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8-13 19:3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转辙机 装置 智慧 工具 管理
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转辙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

转辙机,是指用以可靠地转换道岔位置,改变道岔开通方向,锁闭道岔尖轨,反映道岔位置的重要的信号基础设备,它可以很好地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改善行车人员的劳动强度。

转辙机的作用,是转换并锁闭尖轨(心轨)、改变道岔的开通方向并通过接点反映尖轨(心轨)的位置状态,转辙机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设备之一。如果转辙机没有将道岔正常转换到位,将会影响正常的列车运行秩序,严重时,可能会导致列车相撞或者脱轨。

当转辙机无法正常通电转换时,应急处理的方式,通常可以采取手摇电机轴的方式,将道岔人工转换到位,待列车通过后做进一步处理。

目前,如果转辙机手摇工具缺失,而未被及时发现,当需要紧急人工转换道岔时,会造成无法应急处理的问题。

此外,对于多机牵引道岔,当手摇操作其中的单台转辙机时,只能保证被手摇的这台转辙机处于手动断电状态,但是,道岔可能被其他转辙机突然电动转换,进而带动被手摇的这台转辙机的手摇轴转动,进一步地可能使手摇操作者受到伤害。

需要说明的是,多机牵引道岔就是一组道岔有多个牵引点,每一个牵引点设一台转辙机,道岔转换时,多台转辙机同时动作,带动尖轨转换至另一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其包括横向分布的底板;

底板的顶部左端,设置有横向分布的底座;

其中,底座的后侧,设置有静接点架;

静接点架的顶部,设置有静接点组;

其中,底座的顶部前侧上方,间隔地设置有动接点架;

动接点架的顶部,设置有动接点组;

其中,底座顶部左右两侧的底座立板,通过一根横向分布的联动轴,与动接点架的左右两侧立板相连接;

其中,底板在底座左右两边,分别设置有垂直分布的上端盖和下端盖;

其中,下端盖的下部左右两侧,分别连接一个鉴别套的右侧和一个导向管的左侧;

其中,一个手摇把,从右向左横向贯穿所述导向管以及鉴别套后,与联动轴相插接。

由以上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其结构设计科学,可以作为转辙机手摇工具日常放置箱,方便管理,手摇把被人为取出后,会自动切断电路,可以进一步提高手动转换道岔的安全性,并可以避免因手摇工具(即手摇把)缺失而造成的无法应急处理的问题,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此外,本发明的装置具有鉴别防骗能力,装置内设有带有特定牙口的鉴别套,只有具有匹配牙口的手摇工具(即手摇把)才被允许通过鉴别孔(即鉴别套内孔),从而能够对转辙机的手摇工具真正起到智慧管理作用,避免不匹配转辙机的手摇工具错误放入。

另外,具体应用上,通过将本发明的装置与其他警示装置(如警示灯、警报铃等)并联使用,本发明装置中的手摇把不取出条件下,动、静接点组处于接通状态相当于导线,与之并联的警示装置处于被短路状态而不工作;在手摇把取出时,动、静接点组处于断开状态,可以使警示装置正常得电并发出警示信息,

此外,本发明的装置,结构紧凑、安装方便,机械部分只需要四个螺钉即可安装在控制室内墙壁等外部安装平面上,电气部分只需要将其串联至道岔控制电路的转辙机电机线公共回路中即可(发挥开关的作用)。

具体应用上,通过将本发明的装置串联在道岔控制电路的转辙机电机线公共回路中使用,在手摇把取出时,可以自动切断室外转辙机控制电路,以保护操作者安全,因此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多机牵引道岔中手摇操作单台转辙机时存在安全风险的问题,能够在对转辙机进行手摇操作时实施断电保护,能够有效保证手摇操作转辙机时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的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在将盖板剖掉顶部后的俯视图;

图3a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中,底座的正视图;

图3b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中,底座的左视图;

图3c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中,底座的俯视图;

图4a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中,静接点架的正视图;

图4b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中,静接点架的左视图;

图4c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中,静接点架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中,静接点组的俯视图;

图6a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中,动接点架的正视图;

