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车辆座椅总成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2:4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总成 座椅 车辆 公开 定位


1.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座椅总成。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一种可定位在各个位置的车辆座椅总成。


背景技术:

2.车辆座椅总成可以布置在各个位置,以使车辆座椅总成能够在车辆中提供各种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3.现有技术的这些技术问题通过以下实用新型来解决。
4.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一种车辆座椅总成具有座椅;座椅靠背;和在座椅与座椅靠背之间延伸的支架,所述支架具有在支架与座椅之间的第一可枢转联接件、在支架与座椅靠背之间的第二可枢转联接件和扇形齿轮部分;以及包括正齿轮的齿轮总成。扇形齿轮部分沿着支架的边缘设置,其中正齿轮可旋转以接合支架的扇形齿轮部分,以使支架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从而使第二可枢转联接件从主要位置移动到次要位置。
5.本公开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可以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任一个或其组合:
6.·
机械锁穿过支架设置并且可固定到座椅框架,其中机械锁可定位在接合位置和脱离位置;
7.·
当机械锁定位在接合位置时,支架可围绕第一可枢转联接件可忽略不计地旋转;
8.·
当机械锁定位在脱离位置时,支架可围绕第一可枢转联接件在支架的第一位置与支架的第二位置之间旋转;
9.·
机械锁包括穿过支架中的开口设置的销;
10.·
当支架处于第一位置并且第二可枢转联接件处于主要位置时,座椅靠背可定位在基本上直立的位置中;
11.·
当支架处于第二位置并且第二可枢转联接件处于次要位置时,座椅靠背可定位在向前倾斜的位置;
12.·
当座椅靠背处于向前倾斜的位置时,座椅靠背可以围绕第二可枢转联接件在向前倾斜的位置与基本上平放的(flat)位置之间旋转;
13.·
在基本上平放的位置,座椅靠背设置在座椅上方;
14.·
第一可枢转联接件延伸穿过支架的第一端并固定到座椅框架,并且第二可枢转联接件延伸穿过支架的第二端并固定到座椅靠背框架;
15.·
正齿轮与扇形齿轮部分之间的带齿接口限定用于将支架保持在第一位置的主要锁定机构;以及
16.·
机械锁限定用于将支架保持在第一位置的次要锁定机构。
17.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一种车辆座椅总成具有沿着座椅框架的一侧延伸的支
架,并且包括设置在支架与座椅框架之间以限定第一轴线的第一可枢转联接件和设置在支架与座椅靠背框架之间以限定第二轴线的第二可枢转联接件。升降机构设置在座椅与座椅靠背之间以使支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从而使第二可枢转联接件从第一高度移动到第二高度,其中当第二可枢转联接件处于第二高度时,座椅靠背可在向前倾斜的位置与基本上平放的位置之间移动。
18.本公开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可以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任一个或其组合:
