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将谐振器联接至车轮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12 17:5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谐振器 车轮 联接 装置 用于


1.本发明涉及用于将谐振器(resonator)联接至车轮的装置。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这样一种用于将谐振器联接至车轮的装置,该装置牢固地将用于将改善谐振声音的谐振器联接至车轮。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车辆的发展而使得车轮尺寸增大,从而需要解决附带产生的成为副作用的谐振声音。
3.为了解决谐振声音,已经公开了一种具有谐振器的车轮,其在车轮上安装有谐振器。
4.图7是示出常规的具有谐振器的车轮的示意图。
5.参考图7,在常规的具有谐振器的车轮中,在轮辋1中形成插入槽2,以将谐振器3固定至轮辋1,并且在谐振器3中形成固定突出部4,以对应于插入槽2。
6.然而,在常规的具有谐振器的车轮中,当在行驶时对谐振器3施加强烈的冲击的时候,在轮辋1的插入槽部分中发生破裂。
7.例如,当具有谐振器的车轮在坑洼的道路上高速行驶时,强烈的冲击施加至轮辋1的内侧,从而在轮辋1的插入槽部分中发生破裂。
8.包含在本发明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强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旨在提供一种构造为用于将谐振器联接至车轮的装置,该装置能够在行驶时实现抵抗作用在谐振器上的外力的牢固性,并且同时确保轮胎易于组装。
10.本发明的目的不限于上述目的,并且没有提及的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描述来理解并将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来清楚地理解。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组合中描述的方式来实现。
11.在本发明的各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构造为用于将谐振器联接至车轮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环形第一带状件和环形第二带状件,所述环形第一带状件与轮辋的外周表面组装在一起,并且将布置在轮辋的外周表面上的谐振器的位置固定;所述环形第二带状件围绕形成在谐振器的第二边缘部分处的第二凸缘,并且形成在谐振器的基于轮辋的轴向方向的第二边缘部分上的第一凸缘插入到第一带状件与轮辋的外周表面之间以后,所述环形第二带状件朝向轮辋的外周表面对第二凸缘加压。
12.所述第二带状件可以朝着轮辋的径向内侧对第二凸缘加压。
13.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轮辋可以包括:第一环形壁、第二环形壁和谐振器安装部分,所述第一环形壁构造为从轮辋的外周表面突出,以在轮辋的周向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环形壁构造为从轮辋的外周表面突出,以在轮辋的周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布置为与所
述第一环形壁间隔开;所述谐振器安装部分形成在第一环形壁与第二环形壁之间,并且在所述谐振器安装部分中,谐振器在其周向方向上布置在谐振器安装部分的外表面上。
14.此外,多个珠状突出部可以形成在第一带状件中,以布置为沿第一带状件的周向方向彼此间隔开,并且可以在谐振器的第一凸缘中形成珠状突出部可插入的珠状突出部凹槽。
15.此外,第一带状件可以包括非珠状突出部分,该非珠状突出部分是其中未形成有珠状突出部的部分,第一空间可以根据多个珠状突出部的尺寸形成在非珠状突出部分与谐振器安装部分之间,并且第一凸缘可以插入到第一空间中。在此情况下,珠状突出部的尺寸可以是轮辋在其径向方向上的尺寸。
16.第一带状件可以在谐振器之前与谐振器安装部分组装在一起,并且当第一带状件与谐振器安装部分组装在一起时,珠状突出部的底表面可以与谐振器安装部分的外表面接触。
17.同时,防分离突出部可以形成在第二凸缘的边缘部分处,以从轮辋的径向外侧向外突出,并且防分离突出部可以防止第二带状件在轮辋的轴向方向上与第二凸缘分离。
18.此外,每个谐振器可以包括在第一凸缘与第二凸缘之间形成的谐振器主体,并且当第二带状件安装在第二凸缘上时,第二带状件可以位于形成在防分离突出部与谐振器主体之间的第二空间中。
19.下面讨论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和示例性实施方案。
