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于稳定固定屏蔽筒的真空灭弧室的制作方法

2021-10-30 11:1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屏蔽 真空 固定 稳定 装备


1.本技术涉及电力装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稳定固定屏蔽筒的真空灭弧室。


背景技术:

2.真空灭弧室,又名真空开关管,管内为真空状态,主要原理是利用真空的优良绝缘性使中高压电路切断电源后能迅速熄弧并抑制电流,是中高压电力开关的核心部件,应用于电力的输配电控制系统及冶金、矿山、石油等配电系统。
3.真空灭弧室的屏蔽系统包括屏蔽筒、绝缘罩、固定结构、盖板、波纹管、动导电杆和静导电杆。屏蔽筒插设于绝缘罩内,插设方向为动导电杆一端朝向静导电杆一端。静导电杆和动导电杆插设于屏蔽筒内,静导电杆与动导电杆连接时为导通状态,静导电杆与动导电杆分离时为断路状态。波纹管套设于动导电杆外周,动导电杆一端连接有动端触头,另一端伸出绝缘罩,静导电杆一端连接有静端触头,另一端伸出绝缘罩,盖板封堵绝缘罩设置。固定结构包括凸块和凸台,凸块沿屏蔽筒侧壁周向设置,凸台沿绝缘罩内壁对应凸块位置周向设置,凸块朝向静导电杆一侧与凸台朝向动导电杆一侧抵紧,实现屏蔽筒与绝缘罩定位连接。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移动真空灭弧室时,内部的屏蔽筒易受外力影响由动导电杆向静导电杆方向位移,使得电场不均匀,导致屏蔽筒屏蔽性能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屏蔽筒易受外力影响而朝向动导电杆位移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稳定固定屏蔽筒的真空灭弧室。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于稳定固定屏蔽筒的真空灭弧室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便于稳定固定屏蔽筒的真空灭弧室,包括绝缘罩和屏蔽筒,所述屏蔽筒插设于绝缘罩内且插设方向为动导电杆一端朝向静导电杆一端,所述绝缘罩内连接有第一防脱件,所述屏蔽筒外壁连接有第二防脱件,所述第一防脱件朝向动导电杆一侧与第二防脱件朝向静导电杆一侧抵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真空灭弧室时,由动导电杆朝向静导电杆方向将屏蔽筒插设于绝缘罩内,第一防脱件朝向动导电杆一侧与第二防脱件朝向静导电杆一侧抵接,使屏蔽筒不易由静导电杆朝向动导电杆方向位移,具有减少因移动绝缘罩而导致屏蔽筒位移的效果。
9.可选的,所述第一防脱件包括弹性夹,所述弹性夹连接于绝缘罩内壁,所述弹性夹朝向屏蔽筒的一侧连接有防脱板,所述弹性夹受力挤压时朝向绝缘罩方向收缩;所述第二防脱件包括沿屏蔽筒周向设置的翻边,所述翻边向绝缘罩延伸设置,所述防脱板朝向动导电杆一侧与翻边朝向静导电杆一侧抵紧。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屏蔽筒朝向静导电杆方向插设于绝缘罩内,随着屏蔽
筒的移动,屏蔽筒直径较大的部分挤压弹性夹,弹性夹收缩,屏蔽筒朝向静导电杆移动,直至翻边移动至与防脱板朝向静导电杆一侧抵接。当屏蔽筒直径较大的部分越过弹性夹后,弹性夹回弹,防脱板朝向静导电杆一端与翻边朝向动导电杆一端贴合,弹性夹自身弹力使防脱板与翻边抵紧,具有减少屏蔽筒朝向动导电杆一端位移,且实现屏蔽筒的轴向固定的效果。
11.可选的,所述防脱板朝向翻边一侧翻折,所述翻边朝向防脱板一侧翻折,所述防脱板与翻边扣合。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脱板与翻边扣合,减少屏蔽筒在径向的位移,具有固定屏蔽筒的径向位置,减小屏蔽筒与绝缘外罩之间的摩擦的效果。
13.可选的,所述弹性夹表面连接有绝缘层。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绝缘层使绝缘罩处于绝缘状态,使屏蔽筒外壁电场分布均匀,具有提高真空灭弧室的绝缘可靠性的效果。
15.可选的,所述弹性夹为v形,所述弹性夹开口方向朝向静端盖板一端设置。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v形弹性夹,一端连接于绝缘罩内壁,一端连接有防脱板,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安装的效果。
17.可选的,所述屏蔽筒外周连接有若干定位块,所述定位块沿绝缘罩内壁周向设置;所述绝缘罩内壁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块插入定位槽内并与绝缘罩内壁贴合。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屏蔽筒插入绝缘罩时,将定位块对准定位槽插入,且定位块与绝缘罩内壁贴合,减少屏蔽筒沿自身周向旋转的可能,具有减少屏蔽筒与绝缘罩之间的磨损,保护屏蔽筒的效果。
19.可选的,所述定位槽的槽宽由槽底至开口方向逐步减小,所述定位块的宽度与定位槽槽宽对应设置。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定位槽开口槽宽小于槽底的槽宽,使得定位块沿屏蔽筒的径向难以位移,减小屏蔽筒位移的可能,同时保持屏蔽筒稳定的效果。
21.可选的,凸块朝向动导电组件一侧与屏蔽筒连接处设有过渡圆角。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渡圆角可以平滑过渡屏蔽筒直径不一致的部分,减少焊缝,易加工,提高屏蔽筒完整性。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第一防脱件与第二防脱件的设置,能够起到减小屏蔽筒朝向动导电杆一端位移的可能,并固定屏蔽筒轴向位置的效果;
25.2.通过定位槽与定位块的设置,能够起减少屏蔽筒沿自身周向旋转的可能,同时减小屏蔽筒与绝缘罩之间的磨损的作用;
26.3.通过弹性夹的设置,v形弹性夹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外表连接有绝缘层,使得屏蔽筒电场分布均匀,具有利于真空灭弧室绝缘外壳的小型化效果。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便于稳定固定屏蔽筒的真空灭弧室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俯视图。
29.图3是沿图2中a