19.·
升降机构包括正齿轮,所述正齿轮沿着设置在支架上的带齿部分旋转,以使支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20.·
锁定机构,其用于将支架保持在第一位置,其中当锁定机构被释放时,正齿轮可沿着设置在支架上的齿旋转,以使支架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
21.·
座椅总成的向前部分包括安装支架和b形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和所述b形支架限定第三可枢转联接件,所述车辆座椅总成可围绕所述第三可枢转联接件在就座位置与站立位置之间旋转;
22.·
安装支架固定地联接到导轨,所述导轨可沿着车辆地板中的轨道总成滑动;以及
23.·
锁定机构包括线缆致动销。
24.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一种座椅总成具有座椅;靠背;第一轴线,其由支架与座椅之间的可枢转联接件限定;和第二轴线,其由支架与座椅靠背之间的可枢转联接件限定;以及第三轴线,其由座椅框架与靠近地板的安装支架之间的可枢转联接件限定。支架可围绕第一轴线旋转以使座椅靠背从基本上直立的位置移动到向前倾斜的位置,其中座椅靠背可围绕第二轴线旋转以使座椅靠背从向前倾斜的位置移动到基本上平放的位置。当座椅靠背处于基本上直立的位置时,座椅总成可围绕第三轴线枢转以使座椅总成从就座位置移动到站立位置。
25.本公开的第三方面的实施例可以包括以下特征:
26.·
安装支架固定地联接到设置在轨道总成中的导轨,其中导轨可在轨道总成中滑动。
27.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研究以下说明书、权利要求和附图之后将理解并了解本公开的这些和其他方面、目的和特征。
附图说明
28.在附图中:
29.图1是设置在轨道总成上的车辆座椅总成的右侧立面图,其中座椅靠背处于基本上直立的位置和向后倾斜的位置;
30.图2是设置在轨道总成上的车辆座椅总成的右侧立面图,其中座椅靠背处于基本上直立的位置和向前倾斜的位置;
31.图3a是设置在轨道总成上的车辆座椅总成的右侧立面图,其中座椅靠背处于基本上直立的位置和基本上平放的位置;
32.图3b是车辆座椅总成的右侧立面图,其中座椅靠背处于基本上平放的位置;
33.图4是车辆座椅总成的右侧立面图,其中座椅靠背处于基本上直立的位置,支架处
于第一位置,并且第二可枢转联接件处于主要位置;
34.图5是图4的车辆座椅总成的右侧透视图;
35.图6是车辆座椅总成的右侧立面图,其中座椅靠背处于向前倾斜的位置,支架处于第二位置,并且第二可枢转联接件处于次要位置;
36.图7是图6的车辆座椅总成的右侧透视图;
37.图8是车辆座椅总成的右侧立面图,其中座椅靠背处于基本上平放的位置,支架处于第二位置,并且第二可枢转联接件处于次要位置;
38.图9是图8的车辆座椅总成的右侧透视图;
39.图10是设置在轨道总成上的车辆座椅总成的一部分的分解右侧立面图,其中座椅靠背处于基本上直立的位置,支架处于第一位置,并且第二可枢转联接件处于主要位置;
40.图11a是车辆座椅总成的右侧示意性透视图,其中座椅靠背处于基本上直立的位置,支架处于第一位置,并且第二可枢转联接件处于主要位置;
41.图11b是车辆座椅总成的右侧示意性立面图,其中座椅靠背处于基本上直立的位置,支架处于第一位置,并且第二可枢转联接件处于主要位置;
42.图11c是车辆座椅总成的右侧示意性立面图,其中座椅靠背处于向前倾斜的位置,支架处于第二位置,并且第二可枢转联接件处于次要位置;
43.图11d是车辆座椅总成的右侧示意性立面图,其中座椅靠背处于基本上平放的位置,支架处于第二位置,并且第二可枢转联接件处于次要位置;
44.图12是设置在轨道总成上的处于就座位置的座椅总成的左侧立面图;
45.图13是设置在轨道总成上处于站立位置的座椅总成的左侧立面图;
