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十字型的中压配电网供电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0-30 12:3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配电网 字型 供电 结构 中压


1.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十字型的中压配电网供电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用户对配电系统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配电网系统可靠性问题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坚强的配电网网架结构是智能配电网的硬件基础,其设计应标准化、简洁化,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适应性,可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和设备利用率。
3.传统配电网网架结构侧重单一的接线模式,比如单环网、双环网等,而对高压变电站之间中压层面的互联结构缺乏考虑,使得高中压配电网结构协调性也差,运行调度灵活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提高变电站在中压层面的互相支撑能力,以提高配电网整体结构可靠性的基于十字型的中压配电网供电结构。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基于十字型的中压配电网供电结构,包括第一高压变电站、以及依次分布在所述第一高压变电站四周的第二高压变电站、第三高压变电站、第四高压变电站和第五高压变电站,所述第一高压变电站分别与所述第二高压变电站、所述第三高压变电站、所述第四高压变电站和所述第五高压变电站通过至少一组中压馈线组进行连接,以形成以所述第一高压变电站为中心的十字型的中压配电网供电结构。
7.这样,以第一高压变电站为中心,将第一高压变电站与其周围布置的第二高压变电站、第三高压变电站、第四高压变电站和第五高压变电站之间均通过至少一组中压馈线组进行连接,从而使得第一高压变电站与其余各高压变电站之间均通过中压馈线组进行中压层面结构的互联,以此来达到提高各变电站在中压层面的互相支撑能力,进而提高配电网整体结构可靠性的目的。同时,通过中压馈线组将第一高压变电站与其余各高压变电站之间进行连接,使得各高压变电站之间能够实现负载的相互分担,以此达到提高各高压变电站主变负荷裕度的目的。
8.综上,本方案能提高各高压变电站的主变负荷裕度和供电可靠性、接线结构简洁、提高运行调度灵活性,从而达到提升电网供电可靠性、电网设备利用率的目的。
9.优选的,所述第一高压变电站通过6组中压馈线组与其余高压变电站进行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高压变电站与所述第二高压变电站之间通过一组中压馈线组进行连接,所述第一高压变电站与所述第三高压变电站之间通过两组中压馈线组进行连接,所述第一高压变电站与所述第四高压变电站之间通过一组中压馈线组进行连接,所述第一高压变电站与所
述第五高压变电站之间通过两组中压馈线组进行连接。
10.这样,第一高压变电站与其余高压变电站之间共通过6组中压馈线组进行连接,进一步增强了各高压变电站之间的互联。
11.优选的,所述第一高压变电站的供电范围包括第一主供区块a1、第二主供区块a2、第三主供区块a3、第四主供区块a4、第五主供区块a5和第六主供区块a6,所述第二高压变电站的供电范围包括第一主供区块b1,所述第三高压变电站的供电范围包括第一主供区块d1和第二主供区块d2,所述第四高压变电站的供电范围包括第一主供区块e1,所述第五高压变电站的供电范围包括第一主供区块c1和第二主供区块c2;
12.所述第一高压变电站的第一主供区块a1与所述第二高压变电站的第一主供区块b1通过一组中压馈线组形成一条供电单元链,所述第一高压变电站的第二主供区块a2与所述第三高压变电站的第一主供区块d1通过一组中压馈线组形成一条供电单元链,所述第一高压变电站的第三主供区块a3与所述第三高压变电站的第二主供区块d2通过一组中压馈线组形成一条供电单元链,所述第一高压变电站的第四主供区块a4与所述第四高压变电站的第一主供区块e1通过一组中压馈线组形成一条供电单元链,所述第一高压变电站的第五主供区块a5与所述第五高压变电站的第一主供区块c2通过一组中压馈线组形成一条供电单元链,所述第一高压变电站的第六主供区块a6与所述第五高压变电站的第一主供区块c1通过一组中压馈线组形成一条供电单元链。
