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市政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09-29 01:2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防涝 排水 市政 排水系统 城市


1.本发明属于城市排水防涝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市政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2.初期雨水径流中携带了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和固体类污染物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城市水系统构成严重威胁,同时雨水冲刷下来的杂物较多,雨水杂带了大量的树叶、泥沙一起进入到下水管路中,清理困难,下水道的过水截面不断减小,市政排水能力不断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市政排水系统,能有效阻止砂粒等固体类物质进入排水管,防止下水道的堵塞。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市政排水系统,包括箱涵和排水管,所述箱涵内设置有第一导流墙和第二导流墙,第一导流墙和第二导流墙将箱涵依次分隔成粗砂沉淀池、细砂沉淀池和污泥沉淀池,粗砂沉淀池、细砂沉淀池和污泥沉淀池均具有顶端开口;所述粗砂沉淀池的顶端开口与细砂沉淀池的顶端开口相连通,污泥沉淀池与排水管的进口相连通;所述箱涵的顶端设有第一盖板,第一盖板覆盖污泥沉淀池的顶端开口;第一导流墙上设有第一过滤孔,第二导流墙上设有第二过滤孔;所述第一导流墙的上方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一侧与细砂沉淀池上方的箱涵内壁连接,过滤网的另一侧倾斜向下设置且位于粗砂沉淀池的上方。
6.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污泥沉淀池中设有沉淀管;所述沉淀管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60度。
7.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沉淀管顶端高度低于排水管的底端高度,所述沉淀管的底端高度高于第二过滤孔的高度。
8.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网与箱涵内壁铰接。
9.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网与第一导流墙顶端之间还设有第一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的一端与过滤网的自由侧连接,第一导流板的另一端与第一导流墙的顶端连接。
10.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细砂沉淀池内设有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二导流板位于第一导流板的下方;第二导流板的一侧与箱涵内壁连接,第二导流板的另一侧与第一导流墙之间具有间隙。
11.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导流板为向上突起的弧形板。
12.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第一导流墙的底端设有第一排砂口,粗砂沉淀池与细砂沉淀池的底部通过第一排砂口相通;第二导流墙的底端设有第二排砂口,细砂沉淀池和污泥沉淀池的底部通过第二排砂口相通。
13.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污泥沉淀池的底部设有第二斜坡,细砂沉淀池的底部设有第一斜坡,粗砂沉淀池的底部设有积砂槽;所述积砂槽内设有吸泥斗。
14.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第二斜坡的坡度大于第一斜坡的坡度。
15.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污泥沉淀池内设有冲洗管。
