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双扭杆翻转机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1-09-18 01:4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车辆 翻转 机构 双扭杆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扭杆翻转机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2.对于平头卡车而言,发动机一般布置在驾驶室的下部,车辆在维修的时候,需要将驾驶室翻转起来,以对发动机进行维修保养。由于卡车的驾驶室较重,因此需要借助液压机构或扭杆翻转机构对驾驶室进行翻转。
3.现有技术中,驾驶室的扭杆翻转机构一般分为单扭杆翻转机构和双扭杆翻转机构。其中,传统单扭杆翻转机构,扭杆的一端固定在车辆及驾驶室的翻转机构的左侧,扭杆的另一端固定在翻转机构的右侧,驾驶室翻转中心与扭杆旋转中心重合设置,通过扭杆产生扭矩来辅助驾驶室翻转。传统双扭杆翻转机构的两根扭杆前后布置,两根扭杆的左右端分别与摇臂和固定座相连。摇臂一端与扭杆固连,摇臂另一端支撑在驾驶室纵梁下部,通过两根扭杆同时产生扭矩来辅助驾驶室翻转。
4.然而,单扭杆翻转机构在使用的过程中,驾驶室左右受力不均,造成驾驶室容易发生偏斜现象。而双扭杆翻转机构的驾驶室翻转中心与扭杆旋转中心不重合,因此摇臂与驾驶室纵梁之间会产生相对位移,摇臂与驾驶室纵梁之间容易因为摩擦产生磨损及异响。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双扭杆翻转机构及车辆,以解决摇臂与驾驶室纵梁之间容易因为摩擦产生磨损及异响的问题。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7.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双扭杆翻转机构,包括:轴管旋转总成、第一扭杆、第二扭杆和限位板总成;其中,
8.所述轴管旋转总成包括轴管,所述轴管的第一端内套设有所述第一扭杆,所述轴管的第二端内套设有所述第二扭杆,所述轴管、所述第一扭杆、所述第二扭杆同轴设置,所述第一扭杆和所述第二扭杆相对于所述轴管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中心面对称设置;
9.所述限位板总成包括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扭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扭杆的第二端与所述轴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扭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扭杆的第二端与所述轴管固定连接;
10.所述轴管旋转总成相对于所述限位板总成可旋转地设置。
11.进一步地,所述轴管的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缺口,所述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穿入所述缺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扭杆、所述第二扭杆固定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板总成还包括支座,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分别与所述支座固定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支座上设置有导向面,所述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上分别设置有沿所述导向面滑动的凸起。
14.进一步地,所述导向面为圆弧面,所述凸起为与所述圆弧面匹配的圆弧形凸起。
15.进一步地,所述导向面有两个,两个所述导向面对称设置在所述支座的两侧,其中一个所述导向面与所述第一限位板的凸起对应,另一个所述导向面与所述第二限位板的凸起对应。
16.进一步地,所述支座有两个,每个所述支座上设置有一个所述导向面,其中一个所述支座的导向面与所述第一限位板的凸起对应,另一个所述支座的导向面与所述第二限位板的凸起对应。
17.进一步地,还包括多个花键和多个紧固件;其中,
18.所述第一扭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板通过所述花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扭杆的第二端与所述轴管通过所述花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扭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板通过所述花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扭杆的第二端与所述轴管通过所述花键固定连接;
19.所述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分别通过所述紧固件与所述支座固定连接。
20.进一步地,所述轴管旋转总成还包括两个支撑臂和两个旋转座,两个所述支撑臂固定在所述轴管上,所述轴管可转动套设在两个所述旋转座上。
21.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驾驶室、车身和上述的双扭杆翻转机构;其中,
22.所述双扭杆翻转机构的轴管旋转总成与所述驾驶室固定连接,所述双扭杆翻转机构的限位板总成与所述车身固定连接。
2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上述的双扭杆翻转机构,所述双扭杆翻转机构通过轴管旋转总成相对于所述限位板总成可旋转地设置,可以带动轴管旋转,轴管的第一端内套设有第一扭杆,轴管的第二端内套设有第二扭杆,轴管在旋转的过程中,会带动第一扭杆的第二端、第二扭杆的第二端旋转,由于第一扭杆的第一端固定在第一限位板上,第二扭杆的第一端固定在第二限位板上,第一扭杆和第二扭杆在旋转过程中同时会积蓄扭矩,当轴管旋转总成与驾驶室连接的时候,在翻转驾驶室的时候,轴管会随同一起旋转,并且带动第一扭杆和第二扭杆同时积蓄扭矩,在驾驶室翻转回时,上述积蓄的扭矩可以为驾驶室提供翻转力,以帮助驾驶室翻转。由于所述第一扭杆和所述第二扭杆相对于所述轴管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中心面对称设置,第一扭杆和第二扭杆在旋转的过程中,可以保持驾驶室左右受力均匀,避免了驾驶室发生偏斜的现象。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扭杆翻转机构中,所述轴管、所述第一扭杆、所述第二扭杆同轴设置,使得驾驶室的翻转中心与第一扭杆和第二扭杆的旋转中心重合,避免了旋转过程中的磨损及异响。第一扭杆、第二扭杆分别与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固定连接,避免了只有一个限位板连接两个扭杆导致的无法对正的问题,安装更容易。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双扭杆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双扭杆翻转机构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27.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设置在轴管两端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支座与第一限位板的位置关系示意图一;
29.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支座与第一限位板的位置关系示意图二。
30.附图标记说明:
31.10

