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0-16 09:3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水池 冷却 燃料 系统


1.本实用新型涉及乏燃料水池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2.乏燃料水池的冷却系统是用于在核电站的发电机组运行期间,带出乏燃料衰变热,维持乏燃料水池温度在一定范围内。
3.现有乏燃料水池冷却方案通常仅存在单一海水热阱,使得冷却系统对海水热阱依赖性极强,如若失去海水热阱,可能带来严重后果。而近年来因全球变暖、水体富营养化和物种迁移等因素,导致近岸海域多次出现海生物入侵取水设施,一旦短时间内发生大量海生物入侵,海生物阻塞量将超过取水过滤设施的清理能力,在滤网前后水位差超过限值时,滤网和取水将同时停止运行,进而导致海水热阱失效,这样,单一依靠海水热阱冷却的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将失去冷却功能,进而对核电站的安全产生重大威胁,极易引发核电站安全事故。
4.可见,现有乏燃料水池冷却方案存在可靠性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以解决现有乏燃料水池冷却方案可靠性较差的问题。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包括:
7.至少一个取水管路,所述取水管路的第一端与乏燃料水池连接;
8.至少一个回水管路,所述回水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乏燃料水池连接;
9.至少两个第一冷却列,所述第一冷却列的第一端与至少一个所述取水管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冷却列的第二端与至少一个所述回水管路的第二端连接;
10.至少一个第二冷却列,所述第二冷却列的第一端与至少一个所述取水管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冷却列的第二端与至少一个所述回水管路的第二端连接;
11.其中,所述第一冷却列包括沿所述第一冷却列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冷却泵和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第二冷却列包括沿所述第二冷却列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二冷却泵和空气冷却装置。
12.可选的,所述第二冷却列还包括与所述空气冷却装置并联的第二热交换器。
13.可选的,所述至少一个取水管路包括第一取水管路和第二取水管路;
14.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冷却列包括第三冷却列和第四冷却列,所述第三冷却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取水管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冷却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取水管路的第二端连接;
15.所述第二冷却列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取水管路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取水管路的第二端连接。
16.可选的,所述第一取水管路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乏燃料水池中的第一位置,所述
第二取水管路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乏燃料水池中的第二位置,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的高度不同。
17.可选的,所述至少一个回水管路包括第一回水管路和第二回水管路;
18.所述第三冷却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回水管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冷却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回水管路的第二端连接;
19.所述第二冷却列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回水管路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回水管路的第二端连接。
20.可选的,所述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还包括列间联通管;
21.所述列间联通管包括至少三端,所述至少三端中任两端可连通;
