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车桩组件及车桩组件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09-22 22:0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组件 系统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桩领域和车桩组件系统领域。


背景技术:

2.车桩组件系统包括母桩和数个车桩组件。母桩为数个车桩组件提供电力,并且与数个车桩组件通信连接。在现有技术中,母桩上设有多个线组,每个线组包括供电线和信号线。母桩上的线组个数根据车桩组件的数量确定。这样的车桩组件系统结构复杂,线组数量多,并且母桩上需要容纳多个线组的出线口。
3.因此,现有的车桩组件系统仍需改进以使其结构简单,线组数量少。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于解决上述问题,因而提供了一种车桩组件,其包括壳体、第一支撑管、过线管、控制器、第一线组和第二线组。所述壳体限定容腔。第一支撑管用于支撑所述壳体,所述第一支撑管具有第一支撑管中空部。所述过线管具有过线管中空部,所述第一支撑管中空部与所述过线管中空部相连通。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容腔中。所述第一线组容纳在所述第一支撑管中空部和所述过线管中空部中,并且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所述第二线组容纳在所述第一支撑管中空部和所述过线管中空部中,并且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
5.进一步地,所述过线管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撑管的两侧。其中,所述第一段限定所述过线管中空部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二段限定所述过线管中空部的第二开口。其中,所述第一线组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所述第一段中,并且所述第二线组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所述第二段中。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线组包括第一供电线和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二线组包括第二供电线和第二信号线。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管为直管。
8.进一步地,车桩组件还包括底座以及第二支撑管,第二支撑管用于支撑所述壳体。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管的一端与所述底座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支撑管的一端与所述底座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相连接。
9.进一步地,车桩组件还包括车锁,车锁设置在所述容腔中,并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壳体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容腔相连通。其中,所述车锁能够通过所述开口接收车辆的锁片。
10.进一步地,车桩组件还包括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且与所述过线管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相距预定距离布置。
1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桩组件系统,其包括母桩以及上述车桩组件。所述母桩与所述车桩组件通过所述第一线组相连接。
1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桩组件系统,其包括母桩以及至少两个上述车桩组件。其中,所述至少两个车桩组件和所述母桩串联连接。
13.进一步地,离所述母桩最近的车桩组件通过其自身的第一线组与所述母桩相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车桩组件中,距离所述母桩较近的车桩组件通过其自身的第二线组与距离所述母桩较远的车桩组件的第一线组相连接。
14.本实用新型的车桩组件结构简单、线组数量少、连接关系灵活。本实用新型的车桩组件系统具有拆卸便捷、更换组件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车桩组件系统的立体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车桩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车桩组件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相邻的两个车桩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19.附图标号说明:车桩组件10、壳体11、上壳体111、下壳体112、开口113、车锁13、控制器14、交互装置15、第一支撑管16、第一支撑管中空部161、第二支撑管17、底座18、第一限位件21、第二限位件22、过线管23、过线管中空部230、第一开口231、第二开口232、第一段233、第二段234、连接管24、控制器接头31、第一线组33、第一接头34、第二线组35、第二接头36、母桩40。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1.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示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22.为了阐释的目的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可通过附图中没有具体示出的其他方式来实现。
23.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车桩组件系统包括车桩组件10和母桩40。母桩40包括母桩电池模块(未示出)和母桩控制模块(未示出)。母桩电池模块用于为母桩控制模块和车桩组件10提供电能。母桩控制模块用于与车桩组件10通讯连接。
24.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车桩组件10包括底座18、第一支撑管16、第二支撑管17、壳体11、控制器14、车锁13和交互装置15。壳体11通过第一支撑管16和第二支撑管17支撑在底座18上。控制器14和车锁13容纳在壳体11限定的容腔中。交互装置15设置在壳体11上。具体来说,壳体11包括上壳体111和下壳体112。上壳体111和下壳体112盖合在一起限定容腔。底座18大致为一块平板。第一支撑管16和第二支撑管17为直管。第一支撑管16倾斜于底座
18所在的平面设置。其一端与底座18相连接,另一端与下壳体112相连接。第二支撑管17大致垂直于底座18所在的平面设置。其一端与底座18相连接,另一端与下壳体112相连接。
25.如图2所示,上壳体111上设有开口113。开口113与壳体11的容腔相连通。车辆上的锁片(未示出)能够通过开口113插入壳体11的容腔中,从而与容腔中的车锁13相配合,以使得车锁13能够锁定或解锁车辆。车锁13可以为公知的任何锁具。车锁13和交互装置15均与控制器14通信连接。作为一个示例,交互装置15为显示屏,以显示车辆的锁定/解锁状态。
26.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车桩组件10还包括过线管23。过线管23大致平行与底座18所在的平面设置,并且过线管23与底座18相距一段距离。过线管23为中空管,其具有过线管中空部230,并沿左右方向延伸形成。第一支撑管16也为中空管,其具有第一支撑管中空部161。过线管23横向换船第一支撑管16布置,并且过线管中空部230与第一支撑管中空部161相连通。过线管23位于第一支撑管16左侧的部分称为第一段233,位于第一支撑管16右侧的部分称为第二段234。第一段233具有位于左侧的第一开口231,第二段234具有位于右侧的第二开口232。
27.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车桩组件10还包括第一线组33、第二线组35、控制器接头31、第一接头34和第二接头36。第一线组33包括第一供电线和第一信号线。第二线组35包括第二供电线和第二信号线。第一线组33的一端与第一接头34相连接。第一线组33的另一端与控制器接头31相连接。第二线组35的一端与第二接头36相连接。第二线组35的另一端与控制器接头31相连接。控制器接头31与控制器14相连接。这样,控制器14能够通过第一线组33和第二线组35与其他部件电力连接并且信号连接。第一线组33和第二线组35的一部分(即,上半部分)容纳在第一支撑管中空部161中。第一线组33的一部分(即,下半部分)容纳在第一段233的过线管中空部230中。第二线组35的一部分(即,下半部分)容纳在第二段234的过线管中空部230中。作为一个示例,第一线组33和第二线组35的长度被设置为足够长,以使得第一接头34和第二接头36能够分别从第一开口231和第二开口232伸出过线管23。
28.图3为母桩40与五个车桩组件10相连接的示意图。从图3中可以看出,五个车桩组件10与母桩40串联连接。为了使得描述简洁,图3中的五个车桩组件10按照距离母桩40的距离分别标注“a”、“b”、“c”、“d”和“e”。以下称为车桩组件a、车桩组件b、车桩组件c、车桩组件d和车桩组件e。具体来说,距离母桩较近的车桩组件a通过其自身的第一线组33和第一接头34与母桩40相连接,从而使得车桩组件a的控制器14能够与母桩40中的母桩控制模块(未示出)通信连接,并且使得车桩组件a的控制器14能够与母桩电池模块(未示出)电力连接。由此,母桩40能够为距离母桩40最近的车桩组件a提供电力,并且与其通信连接。车桩组件a的第二接头36和车桩组件b的第一接头34相连接,以使得车桩组件b能够通过其自身的第一线组33以及车桩组件a与母桩40中的母桩控制模块(未示出)通信连接,并且使得车桩组件a的控制器14能够与母桩电池模块(未示出)电力连接。由此,母桩40能够为距离母桩40第二近的车桩组件b提供电力,并且与其通信连接。类似地,母桩40也能够为车桩组件c、车桩组件d和车桩组件e提供电力,并且与其通信连接。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距离母桩40最远的车桩组件e的第二接头36没有与任何部件相连接,但车桩组件e依然能够通过其自身的第一线组33以及车桩组件a

