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于维修检查的管道污水处理器的制作方法

2021-10-30 01:4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污水处理 污水 处理器 管道 检查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维修检查的管道污水处理器。


背景技术:

2.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处理程度划分,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一般根据水质状况和处理后的水的去向来确定污水处理程度,其过程通常为通过粗格栅的原污水经过污水提升泵提升后,经过格栅,之后进入沉砂池,经过砂水分离的污水进入初次沉淀池,初沉池的出水进入生物处理设备,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应器有曝气池,氧化沟等,生物处理设备的出水进入二次沉淀池,二沉池的出水经过消毒排放或者进入三级处理。
3.中国已授权实用新型公开(公告)号:cn211141800u中公开的一种便于维修检查的管道污水处理器,该管道污水处理器通过在处理器上设置有透明观察窗、活动盖板和拉柄,为污水处理器增加了维修检查结构,从而更加方便人们对污水处理器的定期检修;但是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上述对比专利的结构设计,会发生由于缺少污水止流装置,在维修人员进入污水处理器内进行检修时,容易发生危险,且在进行检修时,未经处理的污水可能会流出,从而污染到外界环境的情况,导致其具有不便使用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维修检查的管道污水处理器,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管道污水处理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发生由于缺少污水止流装置,在维修人员进入污水处理器内进行检修时,容易发生危险,且在进行检修时,未经处理的污水可能会流出,从而污染到外界环境的情况,导致其具有不便使用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8.一种便于维修检查的管道污水处理器,包括处理器主体,所述处理器主体的上表面依次固定设置有第一观察窗、第二观察窗、第三观察窗,以及第四观察窗,所述处理器主体的上表面依次设置有第一活动盖板、第二活动盖板、第三活动盖板,以及第四活动盖板,且所述第一活动盖板位于第一观察窗的一侧,所述第二活动盖板位于第二观察窗的一侧,所述第三活动盖板位于第三观察窗的一侧,所述第四活动盖板位于第四观察窗的一侧,所述处理器主体的内顶壁上依次固定设置有第一处理池、第二处理池,第三处理池,以及第四处理池,所述第一处理池和第二处理池之间连接有第一流通管,且所述第一流通管上固定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处理池和第三处理池之间连接有第二流通管,且所述第二流通管上固定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三处理池和第四处理池之间连接有第三流通管,且所述第三流通管上固定设置有第三电磁阀;所述处理器主体内部靠近底部的位置固定设置
有储流池,所述第一处理池和储流池之间连接有第四流通管,且所述第四流通管上固定设置有第四电磁阀,所述第二处理池和储流池之间连接有第五流通管,且所述第五流通管上固定设置有第五电磁阀,所述第三处理池和储流池之间连接有第六流通管,所述第六流通管上固定设置有第六电磁阀,所述第四处理池和储流池之间连接有第七流通管,所述第七流通管上固定设置有第七电磁阀;所述处理器主体一外侧壁靠近顶部的位置连接有进水管,且所述进水管上固定设置有第八电磁阀,所述处理器主体另一外侧壁上连接有出水管,且所述出水管上固定设置有第九电磁阀,所述处理器主体一外侧壁上连接有回流管。
9.进一步的,所述处理器主体的外侧壁固定设置有扶梯,所述处理器主体顶部的边缘位置连接有护栏。
10.进一步的,所述回流管上设置有水泵,所述处理器主体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
11.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与第一处理池相连通,所述出水管与第四处理池相连通,所述回流管的一端与储流池相连通,且所述回流管的另一端与第一处理池相连通。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处理池位于第一观察窗和第一活动盖板的正下方,所述第二处理池位于第二观察窗和第二活动盖板的正下方,所述第三处理池位于第三观察窗和第三活动盖板的正下方,所述第四处理池位于第四观察窗和第四活动盖板的正下方,且所述储流池位于第一处理池、第二处理池,第三处理池,以及第四处理池的下方。
13.进一步的,所述扶梯和出水管位于同一侧壁,所述进水管和回流管,以及水泵位于同一侧壁。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五电磁阀、第六电磁阀、第七电磁阀、第八电磁阀、第九电磁阀,以及水泵均与控制面板电连接。