16.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污泥沉淀池内还设有氧气浓度传感器。
17.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箱涵的顶端还设有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覆盖粗砂沉淀池和细砂沉淀池的顶端开口;所述第二盖板上设有雨水孔。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市政排水系统,通过依次布设的粗砂沉淀池、细砂沉淀池和污泥沉淀池,对雨水中不同规格的砂粒进行过滤,有效阻止砂粒进入排水管,防止下水道的堵塞,保证市政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市政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有:箱涵1、第一导流板2、第一导流墙3、第二导流板4、第一过滤孔5、粗砂沉淀池6、吸气装置7、吸泥斗8、积砂槽9、第一排砂口10、细砂沉淀池11、第一斜坡12、第二排砂口13、第二斜坡14、污泥沉淀池15、冲洗口16、冲洗管17、氧气浓度传感器18、排水管19、沉淀管20、第二过滤孔21、第二导流墙22、第二铰链23、第一铰链24、过滤网25、第二盖板26、第一盖板27。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的说明本质上仅仅是示例性的而并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应用或用途。应当理解的是,在全部附图中,对应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件和特征。
2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市政排水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箱涵1和排水管19,排水管19与箱涵1的一侧连接。箱涵1的顶端设有开口,下雨时,雨水从开口流入箱涵1内。箱涵1内竖向设置有第一导流墙3和第二导流墙22,第一导流墙3和第二导流墙22将箱涵依次分隔形成粗砂沉淀池6、细砂沉淀池11和污泥沉淀池15,第一导流墙3位于粗砂沉淀池6和细砂沉淀池11之间,第二导流墙22位于细砂沉淀池11和污泥沉淀池15之间,粗砂沉淀池6、细砂沉淀池11和污泥沉淀池15均具有顶端开口。第一导流墙3的顶端距离箱涵1的顶端具有预设距离,从而粗砂沉淀池6的顶端开口与细砂沉淀池11的顶端开口相连通。污泥沉淀池15与排水管19的入口相连通。箱涵1的顶端设有第一盖板27,第一盖板27覆盖污泥沉淀池15的顶端开口,箱涵1的位于污泥沉淀池15上方的入口被封闭,而箱涵1的位于粗砂沉淀池6和细砂沉淀池11上方的入口仍然开放。第一导流墙3的上方设有过滤网25,过滤网25的一侧与细砂沉淀池11上方的箱涵1内壁连接,过滤网25的另一侧倾斜向下设置且位于粗砂沉淀池6的上方。第一导流墙3上设有第一过滤孔5,粗砂沉淀池6中的雨水经第一过滤孔5过滤后流入细砂沉淀池11。第二导流墙22上设有第二过滤孔21,细砂沉淀池11中的雨水经第二过滤孔21过滤后流入污泥沉淀池15。优选的,第一过滤孔5的中心高度位于第一导流墙3的中上部。在粗砂沉淀池6中,第一导流墙3的中上部高度的悬浮粗砂比较少,第一过滤孔5位于该位置,可有效防止粗砂沉淀池6中的粗砂进入到细砂沉淀池11内。
23.上述实施例的市政排水系统,雨水从箱涵1的位于粗砂沉淀池6和细砂沉淀池11上
方的入口进入箱涵1内,首先全部经过过滤网25,过滤后的雨水大部分流入细砂沉淀池11,过滤网截留下来的粗砂和部分雨水流入粗砂沉淀池6。粗砂沉淀池6中的雨水经过初步沉淀后,经过第一导流墙3上的第一过滤孔5的过滤,进入到细砂沉淀池11中,而其中的漂浮物由于第一导流墙3的阻隔不能进入到细砂沉淀池11内。细砂沉淀池11中的雨水经过又一次的沉淀后,通过第二导流墙22上的第二过滤孔21的过滤,进入到污泥沉淀池15中。污泥沉淀池15中的雨水向上流动至排水管19中,此时,排水管19中基本没有污泥等细小的固体物质,从而保证排水管路的通畅。
