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镜头驱动机构及其载体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0:4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载体 光学 镜头 驱动 机构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镜头驱动机构及其载体。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今许多电子装置(例如智能型手机或数字相机)皆具有照相或录像的功能。这些电子装置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并朝着便利和轻薄化的设计方向进行发展,以提供使用者更多的选择。
3.一些具有照相或录像功能的电子装置设有一镜头驱动模块,以驱动一诸如镜头的光学组件移动,进而达到自动对焦(autofocus)和光学防手震(opticalimage stabilization,ois)的功能。光线可穿过前述光学组件在一感光组件上成像。
4.然而,目前的镜头驱动模块的载体容易与外壳和底座发生碰撞,造成载体、外壳和底座不同程度的损伤,碰撞产生的颗粒还会对成像效果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镜头驱动机构及其载体,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镜头驱动机构的载体,所述镜头驱动机构包括所述载体、壳体、上簧片、下簧片以及底座,所述上簧片将所述载体与所述壳体可活动连接,所述下簧片将所述载体与所述底座可活动连接,所述载体用于安装镜头并具有朝向所述壳体的载体上表面以及朝向所述底座的载体下表面,所述载体上表面设有多个上簧片连接部,所载体下表面设有多个下簧片连接部,所述载体上表面和所述载体下表面还设有弹性体,以防止所述载体上表面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直接接触以及防止所述载体下表面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直接接触。
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体设有弹性体安装孔,所述弹性体安装孔从所述载体上表面延伸至所述载体下表面并在所述载体上表面形成上开口以及在所述载体下表面形成下开口,所述弹性体设置于所述弹性体安装孔内并向上凸出于所述载体上表面和向下凸出于所述载体下表面。
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体安装孔的上开口设置于所述上簧片安装部并避开所述上簧片与所述载体上表面的接触位置。
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体安装孔的下开口设置于所述下簧片安装部并避开所述下簧片与所述载体下表面的接触位置。
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体的中部设有镜头安装孔,所述载体包括多个弹性体安装孔,多个所述弹性体安装孔环绕所述镜头安装孔均匀布置。
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簧片安装部从所述载体上表面凸出一定距离形成,相邻两个上簧片安装部之间形成下沉部,以及每一个所述上簧片安装部设有一个所述弹性体安装孔。
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体安装孔靠近所述上开口的位置形成有旁孔,所述旁孔与所述弹性体安装孔连通,所述弹性体设置于所述弹性体安装孔和所述旁孔内。
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旁孔具有圆弧形周部,所述弹性体的上端设有弧形凸出块,所述弧形凸出块布置于所述旁孔内。
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体通过注塑形成,以及所述弹性体在所述载体注塑形成之前形成并设置于所述载体注塑成型模具内,并在所述载体形成后固定于所述弹性体安装孔内。
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弹性体通过料带定位,所述载体成型后所述料带的一部分保留在所述载体内。
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体由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制成。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镜头驱动机构,所述镜头驱动机构包括外壳、上述载体、底座、上簧片、下簧片以及磁石组,所述磁石组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或外壳上,所述载体设有与所述磁石组对应的线圈,所述上簧片将所述载体与所述外壳可活动连接,所述下簧片将所述载体与所述底座可活动连接,。
18.本实用新型的镜头驱动机构的载体可以有效防止载体与外壳和/或底座碰撞,从而取得更优异的成像效果。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镜头驱动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外壳的立体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外壳的仰视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外壳的俯视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外壳的仰视图,其未安装第一弹性体。
24.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外壳的俯视图,其未安装第一弹性体。
25.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底座内嵌金属片的俯视图。
26.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底座内嵌金属片的仰视图。
27.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底座的俯视图。
28.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载体的俯视图。
29.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载体的仰视图。
30.图1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三弹性体组件的俯视图。
31.图13是安装有第三弹性体组件的载体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更清楚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点和优点。应理解的是,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而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精神。
33.在下文的描述中,出于说明各种公开的实施例的目的阐述了某些具体细节以提供对各种公开实施例的透彻理解。但是,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在无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个或多个细节的情况下来实践实施例。在其它情形下,与本技术相关联的熟知的装置、
结构和技术可能并未详细地示出或描述从而避免不必要地混淆实施例的描述。
34.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的提及表示结合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定特点、结构或特征包括于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的出现无需全都指相同实施例。另外,特定特点、结构或特征可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任何方式组合。
35.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清楚展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工作方式,将借助诸多方向性词语进行描述,但是应当将“前”、“后”、“左”、“右”、“外”、“内”、“向外”、“向内”、“上”、“下”等词语理解为方便用语,而不应当理解为限定性词语。
3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镜头驱动机构100的立体分解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镜头驱动机构100包括外壳10、上簧片20、磁石组30、载体40、下簧片50、底座60以及底座内嵌金属片70。底座内嵌金属片70设置于底座60内,磁石组30固定安装于外壳10或底座60,载体40用于安装镜头并设有与磁石组30对应配合的线圈,上簧片 20将载体40的上表面与外壳10可活动连接,下簧片50将载体40的下表面与底座60可活动连接。外壳10与底座60配合并将上簧片20、磁石组 30、载体40、下簧片50安装于外壳10和底座60配合限定的空间内。载体 40内的线圈通电时,与磁石组30形成的磁场相互作用,驱动载体30并进而驱动载体30内安装的镜头驱动,从而实现自动对焦或光学防抖等功能。
37.由于载体30在运行过程中,会发生与外壳10的内壁或底座等的碰撞,与外壳10的内壁碰撞时会产生细小的微粒,这些微粒会干扰镜头的成像,影响成效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外壳10和/或底座60、和/或载体 40上增加弹性体,避免载体40直接与外壳10或底座40直接接触,从而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实现更高质量的成像效果。
38.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的外壳10、载体40以及底座60。
39.图2是外壳10的立体图,图3是外壳10的仰视图,图4是外壳10的俯视图。如图2

