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承载组件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1-09-22 22:2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承载 组件 车辆 用于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承载组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承载组件。


背景技术:

2.共享车辆(例如,共享自行车、共享电动自行车等)上通常设有二维码,用户能够使用移动设备扫描该二维码从而解锁共享车辆。
3.在现有技术中,印制有二维码的纸张的背部涂覆有粘合剂,从而使得印制有二维码的纸张能够粘贴在共享车辆的车架上。但是,通过粘合剂而连接到共享车辆上的印制有二维码的纸张很容易脱落。
4.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承载组件,其能够将二维码简单、方便、稳固地安装在共享车辆的车架上,并且当需要更换二维码时能够简单、方便地从共享单车的车架上移除以便于安装新的二维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旨于解决上述问题,因而提供了一种承载组件,其包括前壳体、抵靠件以及基板。基板设置在前壳体与抵靠件之间。前壳体上设有支撑件,支撑件被配置为支撑抵靠件,以将基板夹持在前壳体与抵靠件之间。
6.进一步地,支撑件与前壳体的后表面之间具有第一容纳空间,第一容纳空间用于容纳抵靠件。
7.进一步地,前壳体还设有托架,托架与支撑件设置在抵靠件的相对两侧。其中,托架与前壳体的后表面之间具有第二容纳空间,第二容纳空间用于容纳抵靠件。
8.进一步地,抵靠件上设有卡脚,卡脚能够与支撑件相配合,从而防止抵靠件相对于前壳体运动。
9.进一步地,卡脚被配置为:当抵靠件相对于前壳体向上移动时,卡脚能够在经过支撑件后支撑在支撑件的上部,以防止抵靠件相对于前壳体向下运动。
10.进一步地,前壳体上设有基板接收部,基板容纳在基板接收部中。基板接收部从前壳体的后表面朝向前表面的方向凹陷形成。
11.进一步地,承载组件还包括后壳体,前壳体和后壳体相连接以形成壳体容腔,抵靠件和基板均容纳在壳体容腔中。
1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承载组件以及把手。其中,承载组件设置在把手上。
13.进一步地,承载组件还包括后壳体,前壳体和后壳体能够夹持把手。
14.进一步地,前壳体上设有第一把手容纳凹口和第二把手容纳凹口,后壳体上设有第三把手容纳凹口和第四把手容纳凹口。其中,第一把手容纳凹口能够与第三把手容纳凹口相配合,并且第二把手容纳凹口能够与第四把手容纳凹口相配合,从而将把手夹持在前壳体和后壳体之间。
15.本实用新型的承载组件至少包括以下优点:
16.第一、本实用新型的承载组件能够使得包括二维码的基板简单、方便地安装在共享车辆的壳体上;
17.第二、本实用新型的承载组件能够使得包括二维码的基板稳固地安装在共享车辆的壳体上而不容易脱落。
18.第三、本实用新型的承载组件能够使得包括二维码的基板简单、方便地从共享单车的壳体上移除,以便于安装新的基板。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部分车架和承载组件的立体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部分车架和承载组件的爆炸图;
21.图3是如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承载组件的前壳体的从左前侧看的立体图;
22.图4是如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承载组件的前壳体的后视图;
23.图5是如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承载组件的前壳体沿图4中a

a线的剖面图;
24.图6是如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承载组件的基板的前视图;
25.图7是如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承载组件的抵靠件的前视图;
26.图8是如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承载组件的抵靠件的后视图;
27.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承载组件的基板安装在前壳体上时,基板和前壳体的后视图;
28.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承载组件的基板和抵靠件安装在前壳体上时,基板、抵靠件和前壳体的后视图。
29.附图标号说明:
30.承载组件10、把手110、左自由端111、右自由端112、支架120、前壳体210、第一紧固件接收部211、支撑件212、第二紧固件接收部213、托架214、基板接收部216、开口217、第一容纳空间218、第二容纳空间219、第一把手容纳凹口2101、第一前壳体卡接部2102、第二把手容纳凹口2103、第二前壳体卡接部2104、第一支架容纳凹口2105、前平板部2106、第三前壳体卡接部2108、第一导向部2111、第二导向部2112、后壳体220、第二紧固件通孔223、第三把手容纳凹口2201、第一后壳体卡接部2202、第四把手容纳凹口2203、第二后壳体卡接部2204、第二支架容纳凹口2205、后平板部2206、第三后壳体卡接部2208、基板310、抵靠件410、卡脚411、肋412、第一紧固件501、第二紧固件503。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2.该理解的是,虽然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上”、“下”、“前”、“后”等描述本实用新型中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这些术语是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性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
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
33.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示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34.为了阐释的目的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可通过附图中没有具体示出的其他方式来实现。
35.如图1

