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有外置入瞳的制冷型双视场红外光学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09-25 03:0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视场 光学系统 外置 配制 变焦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外置入瞳的制冷型双视场红外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从物面(8)至像面(1)依次设置的前固定镜(6)、变倍镜(5)、后固定镜组(4)、探测器窗口(3)和冷阑(2);所述前固定镜(6)的光焦度为正;所述变倍镜(5)的光焦度为正,设所述变倍镜(5)的焦距为f5,光学系统长焦端的焦距为fl,fl和f5满足以下条件式:0.7<|fl/f5|<3.7;所述后固定镜组(4)的光焦度为正,包括沿光线传输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负透镜(401)、第三正透镜(402)和第二负透镜(403);所述变倍镜(5)能够沿光轴方向前后移动,实现视场切换与离焦补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外置入瞳的制冷型双视场红外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设所述前固定镜(6)的焦距为f6,f6和fl满足以下条件式:0.5<|fl/f6|<1.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外置入瞳的制冷型双视场红外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设所述后固定镜组(4)的焦距为f4,f4和fl满足以下条件式:2.9<|fl/f4|<6.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外置入瞳的制冷型双视场红外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设所述第一负透镜(401)的规化色差系数为c401,c401满足以下条件式:c401>0.4%。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具有外置入瞳的制冷型双视场红外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固定镜(6)、变倍镜(5)、第一负透镜(401)、第三正透镜(402)、第二负透镜(403)、探测器窗口(3)、冷阑(2)的材料分别为硅、硅、硫系、硅、锗、硅、锗。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具有外置入瞳的制冷型双视场红外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固定镜(6)后表面与变倍镜(5)前表面之间的间隔范围为71.99mm~112.28mm;所述变倍镜(5)后表面与第一负透镜(401)前表面之间的间隔范围为70.29mm~30m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外置入瞳的制冷型双视场红外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滤光片,所述滤光片设置在前固定镜(6)与变倍镜(5)之间或者变倍镜(5)与第一负透镜(401)之间或者第一负透镜(401)与第三正透镜(402)之间或者第三正透镜(402)与第二负透镜(403)之间或者第二负透镜(403)与探测器窗口(3)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外置入瞳的制冷型双视场红外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倍镜(5)通过齿轮

导轨机构、凸轮

套筒机构或凸轮

导轨机构实现沿光轴方向前后移动。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外置入瞳的制冷型双视场红外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固定镜(6)与变倍镜(5)之间设置第二平面反射镜(11),和/或变倍镜(5)与第一负透镜(401)之间设置第一平面反射镜(10)。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外置入瞳的制冷型双视场红外光学系统,解决现有具有外置入瞳光学系统,要么不具有外置入瞳;要么无法适配制冷型红外探测器;要么不具备双视场变焦功能;要么结构复杂的问题。系统包括从依次设的前固定镜、变倍镜、后固定镜组、探测器窗口和冷阑;前固定镜光焦度为正;变倍镜光焦度为正,设变倍镜的焦距为f5,光学系统长焦端的焦距为fL,fL和f5满足以下条件式:0.7<|fL/f5|<3.7;后固定镜组光焦度为正,包括沿光线传输方向依次设的第一负透镜、第三正透镜和第二负透镜;变倍镜沿光轴方向前后移动,实现视场切换与离焦补偿,变倍镜移至光学系统一次像面像方侧,系统处于长焦位置;在变倍镜移至光学系统一次像面的物方侧,系统位于短焦位置。系统位于短焦位置。系统位于短焦位置。


技术研发人员:曲锐 杨洪涛 曹剑中 陈卫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1.05.25
技术公布日:2021/9/24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