24.本发明实施例的市政排水系统,通过依次布设的粗砂沉淀池6、细砂沉淀池11和污泥沉淀池15,对雨水中不同规格的砂粒进行过滤,有效阻止砂粒进入排水管,防止下水道的堵塞,保证市政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25.优选的,污泥沉淀池15中设有沉淀管20,沉淀管20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箱涵1的内壁和第二导流墙22上。优选的,沉淀管20顶端高度低于排水管19的底端高度。污泥沉淀池15中的沉淀管20用于进一步进行泥水沉淀分离,提高过滤效果,使得污泥沉淀池15中的雨水在进入到排水管19前均经过沉淀管20的过滤,使得更细小的污泥颗粒沉淀在污泥沉淀池15的底部,保证没有沉淀物进入排水管19,有效防止下水道的堵塞。优选的,第二过滤孔21的顶端距沉淀管20的底端距离为100

500mm。在细砂沉淀池11中,该位置高度的悬浮细砂比较少,可有效防止细砂沉淀池11的细砂进入到污泥沉淀池15内。且沉淀管20的底端高度高于第二过滤孔21的高度,使得从细砂沉淀池11通过第二过滤孔21流入污泥沉淀池15中的雨水均经过沉淀管20的过滤再进入排水管19,防止细砂沉淀池11中带有细小固体沉淀物的雨水直接进入排水管19。进一步,沉淀管20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60度。倾斜设置沉淀管20,增加了沉淀面积,减少了水中悬浮颗粒沉降的路径,提高了悬浮物去除率和水力负荷,缩短沉降时间。
26.优选的,过滤网25与箱涵1内壁通过第一铰链24铰接。当箱涵1需要进行人工清洗或维修时,可翻动过滤网25,过滤网25绕第一铰链24转动,贴合到箱涵1内壁上,从而便于工作人员清洗或维修。
27.优选的,过滤网25与第一导流墙3的顶端之间还设有第一导流板2,第一导流板2的一端与过滤网25的自由侧连接,第一导流板2的另一端与第一导流墙3的顶端连接。一方面,第一导流板2可以稳固过滤网25的自由侧,保证过滤网25的可靠使用。另一方面,经过过滤网25过滤后的雨水经第一导流板2的导流和阻挡后可以全部进入细砂沉淀池11内,而不会进入粗砂沉淀池6内。过滤网25截留的粗砂在第一导流板2的阻挡作用下全部进入粗砂沉淀池6内,而不会落入细砂沉淀池11中,实现粗砂和过滤后雨水的高效分流。
28.优选的,细砂沉淀池11内设有第二导流板4,第二导流板4位于第一导流板2的下方。第二导流板4的一侧与箱涵1内壁连接,第二导流板4的另一侧与第一导流墙3之间具有间隙。经过滤网25过滤后的雨水全部落在第二导流板4上,实现雨水的第一次速度减缓,降低了雨水对细砂沉淀池11中雨水的冲击。然后,落在第二导流板4上的雨水,一部分顺着第二导流板4的表面下滑落入细砂沉淀池11中,另一部分冲击第一导流墙3,实现雨水的第二次速度减缓。最后,冲击在第一导流墙3上的雨水,一部分沿第一导流墙3经第二导流板4和第一导流墙3之间的间隙流入细砂沉淀池11中,另一部分又再次反冲击到第二导流板4的下部,沿第二导流板4流入细砂沉淀池11中,实现雨水的第三次速度减缓。雨水经过三次缓冲,
从而有效减小雨水对细砂沉淀池11中水的冲击力度和冲击范围,减缓雨水对池底的砂粒的搅动,这样池底的细砂不会产生上浮现象,不会进入到污泥沉淀池15中。优选的,为了清洗或维修方便,第二导流板4通过第二铰链23设置在箱涵1内壁上。
29.进一步,第二导流板4为向上突起的弧形板。有利于雨水的缓冲,同时,有效防止雨水中的细砂粒不会聚集在第二导流板4上。
30.优选的,第一导流墙3的底端设有第一排砂口10,粗砂沉淀池6与细砂沉淀池11的底部通过第一排砂口10相通。第二导流墙22的底端设有第二排砂口13,细砂沉淀池11和污泥沉淀池15的底部通过第二排砂口13相通。粗砂沉淀池6、细砂沉淀池11和污泥沉淀池15三个池中沉淀在底部的砂粒可通过第一排砂口10和第二排砂口13汇聚到同一池中,便于清理。
31.进一步,污泥沉淀池15的底部设有第二斜坡14,细砂沉淀池11的底部设有第一斜坡12,粗砂沉淀池6的底部设有积砂槽9。污泥沉淀池15中的沉淀砂粒沿第二斜坡14经第二排砂口13流入细砂沉淀池11中,细砂沉淀池11中的沉淀砂粒沿第一斜坡12经第一排砂口10流入粗砂沉淀池6,最终三个池的沉淀砂粒均聚集到积砂槽9内,只需清理积砂槽9,方便清理。优选的,第二斜坡14的坡度大于第一斜坡12的坡度,这样有利于污泥沉淀池15中的污泥向积砂槽9方向移动,最后聚集到积砂槽9中。
32.优选的,积砂槽9内设有吸泥斗8。吸泥斗8上设有吸气装置7,吸气装置7通过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将积砂槽9内的沉淀砂粒提升出池外,可采用移动式空气压缩机提供气源进行气提沉淀砂粒。
33.优选的,污泥沉淀池15内设有冲洗管17。冲洗管17与移动式空气压缩机相连,冲洗管17上设有冲洗口16,冲洗口16朝向污泥沉淀池15的低处一侧。设置冲洗管17有两个方面的功能:一是对污泥沉淀池15和细砂沉淀池11的池底沉淀物进行冲洗吹扫,压缩空气推动池底的沉淀物向前移动,池底的沉淀物依次通过第二排砂口13和第一排砂口10进入到积砂槽9中。二是通过冲洗管17对池中的水体进行充氧,使水中的含氧量提高,防止水体的恶化,改善工作环境。
