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调节的深水钢管桩水下连接系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2:2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钢管 深水 水下 可调节 施工


1.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管桩施工领域,特别是一种可调节的深水钢管桩水下连接系。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发展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涉水结构投入到建设当中。在涉水结构施工时,一般都需要搭设水上钢平台或钢栈桥作为临时施工平台,而此类结构一般均采用钢管桩作为主要受力构件。当水深较深时,所需要的钢管桩的长度亦较长,而较长的钢管桩在水流的作用下其中部容易发生较大幅度的晃动,因此便需要设置一定的连接系来保证整体结构安全。连接系一般可分为水上连接系和水下连接系,相较于水上连接系而言,采用水下连接系既能减小钢管桩长细比、提高钢管桩承载力,又可以提高结构横向刚度以及结构稳定性,同时由于钢管桩高度的降低,施工成本也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3.目前大多数钢管桩之间的连接系均采用钢管或槽钢现场焊接方式进行安装,当涉及到水下施工时,焊接质量难以保证,且焊接费用较高、耗费工期较长。当采用抱箍法安装水下连接系时,可不受钢管桩插入深度误差的影响,并能根据钢管桩实际施工情况随时对抱箍位置进行调整。然而,目前工程中所采用的抱箍栓接的安装方式对施工精度要求极高,当钢管桩垂直度及连接系之间的距离和角度无法满足要求时,会造成连接系安装困难等问题。
4.因此现在需要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或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布局合理,可避免水下焊接操作,以降低施工难度的可调节的深水钢管桩水下连接系。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可调节的深水钢管桩水下连接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系包括两组抱箍组件,这两组抱箍组件分别设置在成对设置的第一钢管桩1和第二钢管桩2上,所述第一钢管桩1上连接有第一水上抱箍3和第一水下抱箍4,所述第二钢管桩2上连接有第二水上抱箍5和第二水下抱箍6,在第一水上抱箍3和第二水上抱箍5之间连接有上横梁10,且所述上横梁10与第一水上抱箍3和第二水上抱箍5之间均为焊接连接,在第一水下抱箍4上则通过转轴连接有斜撑梁7,所述斜撑梁7的顶端与第二水上抱箍5之间也为焊接连接,在第一水下抱箍4上还通过转轴连接有下横梁8,所述下横梁8远离转轴的一端上开设有两组第一连接孔9,在第二水下抱箍4上则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9相配的多组均匀分布的第二连接孔,所述下横梁8和第二水下抱箍6通过穿接在第一连接孔9和第二连接孔中的连接螺栓相互连接。
7.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8.本种结构形式的可调节的深水钢管桩水下连接系,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布局合理,它针对现有的深水钢管桩的连接系在安装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设计出一种特殊的连接结构,它利用两组成对设置的抱箍,以及连接在两组抱箍之间的多个支撑梁来实现两个
较长的钢管桩的连接,多个支撑梁形成两个稳定的三角形结构以对两个钢管桩进行支撑,其水下部分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而水上部分则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这种连接系避免了水下焊接操作,因此其装拆简便、焊接量少、施工误差容许度较高,能极大地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因此可以说它具备了多种优点,特别适合于在本领域中推广应用,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附图说明
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0.下面将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可调节的深水钢管桩水下连接系,它包括两组抱箍组件,这两组抱箍组件分别设置在成对设置的第一钢管桩1和第二钢管桩2上,所述第一钢管桩1上连接有第一水上抱箍3和第一水下抱箍4,所述第二钢管桩2上连接有第二水上抱箍5和第二水下抱箍6,在第一水上抱箍3和第二水上抱箍5之间连接有上横梁10,且所述上横梁10与第一水上抱箍3和第二水上抱箍5之间均为焊接连接,在第一水下抱箍4上则通过转轴连接有斜撑梁7,所述斜撑梁7的顶端与第二水上抱箍5之间也为焊接连接,在第一水下抱箍4上还通过转轴连接有下横梁8,所述下横梁8远离转轴的一端上开设有两组第一连接孔9,在第二水下抱箍6上则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9相配的多组均匀分布的第二连接孔,所述下横梁8和第二水下抱箍6通过穿接在第一连接孔9和第二连接孔中的连接螺栓相互连接。
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调节的深水钢管桩水下连接系的工作过程如下:需要构建临时施工平台时,首先在目标水域设置多组钢管桩组,以对临时施工平台进行支撑,每一组钢管桩组都由一对(第一钢管桩1和第二钢管桩2)钢管桩组成,首先将两组抱箍组件分别连接在第一钢管桩1和第二钢管桩2上,对于水下部分,利用螺栓将下横梁8的自由端连接在第二水下抱箍6上,由于第二水下抱箍6上的第二连接孔为均匀分布的多对,因此即便第一钢管桩1和第二钢管桩2之间的距离有些误差,下横梁8也能够将它们连接起来;
12.而对于水上部分,则旋转斜撑梁7,让斜撑梁7的顶端与第二水上抱箍5接触后,利用焊接的方式将它们固定连接起来,最后将上横梁10焊接在第一水上抱箍3和第二水上抱箍5之间,一组钢管桩组构建完成;按照上述操作,将所有的钢管桩组中的一对钢管桩都连接为一体结构,可以防止钢管桩发生变形,提高支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13.本连接系中,上横梁10、斜撑梁7和下横梁8共同形成一个z字形的结构,这种结构中包含有两个三角形,而三角形是最为稳定的图形,因此能够较好地实现两个钢管桩之间的连接;同时在本种连接系中,水下部分采用转轴与螺栓连接,水上部分则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操作,这样做既可以免去水下焊接操作的种种不便,又能够保证两个钢管桩之间的稳固连接。


