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双车头轨道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1-09-04 10:1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轨道 车头 车辆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消防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车头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2.双车头轨道车辆通常会有两个司机室,以方便作业车辆在行走时的调头。而两个司机室中的至少一者为动力车的司机室。而双车头轨道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会由于电器元件发热、电路短路等原因而发生火灾、甚至爆炸等情况。为了保证作业车辆的安全运行,通常都会在作业车辆中设置消防报警系统。
3.传统的消防报警系统包括设置于动力车车身内的第一消防组件、设置于动力车司机室内的第一控制单元、设置于作业车车身内的第二消防组件及设置于作业车司机室内的第二控制单元。当动力车车身内起火时,司机只能在动力车的司机室内通过第一控制单元启动第一消防组件进行灭火;当作业车车身内发生起火时,司机只能在作业车的司机室内通过第二控制单元启动第二消防组件进行灭火。
4.但是当双车头作业车行驶至隧道内时,由于隧道内空间狭窄,若双车头作业车的局部起火,而司机在起火部位另一端的司机室时,司机很难快速地启动起火部位的消防组件,从而使得双车头轨道车辆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双车头轨道车辆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提供一种安全性能较高的双车头轨道车辆。
6.一种双车头轨道车辆,包括动力车、作业车及消防报警系统;
7.所述动力车包括动力车身及设置于所述动力车身上的第一司机室;
8.所述作业车包括作业车身及设置于所述作业车身上的第二司机室;所述动力车身与所述作业车身连接;
9.所述消防报警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司机室的第一控制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司机室的第二控制组件、设置在所述动力车身内的第一消防组件及设置在所述作业车身内的第二消防组件;
10.所述第一消防组件包括第一检测件及第一灭火装置;所述第一检测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组件及所述第二控制组件通信连接,并用于监测所述动力车身内的环境信息;
11.所述第一控制组件及所述第二控制组件与所述第一灭火装置连接,并分别用于根据所述动力车身内的环境信息控制所述第一灭火装置的开启;
12.所述第二消防组件包括第二检测件及第二灭火装置;所述第二检测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组件及所述第二控制组件通信连接,并用于监测所述作业车身内的环境信息;
13.所述第一控制组件及所述第二控制组件与所述第二灭火装置连接,并分别用于根据所述作业车身内的环境信息控制所述第二灭火装置的开启;
14.上述双车头轨道车辆,当第一检测件监测到动力车身内的环境信息显示有火情
时,现场人员使得第一控制组件和/或第二控制组件控制第一灭火装置开启,以在动力车身内进行灭火;当第二检测件监测到作业车身内的环境信息显示有火情时,现场人员使得第一控制组件和/或第二控制组件控制第二灭火装置开启,以在动力车身内进行灭火。因此,上述消防报警系统的设置,使得双车头轨道车辆即使在隧道等狭窄空间内发生火灾,司机可以通过位于第一司机室的第一控制组件控制第一灭火装置和/或第二灭火装置进行灭火,也可以通过位于第二司机室的第二控制组件控制第一灭火装置和/或第二灭火装置进行灭火,降低了现场人员由于周围空间狭窄而无法及时、快速地启动灭火装置的概率,提高了双车头轨道车辆的消防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双车头轨道车辆的结构框图。