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车架和承载组件10。承载组件10用于承载二维码。车架包括大致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把手110,以及大致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支架120。支架120的上部连接至把手110的中部。把手110具有位于左端的左自由端111和位于右端的右自由端112。作为一个示例,把手110和支架120可以一体成型。承载组件10与车架相连接。用户可以通过使用移动设备扫描承载组件10上的二维码(未示出)来对车辆进行解锁。
36.如图2所示,承载组件10包括前壳体210、后壳体220、基板310、抵靠件410和紧固件。其中,基板310用于承载二维码。抵靠件410用于将基板310抵靠在前壳体210上。基板310和抵靠件410均设置在前壳体210和后壳体220围合形成的壳体容腔中。前壳体210设置在车架的前侧,后壳体220设置在车架的后侧。前壳体210和后壳体220通过卡接结构连接在一起,并通过紧固件与车架紧固地相连接。
37.如图2

3所示,前壳体210包括前平板部2106和沿前平板部2106的边缘延伸的延伸部。具体来说,前平板部2106大致沿平面延伸。延伸部包括依次连接并围合的上延伸部、左延伸部、下延伸部和右延伸部。上延伸部从前平板部2106的上边缘向后向上延伸形成。左延伸部和右延伸部分别从前平板部2106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向后向两侧延伸形成。左延伸部和右延伸部上分别设有第一把手容纳凹口2101和第二把手容纳凹口2103,用于容纳把手110。下延伸部从前平板部2106的下边缘向下向后延伸形成。下延伸部的底部设有第一支架容纳凹口2105(参见图4),用于容纳支架120。下延伸部的相对两侧的后侧边缘上还设有第一前壳体卡接部2102和第二前壳体卡接部2104,用于分别与设置在后壳体220上的第一后壳体卡接部2202和第二后壳体卡接部(未示出)相配合,从而使得前壳体210和后壳体220通过卡接结构相连接。上延伸部的顶部边缘上设有第三前壳体卡接部2108(参见图4),用于与设置在后壳体220上的第三后壳体卡接部2208相配合,从而使得前壳体210和后壳体220通过卡接结构连接在一起。
38.如图2

3所示,前壳体210的前平板部2106上还设有基板接收部216。基板接收部216从前壳体210的后表面朝向前壳体210的前表面的方向凹陷而成,并且不贯穿前壳体210。基板接收部216的尺寸和形状与基板310的尺寸和形状基本相同,使得基板310能够被接收在基板接收部216中。基板接收部216中设有贯穿前平板部2106的开口217。开口217的尺寸小于基板310的尺寸,并且大于或等于设置在基板310上的二维码的尺寸。其位置被设置成使得当基板310被接收在基板接收部216中时,开口217与基板310的前表面上的二维码对准,使得用户在面向前壳体210的前表面时,能够看到二维码。
39.下面参考图4