34.优选的,污泥沉淀池15内还设有氧气浓度传感器18。氧气浓度传感器18用于检测池中水的氧气含量,氧气浓度传感器18可采用日本费加罗的氧气传感器ke

25。当水中的氧气含量低于设定值时,箱涵中的雨水缺氧,容易造成水体变质,产生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使工作环境变差,此时通过连接移动式空气压缩机,对池底的水体进行充氧,改善池中水质。
35.优选的,箱涵1的顶端还设有第二盖板26,第二盖板26覆盖粗砂沉淀池6和细砂沉淀池11的顶端开口,即箱涵1的位于粗砂沉淀池6和细砂沉淀池11上方的入口被第二盖板26覆盖。第二盖板26上设有雨水孔。雨水通过第二盖板26进入箱涵1时,雨水孔能够阻止雨水中较大的树枝、垃圾等固体类物质进入到箱涵1中,减少箱涵1中的沉淀物。
36.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市政排水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
37.下雨时,雨水经过箱涵1上的第二盖板26把体积较大的杂物过滤掉后,进入到箱涵1内。箱涵1内的过滤网25对雨水再次进行过滤,过滤网25截留下来的粗砂顺着过滤网25并在第一导流板2的阻挡下滑入到粗砂沉淀池6内,落入到池底的积砂槽9中。经过过滤网25过滤后的雨水在第一导流板2的导流和阻挡下向细砂沉淀池11移动。首先,经过滤网25过滤后
的雨水全部落在第二导流板4上,实现雨水的第一次速度减缓,降低了雨水对细砂沉淀池11中雨水的冲击。然后,落在第二导流板4上的雨水,一部分顺着第二导流板4的表面下滑落入细砂沉淀池11中,另一部分冲击第一导流墙3,实现雨水的第二次速度减缓。最后,冲击在第一导流墙3上的雨水,一部分沿第一导流墙3经第二导流板4和第一导流墙3之间的间隙流入细砂沉淀池11中,另一部分又再次冲击到第二导流板4的下部,沿第二导流板4流入细砂沉淀池11中,实现雨水的第三次速度减缓。雨水经过三次缓冲,下降速度大大降低,从而有效减小雨水对细砂沉淀池11中水的冲击力度和冲击范围,减缓雨水对池底的砂粒的搅动,这样池底的细砂不会产生上浮现象,不会进入到污泥沉淀池15中。
38.粗砂沉淀池6中的雨水经过第一导流墙3上的第一过滤孔5的过滤后,进入到细砂沉淀池11中,而其中的漂浮物由于第一导流墙3的阻隔不能进入到细砂沉淀池11内。细砂沉淀池11中的雨水通过第二导流墙22上的第二过滤孔21的过滤后,进入到污泥沉淀池15中。污泥沉淀池15中的雨水向上流动,经过沉淀管20的再次沉淀,水中更细小的砂粒和污泥进一步的沉淀在池底。经过沉淀管20过滤后的清水向上流动至排水管19中,此时,排水管19中基本没有污泥等细小的固体物质,从而保证排水管路的通畅。
39.当雨水停止后,如果需要对污泥沉淀池15和细砂沉淀池11的底部进行冲洗,将冲洗管17接入到移动式空气压缩机,压缩空气经过冲洗口16喷射而出,一方面对池底的污泥和细小的砂粒等固体沉淀物进行冲洗,污泥和细砂顺着第二斜坡14和第一斜坡12,依次通过第二排砂口13和第一排砂口10进入到积砂槽9中。另一方面,由于雨水停止,市政排水系统中仍然滞留部分雨水,当对池底污泥和砂粒等固体沉淀物进行冲洗时,同时空气中的氧气进入到池底的雨水中,提高雨水的充氧能力,有效预防池中雨水因缺氧而产生变质现象。将吸气装置7接入到移动式空气压缩机,此时,吸砂斗8通过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将积砂槽9中的污泥和砂粒等固体沉淀物提升出池外。
40.当长时间不下雨时,因流动性差,箱涵中水体严重缺氧,池中的氧气浓度传感器18检测到水中氧气含量低于设定值,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系统。将冲洗管17接入移动式空气压缩机,含有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经过冲洗口16喷射,对池中的水体进行充氧,提高水中氧气含量,改善水质和工作环境。
41.本发明中所述具体实施案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案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作为本发明的技术范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