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动力驱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08:5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动力 系统 驱动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系统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新型动力驱动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新能源的推广,电动车的发展十分迅速,在电动车的动力驱动系统中,需要用到离合器来进行动力的离合。传统的电动车所使用的离合器通常是采用螺旋设置的单面摩擦片进行离合,在转速较低时,摩擦片所受的离心较低,摩擦片虽然压倒离合器内壁,但由于摩擦力较小不足以锁合,进行空转。转速升高时,摩擦片受到的离心力加大,使得离合器锁紧,驱动系统实现驱动。这样的设置方式虽然可以实现离合器的正常工作,但通过采用单面进行接触的摩擦片来产生摩擦力进行工作,空转时摩擦片仍然与离合器产生摩擦,摩擦片的损耗较大,并且损耗能量,并且在速度较快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打滑的现象,这样一来安全性有所降低,并且使用寿命也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电动车离合器使用寿命低,安全性低,电机空转也会损耗能量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新型动力驱动系统,其能够提高离合器的使用寿命,并且提高其使用的安全性。
4.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动力驱动系统,包括电机、第一变速器、第二变速器、离合器、皮带、传动轴以及轮胎,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第一变速器固定连接,所述离合器包括转盘以及转壳,所述转壳套设于所述转盘上,所述转壳的内壁均匀设置有卡齿,所述卡齿上设置有转动面与阻止面,所述转动面与所述阻止面呈角度设置,所述转盘上开设有多个缺口,所述缺口内设置有离合件,所述离合将包括弹性件与抵块,所述抵块铰接于所述缺口内,所述弹性件一端固定于所述缺口内,所述弹性件另一端与所述抵块固定以使所述抵块抵于所述卡齿上,所述转盘的侧壁与所述第二变速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变速器与所述转盘上开设有通道,所述传动轴的一端穿过所述通道与所述转壳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与所述轮胎固定连接;所述皮带套设于所述第一变速器与所述第二变速器上。所述皮带套设于所述第一变速器与所述第二变速器上。
6.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变速器包括第一抵板、变速轮、变速顶轮所述变速轮由两个锥形端盖组成,所述变速顶轮设置于所述变速轮内,且所述变速顶轮同时与两侧的所述锥形端盖抵接,所述电机的转动轴一端贯穿所述变速轮与所述第一抵板固定连接,所述皮带套设于所述变速轮与所述第一抵板上。
7.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变速器包括套筒、第二弹簧、第二抵板以及第三抵板。所述第二弹簧、所述第二抵板以及所述第三抵板均套设于所述套筒上,所述套筒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转盘上,所述第三抵板固定于所述套筒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抵板与所述第三抵板相对的面均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转盘上,所述第二弹
簧的另一端抵于所述第二抵板上,所述皮带套设于所述第二抵板与所述第三抵板上。
8.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轮胎与所述传动轴还连接有变速器。
9.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新型动力驱动系统还包括边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与所述与所述电机连接。
10.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转壳上开设有多个用于散热的通孔。
11.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通道内设置有滚珠。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动力驱动系统,通过设置的离合器可以实现对动力的离合。在转壳转动时,转盘上的抵块可以顺畅地从转壳上的卡齿的转动面上划过,凭借两者的光滑设置,摩擦力极小,为动力系统实现良好的动力传递,当转壳反转时,抵块顶到卡齿的阻止面上,隔断动力的传输。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离合。抵块与转动面的配合顺畅无阻,抵块与阻止面的配合稳固可靠,即提高了离合器的使用寿命,又提高了其可靠性。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新型动力驱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新型动力驱动系统中转盘的侧视结构示意图i;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新型动力驱动系统中转盘的侧视结构示意图ii。
17.图中:
[0018]1‑
电机,21

