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车顶侧墙连接结构及轨道列车的制作方法

2021-06-08 13:5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车顶 轨道 列车 连接 结构


1.本发明属于轨道列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车顶侧墙连接结构及设有上述车顶侧墙连接结构的轨道列车。


背景技术:

2.目前,在进行车体的车顶和侧墙连接时,一般都是在侧墙顶部设置一根沿车长方向通长设置的侧墙上边梁,并在车顶骨架的底部设置一根沿车长方向通长设置的车顶上边梁,侧墙上边梁的底面和车顶上边梁的顶面形成面面接触,并进行焊接连接,在上下方向上没有可调整的余量。另外,连接后墙板的外表面多不平整,对车辆外观造成影响,所以上述连接方式结构复杂,操作难度较大,同时美观度也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顶侧墙连接结构及轨道列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连接位置固定、难以进行位置调节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顶侧墙连接结构,包括车顶上边梁、侧墙上边梁以及车顶板,车顶上边梁连接于车顶骨架的底部,内侧具有向下延伸的侧连接部,侧连接部沿车体的走向设置;侧墙上边梁设置于侧墙骨架的顶部,侧墙上边梁的内侧边缘向下弯折形成包覆于侧墙骨架内侧壁上的内壁板,侧连接部背离车体的侧壁与内壁板相连以调节车顶骨架与侧墙骨架的间距;车顶板覆盖于车顶骨架上,车顶板向下延伸至凸出于车顶上边梁的底面以遮挡车顶上边梁与侧墙上边梁之间的缝隙,车顶板的下边缘与侧墙骨架相连。
5.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侧连接部包括上连接板和侧连接板,上连接板的顶面与车顶上边梁的底面相连;侧连接板连接于上连接板的下方,侧连接板背离车体的侧壁与内壁板焊接连接。
6.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上连接板与侧连接板一体成型,且上连接板与侧连接板之间具有圆弧过渡。
7.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侧墙上边梁的外侧边向下延伸至侧墙板与侧墙骨架之间形成外包板,侧墙板能够遮挡外包板的下边缘。
8.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外包板的外侧面上还设有用于封堵车顶板与侧墙板之间的缝隙的补板,补板的上边缘与车顶板相接、下边缘与侧墙板相接。
9.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车顶板的下边缘设有向车体的外下方延伸的遮雨檐,遮雨檐向下延伸至低于侧墙板的上边缘以遮挡车顶板与侧墙板之间的缝隙。
10.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车顶上边梁的外侧边向上弯折延伸至车顶板与车顶骨架之间、并包覆于车顶骨架的外部。
11.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车顶板包括倾斜部和竖直部,倾斜部覆盖于车顶骨架上方;竖直部连接于倾斜部下部,且与倾斜部一体成型,竖直部的内侧面与侧墙上边梁的外侧
面焊接连接。
12.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车顶上边梁具有延伸至竖直部与车顶骨架之间的上延部以及延伸至倾斜部与车顶骨架之间的斜延部,车顶板包覆于上延部与斜延部的外侧。
13.本发明提供的车顶侧墙连接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车顶侧墙连接结构,利用车顶上边梁上的侧连接部实现与侧墙上边梁的内壁板的连接,便于车顶骨架与侧墙骨架连接时高度方向上的尺寸调节,具有高度范围的调节量,保证了整车的组装精度,同时可降低组装难度,车顶板能够遮挡车顶上边梁与侧墙上边梁的缝隙,使车体表面平整光滑,具有良好的美观度。
14.本发明还提供了轨道列车,轨道列车设有车顶侧墙连接结构。该轨道列车在进行车顶组装时,利用车顶上边梁上的侧连接部与侧墙上边梁的内壁板进行连接,可以对车顶骨架的高度进行调节,保证了整车的组装精度,降低了组装难度,车顶板能够遮挡车顶上边梁与侧墙上边梁的缝隙,使车体表面平整光滑,具有良好的美观度。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顶侧墙连接结构实施例一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中ⅰ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图1中ⅱ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顶侧墙连接结构实施例二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21.1、车顶上边梁;11、上延部;12、斜延部;2、侧墙上边梁;21、内壁板;22、外包板;3、侧连接部;31、上连接板;32、侧连接板;4、车顶板;41、倾斜部;42、竖直部;5、补板;61、车顶骨架;62、侧墙骨架;63、侧墙板;7、遮雨檐。