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容纳和运输轨道车辆的至少一个轮组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05-25 14:5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容纳 部件 两个 结构 所述
用于容纳和运输轨道车辆的至少一个轮组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容纳和运输轨道车辆的至少一个轮组的设备,其包括:在横向上彼此间隔开的第一侧部件和第二侧部件,其中两个侧部件彼此相连,其中两个侧部件各自具有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其中两个下部结构具有至少一个工作轮,所述设备能够利用所述工作轮在纵向上移动,并且其中两个上部结构具有容纳部,在所述容纳部中能够容纳轮组的车轮。



背景技术:

这种设备例如是必需的,以便拖走底盘部件失效或损坏的轨道车辆。

由现有技术已经公知了用于容纳和运输轨道车辆的轮组的设备。at516785al例如描述了一种用于容纳和运输轮组的设备。在该设备中,轮组的车轮容纳在各个侧部件的容纳部中。为了能够实现小的转弯半径,轮组的在其中一个容纳部中的车轮支承在两个滚轮上,由此车轮能够围绕其自身的轴线旋转,并且另一车轮以水平的间隙容纳在另一容纳部中。然而,在该设备中没有设置具有可相对彼此旋转的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的侧部件。

从de26240c中公知一种用于容纳和运输轮组的设备,其中,上部结构相对于下部结构可旋转地支承。在上部结构上设置有两个容纳部,这些容纳部能够容纳轨道车辆的轮组。然而,该设备不是在每一侧都具有单独的、彼此可旋转地支承的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在此背景下,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这样设计和改进前述设备,使得尤其在小转弯半径的情况下优化转弯行驶。本发明的目的尤其在于,提供一种紧凑的设备,利用该设备也可以驶过小的转弯半径,而设备不会脱轨。

该目的在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设备中这样来实现,即,侧部件的上部结构相对于同一侧部件的下部结构可旋转地支承。

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用于容纳和运输轨道车辆的轮组。该设备的特征首先在于第一和第二侧部件。该设备的两个侧部件在横向上彼此间隔开。优选地,这两个侧部件大致相互平行地定向,尤其是关于通过纵向和高度方向限定的平面对称地定向。两个侧部件的间距优选选择为,使得所述设备可以在轨道上、尤其是在具有世界范围常见的用于轨道车辆的轨距之一的轨道上运动(例如标准轨距)。替代地或附加地,该设备也可以被设置为使得设备的移动在无轨道情况下能够实现。这例如在设备在车间的车间地板上运动时是有利的。此外,两个侧部件彼此连接。该连接可以通过杆、支柱或其他构件和结构实现。侧部件本身分别具有下部结构和上部结构。两个下部结构都具有至少一个工作轮,利用该工作轮可以使设备沿纵向(即沿行驶方向)运动。例如,为此,工作轮可旋转地支承在下部结构中。由下部结构和工作轮构成的组合也称为“工作小车”。此外,两个上部结构都具有容纳部,在该容纳部中可以容纳轮组的车轮。为此,该容纳部可以部分地包围待容纳的车轮,其中包围优选小于车轮的圆周的一半。这简化了轮组在设备上的容纳。车轮可以全面地放置在容纳部上或仅在一些点处放置在容纳部上。通过容纳部的形状与待容纳的车轮的外部几何形状相对应,实现了全面的放置,而通过容纳部的形状与待容纳的车轮的外部几何形状不同,实现了在仅一些点上的放置。例如,该容纳部既可以在纵向上、也可以在横向上具有不同的半径。这具有的优点是,具有不同外部几何形状的车轮可以可靠地容纳在同一容纳部上。

所述设备的一种设计方案的特征在于,侧部件的上部结构围绕着该侧部件的在高度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线可旋转地支承。在此,旋转轴线优选可以大致设置在相应侧部件的中心。但作为替代方案,它也可以设置在侧部件的其它位置上。通过围绕竖轴线的可旋转性实现了,下部结构能够相对于上部结构处于不同的转向角,并且因此能够特别好地驶过狭窄的转弯半径。

在设备的另一构造方案中,两个侧部件通过其上部结构相互连接。两个上部结构的连接在此优选可以通过至少一个杆、特别是通过两个杆实现。有利的是,杆沿着纵向均匀分布地安装在上部结构上。由此,尤其在转弯行驶时能够均匀地分配力和应力。然而,该连接也可以借助于其他构件、例如扁平的梁、板或条结构来建立。通过连接两个上部结构可以使设备与上部结构所容纳的轮组相匹配,例如调整沿横向的定义的间距。

