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针对木质素的造纸黒液降解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08-24 12:3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降解 造纸 木质素 设备
一种针对木质素的造纸黒液降解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造纸黑液降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对木质素的造纸黒液降解设备。



背景技术:

公开号为cn108385422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造纸黑液中木质素的降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造纸黒液中木质素的提取;(2)将步骤(1)中提取的木质素与催化剂以及水溶液按适量的比例添加至反应装置中进行降解反应,所述催化剂为咪唑磷钨盐。但是这种造纸黑液中木质素的降解方法一般都是在实验室用实验设备微量降解,缺少大型降解设备,从而无法规模化降解。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针对木质素的造纸黒液降解设备,以解决目前木质素的造纸黒液一般都是在实验室用实验设备微量降解,缺少大型降解设备,从而无法规模化降解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针对木质素的造纸黒液降解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一般都是在实验室用实验设备微量降解,缺少大型降解设备,从而无法规模化降解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针对木质素的造纸黒液降解设备,包括反应罐、收集罐、抽液管、排液管、试剂管和试剂盒;

所述反应罐和收集罐内设空腔,所述反应罐一侧与抽液管上端连接,所述反应罐另一侧与试剂管上端连接,所述反应罐下端与排液管上端连接,所述收集罐设置在反应罐下端,所述收集罐一侧与抽液管下端连接,所述收集罐另一侧与试剂管下端连接,所述收集罐上端与排液管下端连接,所述试剂盒设置在试剂管中端,且所述试剂盒内装有造纸黑液降解介质。

进一步,所述收集罐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收集罐分别为第一收集罐和第二收集罐,所述第一收集罐设置在反应罐下端后侧,所述第二收集罐设置在反应罐下端前侧,所述第一收集罐、第二收集罐和反应罐的侧面与表面均设有多个连接口。

进一步,所述抽液管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抽液管分别为第一抽液管和第二抽液管,所述第一抽液管和第二抽液管上端与反应罐侧面连接口通过螺栓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一抽液管下端与第一收集罐侧面连接口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二抽液管下端与第二收集罐侧面连接口通过螺栓连接。

进一步,所述排液管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排液管包括第一排液管和第二排液管,所述第一排液管和第二排液管上端与反应罐表面连接口通过螺栓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一排液管下端与第一收集罐表面连接口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二排液管下端与第二收集罐表面连接口通过螺栓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抽液管和第二抽液管中端设有连接缓冲管,所述连接缓冲管后侧与第一抽液管一体成型,所述连接缓冲管前侧与第二抽液管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排液管和第二排液管中端均设有控制阀。

进一步,所述反应罐上端设有进液口,所述第一收集罐和第二收集罐一侧均设有排液口,所述试剂盒与试剂管通过螺栓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针对木质素的造纸黒液降解设备,通过设置大型的反应罐,反应罐一侧连接试剂管,实现大量的降解木质素的造纸黒液,收集罐设置多个,多个收集罐一侧通过对应的抽液管连接反应罐上端,可以高效快速的抽出反应罐内部上端反应后的液体,收集罐上端通过对应的排液管连接反应罐下端,可以高效快速的排出反应罐内部下端反应降解的液体,收集罐另一侧连接试剂管,可以对排出的降解液体进行二次反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针对木质素的造纸黒液降解设备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针对木质素的造纸黒液降解设备实施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进液口1,反应罐2,第一抽液管3,第二抽液管4,连接缓冲管5,第一收集罐6,第一排液管7,第二收集罐8,控制阀9,第二排液管10,试剂管11,试剂盒12,排液口1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一种针对木质素的造纸黒液降解设备,包括反应罐2、收集罐、抽液管、排液管、试剂管11和试剂盒12;

反应罐2和收集罐内设空腔,反应罐2一侧与抽液管上端连接,反应罐2另一侧与试剂管11上端连接,反应罐2下端与排液管上端连接,收集罐设置在反应罐2下端,收集罐一侧与抽液管下端连接,收集罐另一侧与试剂管11下端连接,收集罐上端与排液管下端连接,试剂盒12设置在试剂管11中端,且试剂盒12内装有造纸黑液降解介质。

作为优选方案的,收集罐设有多个,多个收集罐分别为第一收集罐6和第二收集罐8,第一收集罐6设置在反应罐2下端后侧,第二收集罐8设置在反应罐2下端前侧,第一收集罐6、第二收集罐8和反应罐2的侧面与表面均设有多个连接口。设置多个收集罐,可以快速收集反应罐2内反应后的液体,收集罐和反应罐侧面和表面设置连接口,方便外接抽液管和排液管。