16.标号说明:10、双车头轨道车辆;100、动力车;110、动力车身;111、第一电气间;112、发动机舱;113、工作间;120、第一司机室;200、作业车; 210、作业车身;211、第二电气间;212、集尘器间;213、打磨舱;220、第二司机室;300、消防报警系统;310、第一控制组件;320、第二控制组件;330、第一消防组件;331、第一检测件;3311、第一烟温复合探测器;3312、火焰探测器;3313、温度探测器;3314、第二烟温复合探测器;3315、第三烟温复合探测器;332、第一灭火装置;333、第一喷头;340、第二消防组件;341、第二检测件;3411、第四烟温复合探测器;3412、第五烟温复合探测器;3413、第六烟温复合探测器;342、第二灭火装置;343、第二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1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19.在描述位置关系时,除非另有规定,否则当一元件被指为在另一元件“上”时,其能直接在其他元件上或亦可存在中间元件。亦可以理解的是,当元件被指为在两个元件“之间”时,其可为两个元件之间的唯一一个,或亦可存在一或多个中间元件。
20.在使用本文中描述的“包括”、“具有”、和“包含”的情况下,除非使用了明确的限定用语,例如“仅”、“由
……
组成”等,否则还可以添加另一部件。除非相反地提及,否则单数形式的术语可以包括复数形式,并不能理解为其数量为一个。
21.此外,附图并不是1:1的比例绘制,并且各元件的相对尺寸在附图中仅以示例地绘制,而不一定按照真实比例绘制。
22.请参阅图1,正如背景技术所述,双车头轨道车辆10由于受轨道的限制,运行轨迹较为固定。当双车头轨道车辆10运行至隧道等空间较为狭窄的位置时,位于车头位置或者
车尾位置的现场人员都无法直接到达另一端,若此时双车头轨道车辆10的任意位置发生火灾等意外情况,由于传统的双车头轨道车辆10 的消防报警系统300大多是就近控制灭火原则,所以极有可能会发生现场人员受现场空间狭窄的影响而无法及时启动灭火装置的情况,故而传统的双车头轨道车辆10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为了提高双车头轨道车辆10的消防安全性能,申请人提出了一种方便现场人员快速启动起火部位灭火装置的双车头轨道车辆 10。
23.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的双车头轨道车辆10包括动力车100、作业车200 及消防报警系统300。
24.动力车100包括动力车身110及设置于动力车身110上的第一司机室120。作业车200包括作业车身210及设置于作业车身210上的第二司机室220。动力车身110与作业车身210连接。其中,动力车100主要用于为作业车200提供驱动力,以实现双车头轨道车辆10在轨道上的行走;作业车200可以为轨道打磨车、轨道作业测量车、轨道运输车等。其中,作业车200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当作业车200为多个时,只有位于双车头轨道车辆10末端的一个作业车200包括作业车身210及第二司机室220,其余作业车200只有作业车身 210(并未设置第二司机室220),且多个作业车身210依次串接。
25.消防报警系统300包括第一控制组件310、第二控制组件320、第一消防组件330及第二消防组件340。第一控制组件310、第二控制组件320、第一消防组件330及第二消防组件340分别设置于第一司机室120上、第二司机室220 上、动力车身110内及作业车身210内。
26.第一消防组件330包括第一检测件331及第一灭火装置332。第一检测件 331分别与第一控制组件310及第二控制组件320通信连接,并用于监测动力车身110内的环境信息。其中,第一检测件331可以为单个的探测器或者传感器,也可以由多个探测器或传感器组成。
27.环境信息包括温度信息、烟雾信息及火焰信息中的至少一者。具体的,第一检测件331监测到动力车身110内的温度高于预设温度阈值、烟雾浓度大于预设浓度阈值、出现明显的明火火焰、出现特殊的红外波段及出现特殊的紫外波段中的至少一个情况,就说明动力车身110内已经出现火情。