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2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若干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4.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现对本发明提供的车顶侧墙连接结构及轨道列车进行说明。车顶侧墙连接结构,包括车顶上边梁1、侧墙上边梁2以及车顶板4,车顶上边梁1连接于车顶骨架61的底部,内侧具有向下延伸的侧连接部3,侧连接部3沿车体的走向设置;侧墙上边梁2设置于侧墙骨架62的顶部,侧墙上边梁2的内侧边缘向下弯折形成包覆于侧墙骨架62内侧壁上的内壁板21,侧连接部3背离车体的侧壁与内壁板21相连以调节车顶骨架61与侧墙骨架62的间距;车顶板4覆盖于车顶骨架61上,车顶板4向下延伸至凸出于车顶上边梁1的底面以遮挡车顶上边梁1与侧墙上边梁2之间的缝隙,车顶板4的下边缘与侧墙骨架62相连。
25.本实施例中,利用侧连接部3远离车体的一侧侧面与内壁板21的侧面连接,可以根据实际安装位置进行车顶上边梁1以及侧连接部3上下位置的调整,通过过侧连接部3外侧面不同高度位置与内壁板21焊接连接,使得车顶上边梁1与侧墙上边梁2之间的间距可调,达到方便调节车顶骨架61高度效果,可以根据实际组装情况进行针对性调整,降低了组装难度,提高了组装效率。
26.向下延伸的车顶板4可以遮挡车顶上边梁1与侧墙上边梁2之间的缝隙,车顶板4的下边缘与侧墙板63的上边缘相接,实现车体外部的圆滑过渡,具有良好的美观性。在侧连接部3与内壁板21连接的基础上,还将车顶板4的内侧壁与侧墙上边梁2的外侧壁相连,保证车顶上边梁1的两侧部位能够与侧墙上边梁2的两侧部位得到有效连接,提高了车体的连接强度。
27.现有技术中,在制造精度要求高的车辆上需要采用电阻点焊的连接方式,该连接方式热输入较小,结构焊后变形小,普遍适用于不锈钢材质车体制造过程中,但是上述连接方式成本高,且要求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所以基于成本、材质及工艺水平的限制,熔化焊仍然在车辆制造过程中作为主要的结构连接方式,熔化焊适用于两层板之间的连接,也可以方便的进行侧连接部3与内壁板21之间的焊接连接。在上述连接过程中,可采用熔化焊中的弧焊方式,上述结构可满足焊接可达性及焊后结构的稳定性,同时还降低了组装成本。
28.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车顶侧墙连接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车顶侧墙连接结构,利用车顶上边梁1上的侧连接部3实现与侧墙上边梁2的内壁板21的连接,便于车顶骨架61与侧墙骨架62连接时高度方向上的尺寸调节,具有高度范围的调节量,保证了整车的组装精度,同时可降低组装难度,车顶板4能够遮挡车顶上边梁1与侧墙上边梁2的缝隙,使车体表面平整光滑,具有良好的美观度。
29.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侧连接部3包括上连接板31和侧连接板32,上连接板31的顶面与车顶上边梁1的底面相连;侧连接板32连接于上连接板31的下方,侧连接板32背离车体的侧壁与内壁板21焊接连接。
30.侧连接部3用于连接车顶上边梁1与侧墙上边梁2,通过将侧墙上边梁2的内壁板21与侧连接部3的适当高度位置相连,实现车顶上边梁1与侧墙上边梁2之间间距大小的调整,达到调节车顶骨架61高度的效果。
31.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车顶上边梁1和侧墙上边梁2之间的可调性,侧连接部3采用上连接板31和侧连接板32结合的形式。上连接板31的顶面与车顶上边梁1的底面相连,可在水平方向上进行微调,便于侧连接板32与内壁板21的侧面的有效贴合。同时,通过面与面之间的连接提高了侧连接部3与车顶上边梁1的连接强度。侧连接板32和侧墙上边梁2的内侧壁相连,通过面面连接的方式保证了良好的连接强度。
32.其中,上连接板31和侧连接板32的纵向截面可以为t字形,也可以为倒l型,均能保证上连接板31与侧连接板32之间的连接强度,实现侧连接部3对车顶上边梁1和侧墙上边梁2的有效连接。内壁板21的外侧面与侧连接板32的外侧面焊接连接,通过调节侧连接部3的上下位置实现调节车顶上边梁1高度的效果。
33.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上连接板31与侧连接板32一体成型,且上连接板31与侧连接板32之间具有圆弧过渡。
