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建地下室抗浮施工方法与流程

2021-10-09 00:3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地下室 新建 施工 方法


1.本发明涉及新建地下室施工技术领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建地下室抗浮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新技术和新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项目之中,新建建筑物地下室深度越建越深,深挖地下室不可避免受到地下水位的影响,尤其是地下室底板在高压力地下水直接作用下极容易变形、开裂、渗水等病害,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针对上述病害,一般会采用加厚底板及压重抗浮、防水板后补抗浮锚杆抗浮、泄水减压等常规方法,但是采用常规方法解决上述地下室底板抗浮病害又会产生如下问题:1、加厚底板及压重抗浮:增加的底板厚度会减小地下室净高,影响使用;2、防水板后补抗浮锚杆抗浮:现有地下室结构已经形成,底板开孔时压力地下水会喷涌而出,基础下方泥沙会随之带出,严重时基础底部会被掏空,影响既有结构地基承载力,产生结构安全隐患,锚杆钻孔会将现有防水板防水破坏,且无法恢复。3、泄水减压: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抗浮问题,排水沟及排水设施需要定期围护,运营成本高,且该方法适用于地下水为上层滞水,透水率较低的土层;
3.为此,急需解决现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建地下室抗浮施工方法已解决新建地下室的地基抗浮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之一种新建地下室抗浮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s1:基础垫层施工:在待施工地挖掘基坑,根据基坑尺寸,在所述基坑的底部预埋柱网,再在柱网内倒入混凝土,从而形成桩基,接着,再在所述桩基上倒入混凝土形成地基,所述地基上开设有多个跨中槽,所述跨中槽对应的所述地基部分为跨中区,所述桩基对应的所述地基部分为支座区;
7.s2:安装预紧力张拉锚固装置:所述预紧力张拉锚固装置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跨中区的顶部以及所述支座区的内部,从而实现跨中区与支座区的浮力传递;
8.s3:跨中槽的填平:在所述跨中槽内倒入混凝土,使得混凝土淹没所述预紧力张拉锚固装置。
9.通过设置跨中槽,起到为预紧力张拉锚固装置提供一安装空间,而预紧力张拉锚固装置自身具有传到力的作用,在施工建筑中,由于跨中区的抗浮效果优于支座区的抗浮效果(桩基的存在),因而,可以实现在不增加地下室高度的情况下,增加新建地基的抗浮强度;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1.在实施步骤s2时,所述预紧力张拉锚固装置的顶部低于所述地基的所述支座区的顶部;
12.由于预紧力张拉锚固装置通过其自身的零部件即可实现与地基的固定连接,当预紧力张拉锚固装置的顶部高度低于支座区的顶部时,通过二次填埋混凝土不仅起到美观的作用,而且还起到再次紧固预紧力张拉锚固装置与地基的连接的作用;而当当预紧力张拉锚固装置的顶部高度高于支座区的顶部时,在实施步骤s3时,支座区的上部也会再次填埋混凝土,从而使得新建支座区的混凝土与二次填埋的混凝土之间的连接不稳定,而为了增加地下室使用高度,此处的二次填平不易过高,因此,支座区上的混凝体的整体强度不稳定,最终使得地下室的使用寿命较短。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4.所述跨中槽为横槽和竖槽组成;
15.所述横槽和所述竖槽相互交错连接形成十字形设计。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7.多个所述跨中区等阵列的分布在所述地基上;
18.跨中区采用等阵列分布起到使得新建地基整体受力均匀,不会出现某一处因受力过大,而出现塌裂的情况,最终影响地下室的整体使用。
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0.在执行步骤s1时,在浇筑混凝土前,预埋供承重锚杆穿过的定位套管;
21.采用此种工艺,即定位套管与新建地基采用一体成型设计,起到增强新建地基的整体强度,相较于在新建地基后打孔,插入定位套管,前者优势较为明显,首先前者定位精度较高,可以精准的保证定位套管的位置以及角度,最终保证后期预紧力张拉锚固装置的快速精准安装。
2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3.在执行步骤s2时,包括以下步骤;
24.s2

1:标识固定座安装位置:找出所述地基(1)的所述桩基(2)的位置,以四个桩基(2)为顶点形成矩形桩基组,将所述矩形桩基组的所述四个顶点两两连接形成安装连接线,在所述安装连接线上标识两个固定座标识点,使得一条所述安装连接线上的两个所述固定座标识点平分其上的所述安装连接线;
25.s2

2:安装固定座:在所述固定座标识点处打孔,将固定座(31)设置在所述打孔处,通过连接锚杆(36)将所述固定座(31)与所述地基(1)的所述跨中区(11)固定连接;
26.s2

