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核电站设备冷却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09-04 09:0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冷却水 核电站 地说 系统 辅助


1.本申请属于核电站核辅助冷却水系统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核电站设备冷却水系统。


背景技术:

2.设备冷却水系统(rri)是核电站与安全有关的系统之一,主要作用是向核电站核岛内的所有冷却器提供冷却水,而设备冷却水本身又由核岛应急生水系统(sec)用海水来冷却,设备冷却水作为中间冷却介质防止了海水的污染。
3.为了防金属腐蚀,设备冷却水系统中闭路循环的冷却水加药调节呈碱性。设备冷却水系统中用于暂存冷却水的高位水箱(也成为缓冲箱)水位高达20米,同时高位水箱还连接有垂直布置且长度超过20米的溢流管,当高位水箱中的水位过高时,冷却水会通过溢流管排入到地坑中;但在运行过程中,外界的空气会通过长长的溢流管与高位水箱中的空气形成对流(即烟囱效应),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从而使冷却水过快碳酸化(即ph值降低较快),增加设备的腐蚀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4.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核电站设备冷却水系统,以解决设备冷却水系统的冷却水过快碳酸化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核电站设备冷却水系统,包括水箱、冷却管路、溢流管和水封容器,所述水箱开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和溢流口,所述冷却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水箱的进水口,所述冷却管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水箱的出水口,所述溢流管的一端穿过所述水箱的溢流口并伸入至所述水箱的内部,所述溢流管的另一端伸入至所述水封容器的内部,且所述水封容器位于所述水箱的下方。
6.可选地,所述水封容器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围合形成具有开口的桶状结构。
7.可选地,所述侧板设置有多块,多块所述侧板均焊接固定在所述底板上,且多块所述底板依次首尾焊接固定。
8.可选地,所述侧板设置有两块,两块所述侧板均为弧形板,所述底板和两块所述侧板围合形成圆柱形的桶状结构。
9.可选地,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均为不锈钢板。
10.可选地,所述水箱开设有呼吸口,所述水箱的呼吸口连接有呼吸管。
11.可选地,所述水箱开设有卸压口,所述水箱的卸压口连接有卸压阀。
12.可选地,所述冷却管路沿所述出水口至所述进水口的方向依序设置有出水泵、设备冷却器、海水冷却器和进水泵。
13.可选地,所述冷却管路包括出水管、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和进水管,所述出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水箱的出水口连接,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水泵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出水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设备冷却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设备冷却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海水冷却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海水冷却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水泵连接,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水泵连接,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水箱的进水口连接。
14.本申请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溢流管的下端增加水封容器,通过往水封容器中注入一定量的水使其淹没溢流管的下端开口,对溢流管的下端开口形成水封,从而隔绝了外界的空气通过溢流管与水箱中的空气形成对流,阻止了烟囱效应的产生,既能保留系统的溢流管的排水功能,又能防止水箱中的冷却水过快酸化,降低了设备的腐蚀风险。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水封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18.其中,图中各标记为:
