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效密封的吹气及抽真空油缸快换模块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07:1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真空 吹气 高效 密封 模块


1.本发明涉及hp

rtm模具吹气及抽真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高效密封的吹气及抽真空油缸快换模块结构。


背景技术:

2.hp

rtm工艺中模具型腔中的真空度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外观及性能,模具真空度不足导致产品存在气泡,针眼,纤维外露等不良。
3.hp

rtm工艺中模具型腔中的真空度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外观及性能,模具真空度不足导致产品存在气泡,针眼,纤维外露等不良。
4.现有的hp

rtm模具的吹气及抽真空油缸模块如图1和图2所示。油缸1通过油缸座2安装于模具型芯3或型腔侧。通过油路4、导向板7及换向阀控制针阀的回退及闭合,针阀5首末端各有一处密封圈6进行密封。针阀末端为锥形结构,密封圈安装于针阀上的密封圈槽中,为锥面密封。锥面结构会因异物落入其中导致密封不严而失效,在长久使用中密封锥口处会因长期的作动导致模具磨损,无法通过更换针阀实现再次密封。并且单道密封在hp

rtm工艺中也会因树脂的不断渗入导致密封圈硬化失去弹性而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密封的吹气及抽真空油缸快换模块结构。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效密封的吹气及抽真空油缸快换模块结构,包括油缸座以及安装在油缸座上的油缸,所述油缸座的下表面连接有司筒和针阀,所述司筒与油缸座之间通过司筒压块连接,所述司筒套设在针阀的外侧,所述针阀与油缸之间通过针阀连接杆连接,针阀穿过司筒压块,所述针阀的末端设置有直面密封结构一。
7.进一步的,所述油缸座与司筒压块之间设置有隔热板,所述隔热板通过油缸座螺丝与油缸座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司筒压块通过司筒压块螺丝与隔热板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针阀与司筒压块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一,所述司筒与司筒压块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二,所述司筒的上端与模具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三。
10.进一步的,所述直面密封结构一包括针阀末端的圆柱段,所述圆柱段的顶部有圆台段,所述司筒的末端内侧与针阀末端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圆柱段和圆台段的外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圆柱段密封槽和锥面密封槽,所述圆柱段密封槽和锥面密封槽内分别设置有密封端密封圈和锥面密封圈。
11.进一步的,所述圆柱段密封槽包括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内分别设置有一圈密封端密封圈。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之间的间距为3

5mm,第二密封槽与锥面密封槽之间的间距为6

10mm。
13.进一步的,所述司筒的末端外侧面设置有直面密封结构二,所述直面密封结构二包括位于司筒末端外侧的司筒圆柱段以及位于司筒圆柱段外侧面的司筒密封槽,所述司筒密封槽内设置有一圈司筒密封圈。
14.进一步的,所述司筒圆柱段的外径大于司筒本体的外径,司筒圆柱段的顶端与司筒本体的接触部位之间形成司筒避空结构。
15.进一步的,所述司筒密封槽位于司筒圆柱段的中间处。
16.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的高效密封的吹气及抽真空油缸快换模块结构,采用直面段密封结构避免了锥面存在异物密封不牢的缺陷,密封段采用三道密封圈密封,实现第一道封胶,第二道封气,第三道延长使用寿命的效果,极大的减少一道密封结构被树脂腐蚀硬化密封圈而失效的缺陷并降低了密封圈的更换频率。
17.本发明中的高效密封的吹气及抽真空油缸快换模块结构,整个结构为模块化设计,实现了易磨损部位的可更换和快速更换,缩短了模具维保周期,省去了因磨损而产生的返厂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18.图1为现有的hp

rtm模具的吹气及抽真空油缸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现有的hp

rtm模具的吹气及抽真空油缸模块的剖面图。
20.图3为本发明中的高效密封的吹气及抽真空油缸快换模块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21.图4为本发明中的高效密封的吹气及抽真空油缸快换模块结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图4中的d

