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保护副驾驶乘员的安全气囊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05:5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安全气囊 乘员 副驾驶 用于 特别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气囊,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保护副驾驶乘员的安全气囊。


背景技术:

2.随着c

iasi测试评价体系的发布,正面碰撞增加了25%偏置碰撞的测试要求,对于25%偏置碰撞以及斜方向的碰撞,车身会产生一定的偏转,而乘员的身体也会以一定的倾斜角度惯性移动,乘员与汽车内饰的接触范围会变大,这时普通的乘员安全气囊保护范围有限,需要增大安全气囊的保护面积。
3.目前汽车的前排乘员安全气囊已经成为标配,现有的副驾驶乘员安全气囊展开后,面对乘员头部方向的气囊两侧的弧度都是很大的,当车辆发生小偏置或斜方向碰撞时,乘员头部很大可能撞到气囊两侧的弧形面上,此时乘员头部会沿着气囊弧形面继续滑行撞到车辆a柱或车门上,又或乘员头部发生较大旋转,导致颈部伤害值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保护副驾驶乘员的安全气囊,该气囊能够给乘员提供更大的保护范围,当车辆发生偏置或斜向碰撞时,可以更好的保护乘员。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用于保护副驾驶乘员的安全气囊,包括由上片、下片和二个侧片缝合而成的气袋,其特殊之处是:
7.所述上片的两侧边缘与侧片上对应的连接处分别设有凸起部,使气袋展开后面对乘员形成一个中央保护区域和位于中央保护区域两侧的二个凸起区域;
8.在上片两侧的凸起部内侧对称设有二个z型折叠结构,用于气袋充气后,通过折叠结构伸展延长所述凸起区域内侧面的尺寸,使凸起区域向两侧扩展同时增加凸起区域的展开厚度。
9.作为优选,所述凸起部近似为梯形且二个顶角为圆角过渡。
10.作为优选,所述折叠结构为上片沿折叠线进行z形折叠后形成的多层布片结构,通过改变不同的折叠宽度,以调整凸起区域内侧面的长度,从而调整气袋两侧凸起区域的展开角度。
11.作为优选,所述折叠结构为上片沿二条折叠线折成的三层布片结构,且折叠结构的折叠宽度为20

60mm。
12.作为优选,在气袋内对称设有二条侧拉带,侧拉带一端分别连接在二个侧片上,侧拉带另一端分别连接在上片两侧的折叠结构的最内层布片上;用于控制所述气袋的展开宽度和凸起区域的展开厚度。
13.作为优选,在二个侧片上分别设有一个排气孔,以便于调整气袋展开后的压力。
14.作为优选,在侧拉带上分别设有一个腰型孔,用于减轻产品重量。
15.作为优选,在气袋内设有一条纵拉带,纵拉带一端固定在下片中部的安装孔处,纵拉带另一端固定在上片的中部,使纵拉带沿气袋展开方向延伸,用于控制气袋的展开长度及调整气袋两侧凸起区域的展开角度。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1、通过在上片的两侧边缘与侧片上对应的连接处分别设有凸起部,使气袋展开后面对乘员形成一个中央保护区域和位于中央保护区域两侧的二个凸起区域;因此能够增大安全气囊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保护范围,从而更好的保护乘员。
18.2、通过在上片两侧的凸起部内侧对称设有二个z型折叠结构,使气袋充气后,通过折叠结构伸展延长所述凸起区域内侧面的尺寸,可使凸起区域向两侧扩展,同时增加凸起区域的展开厚度;增大安全气囊展开后两侧的有效支撑边缘与乘员头部的夹角,从而进一步增大安全气囊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保护范围,使该安全气囊在车辆发生偏置或斜向碰撞下,可以更好的保护乘员,能够有效避免乘员头部撞到车辆a柱或车门上,又或乘员头部发生较大旋转而导致颈部造成严重伤害。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安全气囊展开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各部分分解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安全气囊各部分结构的连接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上片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上片的折叠结构的示意图。
24.图6是本实用新型侧拉带的第二种布置结构示意图。
25.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气囊调整凸起区域展开角度的示意图。
26.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安全气囊展开示意图。
27.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各部分分解图。
28.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俯视图。
29.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立体展开图。
30.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或2的安全气囊布置及展开示意图。
31.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气囊与乘员头部正面碰撞接触的示意图。
32.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气囊与乘员头部在小角度碰撞下接触的示意图。
33.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气囊与乘员头部在较大角度碰撞下接触的示意图。
34.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气囊先接触帘式气囊再接触该气囊的示意图。
35.图中:气袋1、下片101、上片102、侧片103、侧拉带104、纵拉带105、凸起区域110、安装孔101a、凸起部102a、折叠结构102b、排气孔103b、凸起部103a、通孔105a、缝纫轨迹102c、缝纫轨迹103c、缝纫轨迹105b、缝纫轨迹105c、气体发生器2、仪表板3、风挡4、乘员头部5、帘式气囊6。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7.实施例1
38.如图1