根据所述设备的另一种设计方案,第一侧部件的上部结构与第二侧部件的上部结构之间的连接是刚性的。由此,在上部结构之间的、进而在容纳部之间的间距保持恒定。这防止待容纳的轮组在转弯行驶时由于容纳部之间变小或变大的间距而从设备上落下。刚性连接的另一优点是提高的刚性,由此也能够可靠地容纳和运输特别重的轮组。

该设备的另一种设计方案规定,两个侧部件通过其下部结构相互连接。在此,连接可以在下部结构的至少一个位置上,优选在下部结构的两个位置上进行。有利的是,连接部沿着纵向均匀分布地安装在下部结构上。由此尤其在转弯行驶时能实现在下部结构上均匀的力分布和应力分布。通过所述下部结构的连接,可以实现两个下部结构相对于上部结构的同步旋转。此外,可以实现对两个下部结构相对于彼此的位置的调节(例如大致彼此平行)。

该设备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一侧部件的下部结构和第二侧部件的下部结构之间的连接是可移动的,尤其是可枢转的。连接的可移动的、特别是可枢转的设计实现了或显著地简化了设备的可转向性,这有助于即使在较小的转弯半径的情况下也改进设备的转弯行驶。可移动的、尤其可枢转的连接优选可沿着纵向安装在下部结构的前端部和/或后端部上。

按照该设备的另一种设计方案,第一侧部件的下部结构和第二侧部件的下部结构之间的连接部设计为转向横拉杆。也可以设置两个转向横拉杆。通过使用至少一个转向横拉杆,明显简化了设备的可转向性,因为设备的一侧上的转向运动特别精确地传递到设备的另一侧上。此外,转向横拉杆实现了两个下部结构相对彼此的位置的特别精确的可调节性。

按照该设备的另一种构造方案,两个侧部件之间沿横向的间距可以调节。可以通过更换和/或去除侧部件之间的连接部的至少一个区段来实现距离的调节。有利地,这借助于至少一个快速夹紧装置实现。同样,调节可以例如通过两个侧部件之间的、特别是两个上部结构之间的至少一个伸缩式连接部来实现。距离的调节用于使设备能够在轨道车辆的世界范围常见的不同轨距上使用,例如标准轨距、米轨距等。

该设备的另一种设计方案的特征在于在同一侧部件的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之间的连接部,该连接部通过凸起和侧凹形成。通过这种设计方案,实现了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之间的形状配合的连接,该连接特别可靠且牢固。优选地,连接被设计成使得凸起仅在运行中常见的转向角(例如,每侧10°)的情况下嵌入侧凹中,并且在更大的(运行中不常见的)转向角的情况下不再彼此嵌接,使得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可以被分离。

根据该设备的另一种设计方案规定,在同一侧部件的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之间安置有滑动元件。通过滑动元件,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之间的摩擦减小,这实现了更容易的可转向性。滑动元件可以安装在上部结构和/或下部结构上。优选地,滑动元件由金属或塑料制成。

根据该设备的另一构造方案规定,容纳部具有至少一个凹处用于固定轮组的车轮的轮缘。优选地,两个上部结构都具有带有这种类型的凹处的容纳部。通过设置凹处实现了轮组的车轮的限定的、防止侧向滑动的位置。

在该设备的另一设计方案中规定,容纳部和/或凹处至少区段地圆锥形地成形。以这种方式实现了与轨道车辆的车轮的-典型地同样圆锥形地成形的-工作面的特别好的匹配。优选地,第一侧部件的容纳部/凹处的锥度与第二侧部件的容纳部/凹处的锥度相反,从而轮组在放置到设备上时通过重力自动地滑到在横向上定义的位置中。作为圆锥形设计的替代方案,也可以设置容纳部/凹处的其它设计方案,例如圆柱形设计方案。

根据所述设备的另一设计方案规定,至少一个工作轮具有轮缘和/或圆锥形地成形。优选地,所有工作轮具有轮缘和/或圆锥形地成型。通过工作轮的这种设计,通过将典型的轮组的车轮的关键特征(圆锥形状,轮缘)转移到设备的工作轮,设备被针对在轨道上的运行优化。