19.1、水箱;11、进水口;12、出水口;13、溢流口;14、呼吸口;15、呼吸管;16、卸压口;17、卸压阀;2、冷却管路;21、出水泵、22、设备冷却器;23、海水冷却器;24、进水泵;25、出水管;26、第一连接管;27、第二连接管;28、第三连接管;29、进水管;3、溢流管;4、水封容器;41、底板;42、侧板;43、焊缝;5、地坑。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21.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核电站设备冷却水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水箱1、冷却管路2、溢流管3和水封容器4。水箱1开设有进水口11、出水口12和溢流口13;冷却管路2的一端连接水箱1的进水口11,冷却管路2的另一端连接水箱1的出水口12;溢流管3的一端穿过水箱1
的溢流口13并伸入至水箱1的内部,溢流管3的另一端伸入至水封容器4的内部;水封容器4位于水箱1的下方。
23.系统运行时,水箱1位于20米的高位,使水箱1中暂存的冷却水具有一定的势能,水封容器4放置在地坑5中,且水封容器4距离水箱1大约20多米。水箱1中暂存的冷却水通过出水口12进入冷却管路2,流过设备冷却器22并为设备冷却器22降温,受热升温后的冷却水继续流过专用的海水冷却器23用海水冷却,然后通过进水口11流入水箱1中。当水箱1中的水位超过溢流管3的上端开口时,多余的冷却水通过溢流管3向下排入到水封容器4和地坑5中。
24.本申请实施例在溢流管3的下端增加水封容器4,通过往水封容器4中注入一定量的水使其淹没溢流管3的下端开口,对溢流管3的下端开口形成水封,从而隔绝了外界的空气通过溢流管3与水箱1中的空气形成对流,阻止了烟囱效应的产生,既能保留系统的溢流管3的排水功能,又能防止水箱1中的冷却水过快碳酸化,降低了设备的腐蚀风险。
2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水封容器4包括底板41和侧板42,底板41和侧板42围合形成具有开口的桶状结构。通过将水封容器4设置为具有开口的桶状结构,使溢流管3的下端开口能够方便地伸入到水封容器4中,而且当水封容器4装满水后,多余的水从开口处溢出并通过地坑5排出。
2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侧板42设置有多块,多块侧板42均焊接固定在底板41上,且多块底板41依次首尾焊接固定。在原有的核电站设备冷却水系统中,溢流管3的下端开口位于地坑5中且贴近地坑5的地面,因此难以将水封容器4安装到位,而且溢流管3属于核级管道,也不能通过切割溢流管3的方式安装水封容器4。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先往地坑5的底面放置底板41,使溢流管3的下端开口位于底板41的正上方,然后依次在底板41上焊接多块侧板42,最后在焊接相邻的侧板42之间的缝隙,完成水封容器4的安装。通过将多块侧板42焊接固定在底板41上,并将多块底板41依次首尾焊接固定,可以在不改变系统原有设计和不切割溢流管3的前提下,实施水封容器4的安装。
2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侧板42设置有两块,两块侧板42均为弧形板,底板41和两块侧板42围合形成圆柱形的桶状结构。图2中的虚线代表水封容器4的焊缝43,只需要焊接三次就能够形成一个水封容器4,结构简单而且安装方便。
2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底板41和侧板42均为不锈钢板,提高水封容器4的抗锈蚀性。
2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水箱1开设有呼吸口14,水箱1的呼吸口14连接有呼吸管15。呼吸管15的长度较短且基本水平布置,不会产生烟囱效应,呼吸管15的作用是平衡水箱1内的压力,使系统中的冷却水能够顺畅地循环流动。
3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水箱1开设有卸压口16,水箱1的卸压口16连接有卸压阀17。当水箱1内压力过高,呼吸管15不足以平衡压力时,可通过开启卸压阀17释放水箱1内的压力。
3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冷却管路2沿出水口12至进水口11的方向依序设置有出水泵21、设备冷却器22、海水冷却器23和进水泵24。系统运行时,出水泵21为水箱1内的冷却水提供流出至冷却管路2的动力,进水泵24为冷却管路2中的冷却水提供回流至水箱1的动力,使冷却水在系统中循环流动。冷却管路2贯穿设置于海水冷却器23,往海水冷却器23中注入
海水,海水与贯穿设置于海水冷却器23的冷却管路2进行热交换后再流出海水冷却器23。
3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冷却管路2包括出水管25、第一连接管26、第二连接管27、第三连接管28和进水管29。其中,出水管25的一端与水箱1的出水口12连接,出水管25的另一端与出水泵21连接;第一连接管26的一端与出水泵21连接,第一连接管26的另一端与设备冷却器22连接;第二连接管27的一端与设备冷却器22连接,第二连接管27的另一端与海水冷却器23连接,且海水冷却器23的内部具有供冷却水流通的通道;第三连接管28的一端与海水冷却器23连接,第三连接管28的另一端与进水泵24连接;进水管29的一端与进水泵24连接,进水管29的另一端与水箱1的进水口11连接。系统运行时,在出水泵21、进水泵24的驱动下,水箱1内的冷却水通过出水管25、第一连接管26流入设备冷却器22,为设备冷却器22降温,然后通过第二连接管27流过海水冷却器23,与海水进行热交换后通过第三连接管28、进水管29回流至水箱1中。
33.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