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核辐射探测器的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30 11:1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核辐射 探测器 探测 装置 测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核辐射探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辐射探测器的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2.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核爆炸和核事故都会产生核辐射。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引起内辐射,γ辐射可穿透一定距离被机体吸收,使人员受到外照射伤害。受核辐射污染后还会引起后遗症以及遗传效应,后果严重。特别对于核电站等场所来说,核辐射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核辐射探测器是利用核辐射在气体、液体或固体中引起的电离效应、发光现象、物理或化学变化进行核辐射探测的元件,常用于对核电站进行γ辐射监测。
3.对于核辐射探测器而言,往往需要定期对其进行测试,以保证核辐射探测器的准确度。测试装置通常由放射源、放射源容器和用于将放射源导入核辐射探测器的部件组成,在测试过程中需要将放射源输送至相应位置对核辐射探测器进行测试,测试完成后需要将放射源收回放射源容器中储存。现有技术中的测试装置往往无法确定使用完成后放射源是否顺利回收到了放射源容器中,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核辐射探测器的测试装置无法确定使用完成后放射源是否顺利回收到了放射源容器中,造成安全隐患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新的核辐射探测器的测试装置。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核辐射探测器的测试装置,包括:
6.放射源容器,用于存储放射源,且设置有放射源进出口;
7.放射源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放射源容器上,用于与所述放射源连接,以驱使所述放射源通过所述放射源进出口进出所述放射源容器;
8.放射源导出管,与所述放射源进出口连通,且采用透明材质。
9.进一步地,所述放射源导出管采用透明硅胶管。
10.进一步地,所述放射源导出管的一端装有不锈钢限位管,另一端通过不锈钢接头与所述放射源进出口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的核辐射探测器的测试装置还包括:
12.万向轮,设置于所述放射源容器的底部。
13.进一步地,所述的核辐射探测器的测试装置还包括:
14.可伸缩拉杆,与所述放射源容器的外壁连接。
15.进一步地,所述的核辐射探测器的测试装置还包括:
16.把手,与所述放射源容器的外壁连接。
17.进一步地,所述放射源驱动组件包括:
18.绞线盘,设置在所述放射源容器内;
19.绞线盘手柄,设置在所述放射源容器外部且与所述绞线盘相连以驱动所述绞线盘转动;
20.连接绳,一端缠绕于所述绞线盘上,另一端用于连接所述放射源;
21.放射源移动通道,设置在所述放射源容器内,内部供连接绳和放射源移动且与所述放射源进出口连通。
22.进一步地,所述放射源移动通道在所述放射源容器内呈弯曲环绕形。
23.进一步地,所述放射源容器采用屏蔽材料制成。
24.进一步地,所述放射源容器包括铅层和钢衬,所述钢衬包覆在所述铅层的外侧。
2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26.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核辐射探测器的测试装置,放射源导出管采用透明材质,通过放射源驱动组件将放射源导出到放射源导出管时可以直观地观察放射源位置,从而确定使用完毕放射源是否顺利回收到了放射源容器中,避免放射源未正常回收对环境及人身造成危害。
27.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核辐射探测器的测试装置,还包括万向轮、可伸缩拉杆、把手中的一种或多种,便于使用者在现场移动该测试装置,使用更加便利。
28.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核辐射探测器的测试装置,放射源驱动组件包括:绞线盘、绞线盘手柄、连接绳和放射源移动通道,通过摇动绞线盘手柄驱动绞线盘转动,放出缠绕于绞线盘上的连接绳,使连接放射源的一端经放射源移动通道送入与其连通的放射源导出管,进而使放射源抵达核辐射探测器,使用完毕时反方向摇动绞线盘手柄驱动绞线盘反方向转动,收回连接绳,带动放射源回收至放射源容器中,由此实现放射源的导入和导出。
附图说明
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核辐射探测器的测试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核辐射探测器的测试装置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32.附图标记说明:
[0033]1‑
放射源容器;2

放射源进出口;3

放射源导出管;4

不锈钢限位管;5

不锈钢接头;6

万向轮;7

可伸缩拉杆;8

把手;9

绞线盘;10

绞线盘手柄;11

连接绳;12

放射源移动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5]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6]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7]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38]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核辐射探测器的测试装置,包括:
[0039]
放射源容器1,用于存储放射源,且设置有放射源进出口2;
[0040]
放射源驱动组件,设置在放射源容器1上,用于与放射源连接,以驱使放射源通过放射源进出口2进出放射源容器1;
[0041]
放射源导出管3,与放射源进出口2连通,且采用透明材质。
[0042]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核辐射探测器的测试装置,放射源导出管3采用透明材质,通过放射源驱动组件将放射源导出到放射源导出管3时可以直观地观察放射源位置,从而确定使用完毕放射源是否顺利回收到了放射源容器1中,避免放射源未正常回收对环境及人身造成危害。在出现放射源无法收回到放射源容器1中的情况时,便于判断放射源的准确位置,有利于尽快处理。
[0043]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放射源导出管3,优选采用透明柔性材料制成,例如放射源导出管3采用透明硅胶管,便于移动对准核辐射探测器的相应位置,使用便利,易于收纳。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放射源导出管3的一端装有不锈钢限位管4,用于将其前端插入需要测试的探测器的固定位置,另一端通过不锈钢接头5与放射源进出口2连接,优选为可拆卸地连接方式。
[0044]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放射源容器1,用于存储放射源,放射源容器1采用屏蔽材料制成。可选地,放射源容器1包括铅层和钢衬,钢衬包覆在铅层的外侧。
[004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核辐射探测器的测试装置还包括:万向轮6,设置于放射源容器1的底部。可选地,核辐射探测器的测试装置还包括:可伸缩拉杆7,与放射源容器1的外壁连接。可选地,核辐射探测器的测试装置还包括:把手8,与放射源容器1的外壁连接。
[0046]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核辐射探测器的测试装置,还包括万向轮6、可伸缩拉杆7、把手8中的一种或多种,便于使用者在现场移动该测试装置至需要测试的核辐射探测器处,使用更加便利。
[0047]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放射源驱动组件,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放射源驱动组件包括:绞线盘9,设置在放射源容器1内;绞线盘手柄10,设置在放射源容器1外部且与绞线盘9相连以驱动绞线盘9转动;连接绳11,一端缠绕于绞线盘9上,另一端用于连接放射源;放射源移动通道12,设置在放射源容器1内,内部供连接绳11和放射源移动且与放射源进出口2
连通。优选地,放射源移动通道12在放射源容器1内呈弯曲环绕形。为避免在测试装置不使用时放射源泄露,将放射源移动通道12设计为弯曲环绕形,当将连接绳11完全回收至放射源容器1中时,能够有效避免放射源泄露的问题。
[0048]
通过摇动绞线盘手柄10驱动绞线盘9转动,放出缠绕于绞线盘9上的连接绳11,使连接放射源的一端经放射源移动通道12送入与其连通的放射源导出管3,进而使放射源抵达核辐射探测器,使用完毕时反方向摇动绞线盘手柄10驱动绞线盘9反方向转动,收回连接绳11,带动放射源回收至放射源容器1中,由此实现放射源的导入和导出。
[0049]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接绳11,可以选用有一定韧性和硬度的钢绳,如钢丝绳。一方面能够缠绕于绞线盘9上,另一方面能够带动放射源在放射源移动通道12和放射源导出管3内移动。
[0050]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放射源,可以为cs

137、co

60等。
[0051]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