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移动式充电平台的隔音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0-16 09:4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充电 隔音 移动式 结构 平台


1.本技术涉及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移动式充电平台的隔音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新能源的汽车越来越普及,现有的新能源汽车通常为电力驱动。新能源汽车内设有蓄电池储存电力,当电力较低时需要找到充电桩,通过充电桩为新能源汽车充电保证续航。当新能源汽车没有找到充电桩而抛锚时,需要使用移动式充电平台来进行救援。现有的移动式充电平台通常为货车,货车的车厢内装有充电桩,货车开到新能源汽车抛锚位置并为其充电。
3.授权公告号为cn21213060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厢式移动充电车散热结构,包括移动充电车,移动充电车的车厢内依次设置有燃料储存装置、发电系统模块以及移动充电桩,发电系统模块横向布置,车厢左右两侧侧壁上均设置有冷却风扇,两个冷却风扇分别位于所述发电系统模块的相应一侧。燃料储存装置为发电系统模块提供能源,发电系统模块发电并提供给充电桩。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发电系统模块的噪音大,影响移动充电车的驾驶员与附近车辆驾驶员,容易造成驾驶员分心导致危险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减少噪音对驾驶员的影响,本技术提供一种移动式充电平台的隔音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移动式充电平台的隔音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移动式充电平台的隔音结构,包括车头与车体,车体上设置有车厢,车厢远离车头的一侧呈开口设置,车厢内靠近车头的一侧设置有发电机,发电机远离车头的一侧设置有充电桩,所述发电机与充电桩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呈竖直设置且各个厚度面与车厢的对应的内周壁固定,所述隔板将车厢内靠近发电机的一侧分隔并形成发电室;所述隔板上贯穿其厚度面开设有通道,所述隔板上铰接有用于封闭通道的门板;所述车厢的竖直且相对的两外侧壁分别开设有第一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与发电室连通,所述发电室内分别靠近两第一通风口的两侧壁贴合设置有第一吸音棉。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发电机位于隔板与车厢形成的发电室内,当发电机工作时,声音被隔板阻挡,减少噪音从车厢开口传出的可能。发电机的噪音被车厢内的第一吸音棉吸音减少噪音的分贝,降低分贝后的噪音通过第一通风口散出到车厢外部,减少车厢内部的噪音。发电机的噪音通过第一通风口传出,减少车厢内的噪音,减少对移动式充电平台内的司机造成的影响。通过第一通风口传出的噪音被第一吸音棉减少分贝,减少对路上其他车辆驾驶员或者行人的影响。第一通风口还能够将车厢内部发电机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有害物质排出,减少车厢内的污染。
9.可选的,所述第一通风口的开设方向呈倾斜设置,倾斜方向自上而下向远离发电机的一侧倾斜。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噪音从第一通风口传出并被第一通风口的开设方向导向。噪音通过第一通风口传递到路面后反弹,减少噪音直接传出影响其它车辆驾驶员的可能。
11.可选的,所述发电室内分别靠近两吸音棉的一侧设置有隔音板,所述隔音板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分别与车厢的内顶面与内底面连接;所述隔音板与第一吸音棉平行设置。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隔音板的设置,隔音板的自身特性减少噪音的分贝。同时噪音能够在两个隔音板之间来回反弹进一步减少噪音的分贝,减少噪音对驾驶员的影响。
13.可选的,所述隔音板的横截面呈波浪形。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噪音撞击在隔音板的面上并通过隔音板的波浪形在隔音板之间来回折射反弹,减少噪音的分贝,减少噪音对驾驶员的影响。
15.可选的,所述车厢的上表面贯穿有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二通风口与车厢内的发电室连通。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噪音能够通过第二通风口传出到车厢的上方。车厢的上方一般不会有人或生物,并且车厢上方通常十分空旷,噪音向上传播到空中,进一步减少噪音对驾驶员的影响。
17.可选的,所述发电室的内顶面粘合有第二吸音棉,所述第二吸音棉将第二通风口遮挡。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通风口排出的的噪音会先被第二吸音棉吸收减少噪音的分贝,进一步减少噪音对周围的影响。
19.可选的,所述发电室的内底面设置有橡胶座,所述发电机放置于橡胶座上。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发电机在运行发电时通常会产生振动,而发电机振动并与车厢碰撞也会发生噪音,通过橡胶座的设置,橡胶座将发电机的振动进行缓冲,减少发电机与车厢碰撞产生噪音的音量,减少对驾驶员的影响。