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用于保护副驾驶乘员的安全气囊,包括由上片102、下片101和位于两侧的二个侧片103通过缝纫线缝合而成的气袋1,其中上片102的上下两端与下片101的上下两端相对应,并通过缝纫线缝纫连接。在下片101的中部设有一个安装孔101a,用于安装气体发生器。在二个侧片上分别设有一个排气孔103b,以便于调整气袋1展开后的压力。
39.所述上片102的两侧边缘与侧片上对应的连接处分别设有凸起部102a和103a,所述凸起部近似为梯形且二个顶角为圆角过渡,上片两侧的凸起部102a与侧片103对应的凸起部103a边缘通过缝纫线缝合,使气袋展开后面对乘员形成一个中央保护区域和位于中央保护区域两侧的二个凸起区域110。
40.在上片102两侧的凸起部内侧对称设有二个z型折叠结构102b,用于气袋充气后,通过折叠结构102b伸展能够延长所述凸起区域内侧面的尺寸,使凸起区域向两侧扩展同时增加凸起区域的展开厚度。
41.所述折叠结构102b为上片沿折叠线进行z形折叠后形成的多层布片结构,通过改变不同的折叠宽度,能够调整凸起区域内侧面的长度,从而调整气袋两侧凸起区域的展开角度。本实施例中,所述折叠结构102b为上片沿二条折叠线折成的三层布片结构,且折叠结构102b的折叠宽度w为20

60mm。
42.在气袋内对称设有二条斜置的侧拉带104,侧拉带104一端分别连接在二个侧片中部的缝纫轨迹103c上,侧拉带104另一端分别连接在上片同一侧折叠结构102b的最内层布片的缝纫轨迹102c上;用于控制所述气袋的展开长度和展开宽度以及凸起区域的展开厚度,同时控制二个凸起区域的展开角度。在侧拉带104上分别设有一个腰型孔,用于减轻产品重量。
43.作为另一种选择,所述侧拉带104另一端也可分别连接在上片另一侧折叠结构102b的最内层布片的缝纫轨迹上,使二条侧拉带104呈“x”型交叉布置,能够更好的控制该气袋的展开宽度。
44.如图7所示,所述气袋充气展开时,c点为侧拉带104在上片上的连接位置,c点到d点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凸起区域内侧面的长度即等于上片两侧凸起部的宽度,所述折叠结构102b未伸展时二个凸起区域110之间的展开角度为a,如图7中虚线所示。当所述折叠结构102b因气袋充气而伸展后,c点到e点之间的距离为所述折叠结构102b伸展后的长度,所述凸起区域内侧面的长度cd'=cd ce;使二个凸起区域110之间的展开角度由a变为b,使凸起区域向两侧扩展,增大了二个凸起区域110之间的展开角度,扩大了气袋保护范围;同时也增加了凸起区域的展开厚度。
45.实施例2
46.如图8

图11所示,本实施例涉及的一种用于保护副驾驶乘员的安全气囊,包括由上片102、下片101和位于两侧的二个侧片103通过缝纫线缝合而成的气袋1,在气袋内设有一条纵拉带105,纵拉带105一端设有通孔105a,该通孔与下片中部的安装孔重合后缝纫在安装孔四周的缝纫轨迹105c上,纵拉带105另一端缝纫固定在上片中部的缝纫轨迹105b上,
使纵拉带105沿气袋展开方向延伸,通过纵拉带105能够控制气袋的展开长度及调整气袋两侧凸起区域的展开角度。
47.本实施例其它结构同实施例1,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48.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安全气囊折叠后和气体发生器2布置于仪表板3内部,当车辆发生碰撞,气体发生器2接收到碰撞信号给气袋1充气,气袋1充气膨胀后,在风挡4和仪表板3之间展开形成一个气垫支撑乘员头部5。
49.当车辆发生正面碰撞、小偏置碰撞或斜方向碰撞时,乘员在惯性作用下会以不同角度的轨迹方向进行移动,下面从乘员不同的移动轨迹下说明该安全气囊对乘员的保护效果。
50.当乘员头部5先接触安全气囊时,如图13和图14所示,当乘员以0
°
和小角度c进行移动时,乘员头部5会只接触上片102的中间区域或同时接触折叠结构102b上,该安全气囊对乘员有足够的支撑,且会对头部的偏转有一定的限制。
51.如图15所示,当乘员以较大角度d进行移动时,乘员头部5会接触该安全气囊凸起区域的内侧面即凸起部102a上,此时乘员头部的移动方向上仍有气袋1的支撑,再加上帘式气囊6的辅助支撑,可使乘员头部5不会出现滑落现象。
52.当乘员头部5先接触帘式气囊6时,如图16所示,当乘员以更大角度f进行移动时,由于帘式气囊6的b柱端较厚,乘员头部5会先接触帘式气囊6,在帘式气囊6的反作用力下,乘员头部5会撞向该安全气囊凸起区域的内侧面上,此时安全气囊会对乘员头部5进行足够的支撑。
53.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