4所示,外壳10包括外壳顶部11和外壳侧部12,外壳顶部11的中部形成顶部开口13,外壳侧部12与外壳顶部11一体形成并大致垂直于外壳顶部11向底座延伸。外壳顶部11整体上具有矩形结构,矩形结构的每一侧连接一个外壳侧部12,整体上形成一个外壳顶部11和四个外壳侧部12。
40.外壳顶部11的四个角部向底座60的方向下沉形成下沉部14,每两个下沉部14之间形成弹性体安装部15,弹性体安装部15与下沉部14环绕顶部开口13布置。弹性体安装部15设有第一弹性体90。其中,外壳顶部11 具有朝向底座40的下表面112和与下表面112相对的上表面111。第一弹性体90设置于外壳顶部11的下表面112,具体为弹性体安装部15的下表面,以避免载体40在运动过程中直接与外壳10顶部的下表面112直接接触。
41.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每一个弹性体安装部15设置一个第一弹性体 90,从而在外壳10的顶部11的下表面112设置四个第一弹性体90,也就是说,每两个下沉部14之间设置一个第一弹性体90。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每一个弹性体安装部15也可以设置多个第一弹性体。
42.图5

6分别是外壳10的仰视图和俯视图,其未安装第一弹性体90。结合图2

6,外壳10的每一个弹性体安装部15设有弹性体安装孔151,第一弹性体90包括主体91和连接部92,连接部92设置于弹性体安装孔151 内,主体91布置于顶部11的第二表面112上。通过增加连接部92和弹性体安装孔151,可以将第一弹性体90固定于弹性体安装部15的底部。具体地,
每一个弹性体安装孔151从外壳顶部11的上表面111一直延伸至外壳顶部11的下表面112并在上表面111形成第一开口113和在下表面112形成第二开口114。弹性体安装孔151具有倾斜的内壁,使得弹性体安装孔 151靠近上表面111的第一开口113较大,靠近下表面112的第二开口114 较小。
43.参照图2

3,每一个第一弹性体90的主体91的宽度与弹性体安装部 15的宽度相等,即第一弹性体90的主体91沿弹性体安装部15的宽度方向布满弹性体安装部15的下表面。较佳地,第一弹性体90的主体91的外侧具有与外壳10的顶部开口13的周部匹配的形状并与顶部开口13的周部对齐,从而载体40在运动过程中,只会与第一弹性体90的主体91接触,有效避免了载体40与外壳10的碰撞。此外,为了有效防止载体40与外壳10 的顶部下表面112碰撞,第一弹性体90的主体91的厚度优选大于一定数值,例如大于等于下外壳10的厚度等。
44.下面介绍在外壳10上通过注塑成型设置第一弹性体90的方法。外壳 10上的弹性体安装孔151也称为注塑孔,通过从外壳10的顶部11的上表面111向弹性体安装孔151内注塑弹性体型材,在外壳10的顶部11的下表面112上形成第一弹性体90的主体91并在弹性体安装孔151内形成第一弹性体91的连接部92。第一弹性体90例如可以由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pu)制成,将熔融的tpu通过弹性体安装孔151的第一开口131 注入并流入外壳10的下表面112并在弹性体安装部15上形成第一弹性体 90的主体91。
45.下面结合图7