轴管旋转总成;101

轴管;102

支撑臂;103

旋转座;104

轴套;105

固定板;20

第一扭杆;30

第二扭杆;40

限位板总成;401

第一限位板,402

第二限位板;403

支座;404

导向面;405

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3.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34.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中,应理解,下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3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扭杆翻转机构,可以用于需要进行翻转的装置中,例如,卡车的驾驶室,在驾驶室翻转后需要回复时,双扭杆翻转机构可以提供翻转力,以便于驾驶室快速复位。
36.参照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双扭杆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双扭杆翻转机构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

图2所示,所述双扭杆翻转机构具体可以包括:轴管旋转总成10、第一扭杆20、第二扭杆30和限位板总成40;其中,所述轴管旋转总成10包括轴管101,所述轴管101的第一端内套设有所述第一扭杆20,所述轴管101的第二端内套设有所述第二扭杆30,所述轴管101、所述第一扭杆20、所述第二扭杆30同轴设置,所述轴管101旋转的时候,可以带动第一扭杆20和第二扭杆30旋转。所述第一扭杆20和所述第二扭杆30相对于所述轴管10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中心面对称设置,在轴管101带动第一扭杆20和第二扭杆30旋转的时候,可以保证轴管101两端的受力均匀,从而可以提高与轴管旋转总成10连接的驾驶室等翻转机构翻转过程中的稳定性。
3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板总成40包括第一限位板401和第二限位板402,所述第一扭杆2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板40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扭杆20的第二端与所述轴管101固定连接,所述轴管101在旋转的过程中,会带动第一扭杆20的第二端旋转,由于第一扭杆20的第一端固定在第一限位板401上,第一扭杆20在其第二端发生旋转的时候会
发生扭转,并积蓄扭矩,从而可以在驾驶室回复时,施加力矩。另外,所述第二扭杆3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板40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扭杆30的第二端与所述轴管101固定连接,所述轴管101在旋转的时候,会带动第二扭杆30的第二端旋转,由于第二扭杆30的第一端固定在第二限位板402上,第二扭杆30在其第二端发生旋转的时候会发生扭转,并积蓄扭矩,从而可以在驾驶室回复时,施加力矩。
38.其中,所述轴管旋转总成10相对于所述限位板总成40可旋转地设置,也就是说,轴管101可相对于第一限位板401和第二限位部402旋转,并且在旋转的过程中,可以带动第一扭杆20和第二扭杆30发生扭转,并积蓄扭矩,当轴管旋转总成10与驾驶室连接的时候,在翻转驾驶室的时候,轴管101会随同一起旋转,并且带动第一扭杆20和第二扭杆30同时积蓄扭矩,在驾驶室翻转回时,上述积蓄的扭矩可以为驾驶室提供翻转力,以帮助驾驶室回复。由于所述第一扭杆20和所述第二扭杆30相对于所述轴管10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中心面对称设置,第一扭杆20和第二扭杆30在旋转的过程中,可以保持驾驶室左右受力均匀,避免了驾驶室发生偏斜的现象。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扭杆翻转机构中,所述轴管101、所述第一扭杆20、所述第二扭杆30同轴设置,使得驾驶室的翻转中心与所述第一扭杆20和所述第二扭杆30的旋转中心重合,避免了旋转过程中的磨损及异响。第一扭杆20、第二扭杆30分别与第一限位板401、第二限位板402固定连接,避免了只有一个限位板连接两个扭杆导致的无法对正的问题,安装更容易。
39.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一扭杆20的第二端可以与所述轴管101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扭杆30的第二端可以与所述轴管101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从而使得第一限位板401和第二限位板402可以设置在轴管101的中心位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所述第一限位板401、所述第二限位板402分别与所述第一扭杆20、所述第二扭杆30连接,所述轴管10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缺口,所述第一限位板401、所述第二限位板402穿入所述缺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扭杆20、所述第二扭杆30固定连接,具体地,第一限位板401与第一扭杆20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二限位板402与第二扭杆30的第一端固定连接。
40.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增强轴管101的强度,防止轴管101由于长期反复旋转而在缺口处发生断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缺口处还设置有轴套104,轴套104套设在缺口的外侧,轴套104上同样设置有便于所述第一限位板401、所述第二限位板402穿过的过孔,过孔的位置与缺口的位置相对,过孔的尺寸和缺口的尺寸则可以根据实际的第一限位板401和第二限位板402的尺寸来确定。