13.这样,第一高压变电站的6个主供区块分别与其余各高压变电站不同的主供区块通过一组中压馈线组连接以形成,使得第一高压变电站的6个主供区块均与其余各高压变电站不同的主供区块进行互联,避免了第一高压变电站6个主供区块相互之间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14.优选的,所述中压馈线组由4条中压馈线组成。
15.这样,中压馈线组由4条中压馈线组成,利用4条中压馈线对负载进行分担,以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各高压变电站的主变负荷裕度。
16.优选的,在所述第一高压变电站与其余各高压变电站连接的供电单元链上均设有联络开关和断路器,所述联络开关位于该供电单元链上两个主供区块之间,所述断路器位于各高压变电站的出口,且所述联络开关处于常开状态,所述断路器处于常闭状态,以使得该供电单元链形成闭环设计,开环运行的模式。
17.这样,通过设置常开状态的联络开关和常闭状态的断路器,在正常运行时,联络开关断开,各主供区块均由对应的高压变电站进行供电,而当为某主供区块供电的高压变电站发生故障时,联络开关闭合,由位于同一供电单元链上的另一高压变电站对该主供区块供电,由此就形成了闭环设计,开环运行的工作模式,进一步提高配电网供电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18.优选的,各主供区块的负荷不大于16mw。
19.这样,各主供区块的负荷控制在不大于16mw,且每组中压馈线组由4条中压馈线供电,如此可以将各高压变电站的负载率控制在70%左右。
20.优选的,所述第一高压变电站与其余各高压变电站连接的供电单元链均采用手拉手的接线模式。
21.这样,手拉手的接线模式使得任一主供区块均能够由两个不同的高压变电站进行
供电,由此进一步提高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基于十字型的中压配电网供电结构的连接示意图。
23.附图标记说明:第一高压变电站1、第二高压变电站2、第三高压变电站3、第四高压变电站4、第五高压变电站5、断路器6、联络开关7、负荷8。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5.如附图1所示,一种基于十字型的中压配电网供电结构,包括第一高压变电站1、以及依次分布在第一高压变电站1四周的第二高压变电站2、第三高压变电站3、第四高压变电站4和第五高压变电站5,第一高压变电站1分别与第二高压变电站2、第三高压变电站3、第四高压变电站4和第五高压变电站5通过至少一组中压馈线组进行连接,以形成以第一高压变电站1为中心的十字型的中压配电网供电结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二高压变电站2、第三高压变电站3、第四高压变电站4和第五高压变电站5还会与各自四周的高压变电站进行连接,以分别形成以各高压变电站为中心的十字型的中压配电网供电结构,其原理均与以第一高压变电站1为中心的十字型的中压配电网供电结构的原理相同,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仅以第一高压变电站1为中心的十字型的中压配电网供电结构进行说明,
26.这样,以第一高压变电站1为中心,将第一高压变电站1与其周围布置的第二高压变电站2、第三高压变电站3、第四高压变电站4和第五高压变电站5之间均通过至少一组中压馈线组进行连接,从而使得第一高压变电站1与其余各高压变电站之间均通过中压馈线组进行中压层面结构的互联,以此来达到提高各变电站在中压层面的互相支撑能力,进而提高配电网整体结构可靠性的目的。同时,通过中压馈线组将第一高压变电站1与其余各高压变电站之间进行连接,使得各高压变电站之间能够实现负载的相互分担,以此达到提高各高压变电站主变负荷裕度的目的。
27.综上,本方案能提高各高压变电站的主变负荷裕度和供电可靠性、接线结构简洁、提高运行调度灵活性,从而达到提升电网供电可靠性、电网设备利用率的目的。
2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高压变电站1通过6组中压馈线组与其余高压变电站进行连接,其中第一高压变电站1与第二高压变电站2之间通过一组中压馈线组进行连接,第一高压变电站1与第三高压变电站3之间通过两组中压馈线组进行连接,第一高压变电站1与第四高压变电站4之间通过一组中压馈线组进行连接,第一高压变电站1与第五高压变电站5之间通过两组中压馈线组进行连接。
