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2021-10-19 22:4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连接器 插头 模块 对接 总体上


1.本技术总体上涉及连接器的领域,更具体地,涉及用于与包括电模块插头和附加模块插头的对接连接器配合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标准连接器仅具有用于接收对接连接器的电模块插头的接收部。因此,该标准连接器仅适用于标准应用,而无法兼容其他应用,诸如高压电源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用于与包括电模块插头和附加模块插头的对接连接器配合,其中,所述连接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前壁、后壁以及连接所述前壁和所述后壁的相对的两个侧壁,其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接收部,所述第一接收部从所述壳体的所述前壁朝向所述后壁凹设有一插接口以用于接收所述对接连接器的所述电模块插头;以及第二接收部,所述第二接收部设置在所述前壁上以用于接收所述对接连接器的所述附加模块插头,其中,所述连接器还包括端子,所述端子包括彼此相连的端子头部和端子连接部,所述端子头部相对于所述端子连接部弯折成一角度,使得所述端子头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接收部中以用于连接所述附加模块插头,并且所述端子连接部设置在所述两个侧壁中的一个侧壁的外表面上。
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接收部包括彼此相对的前部部分和后部部分以及连接所述前部部分和所述后部部分的彼此相对的顶部部分和底部部分,并且所述第二接收部包括穿透所述壳体的所述两个侧壁而敞开的两个侧部部分:其中,所述第二接收部还包括由所述前部部分、所述后部部分、所述顶部部分和所述底部部分限定的一内部容纳空间,所述端子头部从所述第二接收部的所述两个侧部部分中的一个沿着垂直于所述一个侧壁的方向插入在所述内部容纳空间中。
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接收部包括一内部容纳空间以及从所述前壁凹设并与所述内部容纳空间连通的至少一个插孔,所述端子头部设置在所述内部容纳空间内并且所述端子头部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至少一个插孔暴露以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插孔接收所述对接连接器时连接所述附加模块插头。
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接收部包括一内部容纳空间,所述端子头部设置在所述内部容纳空间内,并且所述端子头部的相对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置有倒刺状凸起,所述倒刺状凸起与所述第二接收部干涉配合。
7.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接收部的所述内部容纳空间中,在所述端子头部与所述第二接收部的所述前部部分或所述后部部分之间留有间隙,其中,所述端子头部包括弹性部分,使得在所述端子头部与所述附加模块插头配合时,所述弹性部分能朝向所述第二接收部的所述前部部分或所述后部部分在所述间隙内弹性变形。
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接收部的所述前部部分和所述后部部分之间的距离大于
0.2mm。
9.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还包括至少一个塑胶件,至少一个所述塑胶件连接至所述壳体的相应的所述侧壁的外表面,其中,所述端子的所述端子连接部连接至所述塑胶件并设置在所述塑胶件与所述壳体之间。
