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汽车天窗的内挡条的制作方法

2021-10-19 22:4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天窗 汽车 辅助设备 用于 内挡条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天窗辅助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天窗的内挡条。


背景技术:

2.汽车天窗安装于车顶,能够有效地使车内空气流通,增加新鲜空气的进入,为车主带来健康、舒适的享受,同时汽车车窗也可以开阔视野,也常用于移动摄影摄像的拍摄需求。
3.汽车天窗内往往设置有遮挡条用于遮挡汽车天窗的内部结构,目前市场较多的遮挡条大多是外部遮挡和固定式内挡,当玻璃片在起翘打开过程中客户依旧能够看到内部结构特征,缺乏美观性。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的汽车天窗存在的内挡乏灵活性、不美观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汽车天窗的内挡条,第一内挡条的一端分别与玻璃框架、玻璃片连接,第一内挡条的另一端深入导轨与导轨形成遮挡,第二内挡条的一端与导轨连接,第二内挡条的另一端的延长与玻璃片相交形成了遮挡,进而第一内挡条、玻璃片、第二内挡条、导轨将汽车天窗的内部结构遮挡起来,在玻璃片打开起翘时不易外漏,增加了汽车天窗的美观性能,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等优点。
5.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用于汽车天窗的内挡条,包括:
7.玻璃片和玻璃框架,所述玻璃片的一端与所述玻璃框架的一端连接;
8.第一内挡条,所述第一内挡条的一端与所述玻璃框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内挡条的上端与所述玻璃片的下侧连接;
9.导轨,所述导轨设于所述玻璃片的下方,所述第一内挡条设置在所述玻璃片与所述导轨之间,所述第一内挡条的另一端的延长与所述导轨相交;
10.第二内挡条,所述第二内挡条设于所述导轨上,所述第二内挡条位于所述玻璃片的下方,且所述第二内挡条位于所述第一内挡条的内侧。
11.上述用于汽车天窗的内挡条,其中,所述第一内挡条的截面呈“f”形。
12.上述用于汽车天窗的内挡条,其中,所述第一内挡条包括:第一挡板部、第二挡板部和第三挡板部,所述第一挡板部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挡板部的一端、所述第三挡板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挡板部的一端、所述第二挡板部、所述第三挡板部围成第一腔体,所述玻璃框架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一腔体,且与所述第三挡板部的一侧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挡板部的另一侧与所述玻璃片的一侧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13.上述用于汽车天窗的内挡条,其中,所述第二内挡条的截面呈倒“f”形。
14.上述用于汽车天窗的内挡条,其中,所述第二内挡条包括:第四挡板部、第五挡板
部和第六挡板部,所述第四挡板部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五挡板部的一端、所述第六挡板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挡板部的一端、所述第五挡板部、所述第六挡板部围成第二腔体,所述导轨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二腔体,且与所述第六挡板部的一侧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15.上述用于汽车天窗的内挡条,其中,所述第三挡板部的两侧均设置有若干第一凸齿,所述玻璃片的一侧、所述玻璃框架另一端的一侧均设置有若干第一凹槽,每一所述第一凸齿的形状与每一所述第一凹槽的形状相匹配,每一所述第一凸齿均与对应一所述第一凹槽卡接,所述第三挡板部的一侧与所述玻璃框架的另一端卡接,所述第三挡板部的另一侧与所述玻璃片的一侧卡接,所述第六挡板部的一侧设置有若干所述第一凸齿,所述导轨的一端的一侧设置有若干所述第一凹槽,每一所述第一凸齿均与对应一所述第一凹槽卡接,所述第六挡板部的一侧与所述导轨的一端卡接。
16.上述用于汽车天窗的内挡条,其中,若干所述第一凸齿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三挡板部的两侧,若干所述第一凸齿沿所述第三挡板部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若干所述第一凸齿沿所述第六挡板部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若干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玻璃片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若干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玻璃框架的另一端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若干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导轨一端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
17.上述用于汽车天窗的内挡条,其中,所述第三挡板部内设置有第三腔体,所述第三腔体的两端具有开口,所述第三腔体的截面为腰型孔状。
18.上述用于汽车天窗的内挡条,其中,所述导轨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挡板部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二凹槽内。
19.上述用于汽车天窗的内挡条,其中,还包括:pu件,所述玻璃片的一端与所述玻璃框架的一端通过所述pu件包覆连接。