锥形端盖,22

变速轮,23

转动轴,24

第一抵板,26

变速顶轮,3

皮带,41

套筒,42

第二抵板,43

第三抵板,44

第二弹簧,45

通道, 46

传动轴,51

转壳,52

转盘,53

缺口,54

抵块,55

弹性件,56

卡齿,57
‑ꢀ
转动面,58

阻止面,6

轮胎,7

散热器、8

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20]
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新型动力驱动系统,包括电机1、第一变速器、第二变速器、离合器、皮带3、传动轴46以及轮胎6,电机1的动力输出轴与第一变速器固定连接,离合器包括转盘52以及转壳51,转壳51套设于转盘52上,转壳51的内壁均匀设置有卡齿56,卡齿56上设置有转动面57 与阻止面58,转动面57与阻止面58呈角度设置,转盘52上开设有多个缺口 53,缺口53内设置有离合件,离合将包括弹性件55与抵块54,抵块54铰接于缺口53内,弹性件55一端固定于缺口53内,弹性件55另一端与抵块54固定以使抵块54抵于卡齿56上,转盘52的侧壁与第二变速器固定连接,第二变速器与转盘52上开设有通道45,传动轴46的一端穿过通道45与转壳51固定连接,传动轴46的另一端与轮胎6固定连接;皮带3套设于第一变速器与第二变速器上。
[0021]
电机1启动产生动力,带动第一变速器转动。第一变速器转动起来通过皮带3将动力传送到第二变速器上,第二变速器转动带动离合器中的转盘52转动。卡齿56设置有坡度较缓的转动面57以及坡度较陡的阻止面58,转动面57与阻止面58呈角度设置,转盘52上的
弹性件55将抵块54往上推,抵块54抵到转动面57上。如图2所示,当转壳51转动起来后,通过传动轴46带动轮胎6 转动,抵块54也因为弹性件55的推动从一个卡齿56的转动面57上划过并且再次抵到下一个卡齿56的转动面57上,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其转壳51与转盘 52之间可以顺畅地转动。如图3所示,当轮胎6反转,则转壳51也会反转,此时卡齿56的阻止面58撞倒抵块54上,阻止面58近乎垂直于转壳51内壁,抵块54撞倒阻止面58上不能发生相对滑动,此时转壳51与转壳51之间不能产生相对滑动,只有当轮胎6再次恢复初始转向方向时,抵块54才能再次从卡齿56上划过,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离合。转动面57设置的坡度缓,抵块54抵块54可以从转动面57上顺畅地划过,并且卡齿56与卡块表面光滑设置,两次之间的摩擦力小,因此两次发生相对滑动时磨损较小,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而当转壳51反转时,坡度陡的阻止面58直接当抵块54顶住,转壳51与转盘 52之间不能相对转动,提高离合器的可靠性。
[0022]
具体地,第一变速器包括第一抵板24、变速轮22、变速顶轮26,变速轮 22由两个锥形端盖21组成,变速顶轮26设置于变速轮22内,且变速顶轮26 同时与两侧的锥形端盖21抵接,电机1的转动轴23的一端贯穿变速轮22与第一抵板24固定连接,皮带3套设于变速轮22与第一抵板24上。靠近电机1的锥形端盖21与转动轴23固定连接,另一锥形端盖21则套在转动轴23上,两个锥形端盖21之间可以相对滑动,电机1带动第一变速器转动,当电机1的转速加快,变速轮22内的变速顶轮26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往变速轮22的外周转去。由于变速轮22是呈锥形设置的,因此当变速顶轮26往变速轮22的四周转去时,会将锥形端盖21顶起,锥形端盖21被顶起来往第一抵板24的方向移动。这时候位于转动轴23上的皮带3就会被变速轮22顶起,皮带3就会被变速轮22顶起,使皮带3在第一变速器上的转动半径变大,同时配合第二变速器的转动变化,皮带3在第二变速器上的转动半径变小,发动机的转速越快,进而变速顶轮26所受到的离心力越大,变速顶轮26将锥形端盖21顶开的距离也更大,使皮带3在第一变速器上的转动半径增大,进而实现无级调速,提高电机1的驱动效率。
[0023]
具体地,第二变速器包括套筒41、第二弹簧44、第二抵板42以及第三抵板43。第二弹簧44、第二抵板42以及第三抵板43均套设于套筒41上,套筒 41的一端固定于转盘52上,第三抵板43固定于套筒41的另一端,第二抵板 42与第三抵板43相对的面均倾斜设置,第二弹簧44的一端固定于转盘52上,第二弹簧44的另一端抵于第二抵板42上,皮带3套设于第二抵板42与第三抵板43上。当第二变速器的转速提起来后,第二抵板42由于受到离心力,将会压迫第二弹簧44收缩,往远离第三抵板43的方向运动。初始情况下第二抵板 42与第三抵板43靠得较近,皮带3在两者的斜面上转动,转动的半径较大。第二抵板42受到离心力影响远离第三抵板43后,皮带3逐渐靠近套筒41,最终套到套筒41上,这个过程中皮带3在第二变速器上的转动半径越来越小,套到套筒41上时达到最小值。速度变快的过程中,皮带3在主动的第一变速器上的转动半径变大,在第二变速器上的转动半径变小,即主动轮半径变大,从动轮半径变小,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无级变速的效果,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0024]
具体地,轮胎6与传动轴46还连接有变速器。本实施例中的变速器为摩托车中常规的变速箱,可以实现变速的效果,提高传动的效率,节省能量。
[0025]
具体地,新型动力驱动系统还包括边散热器7,散热器7与与电机1连接。电机1在持续的工作过程中会散发出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如果不及时排出则会影响到电机1的工作,而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散热器7为电机1常用的风冷或水冷散热器7,散热器7与电机1之间还设置有水泵8,水泵使水在电机1与散热器7之间流转,将电机1内部的热量带出来,并且及时
地散发出去,使电机 1可以保持较低的温度,避免其热量大量在电机1内部聚集影响电机1的持续运行。
[0026]
具体地,转壳51上开设有多个用于散热的通孔。由于转壳51与转盘52之间在工作会产生摩擦接触,长时间的工作会使两者之间升温,这些热量如果不及时排出,会使转盘52的寿命下降,在转壳51上开设通孔上,热量可以透过通孔排出,有利于散热。
[0027]
具体地,通道45内设置有滚珠47,在传动轴46转动时,滚珠47可以使传动轴46转动得更加顺畅。
[0028]
本实施例的其他技术采用现有技术。
[0029]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他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