10.进一步地,所述塑胶件与所述端子成型在一起以形成一传输片。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接收部包括从所述两个侧壁凹设且相连通的一内部容纳空间,所述端子头部相对于所述端子连接部弯折成的所述角度为90 度,使得所述端子连接部贴合在所述壳体的所述一个侧壁的所述外表面上并且所述端子头部沿垂直于所述一个侧壁的方向被插入在所述第二接收部的所述内部容纳空间中。
12.进一步地,所述端子为光模块端子、高压电模块端子或接地模块端子。
13.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包括两个所述端子,两个所述端子的所述端子连接部分别设置在相对的两个所述侧壁的外表面上,两个所述端子的所述端子头部对称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接收部中以用于连接所述附加模块插头。
14.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用于与包括电模块插头和附加模块插头的对接连接器配合,其中,所述连接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前壁、后壁以及连接所述前壁和所述后壁的相对的两个侧壁,其中,所述壳体包括:两个第一接收部,所述两个第一接收部从所述壳体的所述前壁朝向所述后壁凹设有一插接口以用于接收所述对接连接器的所述电模块插头;以及两个第二接收部,所述两个第二接收部设置在所述前壁上以用于接收所述对接连接器的所述附加模块插头,其中,所述连接器还包括两个端子,所述两个端子中的每个端子包括彼此相连的端子头部和端子连接部,所述端子头部相对于所述端子连接部弯折成一角度,使得所述端子头部设置在相应的所述第二接收部中以用于连接所述附加模块插头,其中,所述两个端子的所述端子连接部设置在所述两个侧壁中的同一个侧壁的外表面上,或者所述两个端子中的一个端子的所述端子连接部设置在所述两个侧壁中的一个侧壁的外表面上并且所述两个端子中的另一个端子的所述端子连接部设置在所述两个侧壁中的另一个侧壁的外表面上。
15.通过上述布置方式,本技术的连接器在适用于标准应用的同时能够兼容额外的应用。
附图说明
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7.图1是示出了对接连接器的局部立体图;
18.图2是示出了本技术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19.图3是示出了本技术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其中,为了清楚起见而移除了塑胶件;
20.图4是示出了本技术的连接器的壳体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21.图5是示出了在安装端子之后的图4中的壳体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22.图6是示出了本技术的连接器的端子的局部立体图;
23.图7是示出了图6中的端子头部的弹性部分在弹性变形之后的示意图;
24.图8是示出了本技术的连接器的一部分的立体图;以及
25.图9是示出了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立体图;以及
26.图10是示出了图9所示的连接器的沿虚线a

a截取的剖视图。
27.附图标记列表
28.100
ꢀꢀꢀꢀꢀꢀ
连接器
[0029]1ꢀꢀꢀꢀꢀꢀꢀꢀ
壳体
[0030]
11
ꢀꢀꢀꢀꢀꢀꢀ
第一接收部
[0031]
111
ꢀꢀꢀꢀꢀꢀ
插接口
[0032]
12
ꢀꢀꢀꢀꢀꢀꢀ
第二接收部
[0033]
120
ꢀꢀꢀꢀꢀꢀ
内部容纳空间
[0034]
121
ꢀꢀꢀꢀꢀꢀ
前部部分
[0035]
122
ꢀꢀꢀꢀꢀꢀ
后部部分
[0036]
123
ꢀꢀꢀꢀꢀꢀ
顶部部分
[0037]
124
ꢀꢀꢀꢀꢀꢀ
底部部分
[0038]
2,2
’ꢀꢀꢀ
端子
[0039]
21,21
’ꢀ
端子头部
[0040]
211
ꢀꢀꢀꢀꢀꢀ
倒刺状凸起
[0041]
212
ꢀꢀꢀꢀꢀꢀ
弹性部分
[0042]
22,22
’ꢀ
端子中部
[0043]
23,23
’ꢀ
端子尾部
[0044]
200
ꢀꢀꢀꢀꢀꢀ
对接连接器
[0045]
210
ꢀꢀꢀꢀꢀꢀ
电模块插头
