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乳液自动节能配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6:1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乳液 配制 装置 节能 聚合


1.本实用新型涉及乳液聚合乳液配制技术领域,是一种乳液自动节能配制装置。


背景技术:

2.乳液聚合是在用水或其他液体作介质的乳液中,按胶束机理或低聚物机理生成彼此孤立的乳胶粒,并在其中进行自由基加成聚合或离子加成聚合来生产高聚物的一种聚合方法。乳液聚合技术的开发起始于上世纪早期,上世纪20年代末期就已有和目前生产配方类似的乳液聚合方法的专利出现。上世纪30年代初,乳液聚合方法已见于工业生产。现在,乳液聚合过程对聚合物的生产具有越来越大的重要性,在许多聚合物如合成橡胶、合成塑料、合成树脂涂料、粘合剂、絮凝剂、抗冲击共聚物的生产中,乳液聚合已成为主要的方法之一。
3.随着乳液聚合理论的发展,乳液聚合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创新,在传统乳液聚合工艺的基础上,目前国内外已开发出核壳乳液聚合、无皂乳液聚合、有机

无机复合乳液聚合、基团转移聚合、互穿网络聚合和微乳液聚合等新的聚合工艺。新疆中泰化学阜康能源有限公司原有乳液聚合乳液配制工艺(如附图2 所示),釜顶冷凝器需要耗费冷却水,同时混合单体泵双泵运行,电耗校高,乳液称量槽、乳液称量泵和乳液进料泵任意一设备故障、或者检修时,都会影响生产,同时也增大了人员劳动强度。因此,新的装置优化和节能环保依然成为生产中研究的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乳液自动节能配制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通过将原设计中釜顶冷凝器去除、单体加入泵及引发剂加入泵均改进为单台泵运行,不仅实现了节能降耗,还使得乳液称量泵和乳液进料泵检修时方便切换。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乳液自动节能配制装置,包括混合单体罐、乳化剂罐、引发剂罐、乳液反应釜、乳液储罐和乳液称量槽,乳液反应釜顶部进水口固定连通有第一无离子水管线,混合单体罐顶部进水口与第一无离子水管线之间连通有第二无离子水管线,第二无离子水管线与乳液反应釜顶部进水口之间的第一无离子水管线与乳化剂罐顶部进水口之间连通有第三无离子水管线,第三无离子水管线与乳液反应釜顶部进水口之间的第一无离子水管线与引发剂罐顶部进水口之间连通有第四无离子水管线,第四无离子水管线与乳液反应釜顶部进水口之间的第一无离子水管线与乳液称量槽顶部进水口之间连通有第五无离子水管线,第五无离子水管线与乳液反应釜顶部进水口之间的第一无离子水管线上固定连通有氮气管线,乳液反应釜顶部出气口固定连通有抽真空管线,混合单体罐底部出料口与乳液反应釜顶部进料口之间固定连通有单体加入管线,乳化剂罐底部出料口与单体加入管线之间连通有乳化剂加入管线,引发剂罐底部出料口与乳液反应釜顶部进引发剂口之间连通有引发剂加入管线,乳液反应釜底部出料口与乳液储罐顶部进料口之间固定连通有乳液降槽管线,乳液降槽管线上固定连通有高压冲洗水管
线,乳液储罐底部出料口与乳液称量槽顶部进料口之间固定连通有乳液称量入料管线,乳液称量槽底部出料口固定连通有入釜管线。
6.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7.上述混合单体罐与乳化剂加入管线之间的单体加入管线与混合单体罐顶部入料口之间固定连通有单体回流管线,单体回流管线与混合单体罐之间的单体加入管线上固定安装有单体加入泵。
8.上述乳化剂加入管线上固定安装有乳化剂加入泵。
9.上述引发剂加入管线上固定安装有引发剂加入泵。
10.上述乳液反应釜外壁上设置有冷却水夹套,冷却水夹套上部出水口固定能够连通有循环水回水管线,冷却水夹套下部入水口固定能够连通有循环水上水管线,循环水上水管线上固定安装有循环水泵。
