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防污面料的制作方法

2021-09-18 02:5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面料 纺织面料 防污


1.本技术涉及纺织面料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污面料。


背景技术:

2.面料是用于制作服装、窗帘、沙发布等的材料,常用的面料有纯棉、麻、涤纶、真丝等,也可通过几种原料混织而成,不同风格、材质的家具或服装需采用不同的面料进行加工制造。
3.公告号为cn20229347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沙发面料,包括用涤纶拉毛长丝做成的基布层,在所述的基布层上还固定有压花的面布层,该面布层通过胶合与所述的基布层固定。
4.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沙发面料是在沙发制造过程中用于覆盖各种填充物,沙发表面的面料进行清洗时很不方便,经长期使用后面料容易附着污染物而滋生细菌。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面料的抗菌性,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污面料。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污面料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防污面料,包括基层、具有抗菌作用的第一抗菌层和第二抗菌层,所述第一抗菌层复合于所述基层上表面,所述第二抗菌层复合于所述基层的上表面,所述第一抗菌层由第一抗菌经线和第一抗菌纬线经编而成,所述第一抗菌经线包括抗菌复合线,所述第一抗菌纬线包括竹炭纤维线。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竹炭纤维线具有菌抗菌、除臭的作用,可以赋予本技术的抑菌抗菌和除臭的性能,抗菌作用的第一抗菌层和第二抗菌层可以提高本技术的抗菌性能。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抗菌纬线还包括聚丙烯纤维线,所述聚丙烯纤维线与所述竹炭纤维线相互间隔排列。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丙烯纤维线具有高弹性,聚丙烯纤维线与竹炭纤维线间隔排列,从而赋予第一抗菌纬线具有更好弹性,进而提高了第一抗菌纬线的经编效果。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抗菌复合线包括抗菌导湿腈纶纤维线和第一聚酯纤维线,所述抗菌导湿腈纶纤维线与所述第一聚酯纤维线相互缠绕形成所述抗菌复合线。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抗菌导湿腈纶纤维线抗菌、防霉的作用,第一聚酯纤维线具有高强度高弹性的性能,两者互缠绕形成的抗菌复合线具有高强度、高弹性、抗菌、防霉的优良性能。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抗菌层由第二抗菌经线和第二抗菌纬线经编而成;所述第二抗菌经线包括第一甲壳素纤维线和第一莱赛尔纤维线,所述第一甲壳素纤维线与所述第一莱赛尔纤维线相互间隔排列设置;所述第二抗菌纬线包括第二甲壳素纤维
线和第二莱赛尔纤维线,所述第二甲壳素纤维线与所述第二莱赛尔纤维相互间隔排列设置。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甲壳素纤维线和第二甲壳素纤维线具有优良的流延性和抗菌性,从而赋予了本技术优良的延展性和抗菌性,第一莱赛尔纤维和二莱赛尔纤维具有良好的手感和易染色,从而可以赋予本技术优良的手感和染色效果。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层包括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由保温经线和保温纬线经编而成,所述保温经线包括第二聚酯纤维线,所述保温纬线包括大豆纤维线。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聚酯纤维线高强度高弹性的性能,可以赋予本技术较好的弹性,大豆纤维线具有优良的保暖性,从而可以赋予保温层优良的保温效果。
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述基层还包括tpu薄膜层,所述tpu薄膜层复合于所述保温层上表面,所述tpu薄膜层复合于所述第一抗菌层下表面。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tpu薄膜层防风、防寒的性能,可以与保暖层配合,从而赋予本技术更好的保温效果。
1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温经线还包括纳米抗菌生物蛋白纤维线,所述纳米抗菌生物蛋白纤维线与所述第二聚酯纤维线相互间隔排列设置。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纳米抗菌生物蛋白纤维线具有优良耐光性且不起绉、不起毛的性能,从而可以赋予本技术优良的耐光性和括挺性。
2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温纬线还包括铜氨纤维线,所述铜氨纤维线与所述大豆纤维线相互间隔排列。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铜氨纤维线具有优良的抗静电性和悬垂性,当本技术用于制作窗帘布时,从而可以赋予本技术优良的抗静电效果。
23.综上,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第一抗菌层和第二抗菌层的设置,可以赋予本技术优良的抗菌性能,进而减少了面料长期使用后所附着的污染物。
25.2.具有防风、防寒、保温性能的pu薄膜层与具有保温效果的保温层配合,从而赋予本技术更好的保温防寒性能。
附图说明
26.图1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实施例1中第一抗菌层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实施例1中抗菌复合线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是实施例1中保温层的结构示意图。
30.图5是实施例1中第二抗菌层的结构示意图。
31.图6是实施例2中基层的结构示意图。
32.图7是实施例3中保温层结构示意图。
33.图8是实施例4中保温层结构示意图。
34.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抗菌层;11、第一抗菌经线;111、抗菌复合线;1111、抗菌导湿腈纶纤维线;1112、第一聚酯纤维线;12、第一抗菌纬线;121、竹炭纤维线;122、聚丙烯纤维线;2、基层;21、保温层;211、保温经线;2111、纳米抗菌生物蛋白纤维线;2112、第二聚酯
纤维线;212、保温纬线;2121、大豆纤维线;2122、铜氨纤维线;22、tpu薄膜层;3、第二抗菌层;31、第二抗菌经线;311、第一甲壳素纤维线;312、第一莱赛尔纤维线;32、第二抗菌纬线;321、第二甲壳素纤维线;322、第二莱赛尔纤维线。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1