图6b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中,动接点架的左视图;

图6c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中,动接点架的俯视图;

图7a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中,止动螺母的正视图;

图7b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中,止动螺母的左视图;

图7c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中,联动轴的正视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中,动接点组的正视图;

图9a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中,上端盖的左视图;

图9b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中,上端盖的俯视图;

图10a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中,下端盖的右视图;

图10b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中,下端盖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中,长螺栓的正视图;

图12a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中,一个角形铁的正视图;

图12b为图12a所示的一个角形铁的俯视图;

图12c为图12a所示的一个角形铁的右视图;

图13a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中,鉴别套的左视图;

图13b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中,鉴别套的剖视图;

图14a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中,导向管沿着轴向的剖视图;

图14b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中,导向管的右视图;

图15a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中,位于上方的夹板的左视图;

图15b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中,位于上方的夹板的仰视图;

图15c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中,双头螺栓的正视图;

图16a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中,手摇把位于最高位置时的右视图;

图16b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中,手摇把位于最高位置时的半剖视图;

图17a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中,盖板的俯视图;

图17b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中,盖板的左视图;

图18a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中,锁板的剖视图;

图18b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中,锁板的俯视图;

图19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中,动接点组、静接点组与一个警示装置的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中动接点组、,静接点组与现有的道岔控制电路的转辙机电机线公共回路的连接状态示意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参见图1至图20,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包括横向分布的底板1;

底板1的顶部左端,设置有横向分布的底座2;

其中,底座2的后侧,设置有静接点架51;

静接点架51的顶部,设置有静接点组52;

其中,底座2的顶部前侧上方,间隔地设置有动接点架61;

动接点架61的顶部,设置有动接点组62;

其中,底座2顶部左右两侧的底座立板203,通过一根横向分布的联动轴7,与动接点架61的左右两侧立板相连接;

其中,底板1在底座2左右两边,分别设置有垂直分布的上端盖91和下端盖92;

其中,下端盖92的下部左右两侧(具体是下部的台阶孔920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一个鉴别套12的右侧和一个导向管13的左侧;

其中,一个手摇把16,从右向左横向贯穿所述导向管13以及鉴别套12(具体是鉴别套内孔122)后,与联动轴7相插接(具体与联动轴7的方头70相插接)。因此,这时候,通过顺(或逆)时针转动手摇把16,可以带动动接点组与静接点组接通(或断开)。

在本发明中,具体实现上,底板1为一个矩形平板;

底板1的右端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装置安装孔101,用于通过螺栓与外部安装平面(例如墙壁)相连接。

在本发明中,具体实现上,底座2的底部中心位置,设置有一个底座螺纹孔201;

底座2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前后分布的两个底座安装孔202;

底座螺纹孔201内,安装有玻珠螺丝3;

四个底座安装孔202,分别通过螺钉安装于底板1上;

底座2的顶部左右两侧,分别具有底座立板203;

左右分布的底座立板203上,分别设有一个横向分布的第一翻边衬套通孔204和一个横向分布的第二翻边衬套通孔205;

其中,第二翻边衬套通孔205的孔径,大于第一翻边衬套通孔204的孔径;

第一翻边衬套通孔204和第二翻边衬套通孔205内,分别嵌装有一个第一翻边衬套41和第二翻边衬套42。

在本发明中,具体实现上,静接点架51的顶面焊接有一个“倒u”形的走线架510;

静接点架51的顶面前侧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静接点架螺纹孔511;

静接点架51的底面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底脚孔512,并且通过螺钉安装于底板1上;

静接点组52(是转辙机专用组件),通过两个螺钉安装于静接点架51顶面的静接点架螺纹孔511上。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发明,静接点组52,包括一个绝缘的静接点座521和三对接点片组;

对于每对接点片组,其包括一个左接点片522、一个右接点片523和两个接线柱524,并且左接点片522和右接点片523为左右对称分布,两个接线柱524分别与左接点片522的后端和右接点片523的后端相连接,同时,左接点片522的前端和右接点片523的前端之间,具有预留的横向间隙;

