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涤光丝复合丝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2021-08-20 20:2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制备方法 复合 涤光丝

技术特征:

1.一种涤光丝复合丝,其特征在于,所述涤光丝复合丝由以下重量份制得:对苯二甲酸80-90份、乙二醇20-30份、含氟酸10-15份、抗氧化剂10-13份、粘胶基甲壳素10-15份、改性bi2o316-19份和偶联剂20-30份;

该涤光丝复合丝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含氟酸放入反应装置(1)中,通过反应装置(1)中的驱动齿轮(110)和转动齿轮(112)的啮合关系,使得转动杆(117)转动,同时,通过推力弹簧(115)能够使得转动杆(117)随着加热罐(123)底部的弧度变化而调整高度,进而对其进行充分的混合,并将氮气通入反应装置(1)中,然后增加反应装置(1)中压力至0.3mpa,再对反应装置(1)内的原料进行加热混合,而搅拌时产生的震动,通过连通管(129)与储油箱(126)内的液体和减震弹簧(134)进行吸收,从而其发生酯化反应;

步骤二:待酯化反应结束后,在负压条件下开始低真空阶段的缩聚反应,该阶段压力在30~50min内由常压平稳抽至绝对压力500pa以下,反应温度为250℃~260℃,反应时间为30~50min,然后继续抽真空,进行高真空阶段的缩聚反应,使反应压力进一步降至绝对压力100pa以下,反应温度为270℃~275℃,反应时间为50~90min

步骤三:将改性bi2o3、偶联剂、抗氧化剂和粘胶基甲壳素通入反应装置(1)中,进行进行混合搅拌,进而得到混合料a;

步骤四:将混合料a经计量后通入螺杆挤压机中,并由喷丝孔喷出冷却成涤光丝,然后对其进行上油处理,再以180℃-200℃的温度,拉伸倍率为1.5-2.5倍的进行拉伸,从而对其进行热定型加工。

2.一种涤光丝复合丝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涤光丝复合丝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含氟酸放入反应装置(1)中,通过反应装置(1)中的驱动齿轮(110)和转动齿轮(112)的啮合关系,使得转动杆(117)转动,同时,通过推力弹簧(115)能够使得转动杆(117)随着加热罐(123)底部的弧度变化而调整高度,进而对其进行充分的混合,并将氮气通入反应装置(1)中,然后增加反应装置(1)中压力至0.3mpa,再对反应装置(1)内的原料进行加热混合,而搅拌时产生的震动,通过连通管(129)与储油箱(126)内的液体和减震弹簧(134)进行吸收,从而其发生酯化反应;

步骤二:待酯化反应结束后,在负压条件下开始低真空阶段的缩聚反应,该阶段压力在30~50min内由常压平稳抽至绝对压力500pa以下,反应温度为250℃~260℃,反应时间为30~50min,然后继续抽真空,进行高真空阶段的缩聚反应,使反应压力进一步降至绝对压力100pa以下,反应温度为270℃~275℃,反应时间为50~90min

步骤三:将改性bi2o3、偶联剂、抗氧化剂和粘胶基甲壳素通入反应装置(1)中,进行进行混合搅拌,进而得到混合料a;