5来介绍前壳体210的内侧(即,后侧)的结构细节。其中,图4是前壳体210的后视图。图5是前壳体210沿图4中a

a线的剖面图。为了表述简洁,有关壳体210的内
侧(即,后侧)的具体结构中将以图4

5所示的方位进行描述。换句话说,在以下参考图4

5的描述中,“右”代表了图1

2中所示的把手110的左自由端111所在的方向,“左”代表了图1

2中所示的把手110的右自由端112所在的方向,“前”代表了图1

2中所示的后壳体220所在的方向,并且“后”代表了图1

2中所示的前壳体210所在的方向。
40.如图4

5所示,前壳体210的后表面上设有第一紧固件接收部211和第二紧固件接收部213。第一紧固件接收部211和第二紧固件接收部213分别设置基板接收部216的左右两侧,并且其高度大致位于基板接收部216的中部。第一紧固件接收部211和第二紧固件接收部213分别用于接收第一紧固件501和第二紧固件503,并与设置在后壳体220上的第一紧固件通孔(未示出)和第二紧固件通孔223相配合,从而将前壳体210和后壳体220相连接。作为一个示例,第一紧固件501和第二紧固件503为螺丝,第一紧固件接收部211和第二紧固件接收部213中容纳有能够与第一紧固件501和第二紧固件503相匹配的螺母。
41.此外,第一紧固件接收部211和第二紧固件接收部213上分别设有第一导向部2111和第二导向部2112。第一导向部2111从第一紧固件接收部211的侧部向右延伸形成。第二导向部2112从第二紧固件接收部213的侧部向左延伸形成。第一导向部2111和第二导向部2112与前壳体210的后表面之间具有导向容纳空间,用于容纳抵靠件410。
42.如图4

5所示,前壳体210的后表面(即,内表面)上设有支撑件212。支撑件212从前壳体210的后表面向前延伸后向右延伸形成。换句话说,支撑件212具有l形的截面形状。支撑件212与前壳体210的后表面之间形成第一容纳空间218,用于容纳抵靠件410。支撑件212还能够与抵靠件410上的卡脚411相配合,以使得抵靠件410与前壳体210相连接。
43.如图4

5所示,前壳体210的后表面上还设有托架214。托架214的的形状和大小与支撑件212的形状和大小相同,并且其关于基板接收部216对称设置。具体来说,托架214与支撑件212分别设置在基板接收部216的左右两侧。托架214从前壳体210的后表面向前延伸后向左延伸形成。换句话说,托架214具有l形的截面形状。托架214与前壳体210的后表面之间形成第二容纳空间219,用于容纳抵靠件410。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在沿前壳体210的前平板部2106的厚度方向上,导向容纳空间、第一容纳空间218和第二容纳空间219具有相同的尺寸,其均与抵靠件410的厚度相匹配。应当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托架214的形状和大小与支撑件212的形状和大小可以不同,只要托架214能够容纳抵靠件410即可。此外,应当可以理解的是,托架214可以设置在基板接收部216的侧部的任意位置处而并不一定需要与支撑件212对称。
44.如图2所示,后壳体220包括后平板部2206和沿后平板部2206的边缘延伸的延伸部。后平板部2206大致沿平面延伸。延伸部包括依次连接并围合的上延伸部、左延伸部、下延伸部和右延伸部。上延伸部从后平板部2206的上边缘向前向上延伸形成。左延伸部和右延伸部分别从后平板部2206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向前向两侧延伸形成。左延伸部和右延伸部上分别设有第三把手容纳凹口2201和第四把手容纳凹口2203,用于与前壳体210上的第一把手容纳凹口2101和第二把手容纳凹口2103相配合,以容纳把手110。下延伸部从后平板部2206的下边缘向下向后延伸形成。下延伸部的底部设有第二支架容纳凹口2205,用于与前壳体210上的第一支架容纳凹口2105相配合,以容纳支架120。下延伸部的相对两侧的后侧边缘上还设有第一后壳体卡接部2202和第二后壳体卡接部(未示出),分别用于与前壳体210上的第一前壳体卡接部2102和第二前壳体卡接部2104相配合,以形成卡接结构,从而使
得前壳体210和后壳体220相连接。
45.需要说明的是,卡接结构可以为任意形式的公知的具体结构。例如,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前壳体卡接部2102和第二前壳体卡接部2104上设有凹部,第一后壳体卡接部2202和第二后壳体卡接部上设有凸部,第一前壳体卡接部2102、第二前壳体卡接部2104、第一后壳体卡接部2202和第二后壳体卡接部均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以使得第一后壳体卡接部2202和第二后壳体卡接部上凸部能够分别容纳在第一前壳体卡接部2102和第二前壳体卡接部2104上的凹部中。
46.此外,后壳体220上还设有第一紧固件通孔(未示出)和第二紧固件通孔223,用于与前壳体210上的第一紧固件接收部211和第二紧固件接收部213相配合,以接收第一紧固件501和第二紧固件503。
47.如图6所示,基板310基本上是矩形的薄片,其前表面上设有二维码。基板310的尺寸能够与前壳体210上的基板接收部216的尺寸相匹配,以使得基板310能够容纳在基板接收部216中。基板310的尺寸大于前壳体210上的开口217的尺寸,以使得当基板310装配到位时能够保持在基板接收部216中,并且用户在面向前壳体210的前表面时,能够看到基板310上的二维码。
48.如图7

