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折叠护栏及铁路货车的制作方法

2021-08-13 19:3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货车 铁路 护栏 可折叠 公开
一种可折叠护栏及铁路货车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属于铁路货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折叠护栏及铁路货车。



背景技术:

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技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由于车辆限界的限制,运输汽车用铁路货车专用车的上层防护栏高度受限,固定防护栏难以满足防护高度需求。

在发明人了解到的一种可折叠防护栏及应用中,车辆顶部两侧的侧梁处分别设置固定座,固定座处转动安装第一杆,第一杆的底端铰接在同一根第二杆上,使得其中一个第一杆能够带动所有的第一杆转动至立起或倾斜状态,实现联动的效果;并且在防护组件的端部设置软绳、固定扶手及连杆组成的扶梯防护部件。发明人认为,其具有下述缺点:

(1)第一杆上端连接有软绳,第一杆处于竖向防护状态时,将要跌落的工作人员会首先碰撞软绳,软绳给予工作人员的碰撞反力方向不确定,并且防护栏上部的整体刚度不足,易造成防护栏失效。

(2)为了方便操作人员上下铁路货车,护栏处会预留出入用的缺口,缺口的设计原则为在可折叠护栏立起状态时,其尺寸足够小;在可折叠护栏倾斜放倒状态时,两部分防护组件之间不会相互碰撞;扶梯防护部件利用软绳及固定扶手的组合来减少两个防护部件之间的距离,进而减少缺口的尺寸;但是这种设置方式中,软绳易牵拉变形的特点导致该部分的防护效果较差,而使用刚性的扶梯防护部件会影响护栏的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折叠护栏及铁路货车,能够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折叠护栏,包括两个防护组件,防护组件包括水平设置于侧梁上方的顶杆,顶杆下部铰接多个转杆,转杆下端能沿侧梁转动并固定;

相邻防护组件之间形成缺口,缺口处具有高度低于转杆长度的两个滑座;在转杆立起状态下,滑座远离顶杆设置;滑座中有竖向的滑槽,滑槽中设有滑轴,滑轴与滑杆一端铰接,滑杆另一端与相邻顶杆靠近缺口的一端铰接。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至少其中一个转杆处设置有助力机构,以实现转杆转动时的助力。至少其中一个转杆处设置有限位挡,以实现转杆转动时的限位。所述限位挡及助力机构沿侧梁延伸方向交替布置。

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铁路货车,包括多节车体,车体承载面的两个侧梁处分别设有上述的可折叠护栏。

以上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顶杆安装在转杆的上端,在实现转杆联动的同时,能在连杆上方实现刚性支撑;相对于利用软绳来说,刚性的顶杆能够给予要坠落工作人员确定方向的反力,提高护栏的防坠落效果。

采用滑座、滑槽、滑轴及滑杆的配合使用,在缺口处形成多连杆的防护结构,正是因为顶杆设置在转轴上部的方式,其能够在靠近缺口的一端形成悬空段,进而利用悬空段铰接滑杆,为防护结构提供了连接基础。连杆结构相对于软绳来说,其刚性更强,对于工作人员的防坠落效果更好;并且能够随顶杆运动而发生变形,不会影响护栏的折叠放倒与立起防护。

附图说明

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定。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可折叠护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中转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中顶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端部防护结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端部防护结构非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中铁路货车上可折叠防护栏处于倾斜状态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在铁路货车上可折叠防护栏处于立起状态的示意图;

图中,1、转杆;2、转杆座;3、顶杆;4、拉绳;5、锁闭机构;6、警示牌;7、端部防护机构;8、助力机构;9、固定扶手;10、限位挡;11、侧梁;12、车体;13、爬梯。

1.1、转杆本体;1.2、转杆支板;1.3、连接座;1.4、绳栓;3.1、顶杆本体;3.2、连接板;3.3、悬空段;7.1、滑座;7.2、滑杆;7.3、滑轴;7.4、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折叠护栏,包括两个防护组件,防护组件包括水平设置于侧梁11上方的顶杆3,顶杆3下部铰接多个转杆1,转杆1下端能沿侧梁11转动并固定,相邻防护组件之间形成缺口。