21.可选的,所述隔板上通道的内侧壁设置有密封胶条,当所述门板闭合时,所述密封胶的条位于门板与隔板之间。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充电桩时,需要人工在充电桩附近操作。因此在使用充电桩时,将门板关闭,发电机产生的噪音部分被隔板阻挡,通过密封胶条将门板与隔板之间的缝隙填堵,进一步减少噪音从发电室传出的可能,减少噪音对充电桩处人员的影响。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车厢内设有隔板、第一吸音棉;发电机的噪音通过第一通风口传出,减少车厢内的噪音,减少对移动时充电平台内的司机造成的影响。通过第一通风口传出的噪音被第一吸音棉减少分贝,减少对路上其他车辆驾驶员或者行人的影响。第一通风口还能够将车厢内部发电机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有害物质排出,减少车厢内的污染;
25.2.第一通风口的开设方向呈倾斜设置;噪音从第一通风口传出并被第一通风口的开设方向导向。噪音通过第一通风口传递到路面后反弹,减少噪音直接传出影响其它车辆驾驶员的可能;
26.3.车厢的上表面贯穿有第二通风口;噪音能够通过第二通风口传出到车厢的上方。车厢的上方一般不会有人或生物,并且车厢上方通常十分空旷,噪音向上传播到空中,
进一步减少噪音对驾驶员的影响。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移动式充电平台的隔音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图1所示的移动式充电平台的隔音结构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车头;2、车体;3、车厢;4、发电机;5、充电桩;6、厢门;7、隔板;8、发电室;9、门板;10、密封胶条;11、第一通风口;12、第一吸音棉;13、隔音板;14、第二吸音棉;15、第二通风口;16、橡胶座。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

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移动式充电平台的隔音结构,参照图1和图2,包括车头1,车头1的一侧连接有车体2,车体2上固定有矩形的车厢3。车厢3竖直且远离车头1的一侧开设有开口。车厢3内靠近车头1的一侧设置有发电机4,发电机4远离车厢3的一侧设置有充电桩5,充电桩5的底端与车厢3的内底面固定,充电桩5在车厢3内设置有多个。通过发电机4为充电桩5提供电力,充电桩5为新能源汽车充电。
32.参照图2,车厢3靠近开口处设置有两个厢门6,两厢门6竖直且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车厢3开口处的侧壁上水平的两端铰接。两厢门6相互接触时将车厢3的开口封闭。翻转厢门6将车厢3关闭,减少车厢3内的物品掉落造成危险的可能。
33.参照图2,车厢3内设置有竖直的隔板7,隔板7与车厢3的开口方向垂直。隔板7呈矩形板,隔板7的四个厚度面分别与车厢3对应的内周壁焊接。隔板7将车厢3内靠近发电机4的一侧分隔形成发电室8。隔板7远离车头1的一侧贯穿有通道,通道的底端与隔板7的下表面连通。隔板7将车厢3的发电机4与充电桩5分开,人工能够通过通道进入发电室8内以便操作发电机4。
34.参照图2,隔板7上通道竖直的其一侧壁铰接有门板9。通道远离与门板9铰接的一侧和顶面均粘合有密封胶条10。当门板9将隔板7的通道封闭后,密封胶条10与门板9贴合。翻转门板9将门板9闭合通道,密封胶条10位于门板9与隔板7之间。
35.参照图2,车厢3竖直且平行于车厢3开口的外侧壁分别贯穿有第一通风口11,第一通风口11与发电室8连通。第一通风口11的开设方向呈倾斜设置,第一通风口11的开设方向自上而下向远离发电室8的一侧倾斜。第一通风口11沿竖直方向在车厢3内设置有多个,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五个。发电机4产生的噪音通过第一通风口11向斜下方传递到车厢3以外。
36.参照图2,发电室8内靠近两第一通风口11的两内侧壁分别粘合有第一吸音棉12。第一吸音棉12将第一通风口11遮盖。噪音部分被第一吸音棉12吸收减少分贝后通过第一通风口11传出。
37.参照图2,发电室8内设置有两个隔音板13,两个隔音板13呈竖直设置且分别位于发电机4靠近两个第一吸音棉12的两侧。隔音板13水平的长度方向与车厢3的开口方向相同。隔音板13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分别与车厢3的内顶面与内底面粘合。隔音板13的横截面呈波浪形设置。隔音板13靠近车头1的一侧与车厢3粘合,隔音板13远离车头1的一侧与隔板7留有距离。噪音部分被隔音板13减少分贝,被减少的噪音通过隔音板13与隔板7之间的缝隙
并通过第一通风口11传出。
38.参照图2,发电室8的内顶面粘合有矩形的第二吸音棉14。车厢3的上表面贯穿有圆形的第二通风口15,第二通风口15与发电室8连通。第二通风口15在车厢3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吸音棉14将第二通风口15遮盖。噪音通过第二吸音棉14减少分贝后通过第二通风口15传出。
39.参照图2,发电室8的内底面焊接有橡胶座16,发电机4嵌设于橡胶座16的上表面。通过橡胶座16减少发电机4振动时与车厢3的碰撞。
4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移动式充电平台的隔音结构的实施原理为:车体2、车体2、车厢3移动到指定的位置。人员打开厢门6进入到车厢3内部,打开门板9并通过通道进入发电室8,启动发电机4后走出发电室8并关闭门板9。将抛锚的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5连接为新能源汽车充电。发电机4启动时的部分噪音被隔音板13反弹并通过第二吸音棉14减少分贝后通过第二通风口15传出。发电机4的另一部分噪音通过第一吸音棉12减少分贝后通过第一通风口11传出。
4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