8所示,抵靠件410基本上为矩形的薄片。抵靠件410包括相连接的抵靠件主体和卡脚411。卡脚411用于与支撑件212相配合,从而将抵靠件410连接至前壳体210。具体来说,抵靠件主体的前表面上设有数条肋412。当抵靠件410和基板310在前壳体210上装配到位时,抵靠件410的前表面上的数条肋412能够抵住基板310,以阻碍基板310的移动。卡脚411的一端与抵靠件主体相连,另一端为自由端且与抵靠件主体间隔开一定距离。由于卡脚411的自由端与抵靠件主体间隔开一定距离,因此卡脚411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换句话说,当卡脚411受到朝向抵靠件主体的外力时,卡脚411可朝向抵靠件主体偏转,并且在不受到外力时,卡脚411可以回复到其自由端与抵靠件主体间隔开一定距离的位置。此外,卡脚411的自由端与远离卡脚411的抵靠件主体的边缘之间的距离被配置为大于第一容纳空间218的边缘与第二容纳空间219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作为一个示例,抵靠件410由塑料制成。
49.下文将参照图9

10来说明承载组件与车架的安装过程。
50.首先,操作者将带有二维码的基板310放置基板接收部216中,并且使二维码与开口217对准。随后,操作者沿平行于前壳体210的前平板部2106的方向从下至上移动抵靠件410,使得抵靠件410依次经过支撑件212与前壳体210的后表面之间形成的第一容纳空间218、托架214与前壳体210的后表面之间形成的第二容纳空间219以及第一导向部2111和第二导向部2112与前壳体210的后表面之间形成的导向容纳空间。在抵靠件410从下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卡脚411会接触支撑件212。由于卡脚411的自由端与远离卡脚411的抵靠件主体的边缘之间的距离被配置为大于第一容纳空间218的边缘与第二容纳空间219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因此支撑件212会对卡脚411产生压力。该压力使得卡脚411朝向抵靠件410的抵靠件主体偏转。当卡脚411发生形变后,并且当卡脚411的自由端与远离卡脚411的抵靠件主体的边缘之间的距离被配置为等于第一容纳空间218的边缘与第二容纳空间219的边缘之间的距离时,操作者能够继续向上推动抵靠件410向上运动,直到卡脚411经过支撑件212。如图10所示,当卡脚411完全经过支撑件212时,支撑件212不再受到支撑件212对其产生的压力而远离抵靠件410的抵靠件主体偏转,并且卡脚411的自由端抵靠在支撑件212的上方。由
此,抵靠件410通过卡脚411连接至前壳体210并保持在位。通过支撑件212与抵靠件410的配合,基板310被夹持在抵靠件410与前壳体210之间。随后,操作者将前壳体210放置在车架的前侧,使得前壳体210的第一把手容纳凹口2101和第二把手容纳凹口2103接收把手110,并且使得前壳体210的第一支架容纳凹口2105接收支架120。然后,操作者将后壳体220放置的车架的后侧,并使得后壳体220的第三把手容纳凹口2201和第四把手容纳凹口2203接收把手110,后壳体220的第二支架容纳凹口2205接收支架120。接着,操作者将前壳体210的第一前壳体卡接部2102、第二前壳体卡接部2104、第三前壳体卡接部2108分别与后壳体220的第一后壳体卡接部2202、第二后壳体卡接部2204、第三后壳体卡接部2208卡接,以将前壳体210与后壳体220相连接。最后,操作者将第一紧固件501从后壳体220的后侧经过第一紧固件通孔并与第一紧固件接收部211相配合、将第二紧固件503从后壳体220的后侧经过第二紧固件通孔223并与第二紧固件接收部213相配合。由此,前壳体210和后壳体220彼此紧固地连接,并且紧固地安装到车架。