在铁路货车的每节车厢处,其车厢一侧具有爬梯13,工作人员通过攀爬爬梯13来上下货车,因此在货车处应该实现可折叠护栏的断开,避免直立状态的护栏影响操作人员从爬梯13处通过。在可折叠护栏具有两个相互独立防护组件的情况下,两个独立组件的缺口适配于爬梯13所在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一个较长的防护组件具有八个转杆1,另外一个较短的防护组件具有两个转杆1,其他实施例中,防护组件的数量根据需要设置,可以为其他数值。相邻两个转杆1及两个转杆1之间顶杆3的部分结构、侧梁11的部分结构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杆件结构,该平行四边形结构中相邻杆件能够沿铰接点转动变形,进而使得转杆1在立起与倾斜放倒状态之间变化,实现了可折叠的效果。在需要防护时,转杆1立起处于竖直或者接近竖直状态,顶杆3处于最高点;不需要防护且铁路货车限界限高时,转杆1倾斜处于放倒状态(与水平面角度差值小于设定数值),顶杆3处于最低点。

为了使工作人员沿爬梯13攀爬到最高点时能够顺利到达铁路货车的上表面,在缺口处安装固定扶手9,固定扶手9的数量为一个或者两个,可以为n字形或者半圆形等其他结构形式,固定扶手9用于工作人员抓持,以提供支撑。

为了实现缺口处的防护效果,减少在转杆1立起状态下的缺口尺寸;本实施例中在缺口处设置端部防护机构7,端部防护机构7包括高度低于转杆1长度的两个滑座7.1;在转杆1立起状态下,滑座7.1远离顶杆3设置;滑座7.1中有竖向的滑槽7.4,滑槽7.4中设有滑轴7.3,滑轴7.3与滑杆7.2一端铰接,滑杆7.2另一端与相邻的顶杆3靠近缺口的一端铰接。

因为在顶杆3端部铰接有滑杆7.2及滑座7.1,因此顶杆3最靠近缺口一端的不安装转杆1,即该部分形成悬空段3.3,因为悬空段3.3的下方需要容纳滑杆7.2及滑座7.1的变形,在顶杆3靠近缺口的末端安装转杆1时会产生运动阻碍。本实施例中,固定扶手9与端部防护机构7采用分离布置的方式,即两个固定扶手9与滑座7.1、滑杆7.2之间没有任何的连接关系,使得固定扶手9不论在顶杆3倾斜折叠还是立起时均能够有效的提供一个抓手。并且此处的端部防护装置在缺口中占据了一定的空间,有效的减少了该处在护栏工作时的尺寸。

本实施例中,滑座7.1为整体式夹板结构,顶部和纵向一侧敞口,横向两侧设置封闭滑槽7.4,用于滑杆7.2的滑动导向;滑杆7.2一端与顶杆3销接,另一端通过所述限位销轴在所述滑座7.1内滑动。转杆1立起时,顶杆3带动滑杆7.2在滑座7.1内滑动上升,起到一定防护作用;转杆1放倒时,滑杆7.2在滑座7.1内滑动下降,折叠收起。

为了实现转杆1与侧梁11之间的相对固定,沿侧梁11延伸方向依次固定多个转杆座2,转杆1下端与转杆座2铰接,上端与顶杆3铰接,转杆1之间相互平行。

在利用转杆座2支撑转杆1并且二者铰接的情况下,为了减少转杆1与转杆座2之间的晃动,现有一些技术方案中通过提高加工精度或设置调整垫圈,进而减小横向间隙来减小栏杆横向晃动,但是效果不理想。