20.应当理解,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车辆”或“车辆的”或其它类似术语一般包括机动车辆,例如包括运动型多用途车辆(suv)、大客车、大货车、各种商用车辆的乘用汽车,包括各种舟艇、船舶的船只,航空器等,并且包括混合动力车辆、电动车辆、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辆、氢动力车辆以及其它替代性燃料车辆(例如,源于非化石能源的燃料)。正如本文所提到的,混合动力车辆是具有两种或更多动力源的车辆,例如具有汽油动力和电力动力两者的车辆。
21.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在下文中进行讨论。
22.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具有其他的特性和优点,这些特性和优点从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案中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将在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行详细陈述,这些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共同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
附图说明
23.图1是示例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各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具有谐振器的车轮的立体图;
24.图2a和图2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各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具有谐振器的车轮的联接结构的截面图;
25.图3是示例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各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第一带状件的立体图;
26.图4是示例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各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第一带状件与谐振器之间组装结构的截面图;
27.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各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第二带状件的结合结构的部分示意图;
28.图6a、图6b、图6c、图6d和图6e是示出将谐振器安装在轮辋上的过程的示意图;
29.图7是示出常规的具有谐振器的车轮的示意图。
30.应当了解,所附附图并非按比例地绘制,而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各种示例性特征的适当简化的画法。本文所公开的本发明的具体设计特征包括例如具体尺寸、方向、位置和外形将部分地由具体所要应用和使用的环境来确定。
31.在附图中,贯穿附图的多幅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本发明的相同或等同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32.现在将详细参照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各个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进行说明并如下进行描述。尽管本发明将结合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进行描述,应当理解本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发明限制为那些示例性实施方案。另一方面,本发明旨在不仅覆盖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还包括各个替代的实施方案、修改的实施方案、等同的实施方案或其它实施方案,所述实施方案包含在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
33.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各个示例性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示意性地示出附图中示出的项目,以容易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因此,这些项目可以与实际实现的项目不同。