15.工作原理,该便于维修检查的管道污水处理器,可以通过扶梯爬到处理器主体的顶部,通过观察窗来观察处理池的内部情况,进行检修前,可通过控制面板来关闭电磁阀,进行污水的止流,在检修完毕后,可通过回流管和水泵将储流池内收集的污水导入第一处理池中进行处理。
16.(三)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维修检查的管道污水处理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8.(1)、该便于维修检查的管道污水处理器,通过在第一流通管上固定设置有第一电磁阀,在第二流通管上固定设置有第二电磁阀,在第三流通管上固定设置有第三电磁阀,在进水管上固定设置有第八电磁阀,在出水管上固定设置有第九电磁阀,以及在处理器主体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结构,能够在维修人员进入处理器主体内部进行检修前,通过控制面板关闭需要检修的处理池前方的电磁阀,对污水进行止流,通过在第四流通管上固定设置有第四电磁阀,在第五流通管上固定设置有第五电磁阀,在第六流通管上固定设置有第六电磁阀,在第七流通管上固定设置有第七电磁阀,能够将需要检修的处理池内部残留的污水导入储流池内,避免未经处理的污水流出污染环境,解决了现有的管道污水处理器由于缺少污水止流装置,在维修人员进入污水处理器内进行检修时,容易发生危险,且在进行检修时,未经处理的污水可能会流出,从而污染到外界环境的情况。
19.(2)、该便于维修检查的管道污水处理器,通过在处理器主体顶部的边缘位置连接有护栏结构,使维修人员在处理器主体顶部检查处理池工作情况时,能够起到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便于维修检查的管道污水处理器的第一装配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便于维修检查的管道污水处理器的第二装配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便于维修检查的管道污水处理器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便于维修检查的管道污水处理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便于维修检查的管道污水处理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5.图中:处理器主体1,扶梯2,护栏3,第一观察窗4,第二观察窗5,第三观察窗6,第四观察窗7,第一活动盖板8,第二活动盖板9,第三活动盖板10,第四活动盖板11,第一处理池12,第二处理池13,第三处理池14,第四处理池15,第一流通管16,第一电磁阀17,第二流通管18,第二电磁阀19,第三流通管20,第三电磁阀21,储流池22,第四流通管23,第四电磁阀24,第五流通管25,第五电磁阀26,第六流通管27,第六电磁阀28,第七流通管29,第七电磁阀30,进水管31,第八电磁阀32,出水管33,第九电磁阀34,回流管35,水泵36,控制面板37。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7.请参阅图1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28.一种便于维修检查的管道污水处理器,包括处理器主体1,由图3所示,第一处理池12和第二处理池13之间连接有第一流通管16,且第一流通管16上固定设置有第一电磁阀17,第二处理池13和第三处理池14之间连接有第二流通管18,且第二流通管18上固定设置有第二电磁阀19,第三处理池14和第四处理池15之间连接有第三流通管20,且第三流通管20上固定设置有第三电磁阀21,进水管31上固定设置有第八电磁阀32,出水管33上固定设置有第九电磁阀34,可以在检修前关闭需要检修的处理池前方的电磁阀,达到对污水进行止流的目的;
29.由图2

3所示,第一处理池12和储流池22之间连接有第四流通管23,且所述第四流通管23上固定设置有第四电磁阀24,所述第二处理池13和储流池22之间连接有第五流通管25,且所述第五流通管25上固定设置有第五电磁阀26,所述第三处理池14和储流池22之间连接有第六流通管27,所述第六流通管27上固定设置有第六电磁阀28,所述第四处理池15和储流池22之间连接有第七流通管29,所述第七流通管29上固定设置有第七电磁阀30,处理器主体1一外侧壁上连接有回流管35,回流管35上设置有水泵36,回流管35的一端与储流池22相连通,且所述回流管35的另一端与第一处理池12相连通,可以在检修过程中,将处理池内的残余污水导入储流池22内,并在检修完毕后,通过回流管35和水泵36将储流池22内的污水导入第一处理池12内进行处理。
30.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控制面板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3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
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