46.图14是设置在轨道总成上的处于就座位置的座椅总成的正面右侧透视图;以及
47.图15是设置在轨道总成上的处于站立位置的座椅总成的正面右侧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48.参考图1至图15,车辆座椅总成10包括座椅14、座椅靠背18和在座椅14与座椅靠背18之间延伸的支架22。支架22具有在支架22与座椅14之间的第一可枢转联接件26。支架22具有在支架22与座椅靠背18之间的第二可枢转联接件30。支架22包括扇形齿轮部分24。车辆座椅总成10包括齿轮总成34,所述齿轮总成具有正齿轮38和沿着支架22的边缘118设置的扇形齿轮部分24。正齿轮38可旋转以接合扇形齿轮部分24以使支架22从第一位置a移动到第二位置b,从而使第二可枢转联接件30从主要位置e移动到次要位置f。
49.参考图1,在下文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车辆座椅总成10中,术语处于就座位置i的座椅总成10是指当座椅总成10在设置在座椅总成10的向前部分10a处的安装支架50处和设置在座椅总成10的向后部分10b处的闩锁总成54处附接到轨道总成46时座椅总成10的位置。在一个示例中,处于就座位置i的座椅总成10包括与撞销58接合的闩锁总成54,所述撞销联接到轨道总成46。
50.进一步参考下文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车辆座椅总成10,可以从就座于座椅总成10中的乘客的有利位置来描述车辆座椅总成10。座椅总成10的设置在就座乘客的右侧的一侧可以被称为座椅总成10的右侧。座椅总成10的设置在就座乘客的左侧的一侧可以被称为座椅总成10的左侧。
51.现在参考图1至图3b,座椅总成10被示出为设置在轨道总成46上。在图1中,座椅总成10处于就座位置i,座椅靠背18处于基本上直立的位置m,并且支架22处于第一位置a。座椅靠背18还被示出为处于向后倾斜的位置n,当乘客期望倾斜座椅总成10和/或在座椅总成10中睡觉时乘客可以利用所述向后倾斜的位置n。座椅总成10包括座椅14和座椅靠背18。支架22在座椅14与座椅靠背18之间延伸。座椅14可以联接到设置在轨道总成46中的导轨62。导轨62可以在轨道总成46中滑动。在所示的示例中,座椅14可以包括座椅框架66。托架70可以远离座椅框架66延伸。座板74可以联接到托架70。座板74可以接收座垫。座椅靠背18可以包括座椅靠背框架78。示出了用于使支架22在第一位置a与第二位置b之间移动并且因此使在座椅靠背18与支架22之间的第二可枢转联接件30从主要位置e移动到次要位置f的齿轮总成34。
52.继续参考图1至图3b,座椅总成10满足不同乘客需求的适应性可以促进愉快的旅行体验。乘客可能希望重新配置车辆座椅总成10以在车辆80中产生用于货物的额外空间。通过使座椅靠背18的枢转点(第二可枢转联接件30)从主要位置e移动到次要位置f,座椅靠背18可以定位在座椅14上方的基本上平放的位置p,以产生基本上平放的负载地板82。以这种方式,乘客可以重新配置座椅总成10以在基本上平放的负载地板82的顶部上提供货物存放空间36。箱84或其他货物可以存放在处于基本上平放的位置p的座椅靠背18上。
53.乘客可能还期望方便地进出车辆80。座椅总成10可以设置成邻近车门86(图13)。座椅总成10可以方便地从就座位置i(图12)移动到站立位置j(图13),以允许留出乘客空间来进入相邻排的座椅。处于站立位置j的座椅总成10还可以沿着设置在车辆地板90中的轨道总成46滑动,以增加相邻排座椅与车门86之间的可用进出空间。因此,可重新配置的座椅总成10可以通过在基本上平放的负载地板82上提供额外的货物存放空间36以及对车辆80的进出的适应性来促进愉快的旅行体验。