3:安装承重锚杆,在位于所述支座区内的所述定位管套的端部打孔,将所述承重锚杆(33)穿过所述定位管套,且其端部通过膨胀螺栓打入到所述打孔内,再在所述定位管套内倒入浆料,实现承重锚杆(33)与所述支座区(1)的固定;
27.s2

4:施加预紧力:将所述承重锚杆(33)的自由端通过所述连接件(34)连接所述钢绞线(32),再将所述钢绞线(32)与所述固定座(31)固定连接,实现所述承重锚杆(33)预紧力的施加。
2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9.当实施步骤s2

4后,再在各个所述固定座(31)、所述钢绞线(32)以及所述承重锚杆(33)上涂设胶水,然后实施步骤s6,使得所述固定座(31)、所述钢绞线(32)以及所述承重锚杆(33)均与所述混凝土连接稳定。
30.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31.(一):通过设置跨中槽,起到为预紧力张拉锚固装置提供一安装空间,而预紧力张拉锚固装置自身具有传到力的作用,在施工建筑中,由于跨中区的抗浮效果优于支座区的抗浮效果(桩基的存在),因而,可以实现在
32.不增加地下室高度的情况下,增加新建地基的抗浮强度;
33.(二)跨中区采用等阵列分布起到使得新建地基整体受力均匀,不会出现某一处因受力过大,而出现塌裂的情况,最终影响地下室的整体使用;
34.(三):定位套管在浇筑混凝土之前设置,即定位套管与新建地基采用一体成型设计,起到增强新建地基的整体强度,相较于在新建地基后打孔,插入定位套管,前者优势较为明显,首先前者定位精度较高,可以精准的保证定位套管的位置以及角度,最终保证后期预紧力张拉锚固装置的快速精准安装。
35.(四):通过设置固定座、钢绞线以及承重锚杆形成预紧力张拉锚固装置,当跨中区下方的水压过大时,跨中区可以将其受到的压力通过钢绞线和固定座传递给承重锚杆,承重锚杆将力传递给支座区,以减轻跨中区所受到的压力,也使得地基整体的稳定性较强。
36.(五):通过将新建地基分割为多个矩形桩基组区域,使得各个矩形桩基组区域内的支座区能够均匀分压,不会出现矩形桩基组区域内某一支座区分压较多,从而影响地基的整体稳定性,最终使得预紧力张拉锚固装置更加稳定,使用寿命更长;
37.(六):预紧力张拉锚固装置中的各个零部件涂设胶水,再次浇筑混凝土起到增强预紧力张拉锚固装置与混凝土的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38.图1是本发明一种新建地下室抗浮施工方法的施工布图;
39.图2是本发明一种新建地下室抗浮施工方法的图1的a处剖视图;
40.图3是本发明一种新建地下室抗浮施工方法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41.图4是本发明一种新建地下室抗浮施工方法的图3的俯视图;
42.图5是本发明一种新建地下室抗浮施工方法的固定座的立体图;
43.图6是本发明一种新建地下室抗浮施工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左侧承重锚杆的连接示意图;
44.图7是本发明一种新建地下室抗浮施工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右侧承重锚杆的连接示意图;
45.图8是本发明一种新建地下室抗浮施工方法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
46.图9是本发明一种新建地下室抗浮施工方法的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47.图10是本发明一种新建地下室抗浮施工方法的图9的俯视图。
48.图中:1、地基;11、跨中区;111、跨中槽;1111、横槽;1112、竖槽;12、支座区;2、桩基;3、预紧力张拉锚固装置;31、固定座;311、底板;312、竖板;313、横板;32、钢绞线;33、承重锚杆;34、连接件;341、锚具;342、套筒;35、转向弯管;36、连接锚杆;37、张拉钢绞线。
具体实施方式
49.为详细说明本发明之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以下兹例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5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51.地基1的支座区12由于其下设置有桩基2,因此,此处的抗压强度较大,支座区12下的泥沙以及地下水不会对支座区12造成影响,而跨中区11由于其下没有桩基2作为支撑,因此,跨中区11处的地基1其稳定性差,易出现背景技术描述的技术问题;
52.固定座31:用以与地基1固定连接,承载锚具341和钢绞线32的目的,请参阅图5所示,包括底板311、两个横板313和两个竖板312;
53.两个横板313与两个竖板312均固定设置在底板311上,两个横板313与两个竖板312之间相互交错呈网状设计,两个横板313与两个竖板312与底板311采用一体成型设计,从而增强固定座31的整体强度;
54.锚具341:用以连接固定钢绞线32,其型号选用雷特预应力锚具;
55.连接件34:用以连接承重锚杆33和钢绞线32,由锚具341(同样选用雷特预应力锚具)和套筒342,锚具341与套筒342同轴一体成型固定连接,套筒342内开设有与承重锚杆33螺纹连接的内螺纹;
56.承重锚杆33:用以连通支座区12和跨中区11,采用一端带有膨胀螺栓的螺杆;
57.转向弯管35:用以支撑和折弯钢绞线32,由于钢绞线32具有挠性,而钢绞线32又采用的是倾斜向下设置,在承重锚杆33与钢绞线32连接处时,此时的钢绞线32有一部分为折弯状态,而此处的转向弯管35采用半圆弧形设计,如此,使得钢绞线32可实现折弯任何角度的目的,从而可以达到适配任意倾斜角度的承重锚杆33,不会存在因承重锚杆33安装的角度与预期角度不对应时,承重锚杆33与钢绞线32通过连接件安装不上的问题,同时,承重锚杆33还起到支撑钢绞线32的目的,防止因钢绞线32所受到的预紧力过大,从而出现拉垮竖直固定座31的情况发生
58.实施例1:
59.本发明提供为实现上述目的,请参阅图2,并结合图3

