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2021-10-23 02:1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连接器


1.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2.以往,存在具有多个壳体的连接器。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其具备:一对连接器壳体;设置于一个连接器壳体的嵌合部;以及设置于另一个连接器壳体的被嵌合部。在专利文献1中,另一个连接器壳体(相当于外壳体)具有多个可动壳体(相当于内壳体),可动壳体以相对于另一个连接器壳体成为临时卡定状态的方式嵌合(组装)。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

8589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7.然而,在连接器具有外壳体和内壳体的情况下,优选能够容易地判断外壳体与内壳体是否已完全嵌合。
8.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判断外壳体与内壳体是否已完全嵌合的连接器。
9.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10.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备:筒形状的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具有向内部的内壳体容纳空间突出而形成的外侧突起;内壳体,所述内壳体从所述外壳体的一个开口插入而被容纳在所述内壳体容纳空间,并且具有卡定臂,所述卡定臂从所述内壳体的外周面突出而形成,在所述内壳体相对于所述外壳体的嵌合状态为完全嵌合状态时,所述卡定臂越过所述外侧突起而位于比所述外侧突起更靠插入方向侧的位置,且在与所述插入方向相反侧的拔出方向上与所述外侧突起对置,从而被卡定;以及检测部件,所述检测部件在组装于所述外壳体的组装状态下,相对于所述外壳体向与所述插入方向相反侧的拔出方向的脱离被限制,所述检测部件具有:基体,所述基体能够相对于所述外壳体在插拔方向上装拆;挠性的锁定臂,所述锁定臂从所述基体突出并在所述插拔方向上延伸;以及部件侧突起,所述部件侧突起形成在所述锁定臂的自由端侧,在所述组装状态下朝向所述拔出方向与所述外侧突起对置,在所述卡定臂越过所述外侧突起而卡定于该外侧突起时,所述卡定臂在弹性变形的同时向所述插入方向移动,并在越过所述外侧突起后弹性复原,从而将所述部件侧突起向所述内壳体容纳空间的外侧按压,使所述外侧突起与所述部件侧突起在所述插拔方向上成为非对置状态,所述锁定臂容许所述检测部件向拔出方向脱离。
11.另外,在上述连接器中,所述外壳体具有一对边部,一对所述边部在从所述拔出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在与所述插拔方向正交的第一方向上对置,且在与所述插拔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延伸,各所述边部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外侧突起,所述卡定臂
设置于在所述完全嵌合状态时卡定于各所述外侧突起的位置,所述检测部件在所述组装状态下,组装于各所述边部中的与各所述外侧突起对应的位置。
12.另外,在上述连接器中,所述外壳体的所述拔出方向侧的一部分从箱体的壁部的表面侧插入所述箱体的从所述壁部的所述表面贯通到背面的贯通孔,并相对于所述表面固定,所述内壳体从所述壁部的背面侧经由所述贯通孔插入所述外壳体并在插入方向嵌合。
13.发明效果
14.本发明涉及的连接器起到能够容易地判断外壳体与内壳体是否已完全嵌合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15.图1是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第一立体图。
16.图2是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第二立体图。
17.图3是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第三立体图,是表示插入于外壳体的内壳体的图。