54.参考图2,座椅总成10被示出为第二可枢转联接件30处于主要位置e和次要位置f。当第二可枢转联接件30处于次要位置f时,则座椅靠背18处于向前倾斜的位置o。当第二可枢转联接件30处于主要位置e时,第二可枢转联接件30可以具有第一高度h1。当第二可枢转联接件30处于次要位置f时,第二可枢转联接件30可以具有第二高度h2。当第二可枢转联接件30处于主要位置e时,第一高度h1可以对应于第二可枢转联接件30的中心与轨道总成46之间的距离。当第二可枢转联接件30处于次要位置f时,第二高度h2可以对应于第二可枢转联接件30的中心与轨道总成46之间的距离。第二高度h2可以大于第一高度h1。
55.参考图3a至图3b,座椅总成10被示出为第二可枢转联接件30处于主要位置e和次要位置f。座椅靠背18被示出为处于基本上直立的位置m和基本上平放的位置p。因此,座椅靠背18在座椅14上方延伸。第二可枢转联接件30从主要位置e升高到次要位置f,以允许座椅靠背18以基本上水平的位置(例如,基本上平放的位置p)放置在座椅14上,以产生基本上平放的负载地板82以便在车辆80中方便地存放货物(例如,箱84)。
56.现在参考图4至图5,车辆座椅总成10被示出为处于就座位置i。第一可枢转联接件26被示出为在支架22与座椅框架66之间。第一可枢转联接件26限定延伸穿过座椅框架66和b形支架94的第一旋转轴线28。第二可枢转联接件30被示出为在支架22与座椅靠背框架78之间。第二可枢转联接件30限定延伸穿过座椅靠背框架78的第二旋转轴线32。第三可枢转联接件112被示出为在座椅框架66与设置在座椅总成10的向前部分10a处的安装支架50之
间。安装支架50可以附接到导轨62,所述导轨可以可滑动地设置在轨道总成46中。第三可枢转联接件112限定延伸穿过b形支架94和座椅框架66的第三旋转轴线114。第三旋转轴线114可以延伸穿过细长构件128。
57.参考图4至图9,支架22可围绕第一旋转轴线28旋转以使座椅靠背18从基本上直立的位置m移动到向前倾斜的位置o。座椅靠背18可围绕第二轴线旋转32旋转以使座椅靠背18从向前倾斜的位置o移动到基本上平放的位置p。
58.参考图12至图15,当座椅靠背18处于基本上直立的位置m时,座椅总成10可围绕第三旋转轴线114枢转以使座椅总成10从就座位置i移动到站立位置j。
59.参考图4至图10,齿轮总成34包括正齿轮38和支架22的扇形齿轮部分24,所述扇形齿轮部分沿着支架22的边缘118设置。正齿轮38可旋转以接合扇形齿轮部分24以使支架22从第一位置a移动到第二位置b,从而使第二可枢转联接件30从主要位置e移动到次要位置f。
60.参考图4和图5,当座椅总成10处于就座位置i,支架22处于第一位置a,并且第二可枢转联接件30处于主要位置e时,则座椅靠背18处于基本上直立的位置m。
61.参考图6和图7,当支架22处于第二位置b并且支架22与座椅靠背18之间的第二可枢转联接件30处于次要位置f时,则座椅靠背18处于向前倾斜的位置o。
62.参考图6至图9,当座椅靠背18处于向前倾斜的位置o时,则座椅靠背18可以围绕第二可枢转联接件30在向前倾斜的位置o与基本上平放的位置p之间旋转。在基本上平放的位置p,座椅靠背18设置在座椅14上方。因此,第二旋转轴线32可围绕第一旋转轴线28旋转,以使第二可枢转联接件30从主要位置e移动到次要位置f。
63.参考图10,示出了升降机构126的分解图。升降机构126可以包括支架22的扇形齿轮部分24和正齿轮38。座椅总成10处于就座位置i。支架22处于第一位置a,第二可枢转联接件30处于主要位置e。座椅靠背18处于基本上直立的位置m。座椅总成10可以联接到轨道总成46。座椅总成10的部件可以附接到导轨62,所述导轨可以在轨道总成46中滑动。座椅框架66可以包括设置在导轨62上的安装支架50。座椅框架66可以包括闩锁总成54,所述闩锁总成可与设置在轨道总成46中的导轨62上的撞销58分开。支架22被示出为联接到第一可枢转联接件26。第一可枢转联接件26可以包括细长构件128,所述细长构件可以延伸穿过座椅14的支架22和b形支架94。座椅14的b形支架94也可以被称为座椅14的侧支架。座椅14的b形支架94可以联接到第三可枢转联接件112,所述第三可枢转联接件设置在座椅总成10的向前部分10a处并且延伸穿过设置在导轨62上的安装支架50。
