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单跨双拱连栋大棚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08:1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农业生产 大棚 单跨双拱连栋

技术特征:
1.一种单跨双拱连栋大棚,包括支撑柱(1)、底端连接杆(3)和连栋柱(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1)外侧壁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稳定结构(2),所述稳定结构(2)包括转轴滑套(201)、连动推杆(202)、转动杆(203)、固定转轴套(204)、底座(205)和连接布(206),所述转轴滑套(201)的内侧壁与支撑柱(1)外侧壁的下方滑动连接,所述转轴滑套(201)的外侧壁转动连接有连动推杆(202),所述连动推杆(202)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动杆(203),且转动杆(203)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固定转轴套(204),所述支撑柱(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205),所述转动杆(203)的外侧壁包裹有连接布(206),所述支撑柱(1)一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端连接杆(3),所述底端连接杆(3)的一侧设置有连栋柱(4),所述支撑柱(1)一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端连接杆(5),且顶端连接杆(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拱形加固结构(6),所述拱形加固结构(6)的内部设置有积雪清除结构(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跨双拱连栋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滑套(201)与连动推杆(202)内部之间呈伸缩结构,所述转轴滑套(201)与固定转轴套(204)处于同一垂直平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跨双拱连栋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加固结构(6)包括第一弧形杆(601)、第二弧形杆(602)和支撑杆(603),所述第一弧形杆(601)的底端与支撑柱(1)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顶端连接杆(5)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二弧形杆(602),所述第二弧形杆(602)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杆(60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单跨双拱连栋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杆(601)与第二弧形杆(602)处于同一垂直平面,所述支撑杆(603)在第二弧形杆(602)的外侧壁呈等间距分布。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跨双拱连栋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积雪清除结构(7)包括固定杆(701)、转动套环(702)、外框(703)、滚轴(704)和拉环(705),所述固定杆(701)的一端与支撑杆(603)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701)的外侧壁贯穿有转动套环(702),所述转动套环(70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外框(703),且外框(703)一侧的外侧壁转动连接有滚轴(704),所述滚轴(704)的一侧设置有拉环(705)。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单跨双拱连栋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701)与转动套环(702)内部之间呈翻转结构,所述滚轴(704)关于外框(703)的水平中心线呈对称分布。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跨双拱连栋大棚,包括支撑柱、底端连接杆和连栋柱,所述支撑柱外侧壁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稳定结构,所述底端连接杆的一侧设置有连栋柱,所述支撑柱一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端连接杆,所述拱形加固结构的内部设置有积雪清除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稳定结构实现了提高该大棚的稳定性,将转轴滑套向下滑动使连动推杆在转轴滑套的推动下逐渐向外侧推动转动杆,使转动杆以固定转轴套的一侧为圆心转动,并以此将连接布全面转开,随后将支撑柱连通其底端的稳定结构放入地底,使泥土将底座与连接布埋在地底,此时完全展开的连接布与地底接触面积较大,使其很难向外拔出,从而防止该大棚出现倾斜的现象。从而防止该大棚出现倾斜的现象。从而防止该大棚出现倾斜的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景凯文 付长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甘肃良宇新能源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1.18
技术公布日:2021/10/2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