51.需要说明的是,当前壳体210和后壳体220连接至车架后,前壳体210的前平板部2106相对于地面倾斜设置。因此在重力的作用下,抵靠件410的卡脚411能够支撑在支撑件212的上部,从而防止抵靠件410相对于前壳体210向下运动。此外,也正是由于前壳体210的前平板部2106相对于地面倾斜设置,因此即使抵靠件410的上部不设置限位结构,抵靠件410也能够抵靠基板310,并将其保持在位。
52.此外,当需要更换基板,或者更换基板上的二维码时,操作者可以松开第一紧固件501和第二紧固件503,并挤压卡脚411以使得卡脚411朝向抵靠件主体偏转。当卡脚411的自由端与远离卡脚411的抵靠件主体的边缘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容纳空间218的边缘与第二容纳空间219的边缘之间的距离时,也就是说,当抵靠件410的向下移动不再受阻时,操作者可以向下移动抵靠件410,使得抵靠件410不再与前壳体210相连接。随后,操作者可以从基板接收部216中移除基板310,并将新的基板310放到基板接收部216中。最后,操作者可在再次将抵靠件410安装在位后,将前壳体210和后壳体220彼此紧固地连接并且将其紧固地安装到车架。
53.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本实用新型中,基板310和抵靠件410大致为矩形形状,基板接收部216的尺寸和形状与基板310的基本相同,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基板310和抵靠件410还可以具有其他形状,例如,多边形等。基板接收部216还可以具有与基板310不同的形状,基板接收部216的尺寸大于基板310的尺寸即可。
54.此外,虽然在本实用新型中,基板接收部216从前壳体210的后表面朝向前壳体210的前表面的方向凹陷而成,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也可以不设置基板接收部216,基板310可以由抵靠件410抵靠在前壳体210上,从而保持在位。
55.进一步地,虽然在本实用新型中,基板接收部216中设有开口,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基板接收部216可替代地具有透明壳体,该透明壳体被设置为与基板310的前表面上的二维码对准,使得用户在面向前壳体210的前表面时,能够透过该透明壳体看到二维码。
56.更进一步地,虽然在本实用新型中,支撑件212和托架214具有l形的截面形状,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支撑件212和托架214还可以具有其他截面形状,只要能够容纳抵靠件410即可。
57.本实用新型的承载组件至少包括以下优点:
58.第一、本实用新型的承载组件能够使得包括二维码的基板简单、方便地安装在共享车辆的壳体上。具体地说,将基板安装到前壳体可以仅通过将基板放置在前壳体的基板接收部中,并将抵靠件插入前壳体中的容纳空间中来实现。该过程不需要使用辅助的工具和材料,因此简单、方便。
59.第二、本实用新型的承载组件能够使得包括二维码的基板稳固地安装在共享车辆的壳体上而不容易脱落。具体地说,抵靠件和前壳体相互配合,使得基板被牢固地夹持在抵靠件和前壳体之间,从而使得基板不易脱落。
60.第三、本实用新型的承载组件能够使得包括二维码的基板简单、方便地从共享单车的壳体上移除,以便于安装新的基板。具体地说,在现有技术中,二维码被设置在基板上,基板通过铆钉与车架相连接,铆钉的拆除操作复杂,并且不能再次利用。而在本实用新型中,前壳体和后壳体可通过紧固件与车架连接,也可通过移除紧固件来将前壳体和后壳体拆开,因此前壳体和后壳体的安装和拆开方式简单。并且,操作者通过按压抵靠件就能够将抵靠件从前壳体中的容纳空间中移出,并随后将基板从前壳体的基板接收部中取出即可更换基板或基板上的二维码。该更换过程不需要使用辅助的工具,或仅需要简单的工具,因此简单、方便。
61.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