽2外壁之间的距离。如此在进行风冷的时候,还可以使得空气更好的流动到相邻的冷却出水管6之间,同时也加大了冷却出水管6与冷却槽2外壁之间的距离。
85.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86.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发明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