64.继续参考图10,并且再次参考支架22,支架22可以包括设置在支架22的扇形齿轮部分24上远离第一可枢转联接件26的带齿部分122。带齿部分122可以设置在支架22的边缘118上。支架22上的带齿部分122可以与正齿轮38上的带齿部分130啮合。随着正齿轮38旋转,支架22上的带齿部分122与正齿轮38上的带齿部分130之间的带齿接口138使支架22围绕第一可枢转联接件26旋转,以使支架22从支架22的第一位置a升高到支架22的第二位置b。用于驱动正齿轮38的马达134可以定位在靠近正齿轮38处。正齿轮38可以位于支架22的上部处,以实现大致最大的竖直行程(例如,从高度h2中减去高度h1,参见图2和图3a)。
65.参考图10,机械锁150穿过支架22设置并固定到座椅框架66。机械锁150可以定位在接合位置和脱离位置。在接合位置,支架22可围绕第一可枢转联接件26可忽略不计地旋
转。在脱离位置,支架22可围绕第一可枢转联接件26在第一位置a与第二位置b之间旋转。机械锁150可以包括穿过支架22中的开口158设置的销154。销154可以穿过开口158设置以将支架22保持在第一位置a。因此,机械锁150提供了将座椅总成10的第二可枢转联接件30固定在主要位置e的方式(当销154穿过开口158设置时)。销154可以通过线缆释放致动从支架22中的开口158中撤回。可以激活线缆170以将销154从开口158中撤回。销154可以是弹簧加载的。乘客可以拉动销154以将其从开口158撤回并致动正齿轮38以使支架22在支架22的第一位置a与第二位置b之间移动。当支架22返回到第一位置a时,销154可以延伸到支架22的开口158中。因此,机械锁150可以用作由正齿轮38和支架22的带齿表面138限定的主要锁定机构的次要锁定机构。当座椅靠背18根据需要处于基本上水平或基本上平放的位置p以实现基本上平放的负载地板82时,乘客可以拉动线缆170以将销154从支架22中的开口158中撤回。当座椅14处于就座位置i时,其中支架22处于第一位置a并且第二可枢转联接件30处于主要位置e,则座椅靠背18可以接合最后面的表面硬化的(case

hardened)止动件并且可以由主要锁定机构(正齿轮38与支架22之间的结构带齿接口138)和次要锁定机构(扇形齿轮部分24与正齿轮38之间的带齿接口138)固定。
66.应当注意,图10中所示的支架22的扇形齿轮部分24可以具有各种边缘118轮廓,所述轮廓被设计成在第二可枢转联接件30从主要位置e移动到次要位置f时调节第二可枢转联接件30的移动。在图10所示的示例中,扇形齿轮部分24包括第一扇形齿轮部分24a和第二扇形齿轮部分24b。凹口24c可以设置在第一扇形齿轮部分24a与第二扇形齿轮部分24b之间。所述设计(例如,支架22上在第一扇形齿轮部分24a和第二扇形齿轮部分24b中的带齿部分122的一个或多个曲率、支架22上在第一扇形齿轮部分24a和第二扇形齿轮部分24b中的带齿部分122的长度)可以确定第二可枢转联接件30在主要位置e与次要位置f之间行进时的运动。
67.现在参考图11a至图11d,示出了座椅总成10从座椅靠背处于基本上直立的位置m(图11a至图11b)的就座位置i移动到座椅靠背18处于基本上平放的位置p(图11d)的存放位置的序列。图11a至图11b示出了处于就座位置i的座椅总成10。座椅靠背18处于基本上直立的位置m。正齿轮38设置在支架22的上部处。支架22处于第一位置a。箭头174示出了正齿轮38将支架22从第一位置a移动到第二位置b的旋转方向。箭头182示出了当支架22从第一位置a移动到第二位置b时支架22围绕第一可枢转联接件26旋转的方向。第二可枢转联接件30被示出为处于主要位置e。
68.参考图11c,支架22被示出为处于第二位置b。支架22从第一位置a到第二位置b的旋转方向由箭头186示出。第二可枢转联接件30被示出为处于次要位置f。座椅靠背18从向前倾斜的位置o到基本上平放的位置p的移动方向由箭头190示出。
