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非沥青基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的制作方法

2021-09-25 11:2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卷材 防水 粘胶 沥青 高分子


1.本技术涉及防水卷材生产加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非沥青基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


背景技术:

2.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是以合成橡胶、合成树脂或二者的共混体为基料,加入适量的化学助剂和填充剂等,采用密炼、挤出或压延等橡胶或塑料的加工工艺所制成的可卷曲片状防水材料。
3.防水卷材在进行铺设使用的过程中,两个相邻的防水卷材相接触的位置容易发生漏水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减少相邻的两个防水卷材接触处的漏水现象,本技术提供一种非沥青基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非沥青基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非沥青基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包括
7.高分子基层;
8.第一聚酯层,设在高分子基层的一侧面上,与高分子基层错位分布;以及
9.第二聚酯层,设在高分子基层的另一侧面上,与高分子基层错位分布;
10.其中,所述第二聚酯层、第一聚酯层与高分子基层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二聚酯层与第一聚酯层均和相邻防水卷材的高分子基层进行压合。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该防水卷材的加工时,使第一聚酯层与第二聚酯层分别粘到高分子基层的两侧面上,并使第一聚酯层与第二聚酯层均与高分子基层进行错位连接,进而使得在相邻的两个高分子基层进行连接黏连的时候,其中一个防水卷材上的第一聚酯层与第二聚酯层能够压合到相邻的防水卷材上的高分子基层上,从而使得相邻的两个防水卷材之间在进行铺装完成后,能够更好的进行密封,减少了相邻的两个防水卷材之间的接触处漏水的现象。
12.可选的,所述第一聚酯层与高分子基层的错位距离和第二聚酯层与高分子基层的错位距离相同。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第一聚酯层与高分子基层的错位距离和第二聚酯层与高分子基层的错位距离相同,从而更加便于工作人员对相邻的两个防水卷材进行施工压合,加快了工作人员的施工效率,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14.可选的,所述第一聚酯层上设第一自粘胶膜层,所述第一自粘胶膜层上设有第一防粘层,所述第一自粘胶膜层位于第一聚酯层靠近高分子基层的侧面上,且第一自粘胶膜层位于第一聚酯层露出高分子基层的部分上。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在相邻的两个防水卷材进行连接时,第一自粘胶膜
层能够更好的与高分子基层进行粘结,从而提高了相邻的两个防水卷材接触的防水效果。
16.可选的,所述第二聚酯层上设有第二自粘胶膜层,所述第二自粘胶膜层上设有第二防粘层,所述第二自粘胶膜层位于第二聚酯层靠近高分子基层的侧面上,且第二自粘胶膜层位于第二聚酯层露出高分子基层的部分上。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在相邻的两个防水卷材进行连接时,第二自粘胶膜层能够更好的与高分子基层进行粘结,从而提高了相邻的两个防水卷材接触的防水效果。
18.可选的,所述第一聚酯层与高分子基层之间设有砂粒。
19.可选的,所述第二聚酯层与高分子基层之间设有砂粒。
20.可选的,所述高分子基层的一侧边上设有凸块,所述高分子基层的另一侧边上设有凹槽,所述凸块与凹槽相互配合,所述凸块可位于相邻防水卷材上的凹槽内。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在相邻的两个防水卷材进行压合时,凸块伸入到相邻的防水卷材上的凹槽内,通过凸块与凹槽的配合,进一步提高了相邻的两个防水卷材连接处的防水性能。
