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消除桩侧负摩阻力的灌注桩施工方法与流程

2021-09-29 01:3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施工 方法 灌注 地基 阻力

技术特征:
1.一种消除桩侧负摩阻力的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s1、预制用于包裹在灌注桩桩身外侧的桩侧负摩阻力消除装置,所述桩侧负摩阻力消除装置包括双层膜结构以及连接结构(4);所述双层膜结构包括内层膜(1)和外层膜(2),内层膜(1)和外层膜(2)均由连续的膜层材料通过两侧对边重叠拼接成筒体形状,且在拼接位置通过所述连接结构(4)对两侧对边的重叠部分进行连接固定;s2、在软土地基中通过钻机形成灌注桩的钻孔,然后再将双层膜结构套入灌注桩钢筋笼中,使内层膜(1)环绕包裹于灌注桩钢筋笼需沉入土体内的桩身段上,而外层膜(2)环绕包裹于内层膜(1)的外侧;保持内层膜(1)和外层膜(2)之间具有均匀的润滑填充层(3);s3、将套有双层膜结构的灌注桩钢筋笼沉入钻孔的指定深度,然后通过导管对其进行混凝土浇筑,由不断注入的混凝土撑开双层膜结构使其扩张至预定直径后在连接结构(4)的限制下固定,养护完毕后得到灌注桩(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除桩侧负摩阻力的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填充层(3)在工厂预制阶段注入双层膜结构中。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除桩侧负摩阻力的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填充层(3)在灌注桩钢筋笼沉入土体之前现场注入双层膜结构中。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除桩侧负摩阻力的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4)为自锁式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约束件(6)和第二连接约束件(7),第一连接约束件(6)固定于膜层材料的一侧侧边,第二连接约束件(7)固定于膜层材料的另一侧侧边,第一连接约束件(6)中设有供第二连接约束件(7)穿入的通道,且通道中设有第一锯齿,第二连接约束件(7)上设有第二锯齿,第二连接约束件(7)穿入第一连接约束件(6)时第一锯齿和第二锯齿能够构成接触咬合,使第二连接约束件(7)仅能沿单向进入第一连接约束件(6)的通道中,阻止所述筒体形状的横断面直径扩大。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除桩侧负摩阻力的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膜(1)和外层膜(2)的材质为土工布。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除桩侧负摩阻力的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填充层(3)由润滑剂填充而成。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除桩侧负摩阻力的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膜(1)和外层膜(2)上的连接结构(4)相互独立。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除桩侧负摩阻力的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膜(1)和外层膜(2)的圆周周长大于灌注桩桩身周长3~5cm。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除桩侧负摩阻力的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观察所述内层膜(1)的状态,使其紧贴包裹灌注桩的桩身外周上。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消除桩侧负摩阻力的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层材料在展开状态下呈矩形。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除桩侧负摩阻力的灌注桩施工方法,属于地基基础领域。该装置包括双层膜结构以及用于固定双层膜结构的连接结构;所述双层膜结构包括内层膜和外层膜,内层膜和外层膜均由连续的矩形膜层材料通过两侧对边重叠拼接成筒体形状,且在拼接位置通过所述连接结构对两侧对边的重叠部分进行连接固定;其中内层膜环绕包裹于灌注桩位于土体内的桩身段上,而外层膜环绕包裹于内层膜的外侧;内层膜和外层膜之间具有润滑填充层。在桩周土层产生的沉降超过基桩的沉降时,通过该装置可消除灌注桩桩侧负摩阻力所带来的危害,提高桩基竖向承载力。基竖向承载力。基竖向承载力。


技术研发人员:王奎华 梁一然 吴君涛 邱欣晨 涂园 赵爽 项驰轩 于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06.28
技术公布日:2021/9/2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