4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也可以在轴管101的内部设置固定板,以使得所述第一扭杆20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扭杆30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从而可以直接将第一限位板401设置在轴管101的第一端,将第二限位板402设置在轴管101的第二端,从而可以避免在轴管101上开缺口,增强了轴管101的强度。参照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设置在轴管两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中,固定板10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固定板105设置在轴管101的中心位置处。
42.在实际应用中,固定板105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当固定板105的数量是一个的时候,第一扭杆20的第二端、第二扭杆30的第二端可以固定连接在该同一个固定板105的两侧;当固定板105的数量是两个的时候,两个固定板105分别与第一扭杆20的第二端、第二扭杆30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具体的固定板105的数量可以根据第一扭杆20和第二扭
杆30之间的间距来确定,当第一扭杆20和第二扭杆30相距较近时,可以只设置一个固定板105,当第一扭杆20和第二扭杆30相距较远时,可以设置两个固定板10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于固定板105的具体数量不做限定。
4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双扭杆翻转机构还可以包括:多个花键,所述第一扭杆2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板401通过所述花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扭杆20的第二端与所述轴管101通过所述花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扭杆3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板402通过所述花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扭杆30的第二端与所述轴管101通过所述花键固定连接;由于花键联接受力较为均匀,且花键上的槽一般较浅,齿根处应力集中较小,对强度的削弱较少;花键主要通过多个齿接触,总接触面积较大,因而可承受较大的载荷;有利于扭矩的传递。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根据设计要求的不同,上述的花键连接方式还可以通过其他的联动连接方式来实现。
4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扭杆20和第二扭杆30分别与第一限位板401、第二限位板402两个限位板通过花键连接,安装的过程中,不用考虑第一扭杆20和第二扭杆30的对正问题。避免了第一扭杆20和第二扭杆30两个扭杆与同一个限位板连接时,其中一个扭杆对正后,第二个扭杆很难与限位板上的花键齿对正的情况发生,使得安装更便利,提高了安装速度。
45.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第一扭杆20和第二扭杆30为具有适当弹性的结构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该结构件的弹性变形能力使其承受一定的载荷并存储能量,在载荷去除之后能够回复自然状态而不易出现永久变形。优选地,第一扭杆20和第二扭杆30由弹簧钢材料制成。
4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扭杆20和第二扭杆30的结构形式相同,且第一扭杆20和第二扭杆30的有效工作长度可以是圆形断面,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断面,其中,有效工作长度指的是发生扭转的部位的长度。
4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板总成40还包括支座403,所述第一限位板401和所述第二限位板402分别与所述支座403固定连接,所述支座403用于固定在车辆的车架上,从而可以将整个限位板总成40固定在车辆的车架上,相对于所述限位板总成40可旋转设置的所述轴管旋转总成10即可相对于车辆的车架旋转。
48.在实际应用中,支座403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当所述支座403为一个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限位板401和所述第二限位板402对称设置在支座403的两侧;当所述支座403为两个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限位板401与其中一个所述支座40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板402与另一个所述支座403固定连接。
4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板401和第二限位板402相互靠近,并设置在同一个支座403上面,从而可以缩小支座403的尺寸,节约成本,并且过孔的尺寸和缺口的尺寸也可以相应地减小,从而还可以增强轴管101的强度。
50.参照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支座与第一限位板的位置关系示意图一,参照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支座与第一限位板的位置关系示意图二,如图4