34.图1是示例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各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具有谐振器的车轮的立体图,图2a和图2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各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具有谐振器的车轮的联接结构的截面图,图3是示例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各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第一带状件的立体图,图4是示例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各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第一带状件与谐振器之间组装结构的截面图,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各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第二带状件的结合结构的部分示意图。
35.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各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具有谐振器的车轮是其中多个谐振器30安装在车轮100的外周表面上的车轮。
36.车轮100包括轮辋110和轮盘120。轮辋110是其中安装有谐振器30的环形部分,并且在该环形部分上安装有轮胎。
37.谐振器30通过第一带状件10和第二带状件20而安装并支撑在轮辋110上。因此,与常规的具有谐振器的车轮不同,车轮100不需要用于安装谐振器30的单独的构造(常规的插入槽),从而可以应用至普通车轮。
38.参考图1和图2a,轮辋110包括:谐振器安装部分113以及第一环形壁111和第二环形壁112,在所述谐振器安装部分113中安装并布置有谐振器30;所述第一环形壁111和第二环形壁112一体地形成在谐振器安装部分113的两个端部上。在此情况下,谐振器安装部分113的两个端部均是基于轮辋110的轴向方向。
39.此外,谐振器安装部分113可以形成为平坦的,从而在其上容纳谐振器30的底表面。
40.第一环形壁111形成为从轮辋110的外周表面突出,并且形成为在轮辋110的周向方向上延伸。第一环形壁111形成为基于轮辋110的径向方向而比谐振器安装部分113从轮辋110更向外突出。
41.第二环形壁112形成为从轮辋110的外周表面突出并且形成为在轮辋110的周向方
向上延伸。第二环形壁112与第一环形壁111间隔开。第二环形壁112可以与第一环形壁111间隔开等同于谐振器安装部分113的宽度。
42.基于轮辋110的轴向方向,第一环形壁111可以一体地形成在谐振器安装部分113的一个端部上,并且第二环形壁112可以一体地形成在其另一个端部上。
43.也就是说,谐振器安装部分113可以与第一环形壁111和第二环形壁112一体地形成,以布置在第一环形壁111与第二环形壁112之间。
44.多个谐振器30安装并布置在轮辋110的外周表面上。换言之,多个谐振器30中的每一个安装在轮辋110的谐振器安装部分113中,并且沿轮辋110的周向方向布置。
45.第一谐振器30a、第二谐振器30b、第三谐振器30c和第四谐振器30d可以安装在谐振器安装部分113中。
46.图2a和图2b示出第一谐振器30a的构造以及其中第一谐振器30a安装在轮辋110的谐振器安装部分113中的形状。
47.在此,将参考图2a和图2b来主要描述第一谐振器30a的结构和安装形状。然而,第二谐振器30b、第三谐振器30c和第四谐振器30d可以以与图2a和图2b所示的第一谐振器30a相同的方式形成,并且还以与第一谐振器30a相同的方式安装在谐振器安装部分113中。
48.但是,第一谐振器30a、第二谐振器30b、第三谐振器30c和第四谐振器30d安装在谐振器安装部分113的不同位置处,从而沿轮辋110的周向方向布置。此外,第一谐振器30a、第二谐振器30b、第三谐振器30c和第四谐振器30d可以构造为具有不同的谐振频率,从而可以在更宽的频率范围内减小车轮100的噪声。
49.参考图2a和图2b,第一谐振器30a包括谐振器主体32以及第一凸缘34和第二凸缘36,在所述谐振器主体32中形成有谐振空腔;所述第一凸缘34和第二凸缘36形成在谐振器主体32的两个端部上。
50.也就是说,谐振器主体32与第一凸缘34的端部和第二凸缘36的端部一体地形成,从而布置在第一凸缘34与第二凸缘36之间。
51.在此情况下,谐振器主体32可以基于轮辋110的径向方向形成为高于第一凸缘34和第二凸缘36,以进一步从轮辋110向外突出。