[0046]
220
ꢀꢀꢀꢀꢀꢀ
附加模块插头
[0047]3ꢀꢀꢀꢀꢀꢀꢀꢀ
塑胶件
[0048]
31
ꢀꢀꢀꢀꢀꢀꢀ
传输片连接部
[0049]
h
ꢀꢀꢀꢀꢀꢀꢀꢀ
插孔
[0050]
g
ꢀꢀꢀꢀꢀꢀꢀꢀ
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0051]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52]
在图1中示出了一种对接连接器200,该对接连接器200包括电模块插头210和附加模块插头220。如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接器100,用于与包括电模块插头210和附加模块插头220的对接连接器200配合,其中,该连接器100包括壳体1,该壳体1具有前壁、后壁以及连接前壁和后壁的相对的两个侧壁。
[0053]
如图2和图3所示,壳体1可以包括第一接收部11和第二接收部12。第一接收部11从壳体1的前壁朝向后壁凹设有一插接口111以用于接收对接连接器200的电模块插头210。第二接收部12设置在前壁上以用于接收对接连接器200的附加模块插头220。在图2和图3中以双层连接器的形式示出了本技术的连接器100,其包括两个第一接收部11和两个第二接收
部12。两个第一接收部11可以位于两个第二接收部12之间,或者两个第二接收部12可以位于两个第一接收部11之间,或者两个第一接收部11 可以同时位于两个第二接收部12的上方或同时位于两个第二接收部12的下方,或者两个第一接收部11及两个第二接收部12相互依序排列或交错排列地配置。在本技术的另一未示出的实施例中,连接器100具有双层连接器形式且可包括两个第一接收部11和一个第二接收部12,或者一个第一接收部11和两个第二接收部12,其中,第一接收部11和第二接收部 12相互依序排列或交错地配置,或者第一接收部11都在第二接收部12 的上方或下方。然而,在本技术的另一未示出的实施例中,连接器100还可以具有单层连接器的形式,即,具有仅一个第一接收部11和仅一个第二接收部12。第一接收部11和第二接收部12的位置关系可以是第二接收部12位于第一接收部11上方或下方。另外,可以根据对接连接器200的附加模块插头220的数量及位置来对应地配置连接器100的第二接收部12 的数量及其设置于壳体1前壁的位置,但本技术不限于此。
[0054]
如图3所示,连接器100还包括端子2。端子2包括彼此相连的端子头部21和端子连接部(即,端子2的除了端子头部21之外的其余部分)。端子头部2相对于端子连接部弯折成一角度α,使得端子头部21设置在第二接收部12中以用于连接附加模块插头220,并且端子连接部设置在两个侧壁中的一个侧壁的外表面上。
[0055]
如图4所示,第二接收部12可以包括彼此相对的前部部分121和后部部分122以及连接前部部分121和后部部分122的彼此相对的顶部部分 123和底部部分124,并且第二接收部12包括穿透壳体1的两个侧壁而敞开的两个侧部部分。
[0056]
如图4所示,第二接收部12还可以包括由前部部分121、后部部分 122、顶部部分123和底部部分124限定的一内部容纳空间120。其中,内部容纳空间120没有与第一接收部11的插接口111连通,也就是说,内部容纳空间120与插接口111为两个独立空间。端子头部21可以从第二接收部12的两个侧部部分中的一个沿着垂直于侧壁的方向插入在内部容纳空间120中。通过这样的布置方式,能够确保良好地固定端子2的端子头部21。
[0057]
如图2至图4所示,第二接收部12可以包括从前壁凹设并与内部容纳空间120连通的至少一个插孔h,图3中示出为两个插孔h,从而为对接连接器200的附加模块插头220进行导向并与对接连接器200的壳体绝缘。端子头部21设置在内部容纳空间120内,并且端子头部21的至少一部分从至少一个插孔h暴露以用于在至少一个插孔h接收对接连接器200 时连接附加模块插头220。其中,插孔h的数量可根据需求或根据对接连接器200的附加模块插头220而决定,但本技术不限于此。
[0058]
在本技术的具有单层连接器或双层连接器形式的连接器100中,可仅包括一个端子2,该端子2的端子连接部设置在从图3中可见的一个侧壁上,并且该端子2的端子头部21在垂直于该侧壁的方向上或在平行于前壁的方向上延伸并插入在内部容纳空间120内,该端子头部21可以在垂直于该侧壁的方向上或在平行于前壁的方向上延伸成与两个插孔h重叠。