a线的剖视图。
30.图4是图3中a的局部放大图。
31.图5是沿图2中b

b线的剖视图。
32.附图标记说明:1、绝缘罩;11、第一防脱件;111、弹性夹;112、防脱板;113、绝缘层;12、定位槽;13、凸台;2、屏蔽筒;21、第二防脱件;211、翻边;22、定位块;23、凸块;3、波纹管;4、动导电杆;41、动端触头;42、动端盖板;5、静导电杆;51、静端触头;52、静端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便于稳定固定屏蔽筒的真空灭弧室。参照图1,真空灭弧室的屏蔽系统包括屏蔽筒2、绝缘罩1、动端盖板42、静端盖板52、波纹管3、动导电杆4和静导电杆5。屏蔽筒2插设于绝缘罩1内,插设方向为动导电杆4一端朝向静导电杆5一端。静导电杆5和动导电杆4插设于屏蔽筒2内,静导电杆5与动导电杆4连接时为导通状态,静导电杆5与动导电杆4分离时为断路状态。波纹管3套设于动导电杆4外周,动导电杆4一端连接有动端触头41,另一端伸出绝缘罩1,静导电杆5一端连接有静端触头51,另一端伸出绝缘罩1,静端盖板52封堵静导电杆5插入绝缘罩1一端,动端盖板42封堵动导电杆4插入绝缘罩1一端。
35.参照图2和图3,绝缘罩1内连接有第一防脱件11,屏蔽筒2外壁连接有第二防脱件21,第一防脱件11朝向动导电杆4的一端与第二防脱件21朝向静导电杆5的一端抵紧,能够减小屏蔽筒2由静导电杆5朝向动导电杆4方向位移,实现屏蔽筒2的轴向固定。
36.参照图3和图4,第一防脱件11包括弹性夹111,弹性夹111连接于绝缘罩1内壁靠近静导电杆一端,弹性夹111朝向屏蔽筒2的一侧连接有防脱板112,受力挤压时,弹性夹111连接有防脱板112的一侧向绝缘罩1方向收缩,未受力挤压时,弹性夹111连接有防脱板112的一侧向屏蔽筒2方向回弹。弹性夹111可以设置成v形,也可以设置为n型,但凡设置的结构能够产生受力收缩、未受力回弹的作用即可,本实施例中采用v形弹性夹111,弹性夹111开口方向朝向静端盖板5一端设置。
37.参照图3和图4,弹性夹111表面连接有绝缘层113,本实施例中,绝缘层113为可以是在弹性夹111表面涂覆的绝缘陶瓷涂料,该涂料可在被涂装物表面形成一层具有较高体积电阻率,能承受较强电场而不被击穿的陶瓷涂层,该涂层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能耐高温,耐老化,耐水,耐化学腐蚀,能够提高真空灭弧室的屏蔽性能。第二防脱件21包括沿屏蔽筒2周向设置的翻边211,翻边211向绝缘罩1方向延伸设置。弹性夹111未受力时,防脱板112朝向动导电杆4一端与翻边211朝向静导电杆5一端抵紧,减小屏蔽筒2由静导电杆5朝向动导电杆4位移的可能,实现屏蔽筒2的轴向固定。防脱板112朝向翻边211一侧翻折,翻边211朝向防脱板112一侧翻折,防脱板112与翻边211扣合,使得屏蔽筒2沿自身径向的位移减小,减少屏蔽筒2与绝缘罩1之间的摩擦损耗。