步骤四:将混合料a经计量后通入螺杆挤压机中,并由喷丝孔喷出冷却成涤光丝,然后对其进行上油处理,再以180℃-200℃的温度,拉伸倍率为1.5-2.5倍的进行拉伸,从而对其进行热定型加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涤光丝复合丝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装置(1)包括反应罐(10)和底板(11),所述反应罐(10)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反应盖(12),所述反应盖(12)顶部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进料管(13),所述反应盖(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架(14),所述电机架(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15),所述反应罐(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密封板(16),所述反应盖(12)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7),所述支撑杆(17)为一种空心式构件,所述支撑杆(17)的一端贯穿密封板(16)并延伸至密封板(16)的外部,所述支撑杆(1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齿轮箱(18),所述伺服电机(15)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转动轴(19),所述转动轴(19)的一端从上至下依次贯穿电机架(14)、反应盖(12)、密封板(16)和齿轮箱(18)并延伸至齿轮箱(18)的外部,所述转动轴(19)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110),所述齿轮箱(18)内腔顶部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偏转轴(111),所述偏转轴(11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齿轮(112),所述偏转轴(111)的底端贯穿齿轮箱(18)并延伸至齿轮箱(18)的外部,所述偏转轴(11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块(113),所述安装块(113)的底端开设有置物腔(114),所述置物腔(114)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推力弹簧(115),所述推力弹簧(11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滑动板(116),所述滑动板(11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杆(117),所述转动杆(117)的两侧均开设有行程槽(118),所述置物腔(114)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19),所述限位块(119)的外表面与行程槽(118)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转动杆(117)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搅拌扇叶(120),所述转动杆(11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滚槽块(121),所述滚槽块(121)的内表面滚动连接有钢珠(1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涤光丝复合丝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罐(10)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加热罐(123),所述加热罐(123)的内部设置有电磁线圈(124)。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涤光丝复合丝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19)的外表面与支撑杆(17)的内表面转动连接,所述转动齿轮(112)的外表面与驱动齿轮(110)的外表面相啮合,所述钢珠(122)的外表面与加热罐(123)的内表面相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涤光丝复合丝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罐(10)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25),所述底板(11)顶部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储油箱(126),所述储油箱(126)的顶部贯穿有密封套(127),所述密封套(127)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密封块(128),所述密封块(128)的一侧贯穿有连通管(129),所述密封块(12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收缩杆(130),所述收缩杆(130)的顶端贯穿密封套(127)并延伸至密封套(127)的外部,所述收缩杆(13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33),所述底板(1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动块(131),所述滑动块(131)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杆(132),所述滑动杆(132)的顶端贯穿支撑板(125)并延伸至支撑板(125)的外部,所述滑动杆(132)的顶端与限位板(133)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杆(132)的外表面套设有减震弹簧(134)。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涤光丝复合丝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反应装置(1)的使用方法为:首先将需要混合的原料从进料管(13)处倒入加热罐(123)的内部,通过外部控制开关启动电磁线圈(124)对加热罐(123)内的原料进行加热,并启动伺服电机(15),伺服电机(15)的转动带动转动轴(19)进行转动,从而带动齿轮箱(18)内的驱动齿轮(110)进行转动,通过驱动齿轮(110)和转动齿轮(112)的啮合关系,能够使得转动齿轮(112)转动,进而带动偏转轴(111)进行转动,通过安装块(113)内的转动杆(117)进行转动,进一步带动转动杆(117)以转动齿轮(112)为中心进行转动,从而能够使得搅拌扇叶(120)对原料进行搅拌,与此同时,推力弹簧(115)推动滑动板(116)在置物腔(114)的内部进行滑动,从而使得滚槽块(121)内的钢珠(122)与加热罐(123)的内表面在推力弹簧(115)的作用下保持接触,同时,限位块(119)在行程槽(118)的内表面进行滑动,而转动杆(117)向四周运动时,钢珠(122)在顶起与滚槽块(121)连接的转动杆(117),进而压缩推力弹簧(115),并且通过另一侧的进料管(13)通入氮气,此时搅拌扇叶(120)完成对的上方和下方进行混料;

而搅拌时产生的震动在限位板(133)和支撑板(125)的作用下,反应罐(10)上的支撑板(125)在滑动杆(132)的外表面进行滑动,进一步使得收缩杆(130)在密封套(127)的内部进行滑动,进一步使得密封块(128)在储油箱(126)的内部向下滑动,而储油箱(126)内的液体只能通过连通管(129)流至密封块(128)的上方,从而减小震动,与此同时,支撑板(125)压缩减震弹簧(134),进而吸收震动,并且滑动杆(132)在滑动块(131)的内部进行滑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涤光丝复合丝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涤光丝复合丝由以下重量份制得:对苯二甲酸80‑90份、乙二醇20‑30份、含氟酸10‑15份、抗氧化剂10‑13份、粘胶基甲壳素10‑15份、改性Bi2O316‑19份和偶联剂20‑30份,通过在支撑杆的底端设置齿轮箱,配合驱动齿轮和转动齿轮的啮合关系,使得偏转轴进行转动,再利用安装块内的推力弹簧和滚槽块内的钢珠,能够使得转动杆上的搅拌扇叶进行转动,并且利用行程槽和限位块之间的滑动关系,能够使得转动杆在转动时,能够上下运动,从而能够对下方和上方的原料进行充分混合,进而提高其混合效率,减小混合时间,加快其生产速度。

技术研发人员:李乔虎;李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昕怡佳纺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18
技术公布日:2021.08.20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