[0059]
在另一实施例中,对于本技术的双层连接器形式的连接器100而言,如图3所示,可以为下方的第二接收部12设置另一个端子2,且该端子与上方的第二接收部12的端子2具有类似可能的构造及设置方式。此外,分别设置于上方及下方的第二接收部12的两个端子2,可以分别设置在同侧的侧壁或相对的两个侧壁上,换句话说,端子2的端子头部21相对于其端子连接部的弯折方向与另一端子2的端子头部21相对于其端子连接部的弯折方向可以相
反或相同。
[0060]
如图9和图10(图10是示出了图9所示的连接器的沿虚线a

a朝向箭头所示方向截取的剖视图,视角则类似于图9是从前壁朝后壁看过去的方向,其中具体示出了位于内部容纳空间120内的两个端子2、2’的端子头部21、21’)所示,在另一可能的实施例中,在本技术的单层连接器或双层连接器形式的连接器100中,端子2的端子头部21可以在垂直于侧壁的方向上或在平行于前壁的方向上延伸成与仅一个插孔h重叠,并且在图9和图10所示的侧壁(其与端子2的端子连接部所设置的侧壁相对) 上对称地设置与端子2的结构及设置方式相似的另一端子2’,使得该端子 2’的端子头部21’能够从该侧壁插入第二接收部12的内部容纳空间120中以与另一插孔h重叠,其中,端子2的端子头部21相对于其端子连接部的弯折方向与另一端子2’的端子头部21’相对于其端子连接部的弯折方向相反。
[0061]
在另一可能的实施例中,在本技术的双层连接器形式的连接器100中,连接器100包括两个第二接收部12及多个端子2、2’,在端子2及另一端子2’分别对称地设置在相对的两个侧壁上使得两个端子头部21、21’分别设置在同一个第二接收部12的内部容纳空间120中并分别与两个插孔h 重叠时,在相对的两个侧壁上还对称地设置有另两个端子2、2’使得其两个端子头部21、21’分别设置在另一个第二接收部12中,或者在相对的两个侧壁中的一个侧壁上设置有一个端子2使得端子头部21设置在另一个第二接收部12的内部容纳空间120中以与相应的两个插孔h重叠;可根据需要设置各个端子2、2’的设置位置及数量等,但本技术不限于此。此外,具体地,取决于不同的应用情况,端子2可以为光模块端子、高压电模块端子或接地模块端子。在本技术的单层连接器或双层连接器形式的连接器100中,壳体1包括至少两个以上的端子时,则根据需求,各个端子可以为不同类型或同类型的端子,例如,设置在同一个第二接收部12内的两个端子2、2’或者分別设置在两个第二接收部12内的两个端子可以皆为光模块端子、高压电模块端子或接地模块端子中的一者,或者分别为光模块端子、高压电模块端子或接地模块端子中的任两者。此外,还可以根据对接连接器200的附加模块插头220的应用而对应地采用端子的模块类型。
[0062]
具体地,如图3所示,端子头部21位于端子2的第一端部,并且端子连接部还可以包括端子尾部23和端子中部22。端子尾部23位于端子2 的与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处以用于插接在pcb(未示出)上。端子中部22位于端子头部21与端子尾部23之间。
[0063]
如图6所示,端子头部21的与前壁平行且相对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置有倒刺状凸起211,进一步来说,端子头部21的上侧和下侧分别对应于第二接收部12的顶部部分123和底部部分124,且设置在端子头部21的上侧和下侧的倒刺状凸起211分别朝向第二接收部12的顶部部分123及底部部分124延伸。当端子头部21插入在第二接收部12的内部容纳空间 120中时,倒刺状凸起211与第二接收部12干涉配合,特别是与第二接收部12的顶部部分123和底部部分124干涉配合,从而确保端子2的牢固固定。
[0064]
参考图4和图5,在第二接收部12的内部容纳空间120中,在端子头部21与第二接收部12的前部部分121或后部部分122之间可以留有间隙g,此外,还可以在在端子头部21与第二接收部12的顶部部分123或底部部分124之间可以留有间隙。参考图6和图7,端子头部21可以包括弹性部分212,使得在端子头部21与附加模块插头220配合时,弹性部分 212可以朝向第二接收部12的前部部分121或后部部分122在间隙g内弹性变形,甚至由于第二接收部12的顶部部分123或底部部分124之间有间隙而使得端子头部21的弹性部分212有更大的