根据所述设备的另一构造方案规定,一个侧部件的至少一个工作轮具有与另一侧部件的工作轮大致相同大小的转向角。优选地,一个侧部件的所有工作轮具有与另一侧部件的工作轮大致相同大小的转向角。换句话说,应实现左侧部件的工作轮和右侧部件的工作轮的同步的转向运动。这可以在结构上例如通过转向横拉杆实现。该解决方案的优点在于,即使是狭窄的转弯半径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无抖动地被驶过。

最后,根据所述设备的另一设计方案规定,所述设备构造成可拆分的并且尤其具有用于无工具地安装和/或拆卸的快速锁定装置。通过设备的可拆分的构造实现了改善的工作防护,因为设备的零件可以由人员携带,而不会危及其安全或健康。这可以特别好地通过快速锁定装置实现,所述快速锁定装置例如构成为具有保险装置的栓并且能够在没有附加工具的情况下由手固定和松开。例如可以规定,两个侧部件可以与将它们相连的部件(例如耦联杆、转向横拉杆等)分开,优选通过快速锁定装置分开。替代地或附加地可以规定,工作轮可以与侧部件(尤其是与其下部结构)分开,优选通过快速锁定装置分开。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于仅示出一个优选实施例的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在图中示出了:

图1:以透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设备,

图2:图1中的设备的局部的俯视图,

图3:图1中的设备沿着图2中绘制的剖面iii-iii剖切的侧视图,

图4:图1中的设备的侧视图,

图5:图1中的设备沿着图4中绘制的剖面v-v剖切的侧视图,和

图6:图1中的设备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容纳和运输轨道车辆的至少一个轮组的设备1。设备1包括第一侧部件2和第二侧部件2′,它们在横向y上(即横向于行驶方向f)相互间隔开。优选地,两个侧部件2、2′彼此平行地定向。两个侧部件2、2′又分别具有下部结构3、3′以及上部结构4、4′。同一侧部件2、2′的下部结构3、3′和上部结构4、4′分别相对于彼此可旋转地支承。所述旋转围绕相应的侧部件2、2′的沿高度方向z(即竖直)延伸的旋转轴线d、d′进行。下部结构3、3′和上部结构4、4′相对于彼此可旋转的支承使得即使在小的转弯半径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转弯行驶,而不会出现轮组从设备1掉落的危险。

在两个侧部件2、2′的下部结构3、3′上,分别以能旋转的方式安装有两个工作轮5、5′、5"、5″′。工作轮5、5′、5"、5″′实现设备1的运动,尤其在轨道上的运动。然而,工作轮5、5′、5"、5″′的数量也可以与所示的实施方式不同,例如每个侧部件2、2′三个工作轮5、5′、5"、5″′,或者在一个侧部件2、2′上一个工作轮5、5′、5"、5″′并且在另一侧部件2、2′上两个工作轮5、5′、5"、5″′。

上部结构4、4′分别具有容纳部6、6′,其中能够分别容纳轮组的一个车轮。容纳部6、6′为此与典型轮组的外部几何形状匹配。优选地,容纳部6、6′大致圆锥形地成型,因为现代轨道车辆的车轮具有大致圆锥形的工作面。在此,锥体的半径从容纳部6、6′的内侧向容纳部6、6′的外侧减小,优选持续地减小。在所示的设备1的实施方式中,容纳部6、6′分别设有凹处7、7′,所述凹处用于支撑待容纳的车轮的轮缘。所述凹处7、7′分别布置在容纳部6、6′的内侧上,其中对于具有双轮缘的车轮来说也可以在外侧上设置另外的凹处。

两个侧部件2、2′通过连接部经由两个上部结构4、4′彼此相连。在这里所示的设备1的实施方式中,连接部通过两个耦联杆8、8′实现,这些耦联杆安装在两个上部结构4、4′相应的内侧上。通过耦联杆8、8′实现的连接部设计为刚性的,由此在上部结构4、4′之间、进而在容纳部6、6′之间的间距保持恒定。由此,设备1可匹配于确定的轨距-例如两个轨道之间的距离(例如标准轨距=1435mm)。此外,两个下部结构3、3′通过两个转向横拉杆9、9′可移动地相互连接。耦联杆8、8′刚性地与两个上部结构4、4′连接,而转向横拉杆9、9′在其两个端部处铰接地与两个下部结构3、3′连接。转向横拉杆9、9′因此实现了设备1的简化的可转向性并且在所示实施例中在纵向x上观察在"前方"和"后方"安装在下部结构3、3′的端部上。耦联杆8、8′以及转向横拉杆9、9′优选在其长度方面这样设计,使得设备1能够借助于工作轮5、5′、5"、5″′在具有常见轨距的轨道上移动。