也就是说,包括三个左接点片522、三个右接点片523及六个带螺纹的接线柱524,左接点片522和右接点片523与接线柱524均导电性良好,每个左接点片522和右接点片523分别与一个接线柱524相连接且相互之间绝缘,每个接线柱524的底部与静接点座521顶部相连接,接线柱524上允许套入导线线环,并用螺母压紧。左接点片522和右接点片523交错布置,构成三组“v”型开关片。

在本发明中,具体实现上,动接点架61呈“倒u”形;

动接点架61的顶面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动接点架螺纹孔611;

动接点架61的左右两侧立板上,分别设置有一个花键孔613和一个动接点架通孔612;

动接点组62(转辙机专用组件),通过两个螺钉安装于动接点架51顶面的动接点架螺纹孔611上。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发明,动接点组62,包括一个绝缘的动接点座621及三个导电性良好的动接点柱622,动接点柱622之间相互绝缘,每个动接点柱622的底部与动接点座621顶部相连接;

其中,每个动接点柱622,与静接点组52中每对接点片组的左接点片522前端和右接点片523前端之间的横向间隙,正对应设置(例如位于正前方,从而方便旋转后插入到左接点片522前端和右接点片523前端之间,并且与左接点片522前端和右接点片523前端相接触)。

在本发明中,需要说明的是,静接点组52的左接点片522和右接点片523相当于闸刀开关的静触头,动接点组62的动接点柱622相当于闸刀开关的闸刀。因此,动接点组和静接点组配合,可以同时接通或断开三条电路。

当动接点组62随动接点架61旋转,一起落入“v”型的静接点片(即左接点片522和右接点片523)之间时,使相邻的左接点片522和右接点片523之间导通,当两者分离时,左接点片522和右接点片523之间处于断路状态。

具体实现上,对于本发明,手摇把16带动联动轴7左端的方头70旋转,联动轴7上的花键73迫使动接点架61及动接点组62随之一起旋转。

在本发明中,具体实现上,参见图7c,联动轴7的右端为方头70与手摇把16需要摇动的、对应型号的转辙机中电机轴的手摇端方头形状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手摇把16的方形凹槽1632与现有转辙机中电机轴的方头构成插接关系方能手摇转辙机;同理,联动轴7的方头70与之一致方能被驱动。

对于本发明,手摇把16的方形凹槽1632带动联动轴7的方头70旋转,联动轴7上的花键73迫使动接点架及其上的动接点组随之旋转,实现动静接点之间的接通或断开。

对于本发明,从手摇把16的插入方向(即从右向左插入)看,手摇把16插入导向管13中,直至平板162对准导向管13的限位槽133后,顺时针驱动联动轴7,旋转手摇把16至水平位置,此时平板162进入限位槽133中,手摇把锁孔1620与锁板锁孔180对齐,允许在锁孔处进一步挂锁。

在本发明中,联动轴7的中间位置,环绕地设置有四个球形凹槽71以及花键73;

联动轴7的花键73,用于与动接点架61左侧立板上的花键孔613匹配连接;

联动轴7的左侧末端,设置有外螺纹和开口销孔72;

联动轴7,向左依次穿过底座立板203的第二翻边衬套通孔205中嵌装的第二翻边衬套42、动接点架61右侧立板上的通孔612、动接点架61左侧立板上的花键孔613和底座立板203的第一翻边衬套通孔204中嵌装的第一翻边衬套41后,与一个止动螺母8相连接。

具体实现上,联动轴7右端的方头70,与手摇把16的左端头1630内部的方型凹槽1632相插接。

具体实现上,参见图7a,止动螺母8上,具有开口销槽801;

参见图1,一个开口销19,贯穿通过开口销槽801后,插入到联动轴7左侧末端的开口销孔72中。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发明,联动轴7的左侧带螺纹端,向左依次穿过底座立板203的第二翻边衬套通孔205中嵌装的第二翻边衬套42、动接点架61右侧立板上的通孔612、动接点架61左侧立板上的花键孔613和底座立板203的第一翻边衬套通孔204中嵌装的第一翻边衬套41后,其左端通过止动螺母8轴向限位。

