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可双侧打开的侧翻车厢的制作方法

2021-06-22 15:2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翻车 车厢 双侧 铁路 打开
可双侧打开的侧翻车厢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侧翻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双侧打开的侧翻车厢。



背景技术:

铁路侧翻车(又称自翻车)是运输散块状货物、能实现自动倾翻卸货的特种铁道车辆,特别适用于配备机械化装车设备的工厂、矿山、大型建筑工地,主要用于运输矿粉、矿石、沙砾、煤块、炉渣、钢渣等散块状货物。铁路侧翻车具有可倾翻卸货的车厢,在卸货作业过程中通过车辆自带的倾翻装置、如气缸、液压油缸等推动车厢朝一侧倾翻,随着车厢逐渐倾翻,在侧门开闭装置、例如曲柄连杆机构控制下,侧门逐渐开启直至完全打开,车厢内的货物流出。

然而,这种铁路侧翻车的车厢结构具有以下缺陷:倾翻装置和侧门开闭装置均布置在车厢下部,因此需要占用车厢布置空间,导致车厢必须抬高,此时车厢的重心也相应升高,从而降低了车辆行驶的平稳性。另外,这种车厢通常只能向指定的一侧倾翻,车厢侧门也对应地仅有一侧能打开,导致使用不灵活,装卸运输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倾翻装置和侧门开闭装置均设置在端部的铁路侧翻车车厢,同时车厢可双侧倾翻、双侧侧门均能打开,具有行驶平稳、使用灵活、装卸运输效率高的优势,适宜推广应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双侧打开的侧翻车厢,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两侧的侧板和设置在底板两端的端墙,所述侧板底边与所述底板对应的侧边转动连接,所述端墙上设置有侧板驱动部,所述侧板驱动部驱动两侧的所述侧板旋转,所述端墙的中部设置有一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与驱动所述侧翻车厢倾翻的倾翻驱动部连接,所述底板的两侧均设置有支座,所述支座与支撑所述侧翻车厢的支撑座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侧板驱动部为第一液压缸,每个所述端墙上均设置两个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的底端与所述端墙铰接,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端部与所述侧板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座位于所述端墙的顶端。

进一步地,所述倾翻驱动部为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端部与所述连接座铰接,所述第二液压缸的底端为铰接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包括多块支撑筋板和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筋板之间的支撑销,所述支座的底端开设有拱形槽,所述侧翻车厢被所述支撑座支撑时,所述支撑销位于所述拱形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侧板的底边上设置有多个折页,所述底板上对应设置有折页座,所述折页插设在所述折页座上,通过销钉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厢,倾翻装置和侧门开闭装置均设置在车厢的端墙处,两侧的侧板均能打开,通过第一液压缸驱动控制,车厢整体倾翻通过第二液压缸驱动控制,并且在侧门开启、车厢重心偏移时自动向预设的一侧倾斜,由车厢底端与车体架之间的活动连接结构保证,简化了车厢结构设计,降低了车厢重心,具有行驶平稳、使用灵活、装卸运输效率高的优势,适宜推广应用;

同时,本实用新型的车厢适合小型化应用,其与车体架的连接点均为活动连接,可直接将车厢吊装运输,作为集装箱转运货物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车厢端墙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车厢底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折页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板;2-侧板;3-端墙;4-第一液压缸;5-连接座;6-第二液压缸;7-车体架;8-支座;9-支撑座;10-支撑筋板;11-支撑销;12-拱形槽;13-折页;14-折页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双侧打开的侧翻车厢,包括底板1、设置在底板1两侧的侧板2和设置在底板两端的端墙3。两侧的侧板2底边与底板1对应的侧边转动连接,均可打开与闭合,通过端墙3上设置的侧板驱动部驱动。在本实施例中,侧板驱动部为第一液压缸4,每个端墙3上均设置两个第一液压缸4,第一液压缸4的活塞杆端部与对应的侧板2端部铰接,从而一块侧板2的两端均通过一第一液压缸4驱动,当然也可仅在侧板2一端设置,但对侧板2的驱动稳定性不如两端同步驱动的形式。同时,第一液压缸4的底端也与端墙3铰接,因此第一液压缸4的活塞杆伸缩能驱动侧板2绕其底边的铰接点旋转,从而将车厢侧面打开或关闭。