8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6.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防污面料。
37.实施例1:
38.参照图1,一种防污面料包括第一抗菌层1、基层2和第二抗菌层3,基层2包括具有保温效果的保温层21,第一抗菌层1热压或胶黏复合于保温层21的上表面,第二抗菌层3热压或胶黏复合于保温层21的下端面,通过设置具有抗菌作用的第一抗菌层1和第二抗菌层3,可以综合减少本技术长期使用后污染物附着于面料表面的可能性。
39.参照图2和图3,第一抗菌层1由第一抗菌经线11和第一抗菌纬线12经编而成,第一抗菌经线11包括具有抗菌效果的抗菌复合线111,第一抗菌纬线12包括间隔排列设置的竹炭纤维线121和聚丙烯纤维线122,竹炭纤维线121是由具有抑菌抗菌的竹炭纤维加捻而成,聚丙烯纤维线122是由高弹性高强度的聚丙烯纤维加捻而成。
40.抗菌复合线111包括抗菌导湿腈纶纤维线1111和第一聚酯纤维线1112,抗菌导湿腈纶纤维线1111是由抗菌、抗皱等性能的抗菌导湿腈纶纤维加捻而成,抗菌导湿腈纶纤维是腈纶采用高科技的chitosante活化剂改性制备而成,第一聚酯纤维线1112是由高强度高弹性的聚酯纤维加捻而成,抗菌复合线111是由抗菌导湿腈纶纤维线1111和第一聚酯纤维线1112通过加捻机麻花缠绕形成的。
41.参照图4,保温层21由保温经线211和保温纬线212经编而成,保温经线211包括由高强度高弹性的聚酯纤维加捻而成的第二聚酯纤维线2112,保温纬线212包括由具有优良保暖作用的大豆纤维加捻而成的大豆纤维线2121。
42.参照图5,第二抗菌层3由第二抗菌经线31和第二抗菌纬线32经编而成,第二抗菌经线31包括间隔排列设置的第一甲壳素纤维线311和第一莱赛尔纤维线312,第二抗菌纬线32包括间隔排列设置的第二甲壳素纤维线321和第二莱赛尔纤维线322,第一甲壳素纤维线311和第二甲壳素纤维线321均由具有抗菌除臭作用的甲壳素纤维加捻而成的,第一莱赛尔纤维线312和第二莱赛尔纤维线322均由高强度且易染色的莱赛尔纤维加捻而成。
43.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通过双胶槽网带复合机将第一抗菌层1热压复合于基层2上端面,将第二抗菌层3热压复合于基层1的下端面,从而使得本技术正反两面均具有的优良抗菌效果。
44.实施例2:
45.参照图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基层2还包括热tpu薄膜层22,tpu薄膜层22热压或胶黏复合于第一抗菌层1的下端面,保温层21热压或胶黏复合于tpu薄膜层22下表面,tpu薄膜层22由tpu颗粒经压延、流延、吹膜、涂覆制成的具有防风防寒作用的tpu薄膜。
46.实施例3:
47.参照图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保温经线211还包括与第二聚酯纤
维线2112间隔排列设置的纳米抗菌生物蛋白纤维线2111,纳米抗菌生物蛋白纤维线2111,纳米抗菌生物蛋白纤维线2111是通过纳米抗菌生物蛋白纤维加捻而成,纳米抗菌生物蛋白纤维是通过羊毛等制备出的角蛋白溶液加入纤维素和纳米抗菌粉体制备出的功能性蛋白纤维。
48.实施例4:
49.参照图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保温纬线212还包括与大豆纤维线2121间隔排列设置的铜氨纤维线2122,铜氨纤维线2122是由具有抗静电效果的铜氨纤维加捻而成的。
5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