在本发明中,具体实现上,上端盖91上部,设有两个进线孔911;

每个进线孔911上,分别安装一个电缆防水接头912;

具体实现上,下端盖92的下部,设置有一个台阶孔920;

该台阶孔920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一个鉴别套12和一个导向管13正对应设置。

具体实现上,上端盖91的上部前后两侧和下端盖92的上部前后两侧,分别通过一根横向分布的长螺栓10固定连接。

具体实现上,每根长螺栓10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外螺纹。

在本发明中,具体实现上,上端盖91的下部前后两侧和下端盖92的下部前后两侧,分别通过一个角形铁11,与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

具体实现上,每个角形铁11呈“l”形,并且在纵向中间位置设置有横向分布的、三角形的加强筋板112;

每个角形铁11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垂直板以及水平板;

垂直板以及水平板上,分别设置有两个前后间隔分布的角形铁安装孔111。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发明,上端盖91和下端盖92的上部通过两个长螺栓10连接起来,上端盖91和下端盖92的下部分别通过两个角形铁11用螺钉紧固在底板1上。

在本发明中,具体实现上,鉴别套12为一个法兰;

鉴别套12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鉴别套安装孔121;

鉴别套12的中心位置,设置有鉴别套内孔122;

鉴别套内孔122的边缘部,具有呈预设角度分布的两个矩形凸牙1220;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发明,鉴别套内孔122带有呈一定夹角的凸牙(如矩形凸牙1220),能够发挥锁孔的作用,用于鉴别是否是带有特定牙口(即矩形牙槽1631)的手摇把插入。

在本发明中,具体实现上,横向分布的导向管13,包括导向管主体130;

导向管主体130是一个圆管;

导向管主体130的左端设置有法兰安装接头131;

导向管主体130的右侧末端开口;

导向管主体130的右侧末端,设置有一个顶部敞开的、弧形的缺口132;

该缺口132的右侧壁上,开有一个弧形的限位槽133,用于容纳手摇把16中部的平板162。

具体实现上,鉴别套内孔122、台阶孔920以及导向管13的导向管主体130,位于同一中心轴线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鉴别套12用于鉴别是否是相应型号的转辙机的手摇把16插入,是,则允许手摇把圆管段163的左端圆柱外侧的两个矩形牙槽1631通过鉴别套的内孔122,并进一步使手摇把16与联动轴7构成插接关系,在转动手摇把16时,手摇把16的圆管段163具有的中间段细长轴1633可以在鉴别套内孔122旋转,而不受鉴别套内孔122的两个矩形凸牙1220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导向管13的作用,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支撑作用:导向管130的内径与手摇把中的圆管段163和平板162连接段的实心圆柱段1634外径小间隙配合,构成手摇联动轴时的支撑作用,避免转动手摇把过程中旷动;二是防窥作用:导向管的设置,使得无法直接从外部观察到鉴别套的凸牙布置,进而起到防窥作用,避免破解企图。三是导向作用:增加导向管支撑后,导向管13的缺口132起到导向作用,手摇把16只有将其具有的平板162与缺口132对准后,才能保证手摇把的矩形牙槽1631与鉴别套的内孔122的两个矩形凸牙1220可以对齐。

具体实现上,限位槽133的正后方,设置有一个纵向分布的锁板18;

锁板18,固定在底板1的顶部;

具体实现上,锁板18呈“l”形,底板18左右两侧下部分别设置有两个锁板安装底孔181,用于通过螺丝与底板1固定连接;

锁板18的上部,具有横向分布的锁板锁孔180。

需要说明的是,鉴别套12及导向管13的法兰面,分别通过两个螺钉安装于下端盖92的左右两侧。

在本发明中,具体实现上,导向管13的中部上下两侧,分别与一个夹板14相接触;

两个夹板14上下对称分布,均是呈“ω”形的板;

每个夹板14的前后两侧,分别具有一个夹板通孔141;

每个夹板14的中部为圆弧段142;