18.图4是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第四立体图,是表示检测部件脱离后的连接器的状态的图。
19.图5是实施方式中的检测部件的立体图。
20.图6是实施方式中的检测部件的侧视图。
21.图7是表示与外壳体卡合之前的检测部件的立体图。
22.图8是表示与外壳体卡合中的检测部件的剖视图。
23.图9是表示内壳体嵌合于外壳体的过程中的检测部件的剖视图。
24.图10是表示内壳体嵌合于外壳体后的检测部件的剖视图。
25.图11是表示从与外壳体的卡合位置脱离的检测部件的剖视图。
26.符号说明
27.1 连接器
28.2 外壳体
29.2a 长边部
30.2b 短边部
31.3 内壳体
32.5 检测部件
33.10 内壳体容纳空间
34.11 凸缘部
35.12 外侧突起
36.13 安装孔
37.20 基体
38.20a 狭缝
39.21 锁定臂
40.22 部件侧突起
41.23 把持部
42.31 端子容纳室
43.32 开口部
44.33 卡定臂
45.100 壁部
46.100a 表面
47.100b 背面
48.101 贯通孔
49.102 螺栓
50.w 电线
51.wt 带电线的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52.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另外,下述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中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置换的要素、或者实质上相同的要素。
53.[实施方式]
[0054]
参照图1~图11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1进行说明。另外,图1~图11(图5、图6除外)的各图所示的x方向是本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1的第一方向。第一方向例如是从z方向观察连接器1时的连接器1的长边方向。y方向是本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1的第二方向。第二方向例如是从z方向观察连接器1时的连接器1的短边方向。z方向是本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1的插拔方向。将z方向中的z1方向作为插入方向,将z2方向作为拔出方向。x方向以及y方向以及z方向相互正交。
[0055]
本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1例如适用于汽车等车辆所使用的线束等。在此,连接器1是将构成线束的多个电线w连接的电线对电线连接用的连接机构。连接器1与对应于该连接器1的对方侧连接器(未图示)连接。如图1至图4所示,连接器1固定于壁部100。壁部100例如是搭载于车辆的装置的箱体的一部分。壁部100也可以是构成逆变器、马达的箱体的壁部。壁部100具有表面100a和背面100b。表面100a例如是箱体的外侧面。背面100b例如是箱体的内侧面。壁部100具有贯通孔101。贯通孔101从壁部100的表面100a贯通到背面100b,分别在表面100a和背面100b开口。贯通孔101的与插拔方向正交的截面的截面形状是四角被弄圆成圆弧状的矩形。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具备外壳体2和内壳体3。
[0056]
外壳体2通过与内壳体3嵌合而构成连接器1。外壳体2的拔出方向侧的一部分被从表面100a侧插入在壁部100的贯通孔101中,并相对于该表面100a固定。外壳体2具有使连接器1的插拔方向的两端开口的筒形状,经由一个开口将内壳体3容纳于内部的内壳体容纳空间10。外壳体2例如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成型。外壳体2的与插拔方向正交的截面中的截面形状是四角被弄圆成圆弧状的矩形。
[0057]
外壳体2经由凸缘部11而相对于壁部100的表面100a固定。凸缘部11从外壳体2的外侧面朝向与插拔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凸缘部11在连接器1的第一方向的两端设置有供螺栓102插通的贯通孔。外壳体2通过插通于凸缘部11的贯通孔中的螺栓102的紧固而固定于壁部100的表面100a。在从拔出方向侧观察该外壳体2的情况下,外壳体2具有:一对长边部2a、一对短边部2b、一对外侧突起12(参照图7)以及一对安装孔13(参照图7)。