9对本实用新型的底座进行描述。其中,图7是底座内嵌金属片70的俯视图,图8是底座内嵌金属片70的仰视图,图9是底座 60的俯视图。如图7

9所示,底座60包括底座主体61和设置于底座主体 61内的底座内嵌金属片70,底座内嵌金属片70整体上形成大致环状并具有朝向载体下表面的金属片上表面71和与金属片上表面71相对的金属片下表面72。金属片上表面71设有第二弹性体80,以防止载体40在运动过程中与底座60直接接触。
46.在一个实施例中,底座内嵌金属片70设有多个第二弹性体安装孔73,多个第二弹性体安装孔73从底座内嵌金属片70的上表面71一直延伸至下表面72。具体地,底座内嵌金属片70的中部形成开口74,环绕中部的开口74具有多个第二弹性体安装部75,多个第二弹性体安装部75优选对称布置于环形底座内嵌金属片70并两两相对布置。相邻两个第二弹性体安装部75之间通过连接部76连接。第二弹性体安装部75的宽度大于连接部76 的宽度,以方便安装第二弹性体80。每一个第二弹性体安装部75上设置两个第二弹性体安装孔73。对应地,第二弹性体80包括一体成型的主体部分 81和固定部分82,固定部分82从主体部分81的表面一体伸出形成并用于与底座内嵌金属片70上的第二弹性体安装孔73配合。安装时,固定部分 82塞入第二弹性体安装孔73内,主体部分81布置于第二弹性体安装部75。固定部分82可以为连接柱,例如,在主体部分81的表面一体伸出两个连接柱,也就是说,一个第二弹性体80包括一个主体部分81和两个连接柱82,对应地,在每一个第二弹性体安装部75上设置两个第二弹性体安装孔 73,两个连接柱伸入两个第二弹性体安装孔73内固定。
47.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体安装孔73具有倾斜的内表面,使得第二弹性体安装孔73靠近金属片上表面71的部分半径大,靠近金属片下表面 72的部分半径小,从而方便第二弹性体80的固定部分82装入第二弹性体安装孔73内。
48.参照图9,底座60与第二弹性体80的主体部分81对应的地方设有开口62,使得当底
座内嵌金属片70安装于底座主体61内时安装于底座内嵌金属片70上的第二弹性体80的主体部分81凸出于底座60的上表面。当载体40向底座60运动时,先接触第二弹性体80,由于第二弹性体80具有一定厚度,因此,可以有效避免载体40直接撞击底座60,有效防止了载体 40的损伤并避免了撞击过程中产生的小颗粒弄脏镜头从而影响成像效果。
49.下面结合图10

13描述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载体40及其制造方法。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载体40的俯视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载体40的仰视图。如图10

11所示,载体40的中部设有用于安装镜头的镜头安装孔41,环绕镜头安装孔41形成载体的主体部分42并具有载体上表面421和载体下表面422,载体上表面421设有多个上簧片连接部423,所载体下表面422设有多个下簧片连接部424。载体上表面421 和载体下表面422还设有第三弹性体43,以防止载体上表面421与外壳10 的内表面直接接触以及防止载体下表面422与底座60的上表面直接接触。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里描述的载体40在载体上表面和载体下表面都设有第三弹性体,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只要在载体上表面和载体下表面的其中之一设置第三弹性体,就可以在一定程度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例如,只在载体上表面421上设置第三弹性体,可以防止载体40与外壳内表面的碰撞,只在载体下表面422设置第三弹性体,可以防止载体40与底座上表面的碰撞。
50.在一个实施例中,载体40设有弹性体安装孔44,弹性体安装孔44从载体上表面421延伸至载体下表面422并在载体上表面421形成上开口以及在载体下表面422形成下开口,第三弹性体43设置于弹性体安装孔44 内并向上凸出于载体上表面421和向下凸出于载体下表面422,也就是说,设置在载体上表面421的弹性体和设置在载体下表面422的弹性体为同一弹性体的两端。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设置在载体上表面421 的弹性体和设置在载体下表面422的弹性体也可以相互独立,也就是说,设置在载体上表面421的弹性体和设置在载体下表面422的弹性体分别为不同的弹性体。
51.参照图10