端墙3的中部设置有一连接座5,与驱动车厢倾翻的倾翻驱动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倾翻驱动部为第二液压缸6,其活塞杆端部与连接座5铰接,同时第二液压缸6的底端与车体架7等结构铰接。

同时如图3所示,底板1的两侧均设置有支座8,其与支撑车厢的支撑座9活动连接。支撑座9可设置在车体架7等结构上,包括两块支撑筋板10和固定设置在支撑筋板10之间的支撑销11,支座8的底端开设有拱形槽12。当车厢未倾翻时,车厢整体放置在车体架7上,此时支撑销11位于拱形槽12内。

需要倾翻卸货时,首先通过一侧的第一液压缸4将此侧的侧板2逐渐打开,矿石等散块状货物在重力作用下向此侧流动,使车厢整体的重心向此侧偏移。随后,第二液压缸6逐渐施加液压推力,将连接座5向上顶起,由于车厢的底板1两侧均与车体架7是活动连接的,因此在重心偏移的情况下,车厢的未打开侧在液压推力逐渐增大的过程中会首先被顶起,而在第二液压缸6继续增压时,连接座5向上移动,驱使车厢的未打开侧绕打开侧旋转,底板1上位于打开侧的支座8的拱形槽12与支撑销11成为铰接点,控制车厢向指定侧倾翻,在侧板2逐渐打开后货物流出卸货。

在车厢为水平状态、未进行卸货时,底板1两侧支座8的拱形槽12均与对应的支撑销11卡合,使得车厢整体在水平面内被固定限位,不会发生偏移。其中车厢纵向定位通过支撑筋板10对支座8侧面限制形成。

为了减少对车厢布置空间的占用,本实施例中连接座5设置在端墙3的顶端位置,因此第二液压缸6相当于与车厢布置在同一高度位置,降低了车厢的重心高度。同时,将连接座5设置在顶端也可使第二液压缸6驱动车厢倾翻时更加平稳。

如图4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侧板2的底边上设置有多个折页13,底板1上对应设置有折页座14,折页13插设在折页座14上并通过销钉铰接,使得侧板2与底板1的铰接更加可靠,货物装卸的长期冲击载荷作用下使用寿命更高。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车厢适合小型化应用,其与车体架7的连接点均为活动连接,可直接将车厢吊装运输,作为集装箱转运货物等。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双侧打开的侧翻车厢,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两侧的侧板和设置在底板两端的端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底边与所述底板对应的侧边转动连接,所述端墙上设置有侧板驱动部,所述侧板驱动部驱动两侧的所述侧板旋转,所述端墙的中部设置有一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与驱动所述侧翻车厢倾翻的倾翻驱动部连接,所述底板的两侧均设置有支座,所述支座与支撑所述侧翻车厢的支撑座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双侧打开的侧翻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驱动部为第一液压缸,每个所述端墙上均设置两个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的底端与所述端墙铰接,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端部与所述侧板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双侧打开的侧翻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位于所述端墙的顶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双侧打开的侧翻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倾翻驱动部为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端部与所述连接座铰接,所述第二液压缸的底端为铰接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双侧打开的侧翻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包括多块支撑筋板和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筋板之间的支撑销,所述支座的底端开设有拱形槽,所述车厢被所述支撑座支撑时,所述支撑销位于所述拱形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双侧打开的侧翻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的底边上设置有多个折页,所述底板上对应设置有折页座,所述折页插设在所述折页座上,通过销钉铰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及铁路侧翻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双侧打开的侧翻车厢,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两侧的侧板和设置在底板两端的端墙,所述侧板底边与所述底板对应的侧边转动连接,所述端墙上设置有侧板驱动部,所述侧板驱动部驱动两侧的所述侧板旋转,所述端墙的中部设置有一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与驱动所述侧翻车厢倾翻的倾翻驱动部连接,所述底板的两侧均设置有支座,所述支座与支撑所述侧翻车厢的支撑座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简化了车厢结构设计,降低了车厢重心高度,具有行驶平稳、使用灵活、装卸运输效率高的优势,适宜推广应用。

技术研发人员:谢志勇;凌斌;邹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车株洲车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29
技术公布日:2021.06.22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