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灭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7-13 15:2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灭火 装置
灭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灭火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灭火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迅猛发展,人们消防意识的也在不断增强,小型便携式灭火装置因其轻便、便于携带的优势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

但小型便携式灭火装置为了保证安全,通常会选择产气剂作为灭火剂,提供喷射动力的同时也产生了气体灭火物质,但是气体灭火物质从喷口喷射时,温度会很高,从而对周围环境产生破坏,甚至烫伤人。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小型便携式灭火装置的气体灭火物质从喷口喷射时,温度会很高,从而对周围环境产生破坏,甚至烫伤人的问题,提供一种能降低气体灭火物质从喷口喷射温度的灭火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灭火装置,包括:

外壳,内部具有产气室,所述外壳的外壁还开设有喷口;

至少一第一隔板,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每一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外壳的内部分隔成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产气室相连,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喷口相连,每一所述第一隔板上还设有连通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连通口;

产气剂,放置于所述产气室内;

引燃件,所述引燃件的一端位于所述外壳的外侧,所述引燃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产气剂相连,所述引燃件用于引燃所述产气剂以使所述产气剂产生气体灭火物质;

其中,所述连通口沿其轴向方向朝向所述外壳的侧壁的投影与所述喷口错位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产气室及所述喷口分别位于所述外壳的中心线的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喷口包括多个,多个所述喷口沿所述产气室的中心线位于所述产气室的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板包括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隔板之间形成共用的所述第一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板的一端与所述产气室相连,所述第一隔板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外壳的内壁;

所述连通口设置于所述第一隔板远离所述产气室的一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板上开设有多个连通口,多个所述连通口沿所述第一隔板的纵长方向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燃件包括热敏线,所述外壳开设有引燃口,所述热敏线的一端从所述引燃口伸出于所述外壳的外侧,所述引燃口与所述喷口位于所述外壳的同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敏线的一端从所述引燃口伸入,依次通过所述第二通道、所述连通口及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产气剂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灭火装置还包括冷却件,所述冷却件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和/或所述第二通道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灭火装置还包括粘接层,所述粘接层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外侧;和/或

所述灭火装置还包括安装件及转轴,所述安装件上设有安装部,所述转轴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外壳,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件相连,所述安装件在转动过程中包括打开位置和折叠位置;

当所述安装件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安装件沿所述转轴的轴线方向朝向所述外壳的投影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外壳错位,以显露所述安装部;

当所述安装件处于所述折叠位置时,所述安装件沿所述转轴的轴线方向朝向所述外壳的投影与所述外壳重叠,以隐藏所述安装部。

上述的灭火装置,在产气剂被引燃件引燃后,气体灭火物质先从产气室进入第一通道,再通过连通口进入第二通道,由于连通口沿其轴向方向朝向外壳的侧壁的投影与喷口错位设置,故气体灭火物质在经过连通口后,可经过较长的第二通道,最终使气体灭火物质从喷口喷出。本实用新型的灭火装置,当产气剂被引燃后不会立刻从喷口喷出,而是经过第一通道、连通口及第二通道后再喷出,因此,在灭火装置的外壳的体积小的情况下,可延长气体灭火物质的流动路径,从而增加了气体灭火物质在灭火装置内的流动时间,进而降低了气体灭火物质从喷口喷射的温度,避免对周围环境产生破坏及烫伤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灭火装置的局部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灭火装置的壳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灭火装置的壳体内部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此外,附图并不是1:1的比例绘制,并且各元件的相对尺寸在附图中仅以示例地绘制,而不一定按照真实比例绘制。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灭火装置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灭火装置中的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灭火装置中的壳体内部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为便于描述,附图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关的结构。

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灭火装置100,包括外壳10、至少一第一隔板20、产气剂30及引燃件40。

外壳10的内部具有产气室11,外壳10的外壁还开设有喷口12,至少一第一隔板20设置于外壳10的内部,每一第一隔板20将外壳10的内部分隔成第一通道13和第二通道14,第一通道13与产气室11相连,第二通道14与喷口12相连,每一隔板20上还设有连通第一通道13和第二通道14的连通口21。