11,弹性体安装孔43的上开口设置于上簧片安装部并避开上簧片与载体上表面的接触位置,弹性体安装孔43的下开口设置于下簧片安装部并避开下簧片与载体下表面的接触位置。从而不会因为设置第三弹性体影响上簧片与下簧片的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弹性体安装孔43 环绕载体40的镜头安装孔41均匀布置,从而在有效防止载体40与外壳和底座碰撞的同时,减少弹性体的用量。
52.在一个实施例中,上簧片安装部423从载体40的上表面421凸出一定距离形成,相邻两个上簧片安装部之间形成下沉部425,每一个上簧片安装部423设有一个弹性体安装孔43。类似地,下簧片安装部424也从载体40 的下表面422凸出一定距离形成,相邻两个下簧片安装部之间形成下沉部 426,每一个下簧片安装部424设有一个弹性体安装孔43。
53.在一个实施例中,弹性体安装孔43靠近载体上表面421的位置形成有旁孔(图未示),旁孔与弹性体安装孔43连通,第三弹性体填充在弹性体安装孔43和旁孔内。
54.参照图11,在一个实施例中,弹性体44的上端设有弧形凸出块441,旁孔具有圆弧形周部,弧形凸出块441布置于载体40的旁孔(图未示)内。在第三弹性体43的制造过程中,旁孔可以用作第三弹性体的注塑孔。
55.下面结合图12

13介绍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载体40的制造方法。图1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多个第三弹性体通过料带定位形成的第三弹性体组件的俯视图,图13是安装有第三弹性体组件的载体的俯视图,如图 12

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载体40通过注塑形
成,第三弹性体44在载体 40注塑形成之前形成并设置于载体注塑成型模具内,在载体40形成后第三弹性体44固定于载体40的弹性体安装孔43内。
56.参照图12和图13,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第三弹性体44通过料带45 定位,载体40成型后第三弹性体44和部分料带保留在载体40内。例如,载体40包括四个第三弹性体44,料带45具有矩形框结构,矩形框的四个角部通过连接部451与第三弹性体44连接并对第三弹性体44进行定位。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部451的前端设有弯折部452,弯折部452设有环形圈453,环形圈453环绕第三弹性体44设置,第三弹性体44的外径与环形圈453的内径配合,第三弹性体44的凸出块441位于环形圈453的上方。
57.具体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载体40的制造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58.步骤一、参照图12,利用料带45对第三弹性体44进行固定得到弹性体组件46,弹性体组件46包括多个第三弹性体44和料带45;
59.步骤二、参照13,将弹性体组件46置于载体注塑模具(图未示)内并通过向载体注塑模具内注塑生成载体40;
60.步骤三、参照图10

11,将料带组件46中的位于载体40外部的料带移除,例如将料带45的矩形框结构移除,而保留连接部451的一部分,多个第三弹性体44布置于载体40内并在两端分别凸出于载体上表面421和载体下表面422。
61.需要注意的是,上文中描述的弹性体,包括第一弹性体、第二弹性体和第三弹性体可以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然而,较佳地,第一弹性体、第二弹性体和第三弹性体可以由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pu)制成。
62.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具体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的镜头驱动机构的外壳、底座和载体,这些外壳、底座和载体可以属同一个镜头驱动机构,也可以属于不同的镜头驱动机构,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外壳可以用于其他镜头驱动机构,该镜头驱动机构不必具有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这种底座和载体。同样地,本实用新型的底座可以用于其他镜头驱动机构,该镜头驱动机构不必具有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这种外壳和载体,以及本实用新型的载体也可以用于其他镜头驱动机构,该镜头驱动机构不必具有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这种底座和外壳。镜头驱动机构只需要使用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所述的外壳、载体和底座中的任一个,就可以实现一定技术效果,即可以一定程度防止底座和载体或外壳和载体的碰撞。当然,如果镜头驱动机构同时具有上述不同实施例中描述的外壳、载体和底座,则可以实现更优异的技术效果,使得载体与底座和外壳的碰撞得到完全避免。
63.以上已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应理解到,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