11.上述循环水泵与循环水上水管线进口之间的循环水上水管线与循环水回水管线之间固定连通有循环水连通管线,循环水泵与循环水连通管线之间的循环水上水管线上连通有蒸汽管线。
12.上述乳液称量入料管线上固定安装有乳液称量泵,入釜管线上固定安装有乳液进料泵。
13.上述乳液储罐与乳液称量泵之间的乳液称量入料管线和乳液称量槽与乳液进料泵之间的入釜管线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一并联管线,乳液称量泵与乳液称量槽之间的乳液称量入料管线和乳液称量槽与乳液进料泵之间的入釜管线之间连通有第二并联管线。
14.上述乳液储罐顶部设置有乳液过滤器,乳液降槽管线出口伸入乳液过滤器内。
15.上述混合单体罐、乳化剂罐、引发剂罐、乳液反应釜、乳液储罐和乳液称量槽内均设置有搅拌。
16.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通过将原设计中釜顶冷凝器去除、单体加入泵及引发剂加入泵均改进为单台泵运行,不仅实现了节能降耗,还使得乳液称量泵和乳液进料泵检修时方便切换,降低人员劳动强度,具有安全、省力、简便、高效的特点。
附图说明
17.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18.附图2为原有乳液聚合乳液配制工艺流程示意图。
19.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混合单体罐,2为乳化剂罐,3为引发剂罐,4为乳液反应釜,5为乳液储罐,6为乳液称量槽,7为单体加入泵,8为乳化剂加入泵,9为引发剂加入泵,10为抽真空管线, 11为循环水泵,12为乳液称量泵,13为乳液进料泵,14为第一无离子水管线,15为第二无离子水管线,16为第三无离子水管线,17为第四无离子水管线,18为第五无离子水管线,19为氮气管线,20为乳液过滤器,21为单体加入管线,22为乳化剂加入管线,23为引发剂加入管线,24为单体回流管线,25为乳液降槽管线,26为乳液称量入料管线,27为入釜管线,28为第一并联管线,29为第二并联管线,30为高压冲洗水管线,31为循环水上水管线,32为循环水回水管线,33为蒸汽管线。
具体实施方式
20.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21.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22.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3.如附图1所示,该乳液自动节能配制装置,包括混合单体罐1、乳化剂罐2、引发剂罐3、乳液反应釜4、乳液储罐5和乳液称量槽6,乳液反应釜4顶部进水口固定连通有第一无离子水管线14,混合单体罐1顶部进水口与第一无离子水管线14之间连通有第二无离子水管线15,第二无离子水管线15与乳液反应釜4顶部进水口之间的第一无离子水管线14与乳化剂罐2顶部进水口之间连通有第三无离子水管线16,第三无离子水管线16与乳液反应釜4顶部进水口之间的第一无离子水管线14与引发剂罐3顶部进水口之间连通有第四无离子水管线17,第四无离子水管线17与乳液反应釜4顶部进水口之间的第一无离子水管线14与乳液称量槽6顶部进水口之间连通有第五无离子水管线18,第五无离子水管线18与乳液反应釜4顶部进水口之间的第一无离子水管线14上固定连通有氮气管线19,乳液反应釜顶部出气口固定连通有抽真空管线10,混合单体罐1底部出料口与乳液反应釜4顶部进料口之间固定连通有单体加入管线21,乳化剂罐2底部出料口与单体加入管线21之间连通有乳化剂加入管线22,引发剂罐3底部出料口与乳液反应釜4顶部进引发剂口之间连通有引发剂加入管线23,乳液反应釜4底部出料口与乳液储罐5顶部进料口之间固定连通有乳液降槽管线25,乳液降槽管线25上固定连通有冲洗水管线30,乳液储罐5底部出料口与乳液称量槽6顶部进料口之间固定连通有乳液称量入料管线26,乳液称量槽6底部出料口固定连通有入釜管线27。
24.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原设计中釜顶冷凝器去除、单体加入泵7及引发剂加入泵9均改进为单台泵运行,不仅实现了节能降耗,还使得乳液称量泵12和乳液进料泵13检修时方便切换,降低人员劳动强度,当乳液称量泵12和乳液进料泵13任意一台设备故障或者检修时,生产可以正常运行,具有安全、省力、简便、高效的特点。