22.所述列间联通管的目标端与所述第二冷却列中的第三位置连接,其中,所述第三位置为介于所述第二冷却泵和所述空气冷却装置之间的位置;
23.所述列间联通管的其他端与所述第一冷却列中的第四位置连接,其中,所述第四位置为介于所述第一冷却泵和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之间的位置,所述其他端为所述至少三端中除所述目标端之外的端口。
24.可选的,所述空气冷却装置包括空气热交换器和循环冷却水泵。
25.可选的,所述空气冷却装置为闭式机械通风冷却塔或闭式自然通风冷却塔。
26.可选的,所述取水管路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隔离阀。
27.可选的,所述回水管路上设置有倒流防止器。
28.可选的,所述第一冷却列还包括第一流量调节装置,所述第二冷却列还包括第二流量调节装置。
29.可选的,所述第一冷却列中每个设备两侧均设置有阀门,所述第二冷却列中每个设备两侧也均设置有阀门。
30.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3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取水管路,所述取水管路的第一端与乏燃料水池连接;至少一个回水管路,所述回水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乏燃料水池连接;至少两个第一冷却列,所述第一冷却列的第一端与至少一个所述取水管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冷却列的第二端与至少一个所述回水管路的第二端连接;至少一个第二冷却列,所述第二冷却列的第一端与至少一个所述取水管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冷却列的第二端与至少一个所述回水管路的第二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冷却列包括沿所述第一冷却列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冷却泵和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第二冷却列包括沿所述第二冷却列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二冷却泵和空气冷却装置。这样,由于设置了分别包括热交换器和空气冷却装置的多个冷却列,也即相当于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同时具备了海水热阱和大气热阱,从而可在依赖海水热阱的冷却列不可用时,还能依靠大气热阱对应的冷却列来实现冷却目的,由此提高了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3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投运a列冷却列的示意图;
3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投运a列冷却列和c列冷却列的示意图;
3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投运c列冷却列的示意图;
36.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3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包括:
39.至少一个取水管路10,取水管路10的第一端与乏燃料水池50连接;
40.至少一个回水管路20,回水管路20的第一端与乏燃料水池50连接;
41.至少两个第一冷却列30,第一冷却列30的第一端与至少一个取水管路10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冷却列30的第二端与至少一个回水管路20的第二端连接;
42.至少一个第二冷却列40,第二冷却列40的第一端与至少一个取水管路10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冷却列40的第二端与至少一个回水管路20的第二端连接;
43.其中,第一冷却列30包括沿第一冷却列30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冷却泵31和第一热交换器32,第二冷却列40包括沿第二冷却列40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二冷却泵41和空气冷却装置42。
44.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包括至少三个冷却列,其中至少两个冷却列为依靠海水热阱的冷却列,主要包括用于抽水的冷却泵和用于通过海水冷却的热交换器,另外至少一个冷却列为依靠大气热阱的冷却列,主要包括用于抽水的冷却泵和用于通过大气冷却的空气冷却装置。此外,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取水管路,两端分别连接乏燃料水池和冷却列,用于从乏燃料水池中取液,并输送给冷却列冷却,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回水管路,两端分别连接冷却列和乏燃料水池,用于将经冷却列冷却后的冷却液送回乏燃料水池中,也即每个冷却列均可与至少一个取水管路和至少一个回水管路组成一个循环回路,以对乏燃料水池中的液体进行冷却。