产气剂30放置于产气室11内,引燃件40的一端位于外壳10的外侧,引燃件40的另一端与产气剂.30相连,引燃件40用于引燃产气剂30以使产气剂30产生气体灭火物质。

其中,连通口21沿其轴向方向朝向外壳10的侧壁的投影与喷口12错位设置。

在产气剂30被引燃件40引燃后,气体灭火物质先从产气室11进入第一通道13,再通过连通口21进入第二通道14,由于连通口21沿其轴向方向朝向外壳10的侧壁的投影与喷口12错位设置,故气体灭火物质在经过连通口21后,可经过较长的第二通道14,最终使气体灭火物质从喷口12喷出。本实用新型的灭火装置100,当产气剂被引燃后不会立刻从喷口12喷出,而是经过第一通道13、连通口21及第二通道14后再喷出,因此,在灭火装置100的外壳10的体积小的情况下,可延长气体灭火物质的流动路径,从而增加了气体灭火物质在灭火装置100内的流动时间,进而降低了气体灭火物质从喷口喷射的温度,避免对周围环境产生破坏及烫伤人。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0包括壳体15及盖板16,壳体15包括底板及多个与底板连接的侧板,底板和多个侧板围设形成一侧具有开口的容纳腔143,盖板16盖设于开口处。具体地,壳体15呈长方体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0的材质为塑料件或金属件,例如耐高温的的防火abs,铸铝,钣金等。用塑料或压铸模具制作,尺寸稳定,成本低廉,且外观精致小巧美观。

在一些实施例中,灭火装置100还包括第二隔板50,第二隔板50设置于外壳10内,且与外壳10的内壁配合形成产气室11。具体地,第二隔板50自壳体15朝向盖板16的方向延伸,第二隔板50围设形成一侧具有缺口51的圆弧形的产气室11,产气室11通过缺口51与第一通道13相连。更具体地,圆弧形的产气室11的中心与外壳10的沿纵长方向的中心线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产气室11及喷口12分别位于外壳10的中心线的两侧。如此,可使产气室11与喷口12尽可能地相互远离,以避免产气室11中的产气剂20被引燃后产生的气体灭火物质,其热量重新被靠近产气室11的喷口12处的气体灭火物质吸收,从而无法达到降低喷口处的气体灭火物质的目的。具体地,喷口12设置于壳体15的侧板上。

具体地,产气室11及喷口12分别位于外壳10的沿其宽度方向的中心线的两侧。如此,产气室11及喷口12沿外壳10的纵长方向位于外壳10的两侧,相对于其他方向的两侧设置,喷口12也可尽量地远离产气室11,灭火装置100的内部结构也更加集中,灭火装置100可更小型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喷口12包括多个,多个喷口12沿产气室11的中心线位于产气室11的两侧。进一步地,多个喷口沿产气室11的中线线对称设置。如此,可使产气室11至两侧喷口12的第一通道13、第二通道14的距离尽可能相等,并且在灭火装置100进行灭火时,外壳10的两侧受力均衡,灭火装置100的灭火更加稳定。具体地,喷口12包括四个,两个喷口12沿产气室11的中心线位于产气室11的一侧,另外两个喷口12沿产气室11的中心线位于产气室11的另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喷口12的形状呈腰形状,喷口12的长轴方向与外壳10的高度方向平行,在其他实施例中,喷口12的形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在此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隔板20包括两个,两个第一隔板20之间形成共同的第一通道13。如此,在不影响各喷口12喷射气体灭火物质的同时,也可进一步地缩小外壳10的内部空间,使灭火装置100更加小型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隔板20的一端与产气室11相连,第一隔板20的另一端延伸至外壳10的内壁,连通口21设置于第一隔板20远离产气室11的一端。如此,第一通道13自产气室11一直延伸到第一隔板20的尽头,加长了第一通道13的长度,进一步地降低了气体灭火物质从喷口12喷射的温度。具体地,第一隔板20的一端连接于第二隔板50的缺口51处,第一隔板20的另一端沿外壳10的纵长方向延伸至外壳10的内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隔板20上开设有多个连通口21,多个连通口21沿第一隔板20的纵长方向间隔设置。通过增加连通口21,可增加气体灭火物质从第一通道13去往第二通道14的线路,在不影响延长气体灭火物质的流动路径的同时,也提高了灭火装置100的喷射速度。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灭火装置100还包括冷却件60,冷却件60放置于第一通道13,也可以放置于第二通道14,在其他实施例中,冷却件60可同时放置于第一通道13和第二通道14内,在此不作限制。通过设置冷却件60,可对气体灭火物质进行冷却,进一步地降低气体灭火物质在喷口12处的温度。