技术特征:
1.一种可调节的深水钢管桩水下连接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系包括两组抱箍组件,这两组抱箍组件分别设置在成对设置的第一钢管桩(1)和第二钢管桩(2)上,所述第一钢管桩(1)上连接有第一水上抱箍(3)和第一水下抱箍(4),所述第二钢管桩(2)上连接有第二水上抱箍(5)和第二水下抱箍(6),在第一水上抱箍(3)和第二水上抱箍(5)之间连接有上横梁(10),且所述上横梁(10)与第一水上抱箍(3)和第二水上抱箍(5)之间均为焊接连接,在第一水下抱箍(4)上则通过转轴连接有斜撑梁(7),所述斜撑梁(7)的顶端与第二水上抱箍(5)之间也为焊接连接,在第一水下抱箍(4)上还通过转轴连接有下横梁(8),所述下横梁(8)远离转轴的一端上开设有两组第一连接孔(9),在第二水下抱箍(6)上则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9)相配的多组均匀分布的第二连接孔,所述下横梁(8)和第二水下抱箍(6)通过穿接在第一连接孔(9)和第二连接孔中的连接螺栓相互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的深水钢管桩水下连接系,包括两组抱箍组件,这两组抱箍组件分别设置在成对设置的第一钢管桩和第二钢管桩上,所述第一钢管桩上连接有第一水上抱箍和第一水下抱箍,所述第二钢管桩上连接有第二水上抱箍和第二水下抱箍,在第一水上抱箍和第二水上抱箍之间连接有上横梁,且所述上横梁与第一水上抱箍和第二水上抱箍之间均为焊接连接,在第一水下抱箍上则通过转轴连接有斜撑梁,所述斜撑梁的顶端与第二水上抱箍之间也为焊接连接,在第一水下抱箍上还通过转轴连接有下横梁,所述下横梁和第二水下抱箍通过穿接在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中的连接螺栓相互连接。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中的连接螺栓相互连接。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中的连接螺栓相互连接。


技术研发人员:张广涛 彭志川 王伟 沙权贤 梁彩 沙仁明 田伟 吴小雨 孙成利 王正 赵艳龙 张壮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22
技术公布日:2021/10/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