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加热成型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0-16 09:2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内饰 加热 成型 制作 汽车


1.本技术涉及汽车内饰毯制作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加热成型系统。


背景技术:

2.汽车内饰毯制作过程,需要先将无纺布放置于加热设备进行加热,随后将无纺布放入成型设备内压实成型。
3.参考图1,现有汽车内饰板制作设备,包括加热炉1和成型压机2,加热炉1包括机体11和输送装置12,机体11呈门型设置,输送装置12连接于机体11底部,机体11内壁连通开设有多个出风口111,成型压机2放置于输送装置12的末端并和加热炉1间隔设置,成型压机2包括压机本体21、下模板22、驱动器23和上模板24,下模板22固接于压机本体21上,驱动器23固接于压机本体21的顶部,上模板22固接于驱动器23的底部,且上模板24置于下模板22上方并间隔设置,无纺布放置于输送装置12上进行输送,同时出风口111吹出的热风对无纺布进行加热,无纺布输送至输送装置12的末端后人工将无纺布放置于下模板22上,驱动器23驱动上模板24向下移动并置于无纺布上方,上模板24和下模板22将无纺布压实成型。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将无纺布从加热炉移动至成型压机的下模板时,需要人工移动,存在无纺布移位输送的便捷性较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无纺布移位输送的便捷性,本技术提供一种加热成型系统。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加热成型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加热成型系统,包括机体、输送装置和成型压机,输送装置连接于机体底部,成型压机置于输送装置的末端,成型压机和输送装置间隔设置,机体上设置有传送组件和夹持组件,传送组件设置有两个,两个传送组件连接于机体上靠近输送装置的末端处,两个传送组件分别置于输送装置两侧,传送组件包括驱动件、齿轮和齿条,驱动件固接于机体靠近输送装置末端处,齿轮和驱动件固定相连,且齿轮置于靠近输送装置一侧,齿条置于机体靠近输送装置一侧并与机体滑移连接,且齿条置于齿轮上方并与齿轮啮合,夹持组件连接于齿条顶部。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纺布放置于输送装置上,无纺布随着输送装置输送至末端时,夹持组件将无纺布固定,驱动件驱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齿条向着靠近成型压机的方向移动,从而带动夹持组件和无纺布向着靠近成型压机的方向移动并将无纺布放置于成型压机上,达到自动输送无纺布的目的,提高无纺布移位输送的便捷性。
9.优选的,夹持组件包括气缸、第一夹板、连接板和第二夹板,气缸固接于齿条顶部,第一夹板置于气缸上方并与气缸固定相连,第二夹板置于第一夹板上方并间隔设置,连接板固接于第二夹板和齿条之间。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无纺布夹持固定时,无纺布输送至第一夹板上,启动气缸,气缸推动第一夹板向着靠近第二夹板的方向移动,无纺布固定于第一夹板和第二夹
板之间,提高了无纺布夹持固定的便捷性和稳定性。
11.优选的,机体靠近齿条处固接有限位杆,限位杆和齿条平行设置,齿条正对限位杆处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杆插入限位槽内并与限位槽滑移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传送组件对无纺布进行输送时,齿条向着靠近成型压机的方向移动,限位杆插入限位槽内,限位杆从平行于限位杆的方向对齿条进行限位,减小齿条移动时发生偏移的程度,提高了齿条移动时的稳定性。