29.这样,第一高压变电站1与其余高压变电站之间共通过6组中压馈线组进行连接,进一步增强了各高压变电站之间的互联。
3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高压变电站1的供电范围包括第一主供区块a1、第二主供区块a2、第三主供区块a3、第四主供区块a4、第五主供区块a5和第六主供区块a6,第二高压变电站2的供电范围包括第一主供区块b1(第二高压变电站2的供电范围总共也具有6个主供区块,在本实施例中仅示出与第一高压变电站1连接的第一主供区块b1),第三高压变电站3的供电范围包括第一主供区块d1和第二主供区块d2(第三高压变电站3的供电范围总共也具
有6个主供区块,在本实施例中仅示出与第一高压变电站1连接的第一主供区块d1和第二主供区块d2),第四高压变电站4的供电范围包括第一主供区块e1(第四高压变电站4的供电范围总共也具有6个主供区块,在本实施例中仅示出与第一高压变电站1连接的第一主供区块e1),第五高压变电站5的供电范围包括第一主供区块c1和第二主供区块c2(第五高压变电站5的供电范围总共也具有6个主供区块,在本实施例中仅示出与第一高压变电站1连接的第一主供区块c1和第二主供区块c2);
31.第一高压变电站1的第一主供区块a1与第二高压变电站2的第一主供区块b1通过一组中压馈线组形成一条供电单元链,第一高压变电站1的第二主供区块a2与第三高压变电站3的第一主供区块d1通过一组中压馈线组形成一条供电单元链,第一高压变电站1的第三主供区块a3与第三高压变电站3的第二主供区块d2通过一组中压馈线组形成一条供电单元链,第一高压变电站1的第四主供区块a4与第四高压变电站4的第一主供区块e1通过一组中压馈线组形成一条供电单元链,第一高压变电站1的第五主供区块a5与第五高压变电站5的第一主供区块c2通过一组中压馈线组形成一条供电单元链,第一高压变电站1的第六主供区块a6与第五高压变电站5的第一主供区块c1通过一组中压馈线组形成一条供电单元链。
32.这样,第一高压变电站1的6个主供区块分别与其余各高压变电站不同的主供区块通过一组中压馈线组连接以形成,使得第一高压变电站1的6个主供区块均与其余各高压变电站不同的主供区块进行互联,避免了第一高压变电站1的6个主供区块相互之间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33.在本实施例中,中压馈线组由4条中压馈线组成。
34.这样,中压馈线组由4条中压馈线组成,利用4条中压馈线对负载进行分担,以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各高压变电站的主变负荷8裕度。
35.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高压变电站1与其余各高压变电站连接的供电单元链上均设有联络开关7和断路器6,联络开关7位于该供电单元链上两个主供区块之间,断路器6位于各高压变电站的出口,且联络开关7处于常开状态,断路器6处于常闭状态,以使得该供电单元链形成闭环设计,开环运行的模式。
36.这样,通过设置常开状态的联络开关7和常闭状态的断路器6,在正常运行时,联络开关7断开,各主供区块均由对应的高压变电站进行供电,而当为某主供区块供电的高压变电站发生故障时,联络开关7闭合,由位于同一供电单元链上的另一高压变电站对该主供区块供电,由此就形成了闭环设计,开环运行的工作模式,进一步提高配电网供电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37.在本实施例中,各主供区块的负荷8不大于16mw。
38.这样,各主供区块的负荷8控制在不大于16mw,且每组中压馈线组由4条中压馈线供电,如此可以将各高压变电站的负载率控制在70%左右。
3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高压变电站1与其余各高压变电站连接的供电单元链均采用手拉手的接线模式。
40.这样,手拉手的接线模式使得任一主供区块均能够由两个不同的高压变电站进行供电,由此进一步提高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
41.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
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