4所示,本发明之一种新建地下室抗浮施工方法,包括:
60.预紧力张拉锚固装置3:用以将跨中区11的浮力传导到支座区12,包括:两个承重锚杆33、两个连接件34、两个固定座31、四条钢绞线32、六个锚具341、八个连接锚杆36和两个转向弯管35;
61.其中,将两个承重锚杆33分别打入到跨中区11内,通过膨胀螺栓实现承重锚杆33与跨中区11的固定,再在两个承重锚杆33上分别安装连接件34,接在,将固定座31通过连接锚杆36固定连接在地基1上,从而实现固定座31与地基1的固定连接,然后,在将两个转向弯管35分别固定安装在固定座31上,接在,将六个锚具341安装在固定座31上,两条张拉钢绞线37通过四个锚具341安装在两个固定座31上,从而实现两个固定座31之间的固定,另外两条两条钢绞线32中的一条钢绞线32一端与锚具341固定连接,另一端绕过转向弯管35实现折弯,当钢绞线32弯曲到与承重锚杆33相互平行时,即可,最后将弯曲的钢绞线32与连接件34安装在一起,若钢绞线32安装不上,则剪去部分钢绞线32,使其能够安装在连接件34上,
钢绞线32与地面之间的夹角α,tanα=1:2,此时,钢绞线32上的预紧力最强,预紧力张拉锚固装置3最为稳定,位于张拉钢绞线37与中间的钢绞线32对称设置,如此,不仅使得固定座31所受到的钢绞线32的拉力平衡,从而使得固定座31的稳定性较强,而且,中间的两条钢绞线32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使得固定座31受到的拉力在同一水平线上,如此,使得固定座31不会出现旋转力矩的情况,使得固定座31具有旋转的运动趋势,从而使得固定座31与混凝土以及地基1的连接不稳定,最终使得混凝土出现裂痕以及渗水的情况发生;
62.实施例2:
63.本发明提供为实现上述目的,请参阅图6,并结合图7