圆弧段142的内径与导向管13的外径相同。

具体实现上,两个夹板14的前后两侧,分别通过一个双头螺栓15,与底板1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双头螺栓15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一段螺纹段,中间设有一六边形止挡凸台;上下两个夹板14将导向管13环抱后,通过双头螺栓15紧固在底板1上。

在本发明中,具体实现上,手摇把16,包括左右分布的圆管段163和手柄段161;

圆管段163和手柄段161相互平行,两者之间通过一个平板162相连接;

平板162的两端,分别与圆管段163和手柄段161垂直连接。

具体实现上,圆管段163,为一个外圆内方的圆管,其左端头1630四周侧壁,设置有呈预设角度分布的两个矩形牙槽1631;

左端头1630的内部,具有开口向左的方形凹槽1632;

两个矩形牙槽1631与鉴别套内孔122上的两个矩形凸牙1220对应设置,并且形状大小相对应匹配。

具体实现上,圆管段163在左端头1630的右边,从左到右依次设置具有中间段细长轴1633和实心圆柱段1634。

需要说明的是,圆管段163,其左端圆柱外侧,设置有呈预设角度分布的两个矩形牙槽1631;圆管段163左端圆柱内部(即左端头1630内部)设有方形凹槽1632;圆管段中间段为中间段细长轴1633,中间段细长轴1633的直径小于左端头1630的直径,不受鉴别套12的鉴别套内孔122上的矩形凸牙1220的限制,中间段细长轴1633可自由贯穿鉴别套内孔122;圆管段163与平板162的连接段为实心圆柱段1634,实心圆柱段1634的外径与导向管130内径相间隙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当圆管段163贯穿通过鉴别套内孔122时,鉴别套内孔122上的两个矩形凸牙1220对应横向穿过两个矩形牙槽1631。

两个矩形牙槽1631之间的间隔角度,与两个矩形凸牙1220的间隔角度对应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矩形牙槽1631的后轴段(即右侧部分)变细。

具体实现上,手柄段161包括手柄段主体160和橡胶手柄套1611;

橡胶手柄套1611,套在手柄段主体160的外部;

手柄段主体160的中部,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嵌入有多个钢珠1612的一半部分。

具体实现上,平板162的中部,设置有一个平板锁孔1620;

当手摇把16向后方转动而使得其中的平板162水平纵向放置时,锁板18上部的锁板锁孔180,位于平板锁孔1620的正右边,位于同一轴线上。因此,这时候,可以通过插销或者专门的锁具,来锁定手摇把16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发明,从手摇把16的插入方向(即从右向左插入)看,手摇把16插入导向管13中,直至平板162对准导向管13的限位槽133后,顺时针驱动联动轴7,旋转手摇把16至水平位置,此时平板162进入限位槽133中,手摇把的平板锁孔1620与锁板锁孔180对齐,允许在锁孔处进一步挂锁。

在本发明中,具体实现上,上端盖91和下端盖92的外部,罩有一个盖板17;

盖板17的顶部平板底面左右两端,分别安装于上端盖91和下端盖92的顶部;

该盖板17的前后两侧支撑板的下部,分别设置有三个盖板底脚孔;

盖板17,通过螺钉,扣装在底板1上。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转辙机手摇工具缺失未及时发现造成无法应急处理的问题,以及解决多机牵引道岔中手摇操作单台转辙机时而存在的安全风险的问题。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转辙机手摇工具智慧管理装置,其结构设计科学,可以作为转辙机手摇工具日常放置箱,方便取用,手摇把是否缺失一目了然,方便管理;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为转辙机手摇工具(即手摇把)缺失未及时发现而造成的无法应急处理的问题,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此外,本发明的装置具有鉴别防骗能力,装置内设有带有特定牙口的鉴别套,只有具有匹配牙口的手摇工具(即手摇把)才被允许通过鉴别孔(即鉴别套内孔),从而能够对转辙机的手摇工具真正起到智慧管理作用,避免不匹配转辙机的手摇工具错误放入。