具体地,冷却件40为陶瓷球。如此,在气体灭火物质从产气室11向第一通道13及第二通道14流动时,由于陶瓷球的阻挡,气体灭火物质需绕过陶瓷球从第一通道13向第二通道14,及从第二通道14向再向喷口12喷出,延长了气体灭火物质的流动路径,进一步地降低了气体灭火物质从喷口12的喷出的喷射温度。

请再次参阅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引燃件40包括热敏线。采用热敏线探测火灾或过热,并在探测到火灾或过热后能自动引燃启动产气剂30,无需额外的探测、启动装置,且无压贮存,安装后无需定期检测和维护,节省了灭火装置100费用和维护费用。在其他实施例中,引燃件40也可包括电引发器,采用电引发器的方式可方便随时启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0开设有引燃口17,热敏线的一端从引燃口17伸出于外壳10的外侧,引燃口17与喷口12位于外壳10的同一侧。如此,在热敏线被引燃后,可利用引燃口17作为喷口12喷射气体灭火物质。

进一步地,热敏线的一端从引燃口17伸入,依次通过第二通道14、连通口21及第一通道13与产气剂30相连。如此,可利用现有的第二通道14、连通口21及第一通道13作为热敏线的引燃通道,可简化外壳10内的结构,使外壳10内的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灭火装置100的小型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灭火装置100还包括粘接层70,粘接层70设置于外壳10的外侧。

在另一实施例中,灭火装置100还包括安装件80及转轴90,安装件80上设有安装部81,转轴90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外壳10,转轴90的另一端与安装件80相连,安装件80在转动过程中包括打开位置和折叠位置,当安装件80处于打开位置时,安装件80沿转轴90的轴线方向朝向外壳10的投影与外壳10错位,以显露安装部81,当安装件80处于折叠位置时,安装件80沿转轴90的轴线方向朝向外壳10的投影与外壳10重叠,以隐藏安装部81。

在其他实施例中,灭火装置100既可以包括粘接层70,又可以包括安装件80及转轴90,在此不作限制。如此,可将灭火装置100安装至需要保护的设备或空间中,安装简单方便且牢固,且适用范围广。

具体地,安装部81包括安装孔,安装孔可与外部连接件配合使得灭火装置100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灭火装置100,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产气剂30被引燃件40引燃后,气体灭火物质先从产气室11进入第一通道13,再通过连通口21进入第二通道14,由于连通口21沿其轴向方向朝向外壳10的侧壁的投影与喷口12错位设置,故气体灭火物质在经过连通口21后,可经过较长的第二通道14,最终使气体灭火物质从喷口12喷出。本实用新型的灭火装置100,当产气剂被引燃后不会立刻从喷口12喷出,而是经过第一通道13、连通口21及第二通道14后再喷出,因此,在灭火装置100的外壳10的体积小的情况下,可延长气体灭火物质的流动路径,从而增加了气体灭火物质在灭火装置100内的流动时间,进而降低了气体灭火物质从喷口喷射的温度,避免对周围环境产生破坏及烫伤人。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