13.优选的,第一夹板靠近第二夹板一侧转动连接有转动辊,转动辊设置有多个,多个转动辊沿第一夹板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列,转动辊的转动方向和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相同。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无纺布从输送装置移动到第一夹板上时,无纺布置于第一夹板上方向着靠近成型压机的方向移动,转动辊和无纺布的底面转动连接,减小了无纺布和第一夹板之间的摩擦力,便于无纺布移动至第一夹板上,提高了无纺布移动输送的便捷性。
15.优选的,限位杆靠近齿条一侧嵌设有滚珠,滚珠和齿条滚动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珠嵌设于限位杆上并与齿条滚动连接,有效减小了限位杆与齿条之间的摩擦力,便于齿条向着靠近或远离成型压机的方向移动,减小了驱动件能量的消耗,进一步提高了传送组件移动的便捷性。
17.优选的,机体靠近输送装置末端处固接有支架,支架的顶部固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顶部置于第二夹板的下方。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传送组件带动夹持组件和无纺布向着靠近成型压机的方向移动时,支撑杆置于无纺布下方对无纺布提供支撑力,减小了置于两个夹持组件之间无纺布的下垂程度,提高了无纺布输送的稳定性。
19.优选的,支撑杆设置有多个,多个支撑杆依次间隔排列。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支撑杆依次间隔排列,增大了支撑杆对无纺布的支撑面积,提高了无纺布输送的平整度,减小了无纺布中部的下垂程度,提高了无纺布输送的稳定性。
21.优选的,支撑杆的周向面上均套设有套筒,套筒和支撑杆转动连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无纺布置于支撑杆上进行输送时,套筒和无纺布转动连接,减小了套筒和无纺布之间的摩擦力,便于对无纺布进行输送,减小了无纺布的磨损程度,提高了对无纺布的保护性。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设置传送组件,自动将无纺布输送至成型压机,产生了提高无纺布移位输送便捷性的效果;
25.2.通过设置夹持组件,产生了提高无纺布夹持固定便捷性的效果;
26.3.通过设置支架和支撑杆,对无纺布提供支撑力,产生了提高无纺布输送稳定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的背景技术附图;
28.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突出显示加热炉的局部图;
30.图4是突出显示输送装置的剖视图;
31.图5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
32.附图标记说明:1、加热炉;11、机体;111、出风口;12、输送装置;121、主动辊;122、驱动电机;123、从动辊;124、输送带;13、限位杆;131、滚珠;2、成型压机;21、压机本体;22、下模板;23、驱动器;24、上模板;3、传送组件;31、正反转电机;32、齿轮;33、齿条;331、限位槽;4、夹持组件;41、气缸;42、第一夹板;421、转动辊;43、连接板;44、第二夹板;5、支架;51、支撑杆;511、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2

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加热成型系统。结合图2和图3,加热成型系统包括机体11、输送装置12和成型压机2,输送装置12连接于机体11底部,成型压机2置于输送装置12的末端,成型压机2和输送装置12间隔设置,机体11上设置有传送组件3和夹持组件4,传送组件3设置有两个,两个传送组件3连接于机体11上靠近输送装置12的末端处,两个传送组件3分别置于输送装置12两侧,夹持组件4连接于传送组件3顶部,无纺布置于输送装置12上输送至输送装置12末端,随后无纺布固定于夹持组件4上,传送组件3将无纺布输送至成型压机2上,达到自动输送无纺布的目的,提高无纺布移位输送的便捷性。
