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雷达电源的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0-30 11:3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雷达电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雷达电源的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2.雷达,是英文radar的音译,源于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缩写,意思为"无线电探测和测距",即用无线电的方法发现目标并测定它们的空间位置。因此,雷达也被称为"无线电定位"。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雷达电源是为雷达供电的重要设备之一,雷达电源的正常稳定工作也是确保雷达正常工作的重要保障之一。
3.但是,现有的雷达电源内部由多个电池模块构成的电池模块组组成,雷达电源在使用过程时,电池模块组会产生热量,而热量的积累在内部影响电池模块组的正常使用,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均受到影响,而现有的雷达电源散热效果较差,无法满足其内部温度的散热需求,同时当电池模块组中一块会多块电池模块出现损坏需要维修或者更换时,拆卸极为不便捷。
4.基于此,申请人考虑设计一种雷达电源的散热结构,有利于电池模块组的快速散热,进一步保证雷达电源的正常稳定工作状态,同时便于拆卸更换损坏的电池模块组。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雷达电源的散热结构,有利于电池模块组的快速散热,进一步保证雷达电源的正常稳定工作状态,同时便于拆卸更换损坏的电池模块组。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雷达电源的散热结构,包括电源壳体,以及设置于该电源壳体内的电池模块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热机构和散热机构;
8.所述电源壳体正面设置有可锁紧的开合门,所述电源壳体内固定安装有可通风的网板,所述网板将电源壳体的内部上下分为电池腔和散热腔;
9.所述电池模块组设置在所述网板上,且所述电源壳体内设有用于夹紧电池模块组的固定机构;所述导热机构位于电池腔顶部,其用于辅助导出电池腔内电池模块组产生的热量;
10.所述散热机构位于所述散热腔内,用于辅助电池腔内热量散出。
1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12.工作时,电池腔顶部的导热机构将电池模块组产生的热量及时导出,散热机构设置在网板下方的散热腔内,电池模块组产生的热量还能够通过网板被散热机构散出,保证电池模块组良好的散热。
13.而且,当电池模块组的其中一块或多块出现损坏等情况时,操作人员只需要打开开合门,并打开固定机构,即可将将放置在网板上的电池模块组的电池模块取出进行维修或者更换,操作便捷。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15.有利于电池模块组的快速散热,进一步保证雷达电源的正常稳定工作状态,通过固定机构能够便捷实现对损坏电池模块组的拆卸更换,同时保证安装状态下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中a

a剖视图。
18.图3为图2中b处放大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中标记为:
21.1电源壳体;2电池模块组;3开合门;4网板;5电池腔;6散热腔;7 通风孔;8散热风扇;9夹持板;10螺杆;11固定块;12连接杆;13滑块; 14滑杆;15滑槽;16弹簧;17散热鳍片;18伸缩杆;19通孔;20导热金属柱;21散热孔;22提手。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3.具体实施时:如图1至图4所示,
24.一种雷达电源的散热结构,包括电源壳体1,以及设置于该电源壳体1内的电池模块组2,还包括导热机构和散热机构;
25.所述电源壳体1正面设置有可锁紧的开合门3,所述电源壳体1内固定安装有可通风的网板4,所述网板4将电源壳体1的内部上下分为电池腔5和散热腔6;
26.所述电池模块组2设置在所述网板4上,且所述电源壳体1内设有用于夹紧电池模块组2的固定机构;所述导热机构位于电池腔5顶部,其用于辅助导出电池腔5内电池模块组2产生的热量;
27.所述散热机构位于所述散热腔6内,用于辅助电池腔5内热量散出。
2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29.工作时,电池腔5顶部的导热机构将电池模块组2产生的热量及时导出,散热机构设置在网板4下方的散热腔6内,电池模块组2产生的热量还能够通过网板4被散热机构散出,保证电池模块组2良好的散热。