28.第一控制组件310及第二控制组件320与第一灭火装置332连接,并分别用于根据动力车身110内的环境信息控制第一灭火装置332的开启。当第一检测件331监测到动力车身110内的环境信息显示动力车身110内有火情时,第一控制组件310和/或第二控制组件320立即控制第一灭火装置332开启,以对动力车身110内进行灭火。
29.其中,第一灭火装置332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当第一灭火装置332 为多个,且动力车身110内的环境信息显示动力车身110内的局部区域有火情时,第一控制组件310和/或第二控制组件320控制与起火区域对应的第一灭火装置332开启,以实现对动力车身110内的局部灭火、分区灭火。
30.第二消防组件340包括第二检测件341及第二灭火装置342。第二检测件 341分别与第一控制组件310及第二控制组件320通信连接,并用于监测作业车身210内的环境信息。其中,第二检测件341可以单个的探测器或传感器,也可以由多个探测器或传感器组成。
31.具体的,第二检测件341检测到作业车身210内的温度高于预设温度阈值、烟雾浓度大于预设浓度阈值、出现明火火焰、出现特殊的红外波段及出现特殊的紫外波段中的至
少一种情况,就说明作业车身210内已经出现火情。
32.第一控制组件310及第二控制组件320与第二灭火装置342连接,并分别用于根据作业车身210的环境信息控制第二灭火装置342的开启。当第二检测件341监测到作业车身210内的环境信息显示作业车身210内有火情时,第一控制组件310和/或第二控制组件320立即控制第二灭火装置342开启,以对作业车身210内进行灭火。当作业车200为多个时,第二消防组件340为多个,并分别一一对应地设置于多个作业车身210内。
33.其中,第二灭火装置342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当第二灭火装置342 为多个,且作业车身210内的环境信息显示作业车身210内的局部区域有火情时,第一控制组件310和/或第二控制组件320控制与起火区域对应的第二灭火瓶开启,以对作业车身210进行局部灭火、分区灭火。
34.具体的,第一灭火装置332及第二灭火装置342的灭火剂喷放时间小于或等于10秒。即,第一灭火装置332及第二灭火装置342被开启后,会在小于或等于10秒的时间段内将其灭火剂全部喷放至着火区域,以对着火区域进行快速灭火,使得着火区域的火灾更容易被扑灭,提高了第一灭火装置332及第二灭火装置342的灭火效果。
35.由此,无论双车头轨道车辆10的起火位置在动力车身110内还是在作业车身210内,通过第一控制组件310及第二控制组件320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控制位于起火位置的灭火装置开启并进行灭火,所以司机等现场人员可以通过位于第一司机室120的第一控制组件310控制第一灭火装置332和/或控制第二灭火装置342进行灭火,也可以通过位于第二司机室220的第二控制组件320控制第一灭火装置332和/或控制第二灭火装置342进行灭火。因此,双车头轨道车辆10即使运行至隧道等空间较为狭窄的位置时发生火灾,司机等现场人员不需要从双车头轨道车辆10的一端(车头及车尾中的其中一者)向另一端(车头及车尾中的另一者)移动,可以直接就近通过控制位于司机室的灭火装置进行灭火,降低了现场人员由于周围空间狭窄而无法及时启动灭火装置进行灭火的概率,故上述消防报警系统300的设置,提高了双车头轨道车辆10的消防安全性能。
36.在一些实施例中,动力车身110内包括第一电气间111、发动机舱112及工作间113。第一检测件331包括设置在第一电气间111为第一烟温复合探测器 3311、设置在发动机舱112的火焰探测器3312、设置在发动机舱112的温度探测器3313、设置在工作间113的第二烟温复合探测器3314及设置在第一司机室 120内的第三烟温复合探测器3315。将第一检测件331设置为第一烟温复合探测器3311、第二烟温复合探测器3314、第三烟温复合探测器3315、温度探测器 3313及火焰探测器3312,以实现对动力车身110内进行分区监测火情,以提高火灾检测的准确度。
37.其中,烟温复合探测器可以作为单个的感烟探测器或感温探测器使用,也可以同时将两种探测器方式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可以更有效地探测火警。所以在第一电气间111、工作间113及第一司机室120内分别设置第一烟温复合探测器3311、第二烟温复合探测器3314及第三烟温复合探测器3315,进一步提高对动力车身110内火情监测的准确性。