另外,具体应用上,通过将本发明的装置与其他警示装置(如警示灯、警报铃等)并联使用,本发明装置中的手摇把不取出条件下,动、静接点组处于接通状态相当于导线,与之并联的警示装置处于被短路状态而不工作;在手摇把取出时,动、静接点组处于断开状态,可以使警示装置正常得电并发出警示信息,

参见图19所示,对于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例中,静接点组52中任意左右对称分布的一对接点片组后端相连接的两个接线柱524(例如处于1号和2号位置的这两个接线柱524),分别连接一个警示装置100的正极接线端和负极接线端;

警示装置100的正极接线端和负极接线端,还分别与外部驱动电源的两端相连接。

因此,当由于随着动接点架61和联动轴7的转动,使得动接点组62中的动接点柱622插入到两个静接点之间(即左接点片522和右接点片523之间)时,1号和2号这两个接线柱524被导通,相当于警示装置被短路。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动静接点接通时,电阻极小,相当于导线,此时电流将直接从静接点1号和2号位置的这两个接线柱524流过,从而绕开警示装置100。在动静接点断开时,即接点组62中的动接点柱622不再插入到两个静接点之间(即左接点片522和右接点片523之间)时,电流正常流过警示装置100。

具体实现上,对于警示灯,当其亮起,可以说明手摇把处于取出状态,可以警示值班人员,可能有人员正在室外手动操作转辙机检修,此时不应电动操作转辙机、或者在检修完毕后手摇工具未被及时归还、或者手摇把处于丢失状态。

此外,本发明的装置,结构紧凑、安装方便,机械部分只需要四个螺钉即可安装在控制室内墙壁等外部安装平面上,电气部分只需要将其串联至现有的道岔控制电路的转辙机电机线公共回路中即可(发挥开关的作用)。

具体应用上,通过将本发明的装置串联在现有的道岔控制电路的转辙机电机线公共回路中使用,在手摇把放入时,可以导通室外转辙机控制电路(这时候,多机牵引道岔中全部多台转辙机正常供电),而在手摇把取出时,可以自动切断室外转辙机控制电路(室外转辙机控制电路作为多机牵引道岔中全部多台转辙机的主供电电路,本发明的装置串联在主供电线路上,例如串联在供电母线上),就可以同时切断多台转辙机的供电,以保护操作者安全,因此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多机牵引道岔中手摇操作单台转辙机时存在安全风险的问题,能够在对转辙机进行手摇操作时实施断电保护,能够有效保证手摇操作转辙机时的人身安全。

在本发明中,具体实现上,基于图20所示的动接点组62和静接点组52,可以将其中任意左右对称分布的一对接点片组后端相连接的两个接线柱524(1号和2号、或者3号和4号,或者5号和6号接线柱)串联至现有的道岔控制电路的转辙机电机线公共回路中,例如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的《6502电气集中电路(修订本)》中记载的道岔控制电路的转辙机电机线公共回路,当然,还可以是其他道岔控制电路的转辙机电机线公共回路。

其中,现有的道岔控制电路的转辙机电机线公共回路,用于控制同一组道岔的多台转辙机的电机是否通电,这是其自身具有的控制功能,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中,具体实现上,一种具体实施例中,静接点组52中任意左右对称分布的一对接点片组后端相连接的两个接线柱524(例如处于1号和2号位置的这两个接线柱524),串联在现有的道岔控制电路的转辙机电机线公共回路200上,例如,将现有的道岔控制电路的转辙机电机线公共回路200中的一段连线断开后所获得的两个接线端,分别连接静接点组52中任意左右对称分布的一对接点片组后端相连接的两个接线柱524。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装置相当于一种安全开关,当手摇把从装置中取出,现有的道岔控制电路的转辙机电机线公共回路被断开,这时候,使得同一组道岔的多台转辙机的电机均不能得电动作。

以现有的四线制道岔控制电路为例。将本发明装置具有的静接点组52中的1号和2号(或者3号和4号,或者5号和6号)接线柱524串联至道岔控制电路的转辙机电机线公共回路中时,当转辙机电机线公共回路被断开后,同一组道岔的多台转辙机的电机均不能得电动作。这是现有的四线制道岔控制电路的工作特性和功能,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