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支座403上设置有导向面404,所述第一限位板401上设置有沿所述导向面404滑动的凸起405,同样的,第二限位板402上也设置有沿所述导向面404滑动的凸起405,通过凸起405与导向面404的配合,可以使得第一限位板401、第二限
位板402沿着固定的轨迹旋转,从而在安装第一限位板401、第二限位板402的时候,可以避免第一限位板401、第二限位板402上的花键的轴线位置发生偏移,提高了第一扭杆20和第二扭杆30安装时的对中性,为安装提供便利。图4所示的是第一限位板401固定在支座403之前的位置,图5所示的是第一限位板401固定在支座403后的位置。
51.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在支座403与第一限位板401、第二限位板402安装时,第一限位板401、第二限位板402沿着第一扭杆20、第二扭杆30轴线旋转,所述导向面404为圆弧面,所述凸起405为与所述圆弧面匹配的圆弧形凸起。
52.在所述支座403为一个的情况下,所述导向面404有两个,两个所述导向面404对称设置在所述支座403的两侧,其中一个所述导向面404与所述第一限位板401的凸起405对应,另一个所述导向面404与所述第二限位板402的凸起405对应。
53.在所述支座403为两个的情况下,每个所述支座403上设置有一个所述导向面404,其中一个所述支座403的导向面404与所述第一限位板401的凸起405对应,另一个所述支座403的导向面404与所述第二限位板402的凸起405对应。
5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双扭杆翻转机构还包括多个紧固件,所述第一限位板401、所述第二限位板402分别通过所述紧固件与所述支座403固定连接,具体地,可以在所述第一限位板401、所述第二限位板402及所述支座403设置相应的安装孔,紧固件穿过安装孔以起到固定连接的作用。
5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轴管旋转总成10还包括两个支撑臂102和两个旋转座103,两个所述支撑臂102固定在所述轴管101上,用于与驾驶室固定连接,并带动轴管101随同驾驶室一起旋转;所述轴管101可转动套设在两个所述旋转座103上,旋转座103固定在车辆的车架上,以起到支撑轴管101的作用,并且确保轴管101绕轴线旋转,不会发生偏移。
5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提高轴管101在旋转过程中,轴管101两端的对称性,两个支撑臂102相对于所述轴管10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中心面对称设置,两个旋转座103相对于所述轴管10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中心面对称设置。
57.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支撑臂102与所述驾驶室相配合的工作面可以呈流线型,以增大支撑臂102与所述驾驶室的接触面积,提高支撑臂102与驾驶室连接的稳定性。
5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扭杆翻转机构包括以下优点:
5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所述轴管旋转总成相对于所述限位板总成可旋转地设置,轴管的第一端内套设有第一扭杆,轴管的第二端内套设有第二扭杆,轴管在旋转的过程中,会带动第一扭杆的第二端、第二扭杆的第二端旋转,由于第一扭杆的第一端固定在第一限位板上,第二扭杆的第一端固定在第二限位板上,第一扭杆和第二扭杆在旋转过程中同时会积蓄扭矩,当轴管旋转总成与驾驶室连接的时候,在翻转驾驶室的时候,轴管会随同一起旋转,并且带动第一扭杆和第二扭杆同时积蓄扭矩,在驾驶室翻转回时,上述积蓄的扭矩可以为驾驶室提供翻转力,以帮助驾驶室翻转。由于所述第一扭杆和所述第二扭杆相对于所述轴管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中心面对称设置,第一扭杆和第二扭杆在旋转的过程中,可以保持驾驶室左右受力均匀,避免了驾驶室发生偏斜的现象。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扭杆翻转机构中,所述轴管、所述第一扭杆、所述第二扭杆同轴设置,使得驾驶室的翻转中心与第一扭杆和第二扭杆的旋转中心重合,避免了旋转过程中的磨损及异响。第一扭杆、第二扭杆分别与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固定连接,避免了只有一个限位板连接两个扭杆