69.参考图11d,支架22被示出为处于第二位置b。第二可枢转联接件30被示出为处于次要位置f。座椅靠背18被示出为处于基本上平放的位置p。箭头190示出了座椅靠背18围绕第二可枢转联接件30从向前倾斜的位置o旋转到基本上平放的位置p的方向。
70.现在参考图12,座椅总成10被示出为处于就座位置i并设置在轨道总成46上。座椅总成10包括设置在座椅总成10的相对侧上的b形支架94。b形支架94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用于将b形支架94可旋转地联接到安装支架50的第三可枢转联接件112,所述安装支架固定地联接到导轨62。闩锁总成54可以将座椅总成10固定到撞销58,所述撞销联接到导轨62。因
此,预期可以释放闩锁总成54以使座椅总成10围绕第三可枢转联接件112并沿箭头210所示的方向从就座位置i(图12)旋转到站立位置j(图13)。第三旋转轴线114被示出为延伸穿过第三可枢转联接件112。箭头210示出了当座椅总成10从就座位置i移动到站立位置j时座椅总成10围绕第三可枢转联接件112的旋转。箭头214示出了当座椅总成10在车辆80内前后移动以产生更大的空间供乘客进出座椅总成10后面的空间时座椅总成10沿着轨道总成46的行进方向。因此,座椅总成10可以从就座位置i移动到站立位置j,以允许乘客或货物方便地进出座椅总成10后面的空间。
71.继续参考图13,当座椅总成10从就座位置i移动到站立位置j时,第二可枢转联接件30可以沿箭头218所示的方向移动。当座椅总成10从就座位置i移动到站立位置j时,闩锁总成54可以缩回到座椅总成10的b形支架94下方。
72.现在参考图14,座椅总成10被示出为处于就座位置i。现在参考图15,座椅总成10被示出为处于站立位置j。
73.参考图1至图15,支架22、扇形齿轮部分24和正齿轮38被示出为设置在车辆座椅总成10的右侧。预期支架22、扇形齿轮部分24和正齿轮38可以设置在车辆座椅总成10的左侧。还预期相对的支架22、扇形齿轮部分24和正齿轮38可以设置在车辆座椅总成10的两侧(右侧和左侧)。预期支架22、扇形齿轮部分24和正齿轮38除了设置在车辆座椅总成10的右侧和/或左侧之外,还可以设置在车辆座椅总成10的其他位置。
74.可以通过使用本公开获得各种优点。乘客可以重新配置座椅总成10以满足各种乘客需求。处于主要位置e的第二可枢转联接件30可以允许乘客将座椅靠背18从基本上直立的位置m倾斜到向后倾斜的位置n以进行睡觉或休息。第二可枢转联接件30处于次要位置f的车辆座椅总成10可以允许座椅靠背18在向前倾斜的位置o与基本上平放的位置p之间旋转,以产生基本上平放的负载地板82以用于存放货物。座椅总成10可以在就座位置i与站立位置j之间移动,以允许乘客进出座椅总成10后面的空间。
75.应当理解,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概念的情况下,对前述结构作出改变和修改,并且还应当理解,除非随附权利要求通过其语言另外明确陈述,否则这类概念意图被这些权利要求涵盖。
76.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总成,所述车辆座椅总成具有:座椅;座椅靠背;支架,其在座椅与座椅靠背之间延伸并且具有:在支架与座椅之间的第一可枢转联接件;在支架与座椅靠背之间的第二可枢转联接件;和扇形齿轮部分;以及齿轮总成,其包括:正齿轮;和沿着支架的边缘设置的扇形齿轮部分,其中正齿轮可旋转以接合支架的扇形齿轮部分,以使支架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从而使第二可枢转联接件从主要位置移动到次要位置。
77.根据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机械锁,其穿过支架设置并且可固定到座椅框架,其中机械锁可定位在接合位置和脱离位置。