本实施例中,转杆1包括转杆本体1.1、转杆支板1.2、连接座1.3和绳栓1.4,转杆1作为转动主体,带动所述顶部的顶杆3和端部防护机构7到达工作状态(立起)和非工作状态(放倒)。转杆支板1.2设置于转杆1下部,背面与转杆1连接固定;转杆支板1.2的上部设置销孔并与转杆座2销接,下部设置楔形定位挡块,销孔与楔形定位挡块间有一定距离,可以更有效的控制转杆1的横向晃动;连接座1.3设置于转杆1上部,与顶杆3的连接板3.2销接。转杆座2为整体式夹板结构,上部设置销孔,与转杆1通过转杆支板1.2销接;转杆座2的下部设置横向挡边,与转杆支板1.2小间隙配合,横向限位;转杆座2的下部、挡边内侧设置纵向限位挡10边,与转杆支板1.2的下部楔形定位挡块配合,纵向限位。

在实施例中,顶杆3包括顶杆本体3.1和若干个连接板3.2。连接板3.2设置于顶杆本体3.1下部,用于与转杆1、所述滑杆7.2销接。

为了减少操纵人员拉动可折叠护栏时的劳动负担,在本实施例中提供助力机构8,助力机构8包括拉簧和两个拉簧座板,设置于车辆上层侧梁11与所述转杆1之间,用于为防护栏升降提供助力。两个拉簧座板分别安装在转杆1及转杆1处的侧梁11处,拉簧设置在转杆1背离转动方向一侧。在转杆1从倾斜放倒转动至立起的状态时,拉簧受轴向拉力并积蓄弹性势能,当可折叠护栏需要倾斜放倒时,直接由拉簧提供复位用的弹力。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拉簧立起状态时提供弹力,只需要将拉簧设置在转杆1靠近转动方向一侧即可。

为了有效警示工作人员,使其尽量远离可折叠护栏,进一步降低跌落的风险,在其中一个转杆1处设置警示牌6,警示牌6在转杆1转动至立起状态时能够打开,实现警示效果。此处的警示牌6为成熟的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为了在转杆1转动到工作状态后能够一直保持立起状态,在本实施例中,靠近悬空段3.3的转杆1处设置有锁闭机构5。所述锁闭机构5为既有成熟结构,用于防护栏的工作状态(立起)和非工作状态(放倒)状态的锁闭和警示,不再赘述。

为了减少垂向防护间距,采用拉绳4结构,所述拉绳4的两端分别栓接于相邻两根转杆1的中部。

为了实现防护栏非工作状态(放倒)时转杆1的限位。限位挡10设置于车辆上层侧梁11的顶面,在所述转杆1及其他金属件内侧设置防护垫,防止刮碰伤汽车漆面。所述限位挡10及助力机构8沿侧梁11延伸方向交替布置。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可省时、省力的完成上层防护栏的立起和放倒,且能最大化提高护栏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保证操作人员和汽车的安全性。

工作原理:操作人员通过爬梯13借助固定扶手9登上车辆上层底架后,将锁闭机构5解锁,转动转杆1至转杆支板1.2与转杆座2顶紧,此时防护栏到达工作状态(立起),锁闭机构5完成锁闭,防护栏立起进入工作状态,操作人员即可开始进行装卸汽车作业。在此过程中,顶杆3组成带动端部防护机构7的滑杆7.2滑动,自动展开起到防护作用;警示牌6随转杆1组成自动展开,警示车辆已进入工作状态。

完成装卸汽车作业后,操作人员解锁锁闭机构5,转动转杆1至与限位挡10贴紧,此时防护栏到达非工作状态(倾斜),锁闭机构5进入锁闭位,防护栏放倒进入非工作状态,操作人员即可下车。在此过程中,顶杆3带动端部防护机构7的滑杆7.2滑动,自动折叠收起;警示牌6随转杆1自动折叠收起。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铁路货车,包括多节车体12,车体12承载面的两个侧梁11处分别设有一个实施例1中所述的可折叠护栏。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以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