图2以俯视图示出了图1中所示的设备1的局部。已经结合图1描述的设备1的区域在图2中-并且在所有其它视图中-具有相应的附图标记。设备1的在图2中示出的局部涉及第一侧部件2,但是图2和其他附图的实施方案以相应的方式适用于(未示出的)第二侧部件2′。旋转轴线d大致位于侧部件2的中心,上部结构4和下部结构3能够围绕该旋转轴线相对于彼此旋转。然而,旋转轴线d也可以位于侧部件2的其他位置处。在设备1沿纵向x的方向的直线前进("直线驶出")的情况下,上部结构4的纵向轴线l平行于纵向x并且平行于行驶方向f定向。相反,在转弯行驶时,上部结构4的纵向轴线l与纵向x围成转向角α、α′。该转向角α、α′在两侧受限,以便防止下部结构3和上部结构4之间的交叉过大。优选地,转向角α、α′的数值被限制为每个方向最多15°,特别是每个方向最多10°。此外在图2中可看出,设备1具有多个快速夹紧装置s,这些快速夹紧装置构造为具有保险装置的栓并且能够在没有附加工具的情况下由手固定和松开。以这种方式,能够简单地拆卸设备1。在图2中示出的快速夹紧装置s将侧部件2与两个耦联杆8、8′以及与两个转向横拉杆9、9′连接。

图3以沿着图2中绘出的剖面iii-iii剖切的侧视图示出图1中的设备。示意性地示出了轮组的车轮10,其被容纳在上部结构4的容纳部6中。轮组例如能够借助起重机提升并且放置在设备1上。为了在下部结构3和上部结构4之间形状配合的(尽管可旋转的)连接,下部结构3具有两个侧凹11、11′,并且上部结构4具有两个相对应的凸起12、12′。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它们关于旋转轴线d大致对称地彼此对置地安置。侧凹11、11′容纳相应的突起12、12′,由此防止下部结构3与相应的上部结构4无意地分离。

图4以侧视图示出了设备1。在下部结构3与上部结构4之间,在-通过侧凹11、11′和凸起12、12′形成的-形状配合的连接的区域中各布置有一个滑动元件13(在图4中的放大图中可见)。通过滑动元件13,在下部结构3和上部结构4相对于彼此运动时,能够实现两个构件的简单且低摩擦的滑动。

图5以沿着在图4中绘出的剖面v-v剖切的侧视图示出图1中的设备1。在所示的视图中,下部结构3和上部结构4之间的可旋转连接的设计是特别明显可见的,因为这是局部剖切的视图。上部结构4具有向下指向的凸起,该凸起推入设置在下部结构3内的凹处中。为了能够实现低摩擦的旋转,此外在上部结构4和下部结构3之间布置有滑动衬套16。上部结构4和下部结构3的接合在所示的位置中是不可能的,因为(在图5中未示出的)侧凹11、11′和凸起12、12′将阻止上部结构4和下部结构3之间在高度方向z上的相对运动。因此,上部结构4和下部结构3的接合和拆卸仅在明显旋转的位置中是可能的。此外在图5中可以看出,工作轮5具有带有轮缘15的大致圆锥形的工作面14,对此结合图6更详细地探讨。

最后,在图6中以前视图示出设备1。设备1的工作轮5(以及所有其它工作轮5′、5"、5″′)具有圆锥形的工作面14。优选正锥体的半径从侧部件2′的内侧(在图6中右侧)至外侧(在图6中左侧)逐渐变细。此外,在工作轮5的内侧上设置有轮缘15。当设备1在轨道上运动时,轮缘15防止工作轮5向外滑出并且因此防止设备1脱轨。此外在图6中可看出,设有另外的快速夹紧装置s,利用所述快速夹紧装置可将工作轮5"与侧部件2′(尤其与其下部结构3′)连接和与其分离。

附图标记说明

1:设备

2、2′:侧部件

3、3′:下部结构

4、4′:上部结构

5、5′、5"、5″′:工作轮

6、6′:容纳部

7、7′:凹处

8、8′:耦联杆

9、9′:转向横拉杆

10:车轮

11、11′:侧凹

12、12′:凸起

13:滑动元件

14:工作面

15:轮缘

f:行驶方向

d、d′:旋转轴线

l、l′:上部结构的纵向轴线

s:快速锁定装置

x:纵向

y:横向

z:高度方向

α、α′:转向角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