弹性变形的空间或间隙。特别地,该弹性部分212位于端子头部21的与对接连接器200的附加模块插头220配合的位置处。可替代地,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在端子头部21与附加模块插头220配合时,整个端子头部21可以朝向第二接收部12的前部部分121或后部部分122在间隙g内弹性摆动。优选地,第二接收部12的前部部分121和所述后部部分122之间的距离大于0.2mm。
[0065]
如图2所示,连接器1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塑胶件3。至少一个塑胶件3连接至壳体1的相应的侧壁的外表面。端子2的端子连接部连接至塑胶件3并设置在塑胶件3与壳体1之间。塑胶件3可以与端子2成型在一起以形成一传输片,以安装在壳体1的侧壁上。进一步来说,塑胶件3 与端子2的端子连接部的一部分或端子2的端子中部22成型在一起以形成传输片,且端子2的端子头部21裸露在传输片外部。当传输片安装在壳体1的侧壁的外表面上时,裸露在传输片外部的端子2的端子头部21 设置在第二接收部12中。通过这样的布置方式,能够起到绝缘和保护作用。如图2和图8所示,传输片可以通过传输片连接部31以热铆或卡扣等方式连接至壳体1的侧壁,特别地,该传输片连接部31可以是铆柱或卡扣,或者该传输片连接部31可以是凹部或孔洞用以安装于壳体1的侧壁的外表面上所形成或设置的铆柱或卡扣上。
[0066]
结合图3和图6所示,端子头部21相对于端子连接部弯折成的角度α可以为90度或者大致相近于其所对应的壳体1的前壁及侧壁相连接所夹设的角度,使得端子连接部贴合在壳体1的一个侧壁的外表面上并且端子头部21沿垂直于一个侧壁的方向被插入在第二接收部12的内部容纳空间 120中。
[0067]
总体而言,在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即,当本技术的连接器100为单层连接器时,该连接器100用于与包括电模块插头210 和附加模块插头220的对接连接器200配合,其中,连接器100包括壳体 1,该壳体具有前壁、后壁以及连接前壁和后壁的相对的两个侧壁,其中,壳体1包括;第一接收部11,该第一接收部11从壳体1的前壁朝向后壁凹设有一插接口111以用于接收对接连接器200的电模块插头210;以及第二接收部12,该第二接收部12设置在前壁上以用于接收对接连接器200 的附加模块插头220,其中,连接器100还包括端子2,该端子2包括彼此相连的端子头部21和端子连接部,端子头部21相对于端子连接部弯折成一角度α,使得端子头部21设置在第二接收部1中以用于连接附加模块插头220,并且端子连接部设置在两个侧壁中的一个侧壁的外表面上。
[0068]
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连接器,即,当本技术的连接器100 为双层连接器时,该连接器100用于与包括电模块插头210和附加模块插头220的对接连接器200配合,其中,连接器100包括壳体1,该壳体1 具有前壁、后壁以及连接前壁和后壁的相对的两个侧壁,其中,壳体1 包括:两个第一接收部11,该两个第一接收部11从壳体1的前壁朝向后壁凹设有一插接口111以用于接收对接连接器200的电模块插头210;以及两个第二接收部12,该两个第二接收部12设置在前壁上以用于接收对接连接器200的附加模块插头220,其中,连接器100还包括两个端子2,该两个端子中的每个端子包括彼此相连的端子头部21和端子连接部,端子头部21相对于端子连接部弯折成一角度α,使得端子头部21设置在相应的第二接收部12中以用于连接附加模块插头220,其中,两个端子2 的端子连接部设置在两个侧壁中的同一个侧壁的外表面上,或者两个端子 2中的一个端子的端子连接部设置在两个侧壁中的一个侧壁的外表面上并且两个端子2中的另一个端子的端子连接部设置在两个侧
壁中的另一个侧壁的外表面上。其中,连接器100的两个第一接收部11及两个第二接收部12的排列或配置方式可以大致类似于前述在连接器100为双层连接器形式中所包括的两个第一接收部11及两个第二接收部12的排列或配置方式,但本技术不限于此。
[0069]
通过上述布置方式,本技术的连接器100在适用于标准应用的同时能够兼容额外的应用,特别是电压超过5v的高压电源应用。
[0070]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