38.发动机舱112内会设置一个或者多个发动机,而发动机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从而使得发动机舱112内的温度在正常情况下也会比第一电气间111、工作间113内等的温度高,故相比其他区域,发动机舱112内更容易发生火灾。而在发动机舱112内同时设置温度探测器3313及火焰探测器3312,无论发动机舱112内的环境温度高于预设温度阈值还是
出现明火火焰,第一检测件331都可以快速、准确地监测到火情,提高了发动机舱112内火情监测的准确性,更进一步提高了对动力车身110内火情检测的准确性。
39.在一些实施例中,作业车200为轨道打磨车。作业车身210包括第二电气间211、集尘器间212及打磨舱213(图未示)。由于设置于打磨舱213内的打磨机组在作业时会产生很多粉尘、碎屑等,设置于集尘器间212内的集尘器可快速地将这个粉尘、碎屑收集起来并进行处理,故集尘器间212也会有很多电路和电器元件。第二检测件341包括设置在第二电气间211的第四烟温复合探测器3411、设置在集尘器间212的第五烟温复合探测器3412及设置在第二司机室220内的第六烟温复合探测器3413。
40.由此,将第二检测件341设置为第四烟温复合探测器3411、第五烟温复合探测器3412及第六烟温复合探测器3413,不但实现了对作业车身210内火情的分区监测,而且还提高了每个区域内火情监测的准确性,从而使得第二检测件 341对作业车身210内火情监测的准确性更高。
4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组件310包括第一控制器(图未示)、第一报警器(图未示)及第二报警器(图未示)。第一控制器分别与第一报警器、第二报警器、第一灭火装置332及第二灭火装置342连接,并用于根据动力车身110 内的环境信息控制第一报警器发出第一警示信息及控制第一灭火装置332开启,还用于根据作业车身210内的环境信息控制第二报警器发出第二警示信息及控制第二灭火装置342开启。
42.第二控制组件320包括第二控制器(图未示)、第三报警器(图未示)及第四报警器(图未示)。第二控制器分别与第三报警器、第四报警器、第一灭火装置332及第二灭火装置342连接,并用于根据动力车身110内的环境信息控制第三报警器发出第一警示信息及第一灭火装置332开启,还用于根据作业车身 210内的环境信息控制第四报警器发出第二警示信息及控制第二灭火装置332开启。
43.当第一检测件331监测到动力车身110内出现火情时,第一控制器及第二控制器分别控制第一报警器及第三报警器发出警报声、报警灯光、报警语音、报警音乐等警示信息,以提醒现场人员动力车身110内出现了火情,便于现场人员及时通过第一控制器或者第二控制器控制第一灭火装置332在动力车身110 内进行灭火。当第二检测件341监测到作业车身210内出现火情时,第一控制器及第二控制器分别控制第二报警器及第四报警器发出警报声、报警灯光、报警语音、报警音乐等警示信息,以提醒现场人员作业车身210内出现了火情,便于现场人员及时通过第一控制器或者第二控制器控制第二灭火装置342在作业车身210内进行灭火。
44.由此,第一报警器、第二报警器、第三报警器及第四报警器的设置,以方便现场人员及时、快速地发现火情,有利于后续火灾的快速扑灭,进一步提高了双车头轨道车辆10的消防安全性。
45.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报警器、第二报警器、第三报警器及第四报警器均为声光报警器。
46.进一步的,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控制组件310还包括与第一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一控制按钮(图未示)及第二控制按钮(图未示)。每个第二控制组件320 还包括与第二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三控制按钮(图未示)及第四控制按钮(图未示)。
47.第一控制按钮及第三控制按钮均用于接收按压操作并产生第一预设指令。