45.以如图1所示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包括三个冷却列为例,其中,两个第一冷却列30的结构基本相同,每个第一冷却列30均包括第一冷却泵31和第一热交换器32,第一热交换器32依赖于海水热阱,工作原理是利用从海水热阱中抽取的海水对第一冷却泵31从乏燃料水池50中抽取的热液进行热交换冷却,其中,每个第一冷却列30的第一端可与至少一个取水管路10连通,每个第一冷却列30的第二端可与至少一个回水管路20连通,每个取水管路10的第一端均与乏燃料水池50连接,以从乏燃料水池50中取液,每个取水管路10的第二端可与任一第一冷却列30的第一端连接,以将抽取的热液输送给第一冷却列30冷却,每个回水管路20的第二端可与任一第一冷却列30的第二端连接,每个回水管路20的第一端则均与乏燃料水池50连接,以将经第一冷却列30冷却后的冷却液送回乏燃料水池50中。
46.如图1所示,第二冷却列40包括第二冷却泵41和空气冷却装置42,空气冷却装置42依赖于大气热阱,工作原理是利用大气热阱中的冷空气对第二冷却泵41从乏燃料水池50中抽取的热液进行风冷却,其中,第二冷却列40的第一端可与至少一个取水管路10连通,第二冷却列40的第二端可与至少一个回水管路20连通,也即第二冷却列40的第一端可与至少一个取水管路10的第二端连接,以对取水管路10输送的热液进行冷却,第二冷却列40的第二
端可与至少一个回水管路20的第二端连接,以将冷却后的冷却液经回水管路20送回至乏燃料水池50中。
47.需说明的是,各冷却列之间可以相互并联,例如,各第一冷却列30之间可以并联,第一冷却列30与第二冷却列40之间也可以并联,使得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任选其中一个冷却列对乏燃料水池中的热液进行冷却,也可以选择多个冷却列组合对乏燃料水池中的热液进行冷却,甚至是同时启用所有冷却列对乏燃料水池中的热液进行冷却。
48.还需说明的是,为保证以最低成本满足核电厂的乏燃料水池冷却需求,可以设计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仅包括两个第一冷却列和一个第二冷却列即可。而为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可以设计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包括两个取水管路和两个回水管路,并使任一取水管路均可与三个冷却列连通,以及使任一回水管路均可与三个冷却列连通,从而在其中任一取水管路或回水管路出现如破裂的故障时,还可通过另一取水管路或回水管路来保证冷却回路的正常运行。
49.可选的,如图1所示,第二冷却列40还包括与空气冷却装置42并联的第二热交换器43。
50.即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冷却列40可具备两个冷却支路,一路为依赖海水热阱的第二热交换器43,一路为依赖大气热阱的空气冷却装置42,其中空气冷却装置42所在支路可以作为备选的冷却支路使用,在海水热阱能够正常使用的默认工况下,可以无需启动空气冷却装置42,而是通过第一冷却列30和第二冷却列的热交换器来满足冷却需求。
51.需说明的是,空气冷却装置42所在支路可以设置有用于控制支路是否投运的开关装置,如在空气冷却装置42前设置阀门,在不需要启动空气冷却装置42时,关闭其阀门即可,在需要启动空气冷却装置42时,打开其阀门即可。
52.这样,通过该实施方式,可保证冷却方式更为灵活,并且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同时启用海水热阱和大气热阱的运行成本。
53.可选的,如图2至图4所示,至少一个取水管路10包括第一取水管路101和第二取水管路102;
54.至少两个第一冷却列30包括第三冷却列301和第四冷却列302,第三冷却列301的第一端与第一取水管路101的第二端连接,第四冷却列302的第一端与第二取水管路102的第二端连接;
55.第二冷却列40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取水管路101的第二端和第二取水管路102的第二端连接。
56.即一种实施方式中,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可包括两路取水管路和两个第一冷却列,以提高系统可靠性和减少设备运行成本。
57.如图2至图4所示,在至少一个取水管路10包括第一取水管路101和第二取水管路102,至少两个第一冷却列30包括第三冷却列301和第四冷却列302的情况下,第三冷却列301的第一端与第一取水管路101的第二端连接,第四冷却列302的第一端与第二取水管路102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冷却列40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取水管路101的第二端和第二取水管路102的第二端连接,也即第三冷却列301和第四冷却列302这两个第一冷却列30可分别与一取水管路连通,第二冷却列40则可与这两个第一冷却列30共用取水管路,具体可以是通