38.参照图5,屏蔽筒2外周连接有若干定位块22,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定位块22,定位块22沿绝缘罩1内壁周向设置。绝缘罩1内壁开设有定位槽12,定位槽12与定位块22的数量相等,定位块22插入对应的定位槽12内并与绝缘罩1内壁贴合,能够减小屏蔽筒2在绝缘罩1内周向旋转的可能,固定屏蔽筒2在周向的位置,减小屏蔽筒2与绝缘罩1内壁摩擦。定位槽12的槽宽由槽底至开口方向逐步减小,定位块22的宽度与
定位槽12槽宽对应设置,在移动真空灭弧室时,通过定位块22与开设有定位槽12的绝缘罩1卡接,减少屏蔽筒2沿自身径向的位移。
39.参照图2和图4,屏蔽筒2侧壁周向设置有凸块23,绝缘罩1内壁对应凸块23位置周向设置有凸台13,凸块23朝向静导电杆5一侧与凸台13朝向动导电杆4一侧抵紧,实现屏蔽筒2与绝缘罩1的轴向定位,能够减小屏蔽筒2由动导电杆4朝向静导电杆5的位移。凸块23朝向动导电杆4一侧与屏蔽筒2连接处呈弧形过渡圆角,平滑过渡屏蔽筒2直径不一致的部分,减少焊缝,易加工,提高屏蔽筒2完整性。
4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便于稳定固定屏蔽筒的真空灭弧室的实施原理为:安装真空灭弧室时,先将静导电杆5连接有静端触头51的一端插入屏蔽筒2内,另一端伸出绝缘罩1外。然后将动导电杆4连接有动端触头41的一端插入屏蔽筒2内,另一端伸出绝缘罩1,再将波纹管3套设于动导电杆4位于屏蔽筒2与绝缘罩1之间部分的外周上,静导电杆5与动导电杆4连接时为导通状态,波纹管3为自然状态,静导电杆5与动导电杆4分离时为断路状态,波纹管3收缩,作为静端触头51与静端盖板52间的缓冲。
41.随后,将屏蔽筒2由动导电杆4朝向静导电杆5方向插入绝缘罩1内,并使定位块22插入对应的定位槽12内。屏蔽筒2插入绝缘罩1的过程中,弹性夹111先受到屏蔽筒2直径较大的部分挤压,弹性夹111连接有防脱板112的一端朝向绝缘罩1收缩,当凸台13朝向动导电杆4一侧与凸块23朝向静导电杆5一侧抵紧时,弹性夹111连接有防脱板112的一端回弹,防脱板112朝向动导电杆4的一端与屏蔽筒2朝向静导电杆5的一端抵接,防脱板112和翻边211扣合。最后,静端盖板52封堵静导电杆5插入绝缘罩1一端,动端盖板42封堵动导电杆4插入绝缘罩1一侧。
4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