48.第一控制器及第二控制器均用于根据第一预设指令控制第一灭火装置332的开启。当第一检测件331监测到动力车身110内出现火情时,第一报警器和/或第三报警器发出第一警示信息以提醒现场人员有火情,现场人员立即按压就近的第一控制按钮或第三控制按钮,以通过第一控制器或第二控制器控制第一灭火装置332开启,以在动力车身110内进行灭火。
49.第二控制按钮及第四控制按钮均用于接收按压操作并产生第二预设指令。第一控制器及第二控制器均用于根据第二预设指令控制第二灭火装置342的开启。当第二检测件341监测到作业车身210内出现火情时,第二报警器和/或第四报警器发出第二警示信息以提醒现场人员有火情,现场人员立即按压就近的第二控制按钮或第四控制按钮,以通过第一控制器或第二控制器控制第二灭火装置342开启,以在作业车身210内进行灭火。
50.由此,第一控制按钮、第二控制按钮、第三控制按钮及第四控制按钮的设置,使得双车头轨道车辆10内消防报警系统300的启动操作更为简单、方便。
51.具体的,第一司机室120的内部及第一司机室120的外部均设置有第一报警器、第二报警器、第一控制按钮及第二控制按钮。由此,第一控制组件310 内包括有两套第一报警器、第二报警器、第一控制按钮及第二控制按钮,其中一套设置在第一司机室120的内部,另一套设置在第一司机室120的外部。
52.第二司机室220的内部及第二司机室220的外部均设置有第三报警器、第四报警器、第三控制按钮及第四控制按钮。由此,第二控制组件320内包括有两套第三报警器、第四报警器、第三控制按钮及第四控制按钮,其中一套设置在第二司机室220的内部,另一套设置在第二司机室220的外部。具体的,第一控制器及第二控制器均为一个。
53.当双车头轨道车辆10发生火灾时,无论司机等现场人员是在司机室内还是在司机室外,都可以在最近的第一报警器及第三报警器发出的第一警示信息,和/或第二报警器及第四报警器发出的第二警示信息的提醒下,通过按压距离现场人员最近并与着火区域对应的控制按钮,以控制第一灭火装置332和/或第二灭火装置342的开启,进一步减少现场人员在发生火灾时向与着火区域对应的控制按钮移动的距离,不但使得现场人员对消防报警系统300的消防启动操作更为方便,而且还进一步减少了从火灾发生到灭火装置被启动之间的时间,进一步提高了双车头轨道车辆10的消防安全性能。
54.进一步的,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控制组件310包括第一控制器(图未示)、第一总报警器(图未示)及第一总按钮(图未示)。第一控制器分别与第一总报警器、第一总按钮、第一灭火装置332及第二灭火装置342连接。第一控制器用于根据动力车身110内的环境信息及作业车身120内的环境信息控制第一报警器发出第三警示信息。
55.第二控制组件320包括第二控制器(图未示)、第二总报警器(图未示)及第二总按钮(图未示)。第二控制器分别与第二总报警器、第二总按钮、第一灭火装置332及第二灭火装置342连接。第二控制器用于根据动力车身110内的环境信息及作业车身210内的环境信息控制第二总报警器发出第三警示信息。
56.第一总按钮及第二总按钮均用于接收按压操作并产生第三预设指令。第一控制器及第二控制器均用于根据第三预设指令控制第一灭火装置332和/或第二灭火装置342开启。
57.当动力车身110内的环境信息和/或作业车身120内的环境信息显示有火情时,第
一总报警器及第二总报警器均发出警报声、报警灯光、报警语音、报警音乐等警示信息,以提醒现场人员有火情。当第一总报警器及第二总报警器发出第三警示信息时,现场人员立即按压第一总按钮或第二总按钮,以使第一控制器或第二控制器控制与着火区域对应的灭火装置开启并进行消防灭火。
58.具体的,当动力车身110或者作业车身210内出现火情时,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一总报警器发出第三警示信息,和/或第二控制器控制第二总报警器发出第三警示信息,以提醒现场人员有火情,此时现场人员快速地就近按压第一总按钮或者第二总按钮,以使第一控制器或者第二控制器根据第三预设指令控制第一灭火装置332或第二灭火装置342开启;当动力车身110及作业车身210内同时出现火情时,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一总报警器发出第三警报信息,和/或第二控制器控制第二总报警器发出第三警示信息,此时现场人员快速地按压就近的第一总按钮或第二总按钮,以使第一控制器或第二控制器根据第三预设指令控制第一灭火装置332及第二灭火装置342同时开启。