25.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乳液自动节能配制装置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26.如附图1所示,混合单体罐1与乳化剂加入管线22之间的单体加入管线21与混合单体罐1顶部入料口之间固定连通有单体回流管线24,单体回流管线24与混合单体罐1之间的单体加入管线21上固定安装有单体加入泵7。
27.如附图1所示,乳化剂加入管线22上固定安装有乳化剂加入泵8。
28.如附图1所示,引发剂加入管线23上固定安装有引发剂加入泵9。
29.如附图1所示,乳液反应釜4外壁上设置有冷却水夹套,冷却水夹套上部出水口固定能够连通有循环水回水管线32,冷却水夹套下部入水口固定能够连通有循环水上水管线31,循环水上水管线31上固定安装有循环水泵11。
30.如附图1所示,循环水泵11与循环水上水管线31进口之间的循环水上水管线31与循环水回水管线32之间固定连通有循环水连通管线,循环水泵11与循环水连通管线之间的循环水上水管线31上连通有蒸汽管线33。
31.根据需要,蒸汽管线33上可并联连通有蒸汽并联管线,便于及时调整乳液反应釜4
的釜温。
32.如附图1所示,乳液称量入料管线26上固定安装有乳液称量泵12,入釜管线27上固定安装有乳液进料泵13。
33.如附图1所示,乳液储罐5与乳液称量泵12之间的乳液称量入料管线26和乳液称量槽6与乳液进料泵13之间的入釜管线27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一并联管线28,乳液称量泵12与乳液称量槽6之间的乳液称量入料管线26和乳液称量槽6与乳液进料泵13之间的入釜管线27之间连通有第二并联管线29。
34.如附图1所示,乳液储罐5顶部设置有乳液过滤器20,乳液降槽管线25出口伸入乳液过滤器20内。
35.如附图1所示,混合单体罐1、乳化剂罐2、引发剂罐3、乳液反应釜4、乳液储罐5和乳液称量槽6内均设置有搅拌。
36.根据生产需要,可在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管线上加装本领域公知公用的流量计、压力表和阀门,便于操作控制。
37.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38.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使用过程:根据配方经第一无离子水管线14向乳液反应釜4内加入无离子水,启动乳液反应釜4的搅拌器,依次向乳液反应釜4内加入ph调节剂、一次乳化剂,接着按照配方量将单体及交联剂送入混合单体罐1内,启动混合单体罐1的搅拌器,使其充分混合;混合均匀后,启动单体加入泵7,向乳液反应釜4内加入一次混合单体,并加入一次引发剂,0.5小时至2小时后依次向乳液反应釜4内加入二次乳化剂和二次引发剂;再启动单体加入泵7,向乳液反应釜4内加二次混合单体;二次混合单体加完后,向乳液反应釜4内加入配方量的补加引发剂,继续进行反应1小时至2小时;反应结束后,启动抽真空系统,经抽真空管线10对乳液反应釜4抽真空,将残留丙烯酸正丁酯回收并启动循环水泵11将乳液釜温度冷却至30℃;乳液反应釜4温度降至目标值后,将乳液反应釜4内配置好的乳液经乳液降槽管线25降槽至乳液储罐5待用;经乳液过滤器20过滤后的乳液进入乳液储罐5内后,经乳液称量泵12加压后,由乳液称量入料管线26输送至乳液称量槽6内,称量后的乳液经乳液进料泵13加压后由入釜管线27输出。
39.当乳液称量泵12故障或者检修时,乳液储罐5内乳液可经第一并联管线经乳液进料泵13加压后由第二并联管线29直接送至乳液称量罐6内,再经乳液进料泵13由入釜管线27输出;
40.当和乳液进料泵13故障或者检修时,乳液称量罐6内乳液可经第一并联管线28由乳液称量泵12加压后由第二并联管线29直接送至入釜管线27输出。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