22.可选的,所述凸块与凹槽的断面截面均为正三角形。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将凸块插入到凹槽内,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5.1.在进行该防水卷材的加工时,使第一聚酯层与第二聚酯层分别粘到高分子基层的两侧面上,并使第一聚酯层与第二聚酯层均与高分子基层进行错位连接,进而使得在相邻的两个高分子基层进行连接黏连的时候,其中一个防水卷材上的第一聚酯层与第二聚酯层能够压合到相邻的防水卷材上的高分子基层上,从而使得相邻的两个防水卷材之间在进行铺装完成后,能够更好的进行密封,减少了相邻的两个防水卷材之间的接触处漏水的现象。
26.2.通过使第一聚酯层与高分子基层的错位距离和第二聚酯层与高分子基层的错位距离相同,从而更加便于工作人员对相邻的两个防水卷材进行施工压合,加快了工作人员的施工效率,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27.3.使得在相邻的两个防水卷材进行压合时,凸块伸入到相邻的防水卷材上的凹槽内,通过凸块与凹槽的配合,进一步提高了相邻的两个防水卷材连接处的防水性能。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1、高分子基层;12、第一聚酯层;121、第一自粘胶膜层;13、第二聚酯层;131、第二自粘胶膜层;14、第一防粘层;15、第二防粘层;21、凸块;22、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非沥青基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
32.参照图1,非沥青基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包括高分子基层11、第一聚酯层12和第二聚酯层13,第一聚酯层12与第二聚酯层13分别分布在高分子基层11的两侧面上,第一
聚酯层12与高分子基层11之间、第二聚酯层13与高分子基层11之间均采用粘连,然后对第一聚酯层12、高分子基层11与第二聚酯层13三者进行压合,使三者很好的贴合到一起。
33.参照图1,第一聚酯层12、高分子基层11和第二聚酯层13三者的宽度相同,第一聚酯层12与高分子基层11的一侧边错位分布,第二聚酯层13与高分子基层11的另一侧边错位分布,且第一聚酯层12与高分子基层11的错位距离和第二聚酯层13与高分子基层11的错位距离相等。
34.在向地面上进行铺设防水卷材时,相邻的两个防水卷材之间紧贴密封连接,其中一个防水卷材压合到相邻的防水卷材上。以第二聚酯层13与地面进行接触为例,相邻的防水卷材上的高分子基层11压合到该防水卷材上的第二聚酯层13上,相邻的防水卷材上的第一聚酯层12压合到该防水卷材上的高分子基层11上,从而使得相邻的两个防水卷材的接触处进行错位压合,减少漏水现象的发生。
35.参照图1,在第一聚酯层12上粘贴有第一自粘胶膜层121,并在第一自粘胶膜层121上粘贴有其防止粘到其他物件上的第一防粘层14,第一自粘胶膜层121位于第一聚酯层12靠近高分子基层11的端面上,且第一自粘胶膜层121位于第一聚酯层12与高分子基层11的错位位置处。
36.在第二聚酯层13上粘贴有第二自粘胶膜层131,并在第二自粘胶膜层131上粘贴有防止其粘到其他物件上的第二防粘层15,第二自粘胶膜层131位于第二聚酯层13靠近高分子基层11的端面上,且第二自粘胶膜层131位于第二聚酯层13与高分子基层11的错位位置处。
37.在相邻的两个防水卷材进行铺设时,同样以第二聚酯层13与地面接触为例,第一聚酯层12压合到相邻的防水卷材上的高分子基层11上,从而第一聚酯层12与相邻的防水卷材上的高分子基层11进行粘贴;高分子基层11压合到相邻的防水卷材上的第二聚酯层13上,高分子基层11与相邻的防水卷材上的第二聚酯层13进行粘贴。
38.在进行防水卷材的制作过程中,向第一聚酯层12与高分子基层11之间、第二聚酯层13与高分子基层11之间分别撒上部分砂粒。
39.参照图1,相邻的两个防水卷材进行铺设时,为了便于相邻的两个防水卷材之间进行咬合,在高分子基层11的侧边上设有凸块21,在高分子基层11上的另一侧边上设有凹槽22,凸块21与凹槽22的端面均为正三角形,且凸块21的正三角形略大于凹槽22的正三角形。在高分子基层11上的凸块21与相邻的防水卷材上的凹槽22进行咬合时,凸块21与凹槽22过盈配合,从而提高了相邻的两个防水卷材铺设时连接处的防水性能,进一步的减少了相邻的两个防水卷材接触处漏水现象的发生。
4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