作为优选方案的,抽液管设有多个,多个抽液管分别为第一抽液管3和第二抽液管4,第一抽液管3和第二抽液管4上端与反应罐2侧面连接口通过螺栓一一对应连接,第一抽液管3下端与第一收集罐6侧面连接口通过螺栓连接,第二抽液管4下端与第二收集罐8侧面连接口通过螺栓连接。设置多个抽液管,实现每个收集罐单独连接收集罐,抽液管与反应罐和收集罐通过螺栓连接,方便拆卸维修。

实施例二

如图1-2所示,一种针对木质素的造纸黒液降解设备,包括反应罐2、收集罐、抽液管、排液管、试剂管11和试剂盒12;

反应罐2和收集罐内设空腔,反应罐2一侧与抽液管上端连接,反应罐2另一侧与试剂管11上端连接,反应罐2下端与排液管上端连接,收集罐设置在反应罐2下端,收集罐一侧与抽液管下端连接,收集罐另一侧与试剂管11下端连接,收集罐上端与排液管下端连接,试剂盒12设置在试剂管11中端,且试剂盒12内装有造纸黑液降解介质。

作为优选方案的,收集罐设有多个,多个收集罐分别为第一收集罐6和第二收集罐8,第一收集罐6设置在反应罐2下端后侧,第二收集罐8设置在反应罐2下端前侧,第一收集罐6、第二收集罐8和反应罐2的侧面与表面均设有多个连接口。设置多个收集罐,可以快速收集反应罐2内反应后的液体,收集罐和反应罐侧面和表面设置连接口,方便外接抽液管和排液管。

作为优选方案的,抽液管设有多个,多个抽液管分别为第一抽液管3和第二抽液管4,第一抽液管3和第二抽液管4上端与反应罐2侧面连接口通过螺栓一一对应连接,第一抽液管3下端与第一收集罐6侧面连接口通过螺栓连接,第二抽液管4下端与第二收集罐8侧面连接口通过螺栓连接。设置多个抽液管,实现每个收集罐单独连接收集罐,抽液管与反应罐2和收集罐通过螺栓连接,方便拆卸更换。

作为优选方案的,排液管设有多个,多个排液管包括第一排液管7和第二排液管10,第一排液管7和第二排液管10上端与反应罐2表面连接口通过螺栓一一对应连接,第一排液管7下端与第一收集罐6表面连接口通过螺栓连接,第二排液管10下端与第二收集罐8表面连接口通过螺栓连接。设置多个排液管,实现每个收集罐单独连接反应罐,排液管与反应罐2和收集罐通过螺栓连接,方便拆卸更换。

作为优选方案的,第一抽液管3和第二抽液管4中端设有连接缓冲管5,连接缓冲管5后侧与第一抽液管3一体成型,连接缓冲管5前侧与第二抽液管4一体成型,第一排液管7和第二排液管10中端均设有控制阀9。第一抽液管3和第二抽液管4中端设置一体的连接缓冲管5,既能缓冲液体冲力,还能连接固定第一抽液管3和第二抽液管4,第一排液管7和第二排液管10中端均设有控制阀9,可以阻挡或排出降解液体。

作为优选方案的,反应罐2上端设有进液口1,第一收集罐6和第二收集罐8一侧均设有排液口13,试剂盒12与试剂管11通过螺栓连接。反应罐2设置进液口1,方便原料的倒入,第一收集罐6和第二收集罐8设置排液口13,方便排出反应后的液体,试剂盒12与试剂管11通过螺栓连接,方便拆卸更换。

实施例二相对于实施例一的优点:设置多个排液管,实现每个收集罐单独连接反应罐,排液管与反应罐2和收集罐通过螺栓连接,方便拆卸更换,第一抽液管3和第二抽液管4中端设置一体的连接缓冲管5,既能缓冲液体冲力,还能连接固定第一抽液管3和第二抽液管4,第一排液管7和第二排液管10中端均设有控制阀9,可以阻挡或排出降解液体,反应罐2设置进液口1,方便原料的倒入,第一收集罐6和第二收集罐8设置排液口13,方便排出反应后的液体,试剂盒12与试剂管11通过螺栓连接,方便拆卸更换。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

从进料口1倒入原料,原料流入反应罐2,试剂通过试剂管11流入反应罐2与原料反应,收集罐通过抽液管抽出反应罐内部上端反应后的液体,在通过排液口13排出,收集罐在通过排液管排出降解液体,试剂通过试剂管11流入收集罐与降解液体二次反应,反应后的液体通过排液口13排出。

以上内容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