8所示,本发明之一种新建地下室抗浮施工方法,包括:
64.预紧力张拉锚固装置3:用以将跨中区11的浮力传导到支座区12,包括:两个承重锚杆33、两个连接件34、两个固定座31、两条钢绞线32、两个锚具341、八个连接锚杆36和两个转向弯管35;
65.其中,将两个承重锚杆33分别打入到跨中区11内,通过膨胀螺栓实现承重锚杆33与跨中区11的固定,再在两个承重锚杆33上分别安装连接件34,接在,将固定座31通过连接锚杆36固定连接在地基1上,从而实现固定座31与地基1的固定连接,然后,在将两个转向弯管35分别固定安装在固定座31上,接在,每个固定座31上安装一个锚具341,一条钢绞线32一端与右侧固定座31上的锚具341锚固,另一端穿过左侧的固定座31,并绕过转向弯管35实现折弯,当钢绞线32弯曲到与承重锚杆33相互平行时,即可,将弯曲的钢绞线32与连接件34安装在一起,若钢绞线32安装不上,则剪去部分钢绞线32,使其能够安装在连接件34上,另一条钢绞线32一端与左侧固定座31上的锚具341锚固,另一端穿过右侧固定座31,并绕过转向弯管35实现折弯,当钢绞线32弯曲到与承重锚杆33相互平行时,即可,将弯曲的钢绞线32与连接件34安装在一起,若钢绞线32安装不上,则剪去部分钢绞线32,使其能够安装在连接件34上,钢绞线32与地面之间的夹角α,tanα=1:2,此时,钢绞线32上的预紧力最强,预紧力张拉锚固装置3最为稳定,采用此种方式,使得安装过程使用的零部件较少,且安装过程相对简单,但是采用此种方式进行安装会存在,由于两个固定座31之间没有固定连接,使得固定座31在受到浮力时,出现拉力不稳定的情况,相较于实施例1容易出现固定座脱离地基1的风险,且此处还会出现旋转的预紧力力矩,即容易使得固定座31具有旋转的运动趋势,从而使得固定座31与混凝土以及地基1的连接不稳定,最终使得混凝土出现裂痕以及渗水的情况发生;
66.实施例3:
67.本发明提供为实现上述目的,请参阅图9,并结合图10所示,本发明之一种新建地下室抗浮施工方法,包括:
68.预紧力张拉锚固装置3:用以将跨中区11的浮力传导到支座区12,包括:两个承重锚杆33、两个连接件34、三个固定座31、两条钢绞线32、四个锚具341、十二个连接锚杆36和两个转向弯管35;
69.其中,将两个承重锚杆33分别打入到跨中区11内,通过膨胀螺栓实现承重锚杆33与跨中区11的固定,再在两个承重锚杆33上分别安装连接件34,接在,将三个固定座31通过连接锚杆36固定连接在地基1上,使得三个固定座31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从而实现固定座31与地基1的固定连接,然后,在将两个转向弯管35分别固定安装在最左侧和最右侧的固定座
31上,接在,中间的固定座31上安装两个锚具341,两边的固定座分别安装一个锚具341,一条钢绞线32一端与中间的固定座31上的锚具341锚固,另一端穿过左侧的固定座31,并绕过转向弯管35实现折弯,当钢绞线32弯曲到与承重锚杆33相互平行时,即可,将弯曲的钢绞线32与连接件34安装在一起,若钢绞线32安装不上,则剪去部分钢绞线32,使其能够安装在连接件34上,另一条钢绞线32一端与中间的固定座31上的锚具341锚固,另一端穿过右侧固定座31,并绕过转向弯管35实现折弯,当钢绞线32弯曲到与承重锚杆33相互平行时,即可,将弯曲的钢绞线32与连接件34安装在一起,若钢绞线32安装不上,则剪去部分钢绞线32,使其能够安装在连接件34上,钢绞线32与地面之间的夹角α,tanα=1:2,此时,钢绞线32上的预紧力最强,预紧力张拉锚固装置3最为稳定;
70.实施例3相较于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2具有明显的效果;
71.首先实施例3相较于实施例1而言,实施例3采用的零部件相较于实施例1而言,部件较少且施工工艺相较于实施例1而言较为简单,其次,实施例3将所有的力集中在中间的固定座31上,而实施例1则通过两条钢绞线32将两个固定座31形成一个整体,显然,实施例3比实施例1中,能够使得预紧力张拉锚固装置3整体的强度更高;
72.而实施例3相较于实施例2而言,在施工工艺与零部件的使用,两者相同,但是实施例3比实施例2而言,不会出现旋转力矩的情况,以及不会出现左右两侧的承重锚杆33分别连接在两个固定座31上的情况,从而使得预紧力张拉锚固装置3整体的强度不高;
73.综上所述,实施例3相较于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2而言,具有明显的用料少,施工工艺简单,结构更加稳定的特点;
74.请参阅图1所示,并结合图2所示,本发明之一种新建地下室抗浮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5.s1:基础垫层施工:在待施工地挖掘基坑,根据基坑尺寸,在基坑的底部预埋柱网,再在柱网内倒入混凝土,从而形成桩基2,接着,预埋供承重锚杆穿过的定位套管,定位套管在浇筑混凝土之前设置,即定位套管与新建地基1采用一体成型设计,起到增强新建地基1的整体强度,相较于在新建地基1后打孔,插入定位套管,前者优势较为明显,首先前者定位精度较高,可以精准的保证定位套管的位置以及角度,最终保证后期预紧力张拉锚固装置3的快速精准安装,再在桩基2上倒入混凝土形成地基1,地基1上开设有多个跨中槽111,跨中槽111为横槽1111和竖槽1112组成,横槽1111和竖槽1112相互交错连接形成十字形设计,多个跨中区11等阵列的分布在地基1上,跨中槽111对应的地基1部分为跨中区11,跨中区11采用等阵列分布起到使得新建地基1整体受力均匀,不会出现某一处因受力过大,而出现塌裂的情况,最终影响地下室的整体使用,桩基2对应的地基1部分为支座区12;
76.通过设置跨中槽111,起到为预紧力张拉锚固装置3提供一安装空间,而预紧力张拉锚固装置3自身具有传到力的作用,在施工建筑中,由于跨中区11的抗浮效果优于支座区12的抗浮效果(桩基的存在),因而,可以实现在不增加地下室高度的情况下,增加新建地基1的抗浮强度
77.s2:安装预紧力张拉锚固装置3:预紧力张拉锚固装置3(采用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或者实施例3中的任一一种实施例)分别固定安装在跨中区11的顶部以及支座区12的内部,从而实现跨中区11与支座区12的浮力传递,预紧力张拉锚固装置3的顶部低于地基1的支座区12的顶部,由于预紧力张拉锚固装置3通过其自身的零部件即可实现与地基1的固定连
接,当预紧力张拉锚固装置3的顶部高度低于支座区12的顶部时,通过二次填埋混凝土不仅起到美观的作用,而且还起到再次紧固预紧力张拉锚固装置3与地基1的连接的作用;而当当预紧力张拉锚固装置3的顶部高度高于支座区12的顶部时,在实施步骤s3时,支座区12的上部也会再次填埋混凝土,从而使得新建支座区12的混凝土与二次填埋的混凝土之间的连接不稳定,而为了增加地下室使用高度,此处的二次填平不易过高,因此,支座区12上的混凝体的整体强度不稳定,最终使得地下室的使用寿命较短;
78.具体的,
79.s2