35.结合图3和图4,输送装置12包括主动辊121、驱动电机122、从动辊123和输送带124,主动辊121转动连接于机体11远离成型压机2的一端,驱动电机122固接于机体11靠近主动辊121处,主动辊121和驱动电机122的输出轴固定相连,从动辊123转动连接于机体11靠近成型压机2的一端,主动辊121和从动辊123平行间隔设置,输送带124套设于主动辊121和从动辊123上。启动驱动电机122,驱动电机122带动主动辊121转动,从而带动从动辊123和输送带124转动,将无纺布放置于输送带124上,无纺布随着输送带124输送至输送带124的末端并固定于夹持组件4上。
36.参照图5,夹持组件4包括气缸41、第一夹板42、连接板43和第二夹板44,气缸41固接于传送组件3上,第一夹板42置于气缸41上方并与气缸41固定相连,第一夹板42水平设置,且第一夹板42沿输送带124输送方向平行,第一夹板42顶部转动连接有多个转动辊421,多个转动辊421沿第一夹板42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列,转动辊421的转动方向和输送带124的输送方向相同,转动辊421的顶部和输送带124的顶部齐平,第二夹板44置于第一夹板42上方,且第二夹板44和第一夹板42平行间隔设置,连接板43固接于第二夹板44和传送组件3之间。
37.无纺布输送至输送带124的末端并移动至第一夹板42上方,转动辊421和无纺布的底部转动连接,减小了第一夹板42顶部和无纺布之间的摩擦力,便于将无纺布输送至第一夹板42和第二夹板44之间,当无纺布置于第一夹板42上后,气缸41推动第一夹板42向着靠近第二夹板44的方向移动,无纺布的两端夹紧于第一夹板42和第二夹板44之间,提高了无纺布夹紧固定的便捷性。
38.参照图5,无纺布固定于第一夹板42和第二夹板44之间后,传送组件3对无纺布进
行传送,传送组件3包括驱动件、齿轮32和齿条33,本实施例驱动件为正反转电机31,正反转电机31固接于机体11靠近输送带124末端处,齿轮32和正反转电机31的输出轴固定相连,且齿轮32置于靠近输送带124一侧,齿条33置于机体11靠近输送装置12一侧并与机体11滑移连接,且齿条33置于齿轮32上方并与齿轮32啮合。启动正反转电机31,正反转电机31带动齿条33向着靠近成型压机2的方向移动,夹持组件4和无纺布移动至成型压机2处,启动气缸41,气缸41带动第一夹板42向着远离第二夹板44的方向移动,无纺布置于成型压机2上,正反转电机31带动齿轮32转动,齿条33向着远离成型压机2的方向移动,达到自动输送无纺布的目的,提高无纺布移位输送的便捷性。
39.为了提高齿条33使用的稳定性,参照图4,机体11靠近齿条33处固接有限位杆13,限位杆13和齿条33平行设置,限位杆13顶部和底部均嵌设有滚珠131,齿条33正对限位杆13处开设有限位槽331,限位槽331的截面呈t型,限位杆13插入限位槽331内,滚珠131置于限位槽331内并与齿条33滚动连接。当齿条33向着靠近或远离成型压机2的方向移动时,限位杆13插入限位槽331内,限位杆13从平行于限位杆13的方向对齿条33进行导向,使齿条33移动时更加平稳,同时滚珠131和齿条33滚动连接,减小了限位杆13和齿条33的摩擦力,便于齿条33移动。
40.结合图2和图5,机体11靠近输送带124末端处固接有支架5,支架5的顶部固接有多个支撑杆51,多个支撑杆51沿输送带124输送方向依次间隔排列,支撑杆51的周向面上均套设有套筒511,套筒511和支撑杆51转动连接,套筒511的顶部和输送带124的顶面齐平。当无纺布随着传送组件3输送至成型压机2时,无纺布的底部和套筒511转动连接,支撑杆51对无纺布提供向上的支撑力,减小无纺布中部下沉的程度,提高无纺布输送时的稳定性;套筒511和无纺布转动连接,减小了无纺布和套筒511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了对无纺布的保护性。
41.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加热成型系统的实施原理为:无纺布放置于输送装置12上进行输送,无纺布输送至靠近第一夹板42处,启动气缸41,气缸41推动第一夹板42向着靠近第二夹板44的方向移动,无纺布夹紧于第一夹板42和第二夹板44之间,启动正反转电机31带动齿轮32转动,齿轮32带动齿条33和无纺布向着靠近成型压机2的方向移动,当无纺布置于成型压机2处,启动气缸41,使第一夹板42和第二夹板44分离,无纺布放置于成型压机2上,正反转电机31带动齿条33向着远离成型压机2的方向移动,实现自动输送无纺布的目的,提高了无纺布移位输送的便捷性。
4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