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分流式排水管的制作方法

2021-09-29 01:4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排水管 流式 配套 公路 建设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配套建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流式排水管。


背景技术:

2.边沟是指设置在挖方路基路肩外侧及低填方路基地脚外侧的纵向人工沟渠,用以收集路面的地面水,排除路基拦截道路上方边坡的坡面水,迅速汇集并把它们引入顺畅的排水管中,通过桥涵等将其泄放到道路的下方。目前道路上的边沟的宽度和深度都较大,日常养护较为困难,驾驶人员在驾驶时视觉感受较差,同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且排水管容易因砂石等因素造成管内堵塞,影响正常排水。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流式排水管,能够保证正常排水的同时提高驾驶人员的视觉感受。
5.(二)技术方案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一种分流式排水管,包括主水管、分水管、第一过滤网、道路主体、第二过滤网和鹅卵石层;
7.所述主水管设置于所述道路主体的一侧,所述主水管的顶部和分水管的顶部均为镂空结构,所述第一过滤网铺设于所述主水管的顶部的镂空结构上,所述主水管的一侧设有第一侧边开口,所述分水管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侧边开口适配的第二侧边开口,所述主水管和分水管通过第一侧边开口与第二侧边开口配合进行流通,所述第二过滤网设置于所述第一侧边开口与所述第二侧边开口的连接面上,所述第一过滤网的网口尺寸大于所述第二过滤网的网口尺寸,所述分水管的底面低于所述主水管的底面,所述鹅卵石层铺设于所述分水管顶部的镂空结构上。
8.进一步地,还包括碎石层;
9.所述碎石层设置于所述分水管顶部的镂空结构与所述鹅卵石层之间。
10.进一步地,还包括植被层;
11.所述植被层铺设于所述鹅卵石层的一侧。
12.(三)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遇到下雨等情况时,水流可通过第一过滤网流入主水管中,由于第一过滤网的网口尺寸大于第二过滤网的网口尺寸,较大的砂石会被挡在第一过滤网之外,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水管的维护,部分水流会流入分水管中分担排水压力,较小的砂石会被挡在第二过滤网之外,同时,分水管顶部的鹅卵石层也能够起到过滤作用,将砂石挡在表层避免落入分水管中,使得分水管中的水流可流至水厂或水库中进行再过滤用于生活使用。由于分水管的顶部设有鹅卵石层,能够与自然环境较好地融合至一起,提高驾驶人员的视觉感受。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流式排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15.【附图标记说明】
16.1、道路主体;2、主水管;3、分水管;4、第一过滤网;5、第二过滤网;6、鹅卵石层;7、碎石层;8、植被层。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18.实施例一
19.请参照图1所示,一种分流式排水管,包括主水管2、分水管3、第一过滤网4、道路主体1、第二过滤网5和鹅卵石层6;
20.所述主水管2设置于所述道路主体1的一侧,所述主水管2的顶部和分水管3的顶部均为镂空结构,所述第一过滤网4铺设于所述主水管2的顶部的镂空结构上,所述主水管2的一侧设有第一侧边开口,所述分水管3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侧边开口适配的第二侧边开口,所述主水管2和分水管3通过第一侧边开口与第二侧边开口配合进行流通,所述第二过滤网5设置于所述第一侧边开口与所述第二侧边开口的连接面上,所述第一过滤网4的网口尺寸大于所述第二过滤网5的网口尺寸,所述分水管3的底面低于所述主水管2的底面,所述鹅卵石层6铺设于所述分水管3顶部的镂空结构上。
21.其中,还包括碎石层7;
22.所述碎石层7设置于所述分水管3顶部的镂空结构与所述鹅卵石层6之间。
23.如上所述,在分水管3顶部的镂空结构与所述鹅卵石层6之间设置碎石层7,能够进一步对分水管3顶部的入水起过滤作用。
24.其中,还包括植被层8;
25.所述植被层8铺设于所述鹅卵石层6的一侧。
26.如上所述,在鹅卵石层6的一侧设置植被层8,能够更协调地与自然环境融入至一起,进一步提高驾驶人员的视觉感受。
2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分流式排水管,当遇到下雨等情况时,水流可通过第一过滤网流入主水管中,由于第一过滤网的网口尺寸大于第二过滤网的网口尺寸,较大的砂石会被挡在第一过滤网之外,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水管的维护,部分水流会流入分水管中分担排水压力,较小的砂石会被挡在第二过滤网之外,同时,分水管顶部的鹅卵石层也能够起到过滤作用,将砂石挡在表层避免落入分水管中,使得分水管中的水流可流至水厂或水库中进行再过滤用于生活使用。由于分水管的顶部设有鹅卵石层,能够与自然环境较好地融合至一起,提高驾驶人员的视觉感受。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分流式排水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水管、分水管、第一过滤网、道路主体、第二过滤网和鹅卵石层;所述主水管设置于所述道路主体的一侧,所述主水管的顶部和分水管的顶部均为镂空结构,所述第一过滤网铺设于所述主水管的顶部的镂空结构上,所述主水管的一侧设有第一侧边开口,所述分水管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侧边开口适配的第二侧边开口,所述主水管和分水管通过第一侧边开口与第二侧边开口配合进行流通,所述第二过滤网设置于所述第一侧边开口与所述第二侧边开口的连接面上,所述第一过滤网的网口尺寸大于所述第二过滤网的网口尺寸,所述分水管的底面低于所述主水管的底面,所述鹅卵石层铺设于所述分水管顶部的镂空结构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式排水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碎石层;所述碎石层设置于所述分水管顶部的镂空结构与所述鹅卵石层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式排水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植被层;所述植被层铺设于所述鹅卵石层的一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流式排水管,包括主水管、分水管、第一过滤网、道路主体、第二过滤网和鹅卵石层;主水管设置于道路主体的一侧,主水管的顶部和分水管的顶部均为镂空结构,第一过滤网铺设于主水管的顶部的镂空结构上,主水管的一侧设有第一侧边开口,分水管的一侧设有与第一侧边开口适配的第二侧边开口,主水管和分水管通过第一侧边开口与第二侧边开口配合进行流通,第二过滤网设置于第一侧边开口与第二侧边开口的连接面上,第一过滤网的网口尺寸大于第二过滤网的网口尺寸,分水管的底面低于主水管的底面,鹅卵石层铺设于分水管顶部的镂空结构上。由于分水管的顶部设有鹅卵石层,能够与自然环境较好地融合至一起,提高驾驶人员的视觉感受。员的视觉感受。员的视觉感受。


技术研发人员:许文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州路信公路设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30
技术公布日:2021/9/2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