20.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21.本实用新型第一内挡条的一端分别与玻璃框架、玻璃片连接,第一内挡条的另一端深入导轨与导轨形成遮挡,第二内挡条的一端与导轨连接,第二内挡条的另一端的延长与玻璃片相交形成了遮挡,进而第一内挡条、玻璃片、第二内挡条、导轨将汽车天窗的内部结构遮挡起来,在玻璃片打开起翘时不易外漏,增加了汽车天窗的美观性能。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汽车天窗的内挡条的主视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汽车天窗的内挡条的第一内挡条的剖面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汽车天窗的内挡条的第二内挡条的剖面图。
25.附图中:1、玻璃片;2、玻璃框架;3、第一内挡条;4、导轨;5、第二内挡条;6、第一挡板部;7、第二挡板部;8、第三挡板部;9、第一腔体;10、第四挡板部;11、第五挡板部;12、第六挡板部;13、第二腔体;14、第一凸齿;15、第一凹槽;16、第三腔体;17、第二凹槽;18、pu件。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汽车天窗的内挡条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
于汽车天窗的内挡条的第一内挡条的剖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汽车天窗的内挡条的第二内挡条的剖面图,如图1至图3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用于汽车天窗的内挡条,包括:玻璃片1、玻璃框架2、第一内挡条3、导轨4和第二内挡条5,玻璃片1的一端与玻璃框架2的一端连接,第一内挡条3的上端与玻璃框架2的下侧连接,第一内挡条3一端的一侧与玻璃片1的一侧连接,导轨4设于玻璃片1的下方,第一内挡条3设置在玻璃片1、导轨4之间,第一内挡条3的另一端的延长与导轨4相交,第二内档条5设于导轨4上,第二内挡条5位于玻璃片1的下方,且第二内挡条5位于第一内挡条3的内侧,第二内挡条5设置在玻璃片1、导轨4之间,第二挡条5的一端与导轨4连接,第二内挡条5的另一端的延长与玻璃片1相交。
28.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一内挡条3的截面呈“f”形,第一内挡条3包括:第一挡板部6、第二挡板部7和第三挡板部8,第一挡板部6的一端分别与第二挡板部7的一端、第三挡板部8的一端连接,第一挡板部6的一端、第二挡板部7、第三挡板部8围成第一腔体9,玻璃框架2的另一端伸入第一腔体9与第三挡板部8的一侧可拆卸地固定连接,第三挡板部8的另一侧与玻璃片1的一侧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29.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二内挡条5的截面呈“f”形,第二内挡条5包括:第四挡板部10、第五挡板部11和第六挡板部12,第四挡板部10的一端分别与第五挡板部11的一端、第六挡板部12的一端连接,第四挡板部10的一端、第五挡板部11、第六挡板部12围成第二腔体13,导轨4的一端伸入第二腔体13与第六挡板部12的一侧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30.优选的,第一挡板部6的延长与导轨4垂直相交,第四挡板部10的延长与玻璃片1垂直相交。
31.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
32.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实施方式:
33.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1至图3所示,第三挡板部8的两侧均设置有若干第一凸齿14,玻璃片1的一侧、玻璃框架2另一端的一侧均设置有若干第一凹槽15,每一第一凸齿14的形状与每一第一凹槽15的形状相匹配,每一第一凸齿14均与对应一第一凹槽15卡接,第三挡板部8的一侧与玻璃框架2的另一端卡接,第三挡板部8的另一侧与玻璃片1的一侧卡接。
34.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六挡板部12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第一凸齿14,导轨4的一端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第一凹槽15,每一第一凸齿14均与对应一第一凹槽15卡接,第六挡板部12的一侧与导轨4的一端卡接。
35.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若干第一凸齿14对称设置在第三挡板部8的两侧,若干第一凸齿14沿第三挡板部8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若干第一凸齿14沿第六挡板部12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若干第一凹槽15沿玻璃片1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若干第一凹槽15沿玻璃框架2的另一端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若干第一凹槽15沿导轨4一端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
36.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三挡板部8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腔体16,第三腔体16的两端具有开口,第三腔体16的截面为腰型孔状。
37.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导轨4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凹槽17,第一挡板部6的另一端深入第二凹槽17内与导轨4的一端形成遮挡,在汽车天窗打开起翘时,第一内挡条
6跟随玻璃片1一起运动,第一挡板部6与导轨4形成的遮挡将汽车天窗的内部结构遮盖,增加了汽车天窗的美观性,提高客户的使用体验。
38.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一种用于汽车天窗的内挡条还包括:pu件18,玻璃片1的一端与玻璃框架2的一端通过pu件18包覆连接。
39.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内挡条3的一端分别与玻璃框架2、玻璃片1连接,第一内挡条3的另一端深入导轨4与导轨4形成遮挡,第二内挡条5的一端与导轨4连接,第二内挡条5的另一端的延长与玻璃片1相交形成了遮挡,进而第一内挡条3、玻璃片1、第二内挡条5、导轨4将汽车天窗的内部结构遮挡起来,在玻璃片1打开起翘时不易外漏,增加了汽车天窗的美观性能。
4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