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调节楼板运输架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09:1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楼板 叠合 运输工具 可调节 运输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叠合楼板运输工具,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楼板运输架。


背景技术:

2.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的生产中,将成型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按照堆垛顺序存放在楼板存放架上,装车和运输时,通过吊车直接起吊运输架将整垛楼板吊装至货车,当到达目的地后,再由现场塔吊或吊车依次起吊并卸载。
3.现用的楼板运输架有以下一种结构形式:(1)木方堆垛:装车运输时,需将预制楼板一块块吊上车,再重新码垛。到达工地后,又需要将构件一块块吊装放置工地存放库,该方式增加用工数量,且耽误塔吊及工人时间;(2)用槽钢或h型钢焊接成运输架:装车运输时能够实现直接吊装,较木方堆垛可减少用工量,但这种运输架为焊接固定,由于不同楼板尺寸型号众多,在不同尺寸的楼板码垛中,固定的运输架将与楼板的支撑受力位置存在偏差,影响起吊平稳性。如果增加多种规格运输架,则造成成本的增加与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楼板运输架,能够根据楼板尺寸进行合适调节。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调节楼板运输架包括下层架体和上层架体,所述上层架体叠合在所述下层架体上形成框架;所述下层架体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梁体,所述第一梁体的长度方向上排布设有多个调节孔;所述上层架体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梁体,所述第二梁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安装孔;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梁体在所述第一梁体的长度方向上间隔排布,且所述安装孔与对应位置的所述调节孔匹配并用插件固定。
6.上述方案中,将运输架改为上下叠合的可活动架体,可根据放置楼板尺寸调整上层架体的大小,可适用于不同规格型号的楼板码垛及运输,并增加楼板运输架的通用性,降低成本。
7.在一种具体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上层架体还包括至少两个中间支撑,至少两个所述中间支撑分别可拆卸的安装在上层架体位于外侧的两个第二梁体上,所述中间支撑远离第二梁体的一端向上层架体的中部延伸。
8.在另一种具体的技术方案中,还包括至少两个中间支撑,至少两个所述中间支撑分别可拆卸的安装在上层架体位于中间的第二梁体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中间支撑远离第二梁体的一端向位于上层架体外侧的第二梁体延伸。
9.增设中间支撑,可增加楼板的支撑受力点,防止楼板变形。
10.优选的,所述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均为工字钢;所述插件为螺栓或t字形的插销。
11.优选的,所述第一梁体上设有加强筋组件,所述加强筋组件在所述第一梁体长度方向的两端均有设置。
12.优选的,所述加强筋组件包括第一加强筋板、第二加强筋板和第三加强筋板,所述
第一加强筋板和第二加强筋板在所述第一梁体宽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所述第三加强筋板在所述第一梁体宽度方向的另一侧设置;所述第一加强筋板、第二加强筋板和第三加强筋板均连接于工字钢的上下两个水平壁之间,且所述第一加强筋板与第一梁体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二加强筋板和第三加强筋板与所述第一梁体的宽度方向平行。
13.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强筋板和第三加强筋板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加强筋板和第三加强筋板均与第一梁体的端面平齐。
14.优选的,所述上层架体的第二梁体延伸至下层架体的外侧。以使上层架体与楼板接触面增大,起吊更为平稳且支撑受力更好。
15.优选的,所述安装孔在第二梁体的宽度方向的一侧或两侧均有设置。
16.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运输架采用可拆卸和可调节的结构形式,实际根据楼板的尺寸进行合适的调节,增加运输架的通用性,减少成本,并且构件承载受力均匀,防止楼板开裂,以及插件固定功能,充分确保安全使用等优点,从而有效的现用运输架中问题和不足;采用工字钢制作,取材便捷且加工方便。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一的可调节楼板运输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二的可调节楼板运输架的结构示意图。
20.附图中:1

下层架体、11

第一梁体、12

调节孔、13

加强筋组件、131

第一加强筋、132

第二加强筋、133

第三加强筋、2

上层架体、21

第二梁体、22

安装孔、23

中间支撑。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22.实施例一
23.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调节楼板运输架包括下层架体1、上层架体2和插件(未图示)。所述上层架体2叠合在所述下层架体1上并通过所述插件固定形成框架。
24.所述下层架体1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梁体11,所述第一梁体11的长度方向x上排布设有多个调节孔12。所述上层架体2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梁体21和至少两个中间支撑23。所述第二梁体21的长度方向x的两端均设有安装孔22。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梁体21在所述第一梁体11的长度方向上间隔排布,且所述安装孔22与对应位置的所述调节孔12匹配并用插件固定。所述上层架体2的第二梁体21延伸至下层架体1的外侧。
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梁体11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梁体21的数量为三个,所述中间支撑2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中间支撑23分别可拆卸的安装在上层架体2位于中间的第二梁体21宽度方向y的两侧,所述中间支撑23远离第二梁体21的一端向位于上层架体2外侧的第二梁体21延伸。所述中间支撑23位于第二梁体21长度方向的中部。
26.所述第一梁体11、第二梁体21和中间支撑23均为工字钢,取材便捷,加工方便,且
结构稳定性好。所述中间支撑23与第二梁体21连接的部位上设有一连接板(未标号),该连接板上设有通孔,与第二梁体21用螺栓和弹簧垫片连接。但中间支撑23安装后需要保证上层架体2的上端面平整。实际根据使用需要,增加中间支撑的数量。
27.所述插件为螺栓或t字形的插销,能实现快速插装。插件插装时,需要考虑固定,如采用螺母或开口销等,避免起吊时脱落。
28.所述第一梁体11上设有加强筋组件13,所述加强筋组件13在所述第一梁体11的长度方向x的两端均有设置。
29.所述加强筋组件13包括第一加强筋板131、第二加强筋板132和第三加强筋板133。所述第一加强筋板131和第二加强筋板132在所述第一梁体11宽度方向y的一侧设置,所述第三加强筋板133在所述第一梁体11宽度方向y的另一侧设置。所述第一加强筋板131、第二加强筋板132和第三加强筋板133均连接于工字钢的上下两个水平壁之间,且所述第一加强筋板131与第一梁体11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二加强筋板132和第三加强筋板133与所述第一梁体11的宽度方向y平行。
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强筋板131和第三加强筋板133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加强筋板131和第三加强筋板133均与第一梁体11的端面平齐,另一个所述第一加强筋板131和第三加强筋板133位于自第一梁体11的端面向内侧的位置,所述第二加强筋板132位于第一加强筋板131的内侧。
31.所述安装孔22在在第二梁体21的宽度方向y的一侧或两侧均有设置。
32.实施例二
33.如图3所示,重复实施例一,所不同的是,所述第一梁体11、所述第二梁体21和所述中间支撑23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中间支撑23分别可拆卸的安装在上层架体2位于外侧的两个第二梁体21上,所述中间支撑23远离第二梁体21的一端向上层架体2的中部延伸。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