78.根据一个实施例,当机械锁定位在接合位置时,支架可围绕第一可枢转联接件可忽略不计地旋转。
79.根据一个实施例,当机械锁定位在脱离位置时,支架可围绕第一可枢转联接件在支架的第一位置与支架的第二位置之间旋转。
80.根据一个实施例,机械锁包括穿过支架中的开口设置的销。
81.根据一个实施例,当支架处于第一位置并且第二可枢转联接件处于主要位置时,则座椅靠背可定位在基本上直立的位置。
82.根据一个实施例,当支架处于第二位置并且第二可枢转联接件处于次要位置时,则座椅靠背可定位在向前倾斜的位置。
83.根据一个实施例,当座椅靠背处于向前倾斜的位置时,则座椅靠背可以围绕第二可枢转联接件在向前倾斜的位置与基本上平放的位置之间旋转。
84.根据一个实施例,在基本上平放的位置,座椅靠背设置在座椅上方。
85.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一可枢转联接件延伸穿过支架的第一端并固定到座椅框架,并且其中第二可枢转联接件延伸穿过支架的第二端并固定到座椅靠背框架。
86.根据一个实施例,正齿轮与扇形齿轮部分之间的带齿接口限定用于将支架保持在第一位置的主要锁定机构。
87.根据一个实施例,机械锁限定用于将支架保持在第一位置的次要锁定机构。
88.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总成,所述车辆座椅总成具有:支架,其沿着座椅框架的一侧延伸并且包括:第一可枢转联接件,其设置在支架与座椅框架之间并限定第一轴线;以及第二可枢转联接件,其设置在支架与座椅靠背框架之间并限定第二轴线;以及升降机构,其设置在座椅与座椅靠背之间以用于使支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从而使第二可枢转联接件从第一高度移动到第二高度,其中当第二可枢转联接件处于第二高度时,座椅靠背可在向前倾斜的位置与基本上平放的位置之间移动。
89.根据一个实施例,升降机构包括正齿轮,所述正齿轮沿着设置在支架上的带齿部分旋转,以使支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90.根据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锁定机构,其用于将支架保持在第一位置,其中当锁定机构被释放时,正齿轮可沿着设置在支架上的齿旋转,以使支架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
91.根据一个实施例,座椅总成的向前部分包括安装支架和b形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和所述b形支架限定第三可枢转联接件,所述车辆座椅总成可围绕所述第三可枢转联接件在就座位置与站立位置之间旋转。
92.根据一个实施例,安装支架固定地联接到导轨,所述导轨可沿着车辆地板中的轨道总成滑动。
93.根据一个实施例,锁定机构包括线缆致动销。
94.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座椅总成,所述座椅总成具有:座椅;座椅靠背;第一轴线,其由支架与座椅之间的可枢转联接件限定;第二轴线,其由支架与座椅靠背之间的可枢转联接件限定;第三轴线,其由座椅框架与靠近地板的安装支架之间的可枢转联接件限定;并且其中支架可围绕第一轴线旋转以使座椅靠背从基本上直立的位置移动到向前倾斜的位置,其中座椅靠背可围绕第二轴线旋转以使座椅靠背从向前倾斜的位置移动到基本上平放的位置,并且其中当座椅靠背处于基本上直立的位置时,座椅总成可围绕第三轴线枢转以使座椅总成从就座位置移动到站立位置。
95.根据一个实施例,安装支架固定地联接到设置在轨道总成中的导轨,并且其中导轨可在轨道总成中滑动。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