导致的无法对正的问题,安装更容易。
6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驾驶室、车身和上述的双扭杆翻转机构;其中,双扭杆翻转机构的具体结构形式和工作原理已经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6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双扭杆翻转机构的轴管旋转总成10与所述驾驶室固定连接,所述双扭杆翻转机构的限位板总成40与所述车身固定连接。驾驶室在旋转抬起的过程中,会带动轴管旋转总成10的轴管101旋转,轴管101旋转会带动第一扭杆20和第二扭杆30发生扭转,第一扭杆20和第二扭杆30在扭转的过程中会积蓄扭矩;在驾驶室翻转回复原位置的时候,第一扭杆20和第二扭杆30上积蓄的扭矩会提供翻转力,以帮助驾驶室翻转。
6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扭杆翻转机构,根据驾驶室的设计要求,也可以安装在其他类型的车辆或其他类型的交通工具或设备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6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包括以下优点:
6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的双扭杆翻转机构,所述双扭杆翻转机构通过轴管旋转总成相对于所述限位板总成可旋转地设置,可以带动轴管旋转,轴管的第一端内套设有第一扭杆,轴管的第二端内套设有第二扭杆,轴管在旋转的过程中,会带动第一扭杆的第二端、第二扭杆的第二端旋转,由于第一扭杆的第一端固定在第一限位板上,第二扭杆的第一端固定在第二限位板上,第一扭杆和第二扭杆在旋转过程中同时会积蓄扭矩,当轴管旋转总成与驾驶室连接的时候,在翻转驾驶室的时候,轴管会随同一起旋转,并且带动第一扭杆和第二扭杆同时积蓄扭矩,在驾驶室翻转回时,上述积蓄的扭矩可以为驾驶室提供翻转力,以帮助驾驶室翻转。由于所述第一扭杆和所述第二扭杆相对于所述轴管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中心面对称设置,第一扭杆和第二扭杆在旋转的过程中,可以保持驾驶室左右受力均匀,避免了驾驶室发生偏斜的现象。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扭杆翻转机构中,所述轴管、所述第一扭杆、所述第二扭杆同轴设置,使得驾驶室的翻转中心与第一扭杆和第二扭杆的旋转中心重合,避免了旋转过程中的磨损及异响。第一扭杆、第二扭杆分别与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固定连接,避免了只有一个限位板连接两个扭杆导致的无法对正的问题,安装更容易。
65.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66.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6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68.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69.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双扭杆翻转机构以及一种车辆,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