52.谐振器主体32构造为利用亥姆霍兹谐振器(helmholtz resonator)的原理来减小从车轮100产生的噪声。
53.利用第一凸缘34和第二凸缘36将第一谐振器30a安装在谐振器安装部分113中。换言之,将第一谐振器30a联接为使得第一凸缘34和第二凸缘36固定至谐振器安装部分113。
54.因此,第一谐振器30a在谐振器主体32的两个侧部上与第一凸缘34和第二凸缘36一体地形成,以联接至谐振器安装部分113。
55.第一凸缘34形成为在轮辋110的轴向方向上从谐振器主体32的一个边缘部分突出,并且还形成为在轮辋110的周向方向上延伸。
56.也就是说,第一凸缘34形成为在轮辋110的周向方向上以环形形状从谐振器主体32的一个边缘部分延伸。此外,第一凸缘34形成为按压在谐振器安装部分113的外表面上。
57.此外,珠状突出部凹槽38形成为使得第一凸缘34与第一带状件10结合。珠状突出部凹槽38可以形成为在轮辋110的轴向方向上延伸。
58.第二凸缘36形成为在轮辋110的轴向方向上从谐振器主体32的另一个边缘部分突
出,并且还形成为在轮辋110的周向方向上延伸。
59.也就是说,第二凸缘36形成为在轮辋110的周向方向上以环形形状从谐振器主体32的另一个边缘部分延伸。此外,第二凸缘36形成为按压在谐振器安装部分113的外表面上。
60.此外,径向地从轮辋110向外突出的防分离突出部22可以形成在第二凸缘36的边缘部分上。
61.防分离突出部22可以基于轮辋110的径向方向形成为高于第二凸缘36,以防止布置并安装在第二凸缘36上的第二带状件20与第二凸缘36分离。
62.当第二凸缘36布置在谐振器安装部分113中时,防分离突出部22可以布置为与轮辋110的第二环形壁112相邻。
63.同时,第一带状件10设置为用于支撑布置在谐振器安装部分113的外周表面上的谐振器30并固定谐振器30的安装位置,并且在将谐振器30与谐振器安装部分113组装在一起之前与谐振器安装部分113组装在一起。
64.参考图3,第一带状件10形成为在谐振器安装部分113的周向方向上延伸的环形带状件。
65.参考图4,第一带状件10形成为具有用于与第一凸缘34结合的多个珠状突出部(bead)12,并且所述多个珠状突出部12在第一带状件10的周向方向上彼此间隔开。
66.根据安装在轮辋110上的谐振器30的数量,第一带状件10可以设置有四个珠状突出部12。四个珠状突出部12可以在第一带状件10的周向方向上以等间隔布置。
67.每个珠状突出部12可以是从第一带状件10的一侧朝向其径向内侧弯曲的部分,并且形成为具有大致u形的截面。
68.在第一带状件10中可以存在未形成珠状突出部12的部分,该部分可以称为非珠状突出部分14。从而,第一带状件10可以分为非珠状突出部分14和珠状突出部12。也就是说,第一带状件10可以包括非珠状突出部分14和一体地形成在非珠状突出部分14的端部上的珠状突出部12。
69.当第一带状件10与谐振器安装部分113组装在一起时,珠状突出部12的底表面基于第一带状件10的径向方向与谐振器安装部分113的外表面接触,并且在谐振器安装部分113与非珠状突出部分14之间形成预定间隙(第一空间s1)。第一空间s1可以根据珠状突出部12的在其径向方向上的尺寸形成。
70.此外,每个谐振器30的第一凸缘34插入到第一空间s1中。在第一凸缘34插入到第一空间s1中的状态下,每个谐振器30容纳在谐振器安装部分113上。
71.为此目的,珠状突出部12形成为具有预定的尺寸并且从非珠状突出部分14的端部弯曲成预定的长度。
72.当谐振器30的第一凸缘34插入到第一空间s1中时,第一带状件10的珠状突出部12插入到第一凸缘34的珠状突出部凹槽38中。
73.换言之,第一凸缘34插入到第一带状件10的非珠状突出部分14与谐振器安装部分113之间的第一空间s1中,使得第一带状件10的珠状突出部12插入到珠状突出部凹槽38中。
74.在此情况下,第一带状件10围绕插入到第一空间s1中的第一凸缘34的外表面。
75.在谐振器30的第一凸缘34支撑在第一带状件10上的状态下,第二带状件20安装在
谐振器30的第二凸缘36上。
76.为了同时支撑布置在谐振器安装部分113中的谐振器30的第二凸缘36,第二带状件20形成为在谐振器安装部分113的周向方向上延伸的环形形状。
77.第二带状件20构造为在谐振器安装部分113的周向方向上围绕第二凸缘36的外表面,从而朝向谐振器安装部分113对第二凸缘36加压。
78.换言之,第二带状件20围绕第二凸缘36的外周表面,以朝向谐振器安装部分113的径向内侧对第二凸缘36加压。由此将谐振器30联接并固定至谐振器安装部分113。
79.当第二带状件20安装在第二凸缘36上时,第二带状件20位于第二凸缘36的防分离突出部22与谐振器主体32之间的空间(即,第二空间s2)中。从而,还可以防止第二带状件20在轮辋110的轴向方向上与第二凸缘36分离。
80.防分离突出部22可以形成为从第二凸缘36的外表面朝向其径向外侧突出。
81.由于第二带状件20朝着轮辋110的径向内侧对第二凸缘36加压,因此轮辋110的外周表面(即,谐振器安装部分113)施加至谐振器30的第二凸缘36的法向力也增大。