过相应管路接口和阀门与这两个第一冷却列30共用取水管路,其中,如图1所示,第二冷却列40的第一端可通过两个接口分别与第一取水管路101的第二端和第二取水管路102的第二端连接,并在管路上设置第一阀门46,用于控制第二冷却列40所接入的取水管路。这样,经第一取水管路101的热液可流至第三冷却列301进行海水冷却,也可以流至第二冷却列40进行空气冷却,经第二取水管路102的热液可流至第四冷却列302进行海水冷却,也可以流至第二冷却列40进行空气冷却。
58.该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两路取水管路,并合理设置取水管路与冷却列之间的连接关系,可提高系统可靠性和灵活性,保证海水冷却列和空气冷却列均能通过多个回路投运。
59.需说明的是,也可以通过合理设置,使第三冷却列301的第一端也可与第二取水管路102的第二端连通,使第四冷却列302的第一端也可与第一取水管路101的第二端连通,使得任一取水管路可与任一冷却列连通,进一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用性。
60.可选的,第一取水管路101的第一端设置在乏燃料水池50中的第一位置,第二取水管路102的第一端设置在乏燃料水池50中的第二位置,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的高度不同。
61.即第一取水管路101和第二取水管路102的第一端也即取水口可合理布置,具体可以是分别设置在乏燃料水池50中不同高度的位置,以防止两个取水管路相互干扰,并可保证在乏燃料水池50处于不同水位下均能正常取水,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其中,在实际使用中,可以优先启用高位管,即设置在较高位置的取水管路,在高位管故障或乏燃料水池50中的水位下降时,再启用低位管,即设置在较低位置的取水管路。
62.可选的,如图2至图4所示,至少一个回水管路20包括第一回水管路201和第二回水管路202;
63.第三冷却列301的第二端与第一回水管路201的第二端连接,第四冷却列302的第二端与第二回水管路202的第二端连接;
64.第二冷却列40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回水管路201的第二端和第二回水管路202的第二端连接。
65.即一种实施方式中,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还可包括两路回水管路,以提高系统可靠性。
66.如图2至图4所示,在至少一个回水管路20包括第一回水管路201和第二回水管路202的情况下,第三冷却列301的第二端与第一回水管路201的第二端连接,第四冷却列302的第二端与第二回水管路202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冷却列40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回水管路201的第二端和第二回水管路202的第二端连接,也即第三冷却列301和第四冷却列302这两个第一冷却列30可分别与一回水管路连通,第二冷却列40则可与这两个第一冷却列30共用回水管路,具体可以是通过相应管路接口和阀门与这两个第一冷却列30共用回水管路,其中,如图1所示,第二冷却列40的第二端可通过两个接口分别与第一回水管路201的第二端和第二回水管路202的第二端连接,并在管路上设置第二阀门47,用于控制第二冷却列40所接入的回水管路。这样,经第三冷却列301中海水冷却后的冷却液可流经第一回水管路201送回至乏燃料水池中,经第四冷却列302中海水冷却后的冷却液可流经第二回水管路202送回至乏燃料水池中,经第二冷却列40中空气冷却后的冷却液可流经第一回水管路201送回
至乏燃料水池中,也可流经第二回水管路202送回至乏燃料水池中。
67.该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两路回水管路,并合理设置回水管路与冷却列之间的连接关系,可提高系统可靠性和灵活性,保证海水冷却列和空气冷却列均能通过多个回路投运。
68.需说明的是,也可以通过合理设置,使第三冷却列301的第二端也可与第二回水管路202的第二端连通,使第四冷却列302的第一端也可与第一回水管路201的第二端连通,使得任一回水管路可与任一冷却列连通,进一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用性。
69.可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还包括列间联通管60;
70.列间联通管60包括至少三端,所述至少三端中任两端可连通;
71.列间联通管60的目标端与第二冷却列40中的第三位置连接,其中,所述第三位置为介于第二冷却泵41和空气冷却装置42之间的位置;