34.本实例中,上连接板31与侧连接板32构成倒l型截面,二者一体成型,既方便加工,又使二者之间具有可靠的连接强度。上连接板31与侧连接板32之间采用圆弧过渡,便于进行折弯加工,具有良好的过渡作用,提高了侧连接部3的承托能力。
35.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3和图4,侧墙上边梁2的外侧边向下延伸至侧墙板63与侧墙骨架62之间形成外包板22,侧墙板63能够遮挡外包板22的下边缘。
36.本实施例中,侧墙上边梁2的外侧边缘的外包板22,能够延伸至侧墙板63与侧墙骨架62之间,可以对侧墙骨架62进行遮挡。同时,外包板22包覆于侧墙骨架62上,且与侧墙骨架62焊接连接,将侧墙上边梁2可靠地固定在侧墙骨架62上,提高了侧墙的整体性,便于对上方车顶骨架61、车顶上边梁1以及车顶板4进行有效承托。
37.外包板22向下延伸较大的长度,在内壁板21与侧连接板32连接时,内壁板21会受到车顶骨架61向下的压力,此时,位于侧墙骨架62外部的外包板22通过与车顶板4之间的连接抵抗车顶骨架61向下的压力,具有稳定的连接作用。
38.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和图3,外包板22的外侧面上还设有用于封堵车顶板4与侧墙板63之间的缝隙的补板5,补板5的上边缘与车顶板4相接、下边缘与侧墙板63相接。
39.本实施例中,侧连接部3在连接车顶上边梁1和侧墙上边梁2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车顶上边梁1高度的调整,导致车顶板4的下边缘与侧墙板63上边缘之间具有一定高度的缝隙,该高度不确定,可根据车顶板4与侧墙板63之间的实际间隙配装合适高度的补板5,将补板5填充在车顶板4和侧墙板63之间的缝隙中,使车体的外表面平整光滑,以提高车体的整体外观质量。补板5的设置避免了车顶板4与侧墙板63之间接缝不严的问题,避免车顶板4的下边缘向下延伸过量与侧墙板63发生干涉,降低了车顶板4和侧墙板63的加工难度,有助于提高车顶上边梁1和侧墙上边梁2之间的组装效率,提高车体的外观质量。
40.上述结构便于满足市场及客户对组装质量和外观质量的要求,极大的降低了组装难度,保证了尺寸公差的要求,且车体外观光滑平整,具有良好的工艺性,满足车体强度要求。
41.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4,车顶板4的下边缘设有向车体的外下方延伸的遮雨檐7,遮雨檐7向下延伸至低于侧墙板63的上边缘以遮挡车顶板4与侧墙板63之间的缝隙。
42.本实施例中,对于需要设置遮雨檐7的列车,则将车顶板4的下边缘向车体的外下方延伸形成遮雨檐7,便于对车顶的雨水进行导送,使其沿遮雨檐7的顶面向外下方流出,避免雨水对车体造成冲刷,具有良好的遮挡效果。
43.遮雨檐7向下延伸时,其下边缘应低于侧墙板63的上边缘,避免雨水进入侧墙板63
内部造成对侧墙骨架62以及侧墙上边梁2的侵蚀。侧墙板63的上边缘向上延伸至靠近遮雨檐7的底面的位置,利用侧墙板63对车顶上边梁1与侧墙上边梁2之间的缝隙进行遮挡,结合遮雨檐7对侧墙板63上边缘的遮挡,实现车体整体的美观性。
44.进一步的,侧墙板63与车顶上边梁1的外侧面焊接连接,利用侧墙板63、车顶上边梁1、侧墙上边梁2以及侧连接部3形成了矩形空腔,具有良好的支撑稳定性,达到可靠的连接效果。
45.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2和图4,车顶上边梁1的外侧边向上弯折延伸至车顶板4与车顶骨架61之间、并包覆于车顶骨架61的外部。
46.本实施例中,车顶上边梁1的外侧边向上方延伸并伸入车顶板4与车顶骨架61之间,可有效的包覆于车顶骨架61外部,提高车顶上边梁1与车顶骨架61之间的连接强度。
47.进一步的,车顶板4采用倾斜部41和竖直部42结合的形式,倾斜部41覆盖于车顶骨架61上方;竖直部42连接于倾斜部41下部,且与倾斜部41一体成型,竖直部42的内侧面与侧墙上边梁2的外侧面焊接连接。倾斜部41能够将车体顶面与竖直部42进行过渡,能够向下导送雨水。竖直部42能够遮挡车顶上边梁1与墙上边梁之间的缝隙,提高了车体的美观性。倾斜部41和竖直部42一体成型,利用竖直部42与外包板22的外侧面焊接连接,增强了车顶和侧墙的连接强度。
48.对应倾斜部41和竖直部42的结构,车顶上边梁1具有延伸至竖直部42与车顶骨架61之间的上延部11以及延伸至倾斜部41与车顶骨架61之间的斜延部12,车顶板4包覆于上延部11与斜延部12的外侧。
49.上延部11内衬于竖直部42的内侧,上延部11的外侧壁与竖直部42的内壁焊接连接。斜延部12内衬于倾斜部41的内侧,与倾斜部41具有相同的倾斜角度。上延部11和斜延部12形成包覆于车顶骨架61的底部的效果,提高了车顶骨架61与车顶上边梁1的整体性,便于车体的整体连接强度。
50.本发明还提供了轨道列车,轨道列车设有车顶侧墙连接结构。该轨道列车在进行车顶组装时,利用车顶上边梁1上的侧连接部3与侧墙上边梁2的内壁板21进行连接,可以对车顶骨架61的高度进行调节,保证了整车的组装精度,降低了组装难度,车顶板4能够遮挡车顶上边梁1与侧墙上边梁2的缝隙,使车体表面平整光滑,具有良好的美观度。
51.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