30.而且,当电池模块组2的其中一块或多块出现损坏等情况时,操作人员只需要打开开合门3,并打开固定机构,即可将将放置在网板4上的电池模块组2的电池模块取出进行维修或者更换,操作便捷。
3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32.有利于电池模块组2的快速散热,进一步保证雷达电源的正常稳定工作状态,通过固定机构能够便捷实现对损坏电池模块组2的拆卸更换,同时保证安装状态下的稳定性。
33.其中,所述散热机构包括开设在散热腔6侧壁的通风孔7和位于散热腔6 底部的散热风扇8,所述散热风扇8的出风方向朝向网板4。
34.工作时,散热风扇8转动将电池模块组2散发的热量通过网板4和通风孔7排出壳体外,使得电池腔5和散热腔6与外界空气流通。
35.其中,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位于电池模块组2侧部的夹持板9,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夹持板9靠近或远离电池模块组2的调整机构,所述调整机构包括螺杆10,所述螺杆10正对电池模块组2设置,并与电源壳体1螺纹配合;
36.所述螺杆10靠近电池模块组2的一端以可转动方式设置有固定块11,所述固定块11的上下端分别通过连接杆12连接有滑块13,所述连接杆12的两端分别与固定块11和对应滑块13铰接,所述滑块13与夹持板9上的滑杆14 以滑动方式配合,所述滑杆14竖直设置在开设于夹持板9上的滑槽15内,且两块所述滑块13相背的一侧设置有弹簧16,所述弹簧16套设在滑杆14上,且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滑块13和滑槽15的侧壁。
37.当需要对电池模块组2进行固定时,操作人员转动螺杆10,使得夹持板 9朝着靠近电池模块组2的方向移动,直至夹持板9与电池模块组2接触后,继续转动螺杆10,两根连接杆12分别带动与其连接的滑块13在滑杆14上滑动并压缩弹簧16,继续对夹持板9以及电池模块组2进行挤压,能够很好的对电池模块组2进行缓冲,避免夹紧力度过大,导致电池模块组2的损坏;
38.当需要对电池模块组2进行更换维修时,操作人员反向转动螺杆10即可使夹持板9远离电池模块组2,方便操作人员取出,整个操作快速便捷。
39.其中,所述夹持板9为导热金属板,且两块所述夹持板9相对的一侧均具有导热硅脂层。
40.这样一来,与电池模块组2直接接触的夹持板9为导热金属板,既能够起到夹持固定的作用,导热硅脂层和导热金属板均具有良好的导热性,也便于快速将电池模块组2的热量导出,通过散热机构散出,提高散热效率。
41.实施时,优选所述夹持板9为铝合金材质,质量轻,易于加工成型,且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42.其中,两块所述夹持板9相背的一侧均分布有散热鳍片17。
43.通过夹持板9导出的热量传递至散热鳍片17上,多块散热鳍片17的设置进一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率。
44.其中,所述夹持板9与所述电池腔5侧壁之间对称设有至少两组伸缩杆 18。
45.伸缩杆18能够避免夹持板9受重力影响使其不能保持竖直状态,便于操作人员转动螺杆10使得夹持板9靠近电池模块组2并对其实现夹持固定。
46.其中,所述导热机构包括开设在所述电池腔5顶部的多个通孔19,每个所述通孔19内固定嵌设有导热金属柱20。
47.电池模块组2顶部的热量即可通过导热金属柱20导出,并直接与外界空气接触散发。
48.实施时,所述导热金属柱20为铝合金材质,质量轻,电源壳体1开设的多个通孔19不会对电源壳体1整体结构造成破坏,同时保证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
49.其中,所述电池腔5的侧壁开设有多个散热孔21。
50.这样一来,通过散热孔21增大电池腔5与外界空气的接触,电池模块组 2散发的热量能够直接通过散热孔21散出。
51.其中,所述电池腔5的高度与所述电池模块组2的高度一致。
52.这样一来,电池模块组2能够直接嵌入在电池腔5内,在配合夹持板9 能够实现全
方位的限位效果,保证电池模块组2固定的稳定性,同时,电池模块组2顶部能够直接与电池腔5顶部的导热机构接触,更加高效的将热量导出。
53.其中,所述电源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提手22,所述提手22上套设有塑料套。
54.便于用户提拿雷达电源,同时提手22上的塑料套以防止通过导热机构导出的热量传递到提手22上,影响用户的拿持手感。
55.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需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前提下,作出的若干变形和改进的技术方案应同样视为落入本权利要求书要求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