72.列间联通管60的其他端与第一冷却列30中的第四位置连接,其中,所述第四位置为介于第一冷却泵31和第一热交换器32之间的位置,所述其他端为所述至少三端中除所述目标端之外的端口。
73.即一种实施方式中,为提供系统可用性,还可在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中设置用于联通各冷却列之间的列间联通管60,使得任一冷却列间的冷却泵可其他冷却列间的热交换器或空气冷却装置组合投运。
74.具体地,列间联通管60可包括至少三端,具体端口数量可根据冷却列数量而定,例如,对于如图1所示的包括三个冷却列的情况,列间联通管60也可以相应包括三个端口,所述至少三端中任两端可连通,且列间联通管60的每个端口可分别与一冷却列连通,如图1所示,列间联通管60的目标端(任一端)与第二冷却列40中介于第二冷却泵41和空气冷却装置42之间的位置连接,列间联通管60的另外两端分别与第三冷却列301和第四冷却列302的第四位置(也即介于相应冷却列的第一冷却泵31和第一热交换器32之间的位置)连接。
75.需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可在列间联通管60分别与每个冷却列连接的管路上分别设置第三阀门61,用于控制是否对不同冷却列间的冷却泵和冷却装置(热交换器或空气冷却装置)组合。
76.这样,通过该实施方式,可进一步提高系统可用性,在某一冷却列的冷却装置出现故障而不能使用的情况下,还可通过列间联通管60与其他冷却列的冷却装置组合使用。
77.可选的,如图1所示,空气冷却装置42包括空气热交换器421和循环冷却水泵422。
78.一种实施方式中,空气冷却装置42可由空气热交换器421、循环冷却水泵422及相应管道和阀门组成,即为提高空气冷却装置42的冷却效果,可结合空气热交换器421和循环冷却水泵422来对流经其中的热液进行冷却,具体可以是通过空气热交换器421对冷却列管路进行吹风散热,并结合循环冷却水泵422提供的冷却水对冷却列管路进行淋水降温,来达到快速冷却列管路中的热液的目的。
79.可选的,空气冷却装置42为闭式机械通风冷却塔或闭式自然通风冷却塔。
80.考虑到乏燃料水池50中的液体具有低放射性,应避免采用开放式冷却方式,而采用闭式冷却方式,以避免乏燃料水池中的液体在空气冷却装置42中直接与空气接触,而可能导致放射性物质释放到大汽中去,对环境和厂内员工带来伤害。具体地,可以采用闭式机械通风冷却塔或闭式自然通风冷却塔来作为空气冷却装置42,其中,闭式机械通风冷却塔
是采用了机械方式如电吹风来加速空气流动,因此相比闭式自然通风冷却塔能具备更好的冷却效果和更高的冷却效率,故在实际应用中,空气冷却装置42可以优先采用闭式机械通风冷却塔。
81.该实施方式中,采用闭式机械通风冷却塔或闭式自然通风冷却塔来实现空气冷却,可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82.可选的,取水管路10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隔离阀11。
83.如图1所示,可以在每个取水管路10上分别设置至少两个隔离阀11,且出于成本和可靠性考虑,可以是分别设置两个电动隔离阀,当任一冷却回路上出现破口时,可通过控制相应取水管路的隔离阀对该冷却回路进行隔离。
84.可选的,如图1所示,回水管路20上设置有倒流防止器21。
85.即可以在每个回水管路20上均安装倒流防止器21,如安装止回阀和虹吸破坏器,用于防止回水管路20破裂造成的虹吸现象进而引起乏燃料水池50的过分失水。
86.可选的,第一冷却列30还包括第一流量调节装置,第二冷却列40还包括第二流量调节装置。
87.即第一冷却列30和第二冷却列40中均还可设置有流量调节装置,用于对各冷却列的流量大小进行调节控制,以控制各冷却列的流量大小或流量阻力相当,其中,如图1所示,第一流量调节装置可包括第一流量计33和第一流量孔板34,第二流量调节装置可包括第二流量计44和第二流量孔板45,流量计用于测量流量大小,流量孔板则用于调节流量大小。
88.可选的,第一冷却列30中每个设备两侧均设置有阀门,第二冷却列40中每个设备两侧也均设置有阀门。
89.即为了便于对冷却列上的设备进行检修,对于任一冷却列上的任一设备,均可在各设备两侧设置阀门,这样,可在需要对某个设备进行检修时,关断该设备两侧阀门,即可取下设备进行检修。
90.需说明的是,为保证结构示意图的简洁,图1中仅示意了部分阀门70,在实际使用中,可在各冷却列中的冷却泵、热交换器、流量调节装置等设备两侧均设置阀门。
91.下面结合图2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不同工况下的冷却列投运情况进行举例说明:
92.在电厂正常运行工况下,对于乏燃料水池冷却

功率运行到维修冷停堆工况,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仅需运行一列冷却回路带走贮存在乏燃料水池中的热负荷。当海水热阱可用,设备冷却水由热交换器处吸收乏燃料水池中热液的热量,并通过厂用水系统将热量传递给海水热阱。正常运行期间,乏燃料水池热负荷较小,投运一列冷却列便可维持乏燃料水池温度在温度限值以内。当投运c列时,可优先投运c列的热交换器,空气冷却装置处于备用状态,具体投运配置可见图2中粗线所示冷却回路。
93.在电厂正常运行工况下,对于乏燃料水池冷却