82.因此,由于第二带状件20而在谐振器30与轮辋110之间产生较大的摩擦力,从而能够防止谐振器30在谐振器安装部分113的表面上沿周向方向或轴向方向移动。
83.此外,为了调节由于第二带状件20而作用在第二凸缘36上的加压力,第二带状件20的一个侧部可以构造为可分离且可结合的结构。
84.参考图5,多个钩状件24可以沿第二带状件20的周向方向形成在所述第二带状件20的一个端部上,并且构造为被所述钩状件24勾住并固定的多个卡接结合孔26可以沿第二带状件20的周向方向形成在所述第二带状件20的另一个端部上。
85.此外,当第二带状件20向轮辋110的径向内侧对第二凸缘36加压时,拉伸应力施加至第二带状件20,而当第二带状件20的加压力增大时,较大的拉伸应力施加至第二带状件20。
86.因此,第二带状件20可以构造为承受高拉伸应力,并且为此目的,第二带状件20由具有足够刚性的金属材料(例如不锈钢)制成。
87.在此,将参考图6a至图6e描述将谐振器30安装在轮辋110上的过程。按照图6a至图6e的顺序,谐振器30可以安装在轮辋110的谐振器安装部分113上。
88.首先,如图6a所示,第一带状件10与轮辋110的谐振器安装部分113组装在一起。在此情况下,第一带状件10位于谐振器安装部分113中,以与第一环形壁111相邻,并且第一带状件10的珠状突出部12的底表面与谐振器安装部分113的外表面接触。
89.也就是说,第一带状件10布置在谐振器安装部分113上,使得珠状突出部12的底表面与谐振器安装部分113的外表面接触。
90.接下来,如图6b和图6c所示,第一谐振器30a的第一凸缘34插入到第一带状件10的非珠状突出部分14与谐振器安装部分113之间的第一空间s1中。当第一凸缘34插入到第一空间s1中时,第一带状件10的珠状突出部12插入到第一凸缘34的珠状突出部凹槽38中。
91.也就是说,第一凸缘34插入到第一空间s1中,使得第一带状件10的珠状突出部12插入到第一凸缘34的珠状突出部凹槽38中。
92.通过指示安装在谐振器安装部分113上的第一谐振器30a的组装位置,珠状突出部12还构造为引导件。
93.如上所述,由于第一谐振器30a的第一凸缘34插入到第一空间s1中,在利用第二带状件20将第一谐振器30a联接至轮辋110时,可以防止第一谐振器30a的移动和分离。
94.第二谐振器30b、第三谐振器30c和第四谐振器30d以与第一谐振器30a相同的组装方法预先安装在谐振器安装部分113中。
95.接下来,如图6d和图6e所示,第二带状件20安装在第一谐振器30a的第二凸缘36上,以将第一谐振器30a联接至谐振器安装部分113。
96.第二带状件20安装在第一谐振器30a的第二凸缘36上,以朝向谐振器安装部分113对第二凸缘36加压。在此情况下,第二带状件20朝向轮辋110的径向内侧对第二凸缘36加压。
97.第二谐振器30b、第三谐振器30c和第四谐振器30d以与第一谐振器30a相同的组装方法安装并联接至谐振器安装部分113。
98.如上所述,利用第一带状件10将谐振器30预先安装在轮辋110的谐振器安装部分113上,并且固定谐振器30的位置,然后利用第二带状件20将谐振器30固定地联接至谐振器安装部分113。由此,在行驶时,谐振器30可以牢固抵抗作用在谐振器30上的外力(离心力和前后力),以确保耐久性和耐冲击性,并且还使副作用的发生最小化。
99.本发明的各个方面通过上述解决问题的方式提供了以下效果。
100.首先,使用第一带状件,可以省略形成在轮辋上并旨在固定谐振器的常规插入槽,从而在行驶时,谐振器可以牢固抵抗作用在谐振器上的外力,以确保耐久性和耐冲击性。
101.第二,可以省略用于从轮辋的外周表面上形成常规插入槽的切口部分,从而减轻了轮辋的重量。
102.第三,不需要包括常规插入槽的用于安装谐振器的专用车轮,并且可以应用普通车轮。
103.第四,可以确保轮胎易于组装和批量生产。
104.为了方便解释和精确限定所附权利要求,术语“上方”、“下方”、“内”、“外”、“上”、“下”、“向上”、“向下”、“前”、“后”、“背”、“内侧”、“外侧”、“向内”、“向外”、“内部的”、“外部的”、“内侧的”、“外侧的”“内”、“外”、“向前”和“向后”被用于参考附图中所显示的这些特征的位置来描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应当进一步理解,术语“连接”或其衍生词指的是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
105.前述对本发明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它们并不旨在详尽或将本发明限制在所公开的精确的实施方案中,并且显然,根据上述教示可以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选择示例性实施方案并进行描述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案及其各种选择形式和修改形式。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价形式所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