[0058]
一对长边部2a是在从拔出方向侧观察外壳体2的情况下沿与插拔方向正交的第一方向延伸的部分。一对长边部2a在与插拔方向和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对置地形成。长边部2a构成形成内壳体容纳空间10的壁部的一部分。
[0059]
一对短边部2b是从拔出方向侧观察外壳体2的情况下,沿第二方向延伸的部分。一对短边部2b在第一方向上对置地形成。短边部2b的长度比长边部2a短。短边部2b构成形成内壳体容纳空间10的壁部的另一部分。
[0060]
一对外侧突起12设置于外壳体2的内侧面。一对外侧突起12在外壳体2的内侧面,在第一方向上对置地形成。各外侧突起12设置于各短边部2b。各外侧突起12形成为向内部的内壳体容纳空间10突出。在内壳体3相对于外壳体2的嵌合状态为完全嵌合状态时,外侧突起12将内壳体3的卡定臂33卡定,将该内壳体3保持于内壳体容纳空间10。外侧突起12在内壳体3完全嵌合于外壳体2的完全嵌合状态下,限制内壳体3从外壳体2向拔出方向移动。
[0061]
一对安装孔13设置于外壳体2的内侧面。一对安装孔13在外壳体2的内侧面,在第一方向上对置地形成。安装孔13形成于在外壳体2的内侧面设置的外侧突起12。安装孔13在插拔方向上贯通外侧突起12。安装孔13供后述的检测部件5的一部分从插入方向插入,并将该检测部件5卡定。安装孔13通过卡定检测部件5来限制该检测部件5向拔出方向脱离。
[0062]
内壳体3从壁部100的背面100b侧经由贯通孔101插入到外壳体2的内壳体容纳空间10并在插入方向上嵌合。内壳体3通过卡定机构6而相对于外壳体2卡定。卡定机构6在内壳体3相对于外壳体2的嵌合状态为完全嵌合状态时限制相对于外壳体2向拔出方向移动。
[0063]
内壳体3从外壳体2的一个开口插入,容纳于该外壳体2内的内壳体容纳空间10。内壳体3具有使插拔方向的两端开口的筒形状,从拔出方向侧的开口容纳并保持带电线的端子wt。带电线的端子wt例如是连接有电线w的金属端子。内壳体3所容纳并保持的端子例如为阳端子。另外,在图1、图2中,用双点划线示出带电线的端子wt,但在图3、图4中将它们省略。内壳体3例如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成型。内壳体3的与插拔方向正交的截面的截面形状是四角被弄圆成圆弧状的矩形。内壳体3具有多个端子容纳室31、多个开口部32和卡定臂33。另外,内壳体3详细而言由2个部件构成(参照图8)。
[0064]
端子容纳室31是容纳和保持带电线的端子wt的部分。端子容纳室31是所谓的腔室,沿着内壳体3的插拔方向贯通。端子容纳室31在内壳体3的内部沿插拔方向延伸而形成为中空状。带电线的端子wt沿着插入方向插入到端子容纳室31。端子容纳室31根据带电线的端子wt的外形形状而形成为具有能够插入该端子wt的大小和形状的空间部,并在内部保持带电线的端子wt。
[0065]
开口部32是将端子容纳室31与外部连通并供带电线的端子wt插入的部分。开口部32在内壳体3的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上分别排列有多个。开口部32是在端子容纳室31的拔出方向侧端部形成的开口。
[0066]
卡定臂33是所谓的具有挠性的锁定臂。卡定臂33设置于内壳体3的外壁面30中的沿着第二方向延伸且朝向第一方向外侧的一对外壁面30。卡定臂33沿着内壳体3的拔出方向延伸。在内壳体3相对于外壳体2插入并完全嵌合时,卡定臂33卡定于外壳体2的外侧突起12(参照图3)。当内壳体3完全嵌合于外壳体2时,卡定臂33被外侧突起12卡定。卡定臂33形成为从内壳体3的外周面突出,在内壳体3相对于外壳体2的嵌合状态为完全嵌合状态时,越过外侧突起12而位于比外侧突起12靠插入方向侧的位置,并且在插入方向相反侧的拔出方
向上与外侧突起12对置,从而被卡定。
[0067]
检测部件5与外壳体2的安装孔13卡合,在已与该外壳体2卡合的卡合状态下,从该外壳体2的拔出方向侧端部向拔出方向突出地形成。检测部件5在已组装于外壳体2的组装状态下,相对于外壳体2向拔出方向的脱离被限制。在内壳体3相对于外壳体2的嵌合状态为完全嵌合状态时,允许检测部件5相对于外壳体2向拔出方向的脱离。检测部件5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成型。如图5以及图6所示,检测部件5具有基体20、锁定臂21、部件侧突起22以及把持部23。在此,图5和图6所示的s1方向是检测部件5相对于外壳体2的插入方向,s2方向是与s1方向相反的一侧的方向,是检测部件5相对于外壳体2的拔出方向(脱离方向)。
[0068]