机组换料停堆工况,包括换料冷停堆和反应堆完全卸料工况,因乏燃料水池中增加了部分或一个堆芯的燃料,导致乏燃料水池热负荷较大,此时冷却系统需要同时运行两列的冷却回路,方可导出乏燃料水池中的热负荷,维持乏燃料水池温度在温度限值以内,优先投运a列与c列,也可投运b列与c列,其中c列可仅投运c列热交换器,空气冷却装置处于备用状态,具体投运配置可见图3中粗线所示冷却回路。
94.在电厂事故工况下,例如当短时间内发生大量海生物入侵,大量微小海生物阻塞取水滤网,导致海水热阱失效时,此时设备冷却水不可用,依靠设备冷却水无法将乏燃料水池热负荷传递给海水热阱,此时a列冷却列、b列冷却列均无法实现乏燃料水池热量导出。在这种情况下,系统可投运具有多样化热阱的c列,通过投运空气冷却装置,以空气冷却的方式导出乏燃料水池的热负荷,将热量传递给大气,维持乏燃料水池温度在事故温度限值以下,尽量避免乏燃料水池的沸腾情况的出现,具体投运配置可见图4中粗线所示冷却回路。
95.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多样化热阱,增加了大气热阱,将海水冷却与空气冷却两种方式相结合,设计了一种乏燃料水池多热阱冷却系统,提高了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保证了乏燃料衰变热从乏燃料水池的导出,确保将热负荷传导到大气热阱或海水热阱,维持乏燃料水池温度在相应限值之内。本方案的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可以在大量海生物入侵或因设备故障导致厂用水系统不可用时,将热负荷传递给大气热阱,大大提高了系统安全性,保证了乏燃料的安全。
9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现有方案相比,增加了大气热阱,将大气热阱作为系统的第二热阱,如图2至图4所示,通过在冷却列c列中增加一列空气冷却列并与海水冷却列并联,使本实用新型的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同时具备海水和大气两个热阱,实现了热阱的多样化,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当因海生物入侵或海水冷却列设备故障导致热量无法传递给海水热阱时,可通过启动大气冷却列,为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提供大气热阱,以保证乏燃料的冷却,保证了核电站的安全。
97.系统配置可采用两个独立的取水口和两个独立的取水管路,且可设置三个冷却列,即a列、b列和c列,每列配置有一台冷却水泵和一台热交换器。c列冷却列可通过相应接口和阀门与a、b列冷却列共用取水管道。c列的热阱采用多样化设计,将空气冷却装置与热交换器并联。
98.a列和b列冷却回路可分别设置独立的取水管路和独立的回水管路,每条取水管路上可设置两个电动隔离阀,当某一冷却回路上出现破口时可对该冷却回路进行隔离。每一冷却列的热交换器的下游均可配置一个电动隔离阀,此阀可在正常工况下常开,当回路上出现破口时可关闭。
99.c列冷却回路可配置一台冷却水泵、一台热交换器和一套空气冷却装置。c列取水管路可通过a列或b列的取水管路进行取水,c列回水管路可通过a列或b列的回水管路进行回水。
10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取水管路,所述取水管路的第一端与乏燃料水池连接;至少一个回水管路,所述回水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乏燃料水池连接;至少两个第一冷却列,所述第一冷却列的第一端与至少一个所述取水管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冷却列的第二端与至少一个所述回水管路的第二端连接;至少一个第二冷却列,所述第二冷却列的第一端与至少一个所述取水管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冷却列的第二端与至少一个所述回水管路的第二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冷却列包括沿所述第一冷却列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冷却泵和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第二冷却列包括沿所述第二冷却列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二冷却泵和空气冷却装置。这样,由于设置了分别包括热交换器和空气冷却装置的多个冷却列,也即相当于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同时具备了海水热阱和大气热阱,从而可在依赖海水热阱的冷却列不可
用时,还能依靠大气热阱对应的冷却列来实现冷却目的,由此提高了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的可靠性。
101.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