d与母桩40中的母桩控制模块(未示出)通信连接,并且与母桩电池模块(未示出)电力连接。
29.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实用新型中示出了五个车桩组件10,但任意数量的车桩组
件10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30.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当多个车桩组件10与母桩40相连接时,其为串联连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理解,距离母桩40最近的车桩组件10通过其自身的第一线组33与桩40相连接,并且对于相邻的两个车桩组件10中,离母桩40较近的车桩组件10通过其自身的第二线组35与离母桩40较远的车桩组件10的第一线组33相连接。由此,母桩40能够与多个车桩组件10通信连接,并且为其提供电力。
31.此外,为了保护两个相邻的车桩组件10的连接部分(即,第一线组33、第二线组35、第一接头34和第二接头36),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车桩组件10还包括连接管24。连接管24为中空管,并且其内径稍大于过线管23的外径,以使得连接管24能够套设在过线管23的外部。下面将结合图4来介绍连接相邻布置的车桩组件a和车桩组件b的具体操作:
32.如图4所示,对于相邻布置的车桩组件a和车桩组件b来说,车桩组件a的过线管23左侧的第二开口232与车桩组件b的过线管23的右侧的第一开口231相距一段距离布置,并且该距离小于过线管23的长度。由此,车桩组件a和车桩组件b之间能够具有足够的空间以供操作者进行连接操作。在将车桩组件a的第二接头36与车桩组件b的第一接头34相连接前,操作者先将连接管24套设在车桩组件a的过线管23上,随后操作者将车桩组件a的第二接头36与车桩组件b的第一接头34相连接。最后,操作者移动过线管23,以使得过线管23能够盖住车桩组件a和车桩组件b之间的连接部分。
33.由此,相邻的两个车桩组件10之间的连接部分能够得到较好的保护。
34.虽然本实用新型中示出的五个车桩组件10呈一列排布,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任意数量的车桩组件10可以根据设置的位置(例如,需要绕开树木)来布置。例如,过线管23可以为弯曲的,以绕过障碍物等。
35.此外,为了有助于车辆的骑行者将车辆的锁片与壳体11上的开口113对齐,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车桩组件10还包括第一限位件21和第二限位件22。第一限位件21和第二限位件22大致垂直于过线管23布置,并且相距预定距离设置,以使得车辆能够容纳在第一限位件21和第二限位件22之间。具体来说,第一限位件21和第二限位件22都为弯管,其一端与底座18相连接,另一端与过线管23相连接。
36.对于本实用新型的车桩组件10来说,其具有结构简单、线组数量少、连接关系灵活的优点。具体地,第一支撑管16设置为直管能够减少容纳在其中的第一线组33和第二线组35的弯头数量,以保证第一线组33和第二线组35的可靠性,并且使得车桩组件10的结构简单。其次,通过设置第一线组33和第二线组35,车桩组件10不仅能够与母桩40相连接,其还能够与其他车桩组件10相连接,以提供了车桩组件10通过不同来源获得电力传输或通信连接的可能。
37.对于本实用新型的车桩组件系统来说,其具有拆卸便捷、更换组件成本低的优点。具体地,在传统的车桩组件系统中,如果母桩连接多个车桩组件,当其中一个车桩组件损坏时,操作员首先需要在众多的与母桩连接的线组中找到该线组,并且拆除该线组。当该损坏的车桩组件距离母桩较远时,线组长度较长,需要拉扯,在此过程中可能给损坏其他的车桩组件的线组。而在本技术的车桩组件系统中,当其中一个车桩组件损坏时,操作员只需将其两端的第一接头34和第二接头36与其两侧的车桩组件10或母桩40断开,替换上新的车桩组件10后再将其第一接头34和第二接头36与其两侧的车桩组件10或母桩40连接即可。
38.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