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微带线到矩形波导的宽带转换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08:2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微带 波导 矩形 毫米波 结构

技术特征:
1.一种微带线到矩形波导的宽带转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波导,为在金属块内的矩形槽;其终端为一金属短路面,该短路面上开孔,该孔与矩形波导连通;微带偶极子,其一端从矩形波导的短路面开孔处插入;其中,所述微带偶极子为单臂折叠微带偶极子,包括微带偶极子上臂、微带偶极子下臂、第一金属化通孔、两列第二金属化通孔阵列、微带偶极子折叠单元,以及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金属面、第一介质基板、第二金属面、第二介质基板、第三金属面、第三介质基板、第四金属面;其中微带偶极子上臂、微带偶极子下臂、微带偶极子折叠单元位于矩形波导内;所述第一金属面包括两平行设置的第一金属地、位于两第一金属地间的第一微带线;第一微带线的一端作为馈电端,另一端与微带偶极子上臂连接;所述的第一微带线与矩形波导短路面开孔不接触;第一金属地位于微带偶极子未伸入矩形波导侧;所述第二金属面m2为一体成型结构,包括位于未伸入矩形波导部分的矩形金属、位于伸入矩形波导部分的金属过渡结构;金属过渡结构的一端与矩形金属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微带线与微带偶极子下臂连接;所述第三金属面m3、第四金属面m4位于未伸入矩形波导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带线到矩形波导的宽带转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地的靠近微带偶极子上臂端与矩形波导短路面开孔的与矩形波导连通处位置相同;所述的第一微带线与两第一金属地不接触;所述的微带偶极子上臂与第一金属地间的最近距离为d1,其长度满足d1 w1≥0.25λ
g
,λ
g
为最高频率对应的介质波长,其中w1表示微带偶极子上臂的宽度;所述的第一介质基板的伸入矩形波导部分长度d2满足d2>w1 d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带线到矩形波导的宽带转换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金属面m2长度等于第一金属地,宽度与第二介质板相同;第二微带线的x轴向中轴线与第一微带线的x轴向中轴线重合;微带偶极子上臂中心所在的y轴向线与微带偶极子下臂中心所在的y轴向线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带线到矩形波导的宽带转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过渡结构采用喇叭状,较大开口端与矩形金属的一端连接,较小开口端与第二微带线的一端连接;较大开口端的宽度小于等于第二介质板的宽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带线到矩形波导的宽带转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金属面m3长度等于第一金属地,宽度与第三介质板相同;所述第四金属面m4长度等于第一金属地,宽度与第四介质板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带线到矩形波导的宽带转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金属化通孔贯穿第一介质基板、第二介质基板、第三介质基板、微带偶极子下臂、微带偶极子折叠单元。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带线到矩形波导的宽带转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列第二金属化通孔阵列贯穿其中一个第一金属地、第一介质基板、第二金属面、第二介质基板、第三金属面、第三介质基板、第四金属面;用于阻止能量的泄漏以及减少表面波损耗。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带线到矩形波导的宽带转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带偶极子折叠单元的宽度与微带偶极子上臂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带线到矩形波导的宽带转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至三介质基板的总厚度小于矩形波导的长边长度lr的一半;介质基板的宽度小于等于波导窄边宽度wr。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带线到矩形波导的宽带转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带偶极子上臂与矩形波导上表面的距离d5=lr/2。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带线到矩形波导的宽带转换结构,该转换结构使用微带偶极子激励的方案,采用金属化通孔对微带偶极子的单臂进行折叠,折叠后的偶极子结构更加紧凑,而且可以激励介质基板的介质谐振器模式。通过合理的设置金属化通孔的位置、介质基板的宽度和偶极子的长度,折叠偶极子结构可以同时工作在半波偶极子模式和介质谐振器模式,实现微带线到矩形波导的宽带转接。波导的宽带转接。波导的宽带转接。


技术研发人员:范奎奎 谭青权 罗国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06.30
技术公布日:2021/10/2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