基体20是能够相对于外壳体2在插拔方向上装卸的部分。基体20形成为在检测部件5组装于外壳体2的组装状态下沿插拔方向延伸,并且至少一部分插通于安装孔13。基体20具有狭缝20a。狭缝20a设置在插入方向侧的端部。狭缝20a沿插入方向延伸,且形成为在基体20与锁定臂21对置的对置方向上贯通。狭缝20a是在完全嵌合状态下,在锁定臂21向基体20侧挠曲时,使锁定臂21的插入方向侧端部插入而不与基体20抵接的部分。
[0069]
锁定臂21具有挠性,是从基体20突出并沿延伸方向延伸的部分。锁定臂21从基体20的延伸方向上的中央附近向插入方向分支而在基体20的延伸方向上延伸。锁定臂21具有弹性以及挠性,根据从基体20与锁定臂21对置的对置方向的外侧的按压,以与基体20的分支点为支点向对置方向弹性变形,并在该按压消失时弹性复原。锁定臂21在从与基体20的分支点朝向插入方向的端部具有部件侧突起22。
[0070]
部件侧突起22形成在锁定臂21的自由端侧,是朝向基体20的对置方向的外侧突出地形成的部分。部件侧突起22在组装状态下与外侧突起12在拔出方向上对置。部件侧突起22具有狭缝插入部22a、插入方向侧引导面22b以及拔出方向侧引导面22c。
[0071]
狭缝插入部22a是在锁定臂21向基体20侧挠曲时插入基体20的狭缝20a中的部分。狭缝插入部22a中的与延伸方向和对置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宽度与狭缝20a的宽度相匹配地形成得比部件侧突起22的宽度窄。
[0072]
插入方向侧引导面22b是在锁定臂21的末端部且部件侧突起22的插入方向(s1方向)侧形成的倾斜面。插入方向侧引导面22b在检测部件5组装于外壳体2时,构成用于与安装孔13的拔出方向侧开口端接触并沿着插入方向引导锁定臂21的末端部的引导面。
[0073]
拔出方向侧引导面22c是形成于在拔出方向上与插入方向侧引导面22b对置的位置处的倾斜面。拔出方向侧引导面22c构成引导面,该引导面用于在检测部件5从外壳体2朝向拔出方向脱离时,与安装孔13的插入方向侧开口端接触,并沿着拔出方向对锁定臂21的末端部进行引导。
[0074]
把持部23与基体20的延伸方向上的与狭缝20a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相连结,是形成为矩形环状的部分。把持部23是在组装状态下从外壳体2的拔出方向侧端部向拔出方向突出的部分。把持部23优选具有在将检测部件5组装于外壳体2的情况以及使检测部件5从外壳体2脱离的情况下,作业者能够用指尖容易地把持的大小、形状。另外,把持部23例如也可以具有能够通过作业者利用夹具等将检测部件5组装于外壳体2或者使检测部件5从外壳体2脱离的大小、形状。
[0075]
参照图7~图11对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的组装以及嵌合状态的判断进行说明。另外,图8~图11中的单点划线c表示外壳体2的拔出方向侧的端面。
[0076]
首先,如图7所示,作业者将检测部件5组装于外壳体2。作业者用指尖把持检测部件5的把持部23,将检测部件5从插入方向侧插入到外壳体2的安装孔13中。此时,部件侧突起22的插入方向侧引导面22b与安装孔13的拔出方向侧的开口端接触,锁定臂21在被向基体20侧按压而弹性变形的同时被引导至安装孔13的内部。并且,当锁定臂21的部件侧突起22从安装孔13的插入方向侧的开口端移出时,已弹性变形的锁定臂21弹性复原,外侧突起12朝向拔出方向与部件侧突起22对置,由此检测部件5卡定于外壳体2。
[0077]
接着,作业者将外壳体2安装于壁部100。在外壳体2上安装有密封部件、保持件。作业者将外壳体2的一部分插入到壁部100的贯通孔101,利用螺栓102将外壳体2相对于壁部100固定。螺栓102插通于外壳体2的贯通孔,并与壁部100的螺纹孔螺纹结合。外壳体2的凸缘部11通过两根螺栓102相对于壁部100紧固。
[0078]
接着,作业者将内壳体3插入外壳体2,使外壳体2与内壳体3嵌合。内壳体3从壁部100的背面100b侧经由贯通孔101插入外壳体2。当内壳体3向插入方向移动时(图8),卡定臂33与外侧突起12接触而向内壳体容纳空间10的内侧弹性变形(图9)。卡定臂33在越过外侧突起12之后弹性复原,从而成为朝向拔出方向与外侧突起12对置的状态,并卡定于该外侧突起12(图10)。此时,内壳体3相对于外壳体2的嵌合状态成为完全嵌合状态。在完全嵌合状态下,外壳体2的拔出方向侧端面和内壳体3的拔出方向侧端面在单点划线c上成为同一平面。
[0079]
另外,卡定臂33在越过外侧突起12之后弹性复原,从而将锁定臂21的部件侧突起22向内壳体容纳空间10的外侧按压(图10)。锁定臂21利用卡定臂33对部件侧突起22的按压而向内壳体容纳空间10的外侧弹性变形,外侧突起12与部件侧突起22在插拔方向上成为非对置状态,容许检测部件5向拔出方向的脱离。