59.因此,上述第一总按钮及第二总按钮的设置,当出现火情时,现场人员只需要按压一个按钮,就可以实现对双车头轨道车辆10进行分区消防灭火或者全面消防灭火,大大简化了双车头轨道车辆10内消防报警系统300的启动操作。
60.具体的,第一司机室120的内部及第一司机室120的外部均设置有第一总报警器及第一总按钮。即,第一控制组件310内包含有两套第一总报警器及第一总按钮,其中一套设置在第一司机室120的外部,另一套设置在第一司机室 120的内部。
61.第二司机室220的内部及第二司机室220的外部均设置有第二报警器及第二总按钮。即,第二控制组件320包含有两套第二总报警器及第二总按钮,其中一套设置在第二司机室220的外部,另一套设置在第二司机室220的内部。
62.当双车头轨道车辆10发生火灾时,无论现场人员是在司机室内还是在司机室外,都可以在第一总报警器和/或第二总报警器发出的第三警示信息的提醒下,通过按压距离现场人员最近的第一总按钮或者第二总按钮,以控制第一灭火装置332和/或第二灭火装置342的开启,进一步减少现场人员在发生火灾时向与着火区域对应的控制按钮移动的距离,不但使得现场人员对消防报警系统 300的消防启动操作更为方便,而且还进一步减少了从火灾发生到灭火装置被启动之间的时间,进一步提高了双车头轨道车辆10的消防安全性能。
6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消防组件330还包括多个与第一灭火装置332连接的第一喷头333。第二消防组件340还包括多个与第二灭火装置342连接的第二喷头343。需要说明的是,多个为多于2的数量。具体的,每个第一喷头333及第二喷头343均通过消防管道分别与第一灭火装置332及第二灭火装置342连接。
64.多个第一喷头333间隔分布于动力车身110内。具体的,当动力车身110 包括第一电气间111、发动机舱112及工作件113时,多个第一喷头333间隔设置于发动机舱112内。当第一灭火装置332被开启时,多个第一喷头333可同时向动力车身110内喷射灭火剂,以达到快速灭火的目的。具体的,部分或全部第一喷头333的喷射口朝向动力车身110内易起火的部位设置,例如发动机部位、负荷较大的电路部位等
65.多个第二喷头343间隔分布于作业车身210内。当作业车200为轨道打磨车时,多个第二喷头343中的部分间隔设置于集尘器间212内,其余部分间隔设置于打磨舱213内。当第
二灭火装置342被开启时,多个第二喷头343可同时向作业车身210内喷射灭火剂,以达到快速灭火的目的。具体的,部分或全部第二喷头343的喷射口朝向作业车身210内易起火的部位设置,例如集尘器部位、打磨元件等工作部件部位、负荷较大的电路部位等。
66.在一些实施例中,消防报警系统300还包括第一气体释放门灯(图未示) 及第二释放门灯(图未示)。第一控制组件310及第二控制组件320与第一气体释放门灯电连接,并用于在第一灭火装置332处于开启状态时控制第一气体释放门灯的开启。第一控制组件310及第二控制组件320与第二气体释放门灯电连接,并用于在第二灭火装置342处于开启状态时控制第二气体释放门灯的开启。具体的,第一控制器及第二控制器均分别与第一气体释放门灯及第二气体释放门灯。
67.具体的,第一电气释放门灯及第二电气释放门灯分别安装动力车身110及作业车身210上。更为具体的,第一电气释放门灯及第二电气释放门灯分别安装于动力车身110的门体及作业车身210的门体上。当将动力车身110及作业车身210内的空间分别划分为多个区域时,第一电气释放门灯及第二电气释放门灯均为多个;多个电气释放门灯分别安装于动力车身110多个区域的进入门上;多个第二电气释放门灯分别一一对应地安装于作业车身210多个区域的进入门上。
68.当第一灭火装置332被开启并在动力车身110内进行局部或者全面灭火时,第一控制组件310和/或第二控制组件320控制第一电气释放门灯打开,以提醒现场人员动力车身110内正在进行消防灭火;当第二灭火装置342被开启并在作业车身210内进行局部或者全面灭火时,第一控制组件310和/或第二控制组件320控制第二电气释放门灯被打开,以提醒现场人员作业车身210内正在进行消防灭火。由此,第一电气释放门灯及第二电气释放门灯的设置,可降低现场人员由于误入正在灭火的着火区域从而造成人员受伤等的概率,提高了双车头轨道车辆10的使用安全性。
69.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7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