d截面图。
23.图6为图5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4.图中:1油缸,2油缸座,3模具,4油路,5针阀,6密封圈,7导向板,8司筒,9隔热板,10油缸座螺栓,11司筒压块螺丝,12司筒压块,13密封端密封圈,14针阀连接杆,15密封圈一,16密封圈二,17密封圈三,18锥面密封圈,19司筒密封圈,20司筒圆柱段,21圆台段,22圆柱段。
具体实施方式
25.现在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下面的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但是这些实施例不是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26.请参阅图3至图6,一种高效密封的吹气及抽真空油缸快换模块结构,包括油缸座2以及安装在油缸座2上的油缸1,油缸座2的下表面连接有司筒8和针阀5,本发明中的司筒8采用耐磨和硬度高的材质,具体耐磨和高硬度的材质选择,属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中不再赘
述,司筒8与油缸座2之间通过司筒压块12连接,司筒8套设在针阀5的外侧,针阀5与油缸1之间通过针阀连接杆14连接,针阀5穿过司筒压块12,针阀5的末端设置有直面密封结构一,针阀5采用直面密封结构一密封,避免了因异物掉落锥面而导致的针阀5闭合不到位的密封失效。具体的,直面密封结构一包括针阀5末端的圆柱段,圆柱段的顶部有圆台段,司筒8的末端内侧与针阀5末端的形状相匹配,圆柱段和圆台段的外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圆柱段密封槽和锥面密封槽,圆柱段密封槽和锥面密封槽内分别设置有密封端密封圈和锥面密封圈19。
27.如果没有司筒8的话,针阀5直接与模具3接触,针阀5来回作动时间久了模具3容易磨损,变形,导致密封间隙变大,造成密封不良,维修的话就需要返厂维修了。安装司筒8可以单独对司筒8采用耐磨和硬度高的材质,提高使用寿命,在期使用后司筒8磨损了只要更换司筒8就行。
28.工作原理:1)模具3合模后抽真空位置的油缸1回退,拉动针阀5打开密封端进气口,气路接通型腔形成通路,模具3内部气体被抽出;2)在设定时间到达后,油缸1前进推动针阀5闭合进气口,气路与型腔隔绝,型腔内部形成密闭空间;3)注射树脂,树脂在型腔中流动,极少量树脂渗入进气口被第一道密封圈阻隔;4)保压结束后开模过程中吹气油缸1回退,拉动针阀5打开密封端吹气口,气路接通型腔形成通路,正压气体吹入模具3与产品之间,将产品与模具3脱开;5)更换油缸1模块时,卸去油缸1模块螺丝,司筒压块螺丝11,将油缸1及针阀5抽出,再将司筒8抽出后将新的油缸1模块按此反序装入。整个油缸1模块设计成快拆结构,通过拆解油缸座2上的螺丝及司筒压块螺丝11可进行整个模块的更换亦可更换局部配件。在密封端面长期工作磨损后可快速方便的进行模块化更换,大大缩短了模具3维保时间及避免模具3返厂维修成本。
29.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油缸座2与司筒压块12之间设置有隔热板9,隔热板9通过油缸座螺栓10与油缸座2连接,由于模具3温度100

130℃,所以本发明中设计的隔热板9可以起到隔绝热量确保油缸1工作温度不至于太高,从而对油缸1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30.本实施例中司筒压块12通过司筒压块螺丝11与隔热板连接,通过拆解油缸座2上的螺丝及司筒压块螺丝11可进行整个模块的更换亦可更换局部配件。在密封端面长期工作磨损后可快速方便的进行模块化更换,大大缩短了模具3维保时间及避免模具3返厂维修成本。
31.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针阀5与司筒压块12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一15,司筒8与司筒压块12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二16,司筒8的上端与模具3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三17,密封圈一15、密封圈二16以及密封圈三17的结构设计,显著提高了针阀5、司筒8的上端以及司筒8上端与模具3之间的安装密封性。
32.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圆柱段密封槽包括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内分别设置有一圈密封端密封圈13,密封段针阀5采用三道密封圈进行密封,第一道密封圈对长时间工作过程中渗入的树脂及异物进行阻隔,第二道密封圈阻隔气体实现密封作用,第三道密封圈为锥面密封圈18,处于密封段后侧,在前两道密封失效后任可保证密封作用。
33.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之间的间距为3

5mm,具体可以是:3mm、3.2mm、3.5mm、3.8mm、4mm、4.2mm、4.5mm、4.8mm和5mm;第二密封槽与锥面密封槽之间的间距为6

10mm,具体可以是:6mm、6.5mm、7mm、7.5mm、8mm、8.5mm、9mm、9.5mm、10mm。
34.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司筒8的末端外侧面设置有直面密封结构二,直面密封结构二包括位于司筒8末端外侧的司筒圆柱段以及位于司筒圆柱段外侧面的司筒密封槽,司筒密封槽内设置有一圈司筒密封圈19。优选的,司筒密封槽位于司筒圆柱段的中间处。
35.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司筒圆柱段的外径大于司筒本体的外径,司筒圆柱段的顶端与司筒本体的接触部位之间形成司筒避空结构。安装后,司筒避空结构下面带密封圈的部分与模具3紧密贴合并用密封圈密封,司筒避空结构以上的部分与模具3避空不接触,减少了司筒8与模具3的装配接触面,便于安装。
36.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第一”、“第二”仅用于示意,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也不能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37.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