[0080]
在内壳体3相对于外壳体2的嵌合状态处于完全嵌合状态的情况下,如图11所示,外侧突起12和部件侧突起22在插拔方向上成为非对置状态,因此能够从外壳体2拔出检测部件5。作业者一边用指尖把持检测部件5的把持部23一边向拔出方向侧拔出。此时,部件侧突起22的拔出方向侧引导面22c与安装孔13的插入方向侧开口端接触,锁定臂21在被向基体20侧按压而弹性变形的同时被引导至安装孔13的内部。然后,锁定臂21的部件侧突起22从安装孔13的拔出方向侧的开口端拔出,从而弹性变形的锁定臂21弹性复原。由此,能够容易地判断外壳体2与内壳体3是否已完全嵌合。
[0081]
外侧突起12与部件侧突起22的对置被维持,直到卡定臂33越过外侧突起12为止。外侧突起12的位置被维持为即使随着内壳体3的移动而外侧突起12被卡定臂33按压也不会发生弹性变形或挠曲。由此,在内壳体3相对于外壳体2的嵌合状态为半嵌合状态的情况下,能够在插拔方向上维持外侧突起12与部件侧突起22的对置状态,限制检测部件5向拔出方向脱离,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完全嵌合状态。卡定臂33在成为朝向拔出方向与外侧突起12对置的状态的时刻,将锁定臂21的部件侧突起22向内壳体容纳空间10的外侧按压,外侧突起12与部件侧突起22无法在插拔方向上维持对置状态,从而转移到非对置状态。由于外侧突起12与部件侧突起22在插拔方向上成为非对置状态,因此能够使检测部件5向拔出方向脱离。
[0082]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具备:外壳体2;内壳体3,其以容纳于外壳体2的内壳体容纳空间10的状态与该外壳体2完全嵌合;以及检测部件5,其组装于外壳体
2,且向拔出方向的脱离被限制。检测部件5具有:挠性的锁定臂21;其沿插拔方向延伸;和部件侧突起22,其形成于锁定臂21的自由端侧且在组装状态下朝向拔出方向与外侧突起12对置。在卡定臂33越过外侧突起12而卡定于该外侧突起12时,卡定臂33在弹性变形的同时向插入方向移动并在越过外侧突起12后弹性复原,从而将部件侧突起22向内壳体容纳空间10的外侧按压,使外侧突起12与部件侧突起22在插拔方向上成为非对置状态,锁定臂21容许检测部件5向拔出方向脱离。
[0083]
根据上述结构,在内壳体3相对于外壳体2的嵌合状态不是完全嵌合状态的情况下,例如,作业者无法容易地将检测部件5向拔出方向(脱离方向)拔出,但在嵌合状态为完全嵌合状态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拔出检测部件5,因此作业者能够容易地判断外壳体2与内壳体3是否已完全嵌合。另外,若外壳体2与内壳体3的嵌合状态为半嵌合状态,则在连接器1与对方侧连接器的嵌合状态下,电连接的可靠性有可能降低。因此,通过高精度地判断外壳体2与内壳体3的嵌合状态,从而能够在连接器1与对方侧连接器的嵌合状态下提高电连接的可靠性。
[0084]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的外壳体2具有一对短边部2b,该一对短边部2b在从拔出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在与插拔方向正交的第一方向上对置,且在与插拔方向和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延伸。各短边部2b均设有1个外侧突起12。内壳体3在与各外侧突起12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卡定臂33。检测部件5组装于各短边部2b的与各外侧突起12对应的位置。外壳体2和内壳体3中,由于长边部2a比短边部2b长,且卡定机构6设置于第一方向(长边方向)的两端,因此在嵌合内壳体3时,第一方向(长边方向)的两端的一方可能先卡合。即,即使一方处于卡合状态,另一方也可能处于非卡合状态。在内壳体3相对于外壳体2成为完全嵌合状态时,需要所有的卡定机构6处于卡合状态,因此与各卡定机构6对应地设置检测部件5。由此,能够高精度地进行是否已完全嵌合的判断。
[0085]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把持部23形成为矩形环状,但例如只要作业者能够使用指尖、夹具等进行把持或钩挂,则可以是任意的形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