1:标识固定座安装位置:找出地基1的桩基2的位置,以四个桩基2为顶点形成矩形桩基组,将矩形桩基组的四个顶点两两连接形成安装连接线,在安装连接线上标识两个固定座标识点,使得一条安装连接线上的两个固定座标识点平分其上的安装连接线;
80.s2

2:安装固定座31:在固定座标识点处打孔,将固定座31设置在打孔处,通过连接锚杆36将固定座31与地基1的跨中区11固定连接;
81.s2

3:安装承重锚杆,在位于支座区内的定位管套的端部打孔,将承重锚杆33穿过定位管套,且承重锚杆33的端部通过膨胀螺栓打入到打孔内,再在定位管套内倒入浆料,实现承重锚杆33与支座区1的固定;
82.s2

4:施加预紧力:将承重锚杆33的自由端通过连接件34连接钢绞线32,再将钢绞线32与固定座31固定连接,实现承重锚杆33预紧力的施加,再在各个固定座31、钢绞线32以及承重锚杆33上涂设胶水,
83.s3:跨中槽111的填平:在跨中槽111内倒入混凝土,使得混凝土淹没预紧力张拉锚固装置3;预紧力张拉锚固装置3中的各个零部件涂设胶水,再次浇筑混凝土起到增强预紧力张拉锚固装置3与混凝土的连接强度;
84.综上所述;采用此种装置以及施工方法可以达到:
85.(一):通过设置跨中槽111,起到为预紧力张拉锚固装置3提供一安装空间,而预紧力张拉锚固装置3自身具有传到力的作用,在施工建筑中,由于跨中区11的抗浮效果优于支座区12的抗浮效果(桩基的存在),因而,可以实现在不增加地下室高度的情况下,增加新建地基1的抗浮强度;
86.(二):跨中区11采用等阵列分布起到使得新建地基1整体受力均匀,不会出现某一处因受力过大,而出现塌裂的情况,最终影响地下室的整体使用;
87.(三):定位套管在浇筑混凝土之前设置,即定位套管与新建地基1采用一体成型设计,起到增强新建地基1的整体强度,相较于在新建地基1后打孔,插入定位套管,前者优势较为明显,首先前者定位精度较高,可以精准的保证定位套管的位置以及角度,最终保证后期预紧力张拉锚固装置3的快速精准安装。
88.(四):通过设置固定座31、钢绞线32以及承重锚杆33形成预紧力张拉锚固装置3,当跨中区11下方的水压过大时,跨中区11可以将其受到的压力通过钢绞线32和固定座31传递给承重锚杆33,承重锚杆33将力传递给支座区12,以减轻跨中区11所受到的压力,也使得地基整体的稳定性较强。
89.(五):通过将新建地基1分割为多个矩形桩基组区域,使得各个矩形桩基组区域内的支座区12能够均匀分压,不会出现矩形桩基组区域内某一支座区12分压较多,从而影响地基的整体稳定性,最终使得预紧力张拉锚固装置3更加稳定,使用寿命更长;
90.(六):预紧力张拉锚固装置3中的各个零部件涂设胶水,再次浇筑混凝土起到增强预紧力张拉锚固装置3与混凝土的连接强度。
91.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